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拍——书画赝品的大卖场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huidiann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诚信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但在艺术品拍卖的书画小拍中,公然拍卖名家书画赝品这种行为却愈演愈烈。伪作冒用他人名义,损害了他人的名誉权;临仿的伪作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了他人的著作权;盗用他人姓名从事这种欺诈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权,凡此种种劣迹的衍生物——赝品,却堂而皇之出现在艺术品拍卖的小拍中。这些小拍成为大量倾销书画伪作的公开场所。过去卖假画是编好故事私下做的事,是见不得人的,现在不但一些小拍卖行以此为专业,就是一些颇有名气的大拍卖行的小型拍卖会上也是大量赝品充斥其间,用赝品过半毫不夸大。有的小拍卖行所拍书画甚至全假,俨然成了赝品书画的大卖场。
  


  人们已经把这些小拍卖行和一些大拍卖行的小拍理解为以假劣为主发不义财的拍卖场了。可怕的是就这样仍有很多人认为可以在这里捡到漏,我不为行家们担心,却为那些“捡漏”故事听的太多,并不真正懂行的收藏爱好者们担心。这些小拍也印着精美的图录,各种媒体做着大量的宣传,高级酒店摆着公开的预展,让你感觉他们不是在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非常正规的商业行为。虽说书画买卖是要凭买家眼力,但知假卖假总是不道德的,对此不知国家有关管理部门作何感想?有人会说是否中小拍卖公司和大拍卖公司小型拍卖会的组织人员水平有限,自己也看不出来?我认为这样理解是不对的,因为像小拍上拍的一些书画大师和名家款的书画伪作,很多都是从大师和名家画集上直接克隆的,只要看过这些大师和名家画集,就不难识别。
  中小拍卖公司和大拍卖公司小拍的组织者若连这点基本功和基础知识都没有、这么简单的工作都不去做,未免太过分了!那简直就是在愚弄他们的上帝——买家。如沪上一小拍卖公司2005年秋拍中两张陆俨少款的伪作,均按真迹估价,《郊游图》镜片2.16平尺,估价12万元至15万元,依据《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一卷》第83页《东西两洞庭》克隆,伪作对真迹上、下进行了一点裁切,但湿软的用笔,毫无法度的皴法,不用对比原作也知其伪,节临款书片段的方法也无法掩盖作伪者书法功底低下的毛病;另一幅伪作“钟馗图”4.87平尺,估价15万元至20万元,源自《陆俨少书画藏品集·第四卷》第96页,此伪作款书从图录上看有一点点像,但面部刻画的呆板与真迹面部的传神,有天壤之别,头冠墨笔的处理、衣袍色彩的处理和衣纹线条,作伪者也都露出了毫无法度的先天缺憾。陆老作画谨严的法度和笔墨深厚的功力均是作伪者难以企及的。这两件只是随便列举的有参照物的例子,不用我过多的分析真伪之间的区别,大家也一看便知。
  类似这样的“大师”伪作,小拍上不胜枚举。连在世书画名家作品在小拍上也是假多于真,如沪上另一小拍卖公司2005年秋拍上就见到当代书画名家萧平款伪作《高山流水知音》山水图,勾云及山石皴法用笔僵硬、刻板,与萧平先生用笔灵动、飘逸且劲爽有力完全不同;伪作所绘人物呆板、无动势,似与山水之间没有关系,在用色上俗态毕露,也不似萧氏清丽秀雅。萧平真迹著录在“古吴轩”出版的《墨缘—萧平书画集》第48页。深圳一拍卖行2005年秋拍也上拍了一件萧平款伪作《宋人诗意图》,真迹著录于《墨缘—萧平书画集》第31页,名《听泉观瀑》。萧平先生是擅长书法的画家,而此伪作款书不堪入目,山水用色灰脏、艳俗,不似真迹艳而不妖、丽而不俗、纯净明亮。作伪者几乎不会画人物,无线条笔力和人体结构的准确性可言,山石皴法及瀑布用笔湿软,与真迹气势、境界有天壤之别。
  不但小拍卖公司如此,知名大拍卖公司的中小拍也是伪作甚多。京城某知名大拍卖公司2005年秋天的一个中型拍卖会上,也见到萧平款的一幅伪作,名《荷池濯足图》(同样一幅伪作亦现身沪上一小拍卖公司2005年秋拍上,名《爱莲居图》,看来已成批量生产之势)。该伪作2.87平尺,估价1.5万元至1.8万元。而真迹著录于《墨缘—萧平书画集》第33页,名《爱莲居图》。伪作款书极差,构图虽完全临仿于画集,但毫无笔法可言,特别是背景远山,真迹上萧平先生松秀灵动皴法营造的起伏山峦,极好地衬托出柳岸荷塘边,临池而坐的爱莲居主人超逸出尘的心境,全图隽永雅秀,伪作远山色墨毫无章法的涂抹,与前景显得毫不相干;人物因描绘的不得法,显得非常小气,柳树、荷池更是把作伪者缺乏优雅气质和笔墨功力的缺点暴露无遗,全图俗不可耐。
  可以这样说,纵观现在这类拍卖会,只要值钱的画家作品都有仿作参拍,只不过大师仿作有时水平高一点,名家们仿的普通一点,仿作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它也分高仿和低仿。近两年来名家书画伪作大拍上拍的难度加大了,中、小拍卖会就成了名家书画作伪者们的主战场,小拍上更是如鱼得水。小拍成为赝品伪作的大卖场这种不正常现象,极大损害了中国书画艺术品在国际上的地位,让众多书画收藏爱好者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希望有关行政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能够尽早出台有效的法规和措施,同时呼吁广大业内人士和书画收藏爱好者们共同抵制这种违法行为,为我们正在蓬勃兴起的书画收藏市场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其他文献
文艺作品与文物知识    社会变革必然影响到人的价值取向。在追逐西方文化成为新潮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崇尚民族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最近笔者接触几位政绩显赫的市长,他们都明确地意识到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有些企业家,也将企业文化列入发展蓝图的首项。  最突出代表中国各个历史时代文化水平,最能集中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最具有强烈的历史沧桑感且直观感性的文化载体莫如文物。源远博大、浩如烟海、庞杂奇妙、
期刊
古瓷收藏首先要学会古瓷的辨伪识真,不然不仅收集不到真品,还会被假货仿品所困扰。  作伪与辨伪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的两个矛盾方面,作伪者力求作品的像,辨伪者力求看得透。识真与辨伪是古瓷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学问。辨伪识真首先要从瓷器的胎质、釉面、纹样画法及器型上识别,特别是要体味我们所面对的百年老器的古旧之韵与其自然的陈旧感。这种陈旧感,新器和仿品上是没有的,是作伪者难以做到的。不同
期刊
“广彩”是广州地区釉上彩瓷艺术的简称,以构图紧密、色彩浓艳、金碧辉煌为特色,犹如万缕金丝织白玉,又称“织金彩瓷”。广州彩瓷始于清康熙年间,成熟于清乾隆年间,300年来一直是中国外销瓷的主要品类之一,深受欧美人青睐,是我国陶瓷百花园中一枝瑰丽的花朵。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一直重视广州彩瓷的征集工作,已经收集了从清代到现代的艺术珍品400余件套。藏品丰富多彩,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兼而有之。这里从中挑选部分清
期刊
笔者有幸收藏两件呈砖形的青花瓷器,长46厘米、宽15厘米、高35厘米,每件重22千克。器底底刻“宗”字款和编号。一件绘“人物故事刀马人图”,图画中心是一骑马者和一步行者,骑马者头戴隼帽,身着蒙古袍,肩背大刀,腰插宝剑,步行者身背一卷蒙古人常用的毡毯。另一件绘“城堡双雉图”,左下角有座城堡,12杆战旗在城墙上迎风招展,城墙外是原野和森林,肥壮的双雉立在高高的树梢。侧面绘有莲花葫芦形叶纹饰。  两件青
期刊
1992年12月至1993年5月,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分两次对位于喀什市北12公里,地处伯什克然木河及浩罕乡亚吾鲁克自然村南面的黄土台地上的一座唐代寺院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陶器、钱币和贝叶经等。其中有一件三耳陶罐(图一),红陶质,颈肩部有三个拱形耳,耳上贴塑胡人头像。陶罐长颈鼓腹,从肩到腹部共有四层模压纹饰带,除第三层主纹饰带上有人物外,其余均为植物类纹饰,包括人物之间的间隔纹饰,有花叶纹、葡萄叶纹
期刊
2005年12月15日上海崇源秋拍会上,一只失散已久的西周青铜重器“周宜壶”拍出了2640万元的天价,重新将青铜器的真正价值展示给世人。  此壶为一对,清官旧藏,其中一件失盖的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辗转递藏民间。此次拍卖的“周宜壶”与台北故宫所藏器形铭文均同。盖中铭文曰:“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于宗,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周宜为他的先人铸造这件祭器礼壶,用以陈享于宗庙之中。整器“周宜
期刊
成长十余年的中国大陆艺术品拍卖业,虽非亦步亦趋地模仿、复制行业巨头苏富比、佳士得及其主导的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惯例,但说尽心尽力地借鉴、学习并不为过。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的“井喷”行情,也带动了中国艺术品价位的全球性飙升,如同当初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一般,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热烈追捧。  那么,在苏富比、佳士得这样的“他者”眼里,中国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这只“中国概念股”是什么样的呢?值3月3日香港苏富
期刊
前不久,在京参加了《古玉蕴含的华夏文明与低估的市场价值》专题研讨会。会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东瑞先生发言说:“当今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读物,开卷未必有益,甚至是有害的。”对此我颇有同感。这里凭个人多年研究古玉和近年从事古玉鉴定的工作实践,向同好们叙叙个人的读书心得。  当今无论国有书店还是市肆摊商,有关古玉收藏与鉴赏的出版物琳琅满目,但若究其编著者,既有文博单位的科研专家,又有民间组织或收藏家
期刊
萧钰先生所藏的青花瓷砖是一件非常少见的器物,我曾有幸鉴赏过。初见是在2004年的夏季,那时萧先生为求证此物的年代来到寒舍。当我第一眼见到这对瓷砖时感到分外惊奇,被它罕见的器形所吸引。这件瓷砖呈长方形,长46厘米、高35厘米、宽15厘米体积较大,器体重达22千克;正面与两侧面绘青花纹饰;背面及上下两面均不施釉,露较粗的胎体;在一边还刻一形状稚拙的“宗”字。最为奇特之处在上下两面内沿还有两个长方形的凹
期刊
“风筝不断线”    2006年1月15日-22日,86岁高龄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吴冠中2005年新作展”,除展出画家2005年创作的38件水墨画作品之外,还首次向世人展出了22件书法作品。  吴冠中先生是中国美术界影响深远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2004年,吴冠中先生身体欠佳,少有新作。2005年,86岁的吴冠中先生身体好转,似“老牛反刍”(自语),创作了一批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