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使中国画更具美感,更好地欣赏中国画,需要对其美学的艺术特征进行全面的分析。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画美学的基本特征,中国画更加注重神似而非形似,中国画重视描述动作的一瞬间而非全过程,然后研究了中国画美学的不同形态,中国画具有客观神和形的美学观,中国画更加注重主观情感和客观形神的结合,中国画更加侧重主观胸次和笔墨抽象,这样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者也能明确画作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中国画;美学;艺术特征;形态
引言
绘画是一门造型艺术,出现的时间比较长,中国画最早出现在原始时代,记录了当时的狩猎场面,使用线条和色彩反映的客观事物,塑造了完整的艺术形象,最终以平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欣赏者可以直接用眼睛进行欣赏。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绘画使用的材料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国画与西洋画存在明显的区别,中国画更注重神似,而西洋画更注重形似,中国画重在写意,而西洋画重在写实。
一、中国画美学的基本艺术特征
(一)中国画更加重视神似,而非形似
在中国画中,形似就是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外形是相似的,神似就是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具体的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是相似的。物体的形与神,外貌与实质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客观事物,在具体的客观事物中,其精神实质往往是通过外形表现出来的,所以,离开了客观外形,事物的精神实质也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中国画的重神不重形在于更加偏重于神似,并不是完全不要形似,在神似与形似之间,中国绘画作品更加侧重于神似。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绘画作品中描绘物体的光和物体上的客观色彩是重视神似的具体表现,在中国画中,色彩往往比较单纯,没有体现物体上光色的变化情况,只重视固有色的变化,例如,红花是红色的,绿叶是绿色的,他们不会因为阳光的照射而表现出其他的色彩,虽然在绘画过程中没有涉及干湿的变化,但是,为了使花和叶子具有生动传神的特征,不重视浓淡干湿的变化,会使得花朵和叶片的颜色比较古板,绘画作品没有神气,无法达到传神的效果。其次,在中国绘画作品中,不重视背景的绘画,在画面中往往会有大量的留白,在一定的环境中,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的背景,也就是说,在某个事物的绘画过程中,应该将它们的背景也一起绘制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写实,但是,在中国画中,为了突出表现该事物的形象,只重视主题的绘制,作品中并不涉及事物的背景,在人物画和花鸟画中,会直接删除次要的背景,这就使得绘画作品中留白较多。例如,在《骑士猎归图》中,只有人和鸟,没有背景的存在。齐白石在画虾和画鱼的过程中,只是在空白的纸张中画上了鱼和虾,画作中也没有水。在山水画中,也有留白的存在,例如,在《长桥卧波图》中,绘画作品画面中就有很多的空白,在这些作品中,一般景物都会压得很低,然后在画面上方留出大量空白,有时空白会占据整幅画作的三分之二左右,能够使人感到天地水域广阔的景象。最后,中国画不重视透视法的应用,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中,主要将事物的形状进行描绘,这就要求画家在绘制作品时,需要将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将其放在三维空间之中,在描写景物时,将远近距离不同的景物放在同一平面上,不存在远近之差,作家在作画过程中,需要确定画的中心点,这样才能将眼前的所有景物绘制在同一幅画作中,对山水进行重叠,对于重叠的山水实际是存在的,但是绘画无法表现出来,由于中国画不重视透视法的应用,所以,只能利用写意的方法将重叠的山水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绘画作品的神似。在一些绘画作品中,高山的绘画会用到仰视法,远景的绘画则会用到平视法,中国画中虽然没有应用透视法,但是中国画的表现力也是比较强的,并不影响中国画真实性的体现。
(二)中国画注重描绘事物一瞬间的状态,不表现动作的全过程
在中国绘画作品中,能够直接表达丰富的现实生活,但这往往是有限的,无法在绘画作品中展现现实生活的全过程,绘画作品都是以瞬间的状态去描绘动作的过去和未来。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顷刻描绘,这种描绘方式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在一顷刻内就能够达到顶点,运动也能够达到高潮,这时,动作的表现力最强。物体的运动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开端和发展是矛盾的初步阶段,在该阶段中,事物的本质还没有显露出来,到结束的时候,矛盾也就得到了解决,所以,只有高潮阶段才能更好地展现事物的本质,在一顷刻时间之内,人们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往前看时,能够想象出事物的发展前景,往后看则能够了解过去的情况,如果在开端或者发展的阶段刻画事物,将无法预料其发展前景,如果在结束阶段对事物进行描绘,人们则无法了解其以前的发展状况。例如,在宋代的绘画作品《骑士归猎图》中,画中所展示的顷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马和人都呈现出疲惫的样子,人站在马旁边,审视着箭身,我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出,骑士在打完一天猎后,由于追击了很多野兽,相当辛苦,但是收获很少,问题可能出现在箭术不高明,也有可能是箭自身的問题,他正在总结一天打猎的经验教训,在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就骑马回家了。中国作家在绘画作品时,为了在画中能够表现某种思想和情感,有时候会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组织在同一幅画上,例如,唐徐熙的作品《百花图卷》,在这幅作品中,在一个画面上展现了梅花从含苞到凋谢的所有阶段,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将不同时间梅花的状态体现在画面上。王维在画花时,会将不同季节的花画在一幅画上,并不会觉得怪异。在现代画作《江山如此多娇》中,也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画作的左边和右边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左边则是冬天的景象,大雪纷飞,而右边则是夏季的景象,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时,既能看见壮丽的长城,又能看见大江大海。从这些画作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画作中,打破时空局限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并且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画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西洋画无法完成的。
二、中国画美学观的不同形态
(一)中国画更加侧重客观的形和神 在我國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人提出绘画作品需要注重客观的形的描绘,在绘画过程中,需要重视景象和物体比例关系和形似,进而更加直观地展现物体的客观形象。例如,在牛、马等绘画过程中,应该按照真实的比例进行绘画,这样才能展现真实的客观形象。在画人物时,需要做到以形写神,绘制的人物图要有再现性的审美观,这也说明了绘画必须重视客观的形,在客观形的基础上展现神。在群像图的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以此达到传神。在画山水和花鸟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形态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实现传神的效果。
(二)中国画重视主观情感和客观形神的结合
我国很多美学家和画家对主观情感和客观形神的结合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顾恺之重视以形写神,张彦远认为骨气形似等,大多数侧重于主观传神,也有一些注重客观形似,例如,邹一贵则认为耳目口鼻一一俱肖,则神气自出。也有人认为题材对主客观地位有着一定的影响,题材不同,其主客观地位也就不同,其审美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观情感和客观形神的结合是美学观主导下形成的,很多美学家和画家都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够说明主客观在美学观之下可以实现并存,但是,在具体的画作中,会根据不同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两者的结合不是均分的。
(三)中国画注重主观胸次和笔墨抽象的美学观
在中国绘画美学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画家创作的主观作用和个人的风格,这样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美。将作品中的神逐渐演变为画家的主观胸次,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体现画家的主观因素,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会有感受作用、性质与激情作用和素养与人格作用,这样才能使画作更加典型化和理想化。“骨法用笔”提出之后,中国画的美学观更加侧重于笔墨技巧的形式美,不同时代的画家对笔墨提出了不同的论点,有人认为在中国画中应该更加注重笔法美,也有人认为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
结语
在中国画的欣赏过程中,需要注重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还需要从画描绘事物的瞬间入手,中国画重神似而非形似,这是中国画美学角度欣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表达了中国画最明显的特征。在中国画的欣赏过程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在世界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具有传统的艺术特征,应该跟随时代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穆文杰.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J].美与时代(中),2020(01):21-22.
[2]邓乐平,邓盈洲.从中国传统美学观来看中国画[J].西部皮革,2018,40(17):71.
[3]崔占昆.中国画的点线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4):42-43.
[4]徐玉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美学要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3(01):28-32.
作者简介:
李春磊(1987.06—)男,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研究生,助教,美术。
关键词:中国画;美学;艺术特征;形态
引言
绘画是一门造型艺术,出现的时间比较长,中国画最早出现在原始时代,记录了当时的狩猎场面,使用线条和色彩反映的客观事物,塑造了完整的艺术形象,最终以平面的形式展现出来,欣赏者可以直接用眼睛进行欣赏。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绘画使用的材料也是不同的,所以,中国画与西洋画存在明显的区别,中国画更注重神似,而西洋画更注重形似,中国画重在写意,而西洋画重在写实。
一、中国画美学的基本艺术特征
(一)中国画更加重视神似,而非形似
在中国画中,形似就是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具体的客观事物的外形是相似的,神似就是绘画作品中的形象与具体的客观事物的精神实质是相似的。物体的形与神,外貌与实质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客观事物,在具体的客观事物中,其精神实质往往是通过外形表现出来的,所以,离开了客观外形,事物的精神实质也是无法独立存在的。中国画的重神不重形在于更加偏重于神似,并不是完全不要形似,在神似与形似之间,中国绘画作品更加侧重于神似。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绘画作品中描绘物体的光和物体上的客观色彩是重视神似的具体表现,在中国画中,色彩往往比较单纯,没有体现物体上光色的变化情况,只重视固有色的变化,例如,红花是红色的,绿叶是绿色的,他们不会因为阳光的照射而表现出其他的色彩,虽然在绘画过程中没有涉及干湿的变化,但是,为了使花和叶子具有生动传神的特征,不重视浓淡干湿的变化,会使得花朵和叶片的颜色比较古板,绘画作品没有神气,无法达到传神的效果。其次,在中国绘画作品中,不重视背景的绘画,在画面中往往会有大量的留白,在一定的环境中,任何事物都会有一定的背景,也就是说,在某个事物的绘画过程中,应该将它们的背景也一起绘制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写实,但是,在中国画中,为了突出表现该事物的形象,只重视主题的绘制,作品中并不涉及事物的背景,在人物画和花鸟画中,会直接删除次要的背景,这就使得绘画作品中留白较多。例如,在《骑士猎归图》中,只有人和鸟,没有背景的存在。齐白石在画虾和画鱼的过程中,只是在空白的纸张中画上了鱼和虾,画作中也没有水。在山水画中,也有留白的存在,例如,在《长桥卧波图》中,绘画作品画面中就有很多的空白,在这些作品中,一般景物都会压得很低,然后在画面上方留出大量空白,有时空白会占据整幅画作的三分之二左右,能够使人感到天地水域广阔的景象。最后,中国画不重视透视法的应用,在具体的绘画作品中,主要将事物的形状进行描绘,这就要求画家在绘制作品时,需要将眼前的景物描绘出来,将其放在三维空间之中,在描写景物时,将远近距离不同的景物放在同一平面上,不存在远近之差,作家在作画过程中,需要确定画的中心点,这样才能将眼前的所有景物绘制在同一幅画作中,对山水进行重叠,对于重叠的山水实际是存在的,但是绘画无法表现出来,由于中国画不重视透视法的应用,所以,只能利用写意的方法将重叠的山水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绘画作品的神似。在一些绘画作品中,高山的绘画会用到仰视法,远景的绘画则会用到平视法,中国画中虽然没有应用透视法,但是中国画的表现力也是比较强的,并不影响中国画真实性的体现。
(二)中国画注重描绘事物一瞬间的状态,不表现动作的全过程
在中国绘画作品中,能够直接表达丰富的现实生活,但这往往是有限的,无法在绘画作品中展现现实生活的全过程,绘画作品都是以瞬间的状态去描绘动作的过去和未来。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顷刻描绘,这种描绘方式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在一顷刻内就能够达到顶点,运动也能够达到高潮,这时,动作的表现力最强。物体的运动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经历四个阶段,开端和发展是矛盾的初步阶段,在该阶段中,事物的本质还没有显露出来,到结束的时候,矛盾也就得到了解决,所以,只有高潮阶段才能更好地展现事物的本质,在一顷刻时间之内,人们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往前看时,能够想象出事物的发展前景,往后看则能够了解过去的情况,如果在开端或者发展的阶段刻画事物,将无法预料其发展前景,如果在结束阶段对事物进行描绘,人们则无法了解其以前的发展状况。例如,在宋代的绘画作品《骑士归猎图》中,画中所展示的顷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马和人都呈现出疲惫的样子,人站在马旁边,审视着箭身,我们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想象出,骑士在打完一天猎后,由于追击了很多野兽,相当辛苦,但是收获很少,问题可能出现在箭术不高明,也有可能是箭自身的問题,他正在总结一天打猎的经验教训,在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就骑马回家了。中国作家在绘画作品时,为了在画中能够表现某种思想和情感,有时候会将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景物组织在同一幅画上,例如,唐徐熙的作品《百花图卷》,在这幅作品中,在一个画面上展现了梅花从含苞到凋谢的所有阶段,突破了时间的局限,将不同时间梅花的状态体现在画面上。王维在画花时,会将不同季节的花画在一幅画上,并不会觉得怪异。在现代画作《江山如此多娇》中,也打破了时空的局限,画作的左边和右边展现了完全不同的景象,左边则是冬天的景象,大雪纷飞,而右边则是夏季的景象,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时,既能看见壮丽的长城,又能看见大江大海。从这些画作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画作中,打破时空局限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并且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画作的一个重要特征,这是西洋画无法完成的。
二、中国画美学观的不同形态
(一)中国画更加侧重客观的形和神 在我國不同历史时期,都有人提出绘画作品需要注重客观的形的描绘,在绘画过程中,需要重视景象和物体比例关系和形似,进而更加直观地展现物体的客观形象。例如,在牛、马等绘画过程中,应该按照真实的比例进行绘画,这样才能展现真实的客观形象。在画人物时,需要做到以形写神,绘制的人物图要有再现性的审美观,这也说明了绘画必须重视客观的形,在客观形的基础上展现神。在群像图的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必须重视彼此之间的关系,以此达到传神。在画山水和花鸟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形态充分地展现出来,这样才能实现传神的效果。
(二)中国画重视主观情感和客观形神的结合
我国很多美学家和画家对主观情感和客观形神的结合有着不同的看法,例如,顾恺之重视以形写神,张彦远认为骨气形似等,大多数侧重于主观传神,也有一些注重客观形似,例如,邹一贵则认为耳目口鼻一一俱肖,则神气自出。也有人认为题材对主客观地位有着一定的影响,题材不同,其主客观地位也就不同,其审美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观情感和客观形神的结合是美学观主导下形成的,很多美学家和画家都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够说明主客观在美学观之下可以实现并存,但是,在具体的画作中,会根据不同需求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两者的结合不是均分的。
(三)中国画注重主观胸次和笔墨抽象的美学观
在中国绘画美学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画家创作的主观作用和个人的风格,这样可以体现出不同的美。将作品中的神逐渐演变为画家的主观胸次,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每个环节都会体现画家的主观因素,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会有感受作用、性质与激情作用和素养与人格作用,这样才能使画作更加典型化和理想化。“骨法用笔”提出之后,中国画的美学观更加侧重于笔墨技巧的形式美,不同时代的画家对笔墨提出了不同的论点,有人认为在中国画中应该更加注重笔法美,也有人认为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
结语
在中国画的欣赏过程中,需要注重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还需要从画描绘事物的瞬间入手,中国画重神似而非形似,这是中国画美学角度欣赏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表达了中国画最明显的特征。在中国画的欣赏过程中,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更好地掌握作者表达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所以,中国画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在世界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画具有传统的艺术特征,应该跟随时代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穆文杰.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J].美与时代(中),2020(01):21-22.
[2]邓乐平,邓盈洲.从中国传统美学观来看中国画[J].西部皮革,2018,40(17):71.
[3]崔占昆.中国画的点线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4):42-43.
[4]徐玉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和美学要求[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3(01):28-32.
作者简介:
李春磊(1987.06—)男,汉族,河南省三门峡市,研究生,助教,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