认知心理学背景下编写导学案的几点体会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sth5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心理学认为,语文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他们自主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此为鉴,笔者在编写导学案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并于以下几个方面深有体会。
  一、编写导学案要凸显其目标性、指导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已弊端尽显,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认知心理学指出,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动力、创新能力与实践意识,鉴于此,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最大限度地凸显其目标性、指导性,依据课程标准设置具体学案,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落到实处。
  以八年级语文上册《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设计为例,笔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导学案的指导作用,于习题设计中有效渗透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具体分析如下。
  1知识与能力
  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生活并在细节刻画中体现人物性格的学习习惯。为此,笔者有意设计了下面这道习题: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从这句话“惶急“一词中,分析此时阿长与鲁迅都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
  2过程与方法
  这篇文章要引导学生能够树立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思路,既要强化自己学习的主动性,还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体现这个教学目标的习题主要体现在下题中:自主思考,分析文中哪些事情属于详写,哪些事情是略写,并探讨作者这样安排文章材料的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们要认识到以阿长为代表的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善良、渴望幸福、关爱孩子,但粗憨、不
  幸的一生,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与赞美。下面这道题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目标:分析文章材料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概括一下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变化。
  一般来讲,因为鲁迅的文风使然,初中生多半体会不到其妙处,并不喜欢他的文章,但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却非常好。在课堂反思中,笔者挥笔写下这么一句:因为导学案的习题有着明晰的目标性、指向性。
  二、编写导学案要凸显其层次性、针对性
  认知心理学认为,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有些体现于记忆背诵,有些体现于语言表达,有些体现于抽象思维等等。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改革的初衷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故而语文教学要凸显一定的层次性、针对性,以有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编写导学案自然也不例外。在笔者看来,编写导学案的层次性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指其要以习题的形式将杂乱无章、头绪繁多的学习内容条理化,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学有所得;二指导学案的内容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提升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
  譬如,在编写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导学案时,在“理顺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内容”方面,笔者就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1)概括本文中顺叙的内容有哪些,哪些内容是插叙的;(2)请你概括一下穿插在课文中的两条线索,体会双线并行的写作特点与作用;(3)文中毕业典礼的事件凸显了英子怎样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征?从插叙的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学生就能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这三个题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宏观方面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结构框架,为深入理解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至于前文谈到的第二个方面,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题目,下面就是拓展性问题的两种说法,层次性编写理念于其中彰显无疑:(1)结合英子的成长经历,请谈谈她带给你哪些深刻的体验;(2)“无论什么困难的诗,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谈谈爸爸的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心理触动。
  三、编写导学案要凸显其拓展性、启发性
  认知心理理论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注意文道结合,注重语文知识的合理拓展与延伸,甚至于各科知识间的交融与渗透。编写导学案时,笔者就非常重视设计拓展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他们养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大语文观”落实在一点一滴的学习活动当中。
  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是著名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的精品,是引导初中生形成正确金钱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笔者特意设计了下面两道题目:
  第一,联系本文,结合最新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谈一谈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第二,“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的女婿起疑心”这几句话折射出金钱社会下一定的婚恋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你认为应当追求怎样的爱情?
  相比于一般的导学案,这两道题的内涵、外延无疑要深刻、广阔许多,它将语文学习与具体的生活情境联系在了一起,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方面无疑有着更强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总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课改理念,以认知心理学知识指导导学案的编写实践,为培养初中生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终生学习的思想与习惯做出自己积极的尝试与努力。这方面,我们还存有很大的差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中学(511380)
  真语文需要真设计
  何学兵
  我们知道,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也就是说,一篇课文在教者深挖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怎样的安排去逐步落实教学目标的,是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来解读文本的,进而教会学生如何来理解课文。可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师针对文本来落实教学的再创作。因此,笔者认为真语文老师更需要真的语文教学设计,真的语文教学设计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完成真语文老师的二次创作。   一、从文本的整体构思入手,完成真语文老师的二次创作
  整体的教学设计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作为真语文老师,拿到教材,并不是首先考虑如何用多媒体来打造教学,而是要读懂、读通课文。反复读,读熟练,读准音,读通句。深入走进文本,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考虑在充分与编者、作者、文本和学生对话的基础上,制定教学目标,并抽丝剥茧,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落实教学目标。包括一系列教学措施编排组合,衔接过渡,安排详略,安排讲练等。
  很多名家在语文教学中,都注重整体教学设计。例如,多年前笔者曾听著名语文教师宁红斌讲《分马》一文,宁老师没有一段一段地去分析文章,而是用一个问题来统领全篇。宁老师当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给“一个的郭全海”填空,并用课文中的原句做依据解释你为什么这样说。文中关于郭全海的事件及描写很多,如何准确把握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宁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话题,并通过这个话题把文章的内容全部整合在一起。
  还有的老师巧妙抓住了文章的关键词来精心构思教学设计,如,有位老师讲杨绛先生的《老王》,他也没有简单地让学生找发生在“我”和老王间的事来揭示文章的主题,而是从最后一句话入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抓住“愧怍”一词,先理解字面意思,再通过三次走进老王的诵读来理解它的深层次意思。整节课从一个词入手,然后丝丝入扣,一步步让学生对文本形成独特的解读:“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富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选择精当,一个主话题把文中的知识点和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点都调动起来了,课堂就活起来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实在在积累了知识,丰富了情感,锻炼了能力。
  二、从整节课各个环节的构思入手,完成真语文老师的二次创作
  除了需要对整节课进行整体设计,教学流程的每一步有怎样的训练,每个教学目标怎样落实,重点、难点如何突破,都需要注入教师的智慧,都应该有恰当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好课。这就要求老师在深入解读文本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法,把大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学生容易接受和发表观点的有梯度的小问题。随着一个个小问题的解决,大问题不攻自破。在设计中,“学生活动”是关键,要关注全体学生,给予学生足够长的思考、活动时间,教师始终要把自己摆在主
  导地位,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并时时关注学生的“能力训练”。
  例如,笔者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羚羊木雕》结构安排十分精巧,他把整个的故事情节安排在一天的时间里,而把“我”和万芳的友谊用插叙形式表现出来,使故事显得集中紧凑,文章一开头就把最令“我”为难的事摆出来,引人入胜。在落实理清文章结构这个教学目标教时,笔者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的。笔者把班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研究主题,供他们探究:如果我们不按文章的结构去叙事,而是按“木雕”的先后顺序来写会怎样?要求小组讨论后,由一个学生按“木雕”顺序来复述这个故事,一个学生按原文的顺序来复述这个故事,比较二者不同,由于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两种不同顺序的文章,顺叙、倒叙、插叙的作用不攻自破。还有一位老师在讲解《小石潭记》时,在教师范读、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出示了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小石潭记》,来训练学生停顿,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设计十分巧妙。实实在在的课堂,精益求精的设计,灵活多变的教法,学生动静结合,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个小小的设计,却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看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要偷懒,一个个问题不是大屏幕打出来就可以的,老师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学生去体验文本,也锻炼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生真正在探究,在收获,在进步,而不是期待大屏幕上的答案。让我们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做一个真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热爱文本,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
  作者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教育局(054100)
其他文献
初中生语文能力的听力训练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话题,它虽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蕴含丰富、使用范围很广,然而却很少有人做专门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偏失。实际上,语文听力训练的应用,是给语文教学和语文研究以全新的思路,非常值得所有教师努力探索其中的奥秘。  一、以听力训练培养阅读兴趣  因为按照语文能力发展的规律,听说读写能力中,听的能力居于首位,对于其他能力有引领功能,如果没有兴趣的结合,这种引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载体,教师的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借助文本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应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一篇文章在手,到底教给学
作业设计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而要设计出高效的、颇受学生欢迎的作业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  众所周知,传统的作业设计过于死板和单一,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也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对于提高初中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来说是很困难的。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所设计的作业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征,更没有充分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不仅是一门学问,而且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
在提倡“教学反思”的今天,学校大会小会强调,所有教师的课后要有教学反思,考试结束后也要有教学反思。最近,本人有机会参加学校教学反思交流会,发现有的教师撰写的“教学反思”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四种“模式”。  第一,套用现成式。  有的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教学反思文章,只要“百度”一下,结果“纯属巧合”的文章要啥有啥。有的因为教的年级相同,新的学年反思成为旧的翻版,全然没有顾及课堂和学生实
针对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课时紧,时间安排不合理,内容安排不足,作者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重点,提出对医学专科非检验专业的学生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实验教学内容组织更新,尝试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形成素2(FMN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MNL2在30份正常宫颈组织和73份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以尊重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要目的的语文"对话教学"愈加受到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与青睐。对话教学强调,教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情感与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同时这对学生长远发展也起着很大作用。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单一,所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存在轻视心理,最后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将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不仅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对新课程改革、培养未来接班人也有很大作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深化主题式教学  
随着教育制度的深化与改革,“学进去,讲出来”是江苏徐州市课程改革的一项新举措,旨在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把学习内容内化并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这种理念不主张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灌输知识,提倡师生平等互动。  在推行“学讲”的过程中,个别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完全放手课堂,让学生无限制发挥自由。其实不然,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上绝不容忽视。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学
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质疑问难能力。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展开对培养初中生质疑问难能力的研究。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方法  1任务导向型培养  为强化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运用导学的方式以课文文本知识学习任务为导向,在特定问题的展示、解决中不断质疑、分析并解决,在学习任务和目标的完成中达成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