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思想已愈来愈多的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而思维能力的开发,与探究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着力通过多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以期达到对学生多种心理机能和学习的综合性智能的发展。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老师探讨。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的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入氧化铁,②加入氯化钠,③加入二氧化锰,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了。 2.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3.结合化学与社会有关的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际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 化学教学应该综合: (1)有关能源知识:能源是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人类95%能源要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等矿物能源,教学中应渗透能源危机教育。增加能源有两大途径,一是提高使用率,二是开辟新能源。象生物能,生物能是利用可在生的绿色植物,海水盐差发电是在入海口利用海水和淡水的盐差浓度造成的渗透压进行发电,另外太阳能、核裂变和聚变能等都是未来的能源。 (2)环境保护知识:从举一些例子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存在的环境污染是如何的严重。从而从我们化学的角度去探讨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3)工农业生产:如三大合成材料、冶金、石油、煤、化工、化学电源、农药化肥、造纸、医药卫生、新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揭示化学原理、生产过程、工业规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展示未来世界化学科学的前景。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挖掘“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牛胰岛素”、“侯氏制碱法”等素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总之,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化学材料的特点:在实现本学科“双基”目标的同时,加强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其它学科的教法也应如此),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各学科教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综合素质,从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由追求‘分数’目标转向追求素质目标。 4.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来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种方法尤其对于化学基础较差的同学适用。 5.采用符合教材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不断变换教法,使兴趣产生迁移,形成新的兴趣,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最重要是使学生感到不同的学习内容,具有不同的体会,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设提问情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悱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首先,上课时,可用提问的手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传统的教育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缺陷即缺少独创性。经验告诉我们,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在学过和未学过的知识之间,在未知领域与新领域的知识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设联系的桥梁,诸多认识问题是可以突破的,这正是探索性实验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上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并不是由解決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提出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即“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因而深化自主探索的特点是:正确提出问题,自主选定方法,独立创新实验,自主寻求结论。
三、创设模型,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要通过化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应该加强化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全盘了解化学教材中的多学科因素,化学概念与原理可以利用学生相关学科知识来类比、同化、理解、接收以至应用。 1、结构示意图或直观模型,建立空间概念 结构示意图或直观模型是客观实物的模拟品,也是对微观事物想象的类似品。通过对模型或结构示意图的“形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达到“神似”,这样就能准确的判断和定位。2、抓住空间形象特点,分析空间结构问题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根据信息解答有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应认真审题,进行创造迁移,灵活的将信息和物质性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完整的认识。
四、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就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整合一文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
一、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启发式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某些内容,直接的设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如,在讲到《金属的活动性》时,如果教师仅告诉学生金属的活动顺序,学生往往印象不深,同时思维易形成定势,是否可以让学生经过实验,以填空的形式把实验结果填入表格,然后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从而使学生得出其规律,这样避免了思维的定势。如在讲到《氧气的制取》时,针对二氧化锰的作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设计探究性实验并进行实验:①加入氧化铁,②加入氯化钠,③加入二氧化锰,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就会得出结论,老师最后只需总结就好了。 2.利用实验及增设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论证猜想和假设的实质性过程,是知识的发源地和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丰富的、初级的、创新的新体验、新感知。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3.结合化学与社会有关的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际应用科学,化学技术的成果将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效益,应该强调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 化学教学应该综合: (1)有关能源知识:能源是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目前人类95%能源要依赖石油、天然气、煤等矿物能源,教学中应渗透能源危机教育。增加能源有两大途径,一是提高使用率,二是开辟新能源。象生物能,生物能是利用可在生的绿色植物,海水盐差发电是在入海口利用海水和淡水的盐差浓度造成的渗透压进行发电,另外太阳能、核裂变和聚变能等都是未来的能源。 (2)环境保护知识:从举一些例子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上存在的环境污染是如何的严重。从而从我们化学的角度去探讨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 (3)工农业生产:如三大合成材料、冶金、石油、煤、化工、化学电源、农药化肥、造纸、医药卫生、新物质、新能源、新技术的开发利用等问题。揭示化学原理、生产过程、工业规范、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介绍新工艺、新技术、展示未来世界化学科学的前景。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化学的现实意义。挖掘“人工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牛胰岛素”、“侯氏制碱法”等素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总之,化学教学应充分利用化学材料的特点:在实现本学科“双基”目标的同时,加强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其它学科的教法也应如此),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各学科教学所追求的共同目标——综合素质,从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由追求‘分数’目标转向追求素质目标。 4.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学生推心置腹地交谈来激发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种方法尤其对于化学基础较差的同学适用。 5.采用符合教材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是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不断变换教法,使兴趣产生迁移,形成新的兴趣,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最重要是使学生感到不同的学习内容,具有不同的体会,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
二、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1.创设提问情境 采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的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升学的教育,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疑布阵,创设出能使学生愤悱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教学中巧问善诱是营造这种氛围的最好方法。除巧设疑问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并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以激其情,奋其志,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及探究能力都能不断提高。首先,上课时,可用提问的手段,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传统的教育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往往存在一种缺陷即缺少独创性。经验告诉我们,在已知与未知之间,在学过和未学过的知识之间,在未知领域与新领域的知识之间没有学生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教师能为学生架设联系的桥梁,诸多认识问题是可以突破的,这正是探索性实验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设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科学上的重大进展与成就并不是由解決问题的人促成的,而是由提出问题的人在平常中看出异常而促成的,即“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因而深化自主探索的特点是:正确提出问题,自主选定方法,独立创新实验,自主寻求结论。
三、创设模型,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要通过化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方面应该加强化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另一方面要全盘了解化学教材中的多学科因素,化学概念与原理可以利用学生相关学科知识来类比、同化、理解、接收以至应用。 1、结构示意图或直观模型,建立空间概念 结构示意图或直观模型是客观实物的模拟品,也是对微观事物想象的类似品。通过对模型或结构示意图的“形似”,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力求达到“神似”,这样就能准确的判断和定位。2、抓住空间形象特点,分析空间结构问题 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根据信息解答有关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应认真审题,进行创造迁移,灵活的将信息和物质性质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建立完整的认识。
四、指导检查,引导讨论,及时小结,使学生逐渐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自己解决浅层问题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与本节知识有关,即本节知识的生长点,但这些知识又不属于本节必须掌握的内容。为不冲淡本节课的主题,使知识紧凑,可指导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分析,以成为本节课的延续和深化。这样做学生就逐渐养成不断探究化学奥秘的习惯。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解决有争议的、有难度的问题,并能在这样的探究中找到乐趣。讨论,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很好手段,由于我们上课前不强调预习,提出的问题在学生讨论时,不会造成思维定势,学生的思维不会受课本的限制,学生可根据已有的知识,奉想办法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创造潜能,调动其探究积极性。 3.及时辅导、整理、小结,使小结成为学习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的整合一文浅谈化学教学方法与学生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