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改革r——微课与慕课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l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要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这样才能够让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教育改革得到有效的进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互联网+”乐理与视唱练耳的有效融合情况进行了探究,并提出相关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微课与慕课的形式促使乐理与视唱练耳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艺术的出现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当然一件艺术品的诞生更是一件值得思虑的事情,那如何鉴别是否为一件艺术品,首先要知道被称之为艺术品需要什么样的要求。这可能需要列举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下文就通过画家莫奈笔下作品来感知一二。  关键词:艺术品 莫奈 分析  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7-0034-03  一、艺术品的辨析   要想解释艺术品,首先要知
声乐教学要想以审美为中心,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挑选声乐教材时,朝着具有政治思想引领、极具艺术欣赏和演唱价值的方向去努力。本文以课程思政为背景,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湘南学院音乐学院声乐教材建设进行研究:1.整理和分析音乐学院现有声乐教材的使用情况;2.研究声乐教材建设建议与原则,以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3.探索高师声乐教材所承载的文化育人功能,传播中国声乐曲目和湘南地方
期刊
近年来,为有效提高音乐师范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多数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注重基础音乐知识的基本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并积极探索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改革。但是由于相关培养方案政策的局限性,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往往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本文从高校音乐师范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出发,试图分析实践课程课堂现状,探究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以期对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不
期刊
分层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一种流行的教学策略,已在各学科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教学理念的层次,正确指导组织的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更有利于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确保孩子学习更多的英语专业知识.分层教学法在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既是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措施,也是正确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教学方法.升入高中后,学生的心理状态将发生很大变化,其身心发展更加成熟,此外,还将体现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统一无差别的教法并不适合风格迥异的学生,违背了新时代教育的初
期刊
摘要:單簧管及其演奏技巧是音乐实践的需要。单簧管演奏的历史以及它在乐队中的长期使用证明了这一点。17世纪末诞生了单簧管,起源于古希腊,19世纪末传入中国。单簧管起初是从一种古老的欧洲乐器芦笛发展而来,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单簧管的唯一鼻祖。单簧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种乐器。  关键词:单簧管 外国 作曲家 交响乐与重奏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
目前,我国音乐评论的广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且我国音乐现象也越来越多样化,在现阶段的音乐市场中,新音乐作品对音乐评论有很大依附性,也正是因为新音乐现象逐渐兴起时的音乐评论越来越体系化。对于新音乐现象来说,其具有普及性,并且在传播与推广方面渠道更为丰富,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展受众群体。随着新音乐现象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很大程度带动了我国原创音乐作品的创作,在这样的行业背景之下
期刊
传统音乐保护传承关系重大,但实践中面临一些困惑和分歧,一定程度影响了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本文就其中关注度较高、认识分歧较大的“田野”作业、“活态”传承、传承主体、人才培养等问题结合重庆实际作了粗浅的思考.
摘要:声乐表演本身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声乐表演中会伴随着丰富的内容,通过唱演结合的形式能表现出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唱及表演本身就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声乐技巧来表现出歌曲本身所蕴含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表达出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适当地渗透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使歌曲的情绪更加饱满,表现出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而肢体语言则是一种通过表演者的各种表情、手势和身体部位来使自身的思想感情得到具体表达的媒介,肢体语言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深化了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交流的多边合作,对全球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以“一带一路”为背景,以非遗传承保护为视角,对大庆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总览概述,并根据它目前的现状,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提出大庆市音乐类非遗的保护思路。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 大庆市音乐类非遗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
摘要:本文从影视作品视角出发,通过对原生态舞蹈影像及相关电影的梳理,展开对云南傣族孔雀舞特点变化及审美特征的研究。傣族,又可称为泰族,视孔雀、大象为吉祥物,傣族人民喜欢依水而居,故称之为“水的民族”。古代的“百越”族群是傣族的发源地,而傣族则是一个跨五个国家而居的民族,其舞蹈多是在“摆”(节日)时跳的,主要特点为立颈挺身,加之特有的“三道弯”躯体体态及灵活多变的手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傣族独有的孔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