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ws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重要成果——两个不同的时段的: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学,对于比较中日文学的研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以及相似的见解。中日近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的范围是更加广泛并且内容更为复杂。在古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方面,主要是由一些日本问题专家来完成的。然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是着手于近现代文学比较研究领域的负责人。
  关键词: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1.中日古代文学的比较研究的现状
  在明治维新之后,中日文学的交流才算是真正地开始。同时两个不同阶段的中日文学也就是古代和近现代的比较研究也由此来开了帷幕了。
  作为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重要成果,无论是古代文学还是近现代文学,其对于比较中日文学都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和相似之处。因为两国之间的政治文化交流会深受这两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关系的影响,中日文学的比较研究是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的条件下重新且空前地引起了中国大陆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事实上,中国大陆学者在研究中日文学的时候,对两国的文学关系也进行了探讨。
  对中日古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逐渐地朝着大众研究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比较文学学科研究的重新确立推动了学者们在这一方面的学术研究的热情。例如王晓平的《论今昔物语集中的中国故事》。这些著作的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同时它也说明了在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方面,中国大陆学者逐渐投身于此。《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是1930年的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的著作,其主要是围绕着如中世近世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坛上地位等八个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除此之外日本文学的“复合形态的变异体文学”定位方法给中国大陆学者在进行中日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提供了工作思路和方向。
  中日古代文学比较研究在近10多年来发展的脚步变得迅速起来,它所取得的成就是比较突出的,它有着以下三个显著的特点:自觉、原典和规模。
  正如孟庆枢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当涉及到比较文学的影响这一问题的时候,比较典型的意义就是中日文学关系。它除了具有独特的论题之外,它还对一直以来比较关注的规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许多学者都受到这种典型意义的影响,他们认为只有给予了实证的方法足够的重视,这样科学研究的基础就能被奠定好。在这种情况下真实度和可靠度从中日古代文学的研究中体现出来就得到了极大的保证。之所以中日古代文学的比较研究达到相当的规模那就是由于它所具备的两个特征:自觉和原典。中西文学比较研究所无法比较的是中日古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很广泛且更为就。例如李树果对日本读本小说和明清小说进行了比较,王琢对中日的民间故事进行了比较研究等等。
  2.中日近代文学的比较研究的现状
  日本文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在明治维新的推动下,它积极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且主动地纳入到世界文学的体系当中。这也是中国文学开始出现了落后于日本文学的苗头的主要原因。可以说中国新文学受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文学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尤其表现在了中国深受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影响更为复杂了,它主要充当着启发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作用。因此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中日近现代文学进行研究这一特殊的使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鲁迅等人开始了。一直到1970年,涌现出很多开始研究中国新文学和日本近现代文学关系的学者例如蔣锡金、孟庆枢等,他们也是后来的中坚力量。中日近现代文学比较研究走上了其他的道路。中日古代文学的比较研究是由日本的问题专家完成,而中日近代文学比较主要由中国现代文学学者来完成。由于发挥着媒介和启示作用的日本近现代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是重大的,因此中日近现代文学的比较研究的起点就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的留学日本的经历等。鲁迅的研究使得较多的研究者对中日近现代文学比较研究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例如蒋锡金的《鲁迅的四去日本》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学者们开始关注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潮史和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关系。例如王剑丛的《郭沫若的自我小说和日本近代文学》就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研究也逐渐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也出现了很多在学术上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著作。
  3.结束语
  比较文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向世人表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还面临着一些曲折。有些学者危言耸听比较文学已经大势所去,这在一定程度上警醒了中国的比较文学,它必须要在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了。在对中日古代文学关系进行研究的时候,全球化的视野能帮助学者更好地对中日古代文学现象后的意义进行研究。除此之外,想要揭示本质特征:文学性和民族行。在对中日近现代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的时候也要立足于全球化视野。
  参考文献:
  [1]柳东林. 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及问题[J]. 日本学论坛,2005,(Z1):170-174.
其他文献
摘 要:“段子”这一语言现象早已有之,随着微博等社交网络以及网剧、脱口秀等表演形式的兴起,“段子”在网络上大量传播,网络成为段子的主要传播阵地,网络段子也应运而生。本文结合修辞学中“零度”与“偏离”的理论,从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表达方式四个层面对网络段子的语言偏离现象进行了分析,进而归纳网络段子的语言特点。  关键词:网络段子;修辞学;零度与偏离  作者简介:李安娜,女,汉族,江苏宿迁人,华侨大学
摘 要:《说文解字》作者为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本文以21世纪以来出版的专著和期刊为依据,从综合性研究、词义研究、“六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体例研究、比较研究、方言研究和许慎《说文解字》研究、在现代学科教学的运用9个方面进行综合论述。  关键词:《说文解字》;研究情况;综述  作者简介:李莎(1992-
厚朴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et Wils. var. biloba Rehd. et Wils.)的干燥干皮、枝皮
摘 要:启功先生对于我国的書法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精炼的书论是结合了实践经验的书法理论,对于指导初学具有很好的作用。启功先生的一生坎坷很多,但是他都能很好地去面对困难。许多人不知,启功先生的文学、史学和书画鉴定堪称一绝,可谓国宝也。启功一生的书法信念便是师笔不师刀,于此还得出了透过刀锋看笔锋等精炼的书论。学习启功的书论和书法艺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促进书法艺术的发展和传播也有很多启发。作
目的:研究虚燥更平丸的质量标准及主要药效学。方法:(1)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生地黄和酸枣仁,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的黄酮醇苷,色谱条件:色谱柱选用symmetry shield RpC18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4%磷酸(32:68);检测波长为360nm;流速为1mL/min;柱温:(30±5)℃;进样量:10μL。(2)虚燥更平丸的急性毒性试验。(3)建立
学位
摘 要:配价理论旨在揭示动词对名词的支配能力,但现在不少语法学家认为配价理论同样适用于名词。从“介词 名词 的 名词”分析名词的配价问题,有助于配价理论的深化。  关键词:配价理论;名词  作者简介:陶晨(1993-),男,山西省长治市人,内蒙师范大学在读硕士,从事汉语语法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3--01  一
摘 要:佛学对谭嗣同的影响颇深,并成为“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仁学》一书中,谭嗣同阐述了平等、无我、心力的佛学思想,寄托了自己对社会变革的主张与看法。谭嗣同自幼被三纲五常侵蚀,他期冀实现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人与物“圆融无碍”的平等世界。他借鉴了华严宗“无人相,无我相”之义,了悟到“我”的空无,这是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从容赴死,慷慨就义的原因所在。他试图“以心力挽劫”,来破除不平等的社会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学术界对民间信仰的研究不断增多,对民间信仰的思考越来越全面,对民间信仰的认知也是多角度的。本文通过对城阳乡所辖乡村社会的一些民间信仰仪式中重要角
8日《体坛周报》加入欧洲体育刊物联盟,成首位亚洲成员据人民网消息,作为国际足联和欧足联官方合作伙伴,由欧洲10个国家的顶级体育刊物组成的“ESM联盟”经过严格核审后,决定
摘 要:跨层结构“未 免”在韵律制约、语义变化、高频使用等因素的作用下重新分析,由“未 [免 VP]”变为“[未 免] VP”,并在宋代时完全词汇化为一个否定副词。  关键词:未免;否定副词;词汇化;重新分析  作者简介:王婵婵(1992-),女,湖南耒阳人,温州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  [中图分類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