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极始知花更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六朝古都的南京,在秦淮河畔莫愁湖滨,有一群语文人在语文的园地里寻寻觅觅。他们懂得,“美是亲近所得,美是邂逅所得”,所以他们引领学生亲近金陵文化,亲近经典名著,亲近古老国学,在语文课改之路上邂逅、碰撞,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耕耘、收获。他们就是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的语文教师群体。
  这个群体共有教师22名,其中既有教授级高级教师,又有省特级教师;既有市级学科带头人,又有市青年优秀教师;既有全国优秀教师,又有省级劳动模范。建邺高中语文组还是南京市先进教研组。这个学习的共同体,热爱学生,乐于奉献,团结协作,在南京市乃至全省都有较大的影响。
  一个群体少不了领军人物的引领。这个群体的领头人胡云信,是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近年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等语文专业杂志发表教学论文50余篇。主编、参编教师和学生用书20余种,主要有《高中新课程教学问题与问题解决(语文卷)》(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语文教案AB(必修三)》(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素材讲座:课本与名著》(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新课程语文教师手册》(南京大学出版社)。编著《金陵古韵》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教育随笔《杏坛行吟》由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课题研究11项,均结题,3项获奖。胡老师带领本组同仁,整合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进行课题研究,推进教学改革,让一大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胡老师平时笔耕不辍,撰写200余篇教育随笔和散文诗歌;在他的带领下,建邺高中语文组成了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研组。
  一个群体之所以成为群体,不光有一个组织形式,更主要的是他们有共同的志趣、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方向,每一个成员还要有自己的个性特长,惟其如此,这个群体才能充满生气和活力。近年来,建邺高中语文组确立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生活化的研究方向,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是作文教学的序列重建,三是教学内容的整体确定。以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生活化为主线,确定了三位一体的学习研究方向。
  一是开发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语文改革也很难具备可持续性。“语文课程资源既包括课堂教学资源也包括课外学习资源,既包括静态显性的文本资源,又包括动态生成和经历体验的隐型资源。”(引自胡云信《例谈语文课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第一步从2006年起,确定开发南京本土课程资源。南京是六朝古都,十代都会,这里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会形成有力的支撑。2006年胡云信主持了“南京地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课题研究,写出了《语文教学要本土文化滋养》,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3期,并被人大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收录;在《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07年1—2期发表了《足下的文化与语文之美》,并被评为南京市年度论文。编辑出版了《金陵古韵》一书(由我区建邺高中、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共同编写),在市里开设了历代南京诗词选读的研究课。第二步,2008年主持了全国中语会重点规划课题“文学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地域文化与文学教育”的研究,本课题于2010年6月顺利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一等奖。与本校骨干教师开发了《金陵古韵——历代南京诗词选读》校本选修教材,该校本课程荣获南京市首届普通高中精品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第三步,从2009年开始,由南京市教研室牵头,胡云信主持,南师附中、南大附中、南京一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京十三中、建邺高中等九所名校的骨干教师参与,校际合作开发“金陵文脉”的地方课程,在全市举行了多次专题教研活动,我校的李琼、周萌霞、丁婷婷老师开设了“南京石刻艺术”、探寻“六朝烟水气”的市级公开课。《金陵文脉》选修课程已经通过南京市专家组审定,即将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在起,将进一步辐射推进,让金陵文化地方课程发挥跨区域广辐射的作用。
  吟咏其诗词歌赋,寻访其名胜古迹,感悟其园林文化,领略其多彩艺术,这是建邺高中语文组的诗意生活的常态。他们整合不同的专题,如李白的诗意栖居、王安石的金陵情结、陆游辛弃疾的悲愤言志、文天祥余怀的亡国之痛、刘禹锡韦庄的沧桑之叹等,让学生走进金陵文学的殿堂。
  汪明霞老师的名著导读教学研究和校本选修已经坚持多年,现已取得丰富的成果。开发了《美文荐读与美文写作》《名著导读与研究性学习》《自我策划》等校本课程,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积累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和课程资源。
  2010年9月起,我校语文组开设了《红楼梦选读》选修教学,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实践经验,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合理而明确的定位,确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策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胡云信老师撰写的《红楼梦选读》教学构想系列文章,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点文章,加以推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章发表后,不仅苏教版教材使用区域的教师来电咨询,省内外的语文同行也来电交流。张家港市教研室蔡明先生专门邀请胡云信就《红楼梦》阅读和教学举行了专题讲座。
  二是作文教学的序列构建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瓶颈,既无序列,又无具体内容。建邺高中的语文组在这方面作了长时间的有益探索。
  1.进行学生作文生活化能力培养的研究。2008年本组教师完成了“高中生‘作文生活化’能力培养”的市级课题的研究,胡云信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发表了《学生作文生活化能力培养的思考》论文。“作文生活化”是指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最主要源泉,丰富的生活积累决定了文章的深度和厚度。
  2.读写共生的作文教学研究。
  眼下的作文教学存在读写脱节的弊端,学生不善于将阅读与作文结合起来。我校语文组在选修教学阶段,将《现代散文选读》《中外小说选读》《写作》三种选修教学,融通对接,探索出读写共生的有效模式,2008年胡云信撰写了长篇论文《阅读与写作一体 积累与表达同步》在《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杂志发表,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
  3.“三个指向”的作文训练序列构建
  目前的各种教材还没有一个现成的可依据的作文教学序列。改变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建构合理的作文教学序列,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同期待。作文训练要有明确的指向,我校语文组总结实践经验,学习相关理论,提出从三个层面重建作文训练序列,一是指向交流的。写作文要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要明确为谁写,写给谁看,不能自说自话。二是指向过程的。作文是一个过程,要认真对待审题立意,选择材料,布局谋篇,安排结构,组织语言的过程,不能不加深入思考便草草落笔。三是指向结果的,按照考场作文的特定限制,具体要求和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训练,多种形式训练。
  三是高中教学内容的整体确定
  针对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对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规划。校本课程的开发,既要考虑学生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条件和地域文化,逐步推进。我校语文组在胡云信老师的带领下,经过三个年级三年时间的共同努力,制定了《高中三年语文教学内容整体建构的指导意见(试行)》,对必修和选修阶段的教材和读本,对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对阅读写作的三年内容都作了全面的规划。对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确定的课堂教学方式(课型)进行了研究。胡云信、罗春梅、周萌霞等老师分别写出了《语文教学设计的神与形》《整合是教学创新的炼金术》《整合语文教学资源 扩宽文学渠道》《老王整合教学案例》等论文在《新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文学教育》等杂志发表。
  于漪先生在总结自己的教书生涯时说,教师“难在自我塑造”。教师,须激情似火;教师,须师爱荡漾;教师,须功底厚实;教师,须开拓创新。这业已成为建邺高中语文教师群体的座右铭。
  丁婷婷,江苏南京市建邺高中教师。责任编校:舒 坦
其他文献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都是同一个起点,就像同一首歌一样。因此,我们都需要学习、提升和发展。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努力使每一所学校成功,使每一位学生成功”,从而“培养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的基本素养”。在这样的新理念支配下,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将如何实现“尊重文本,落实课标,夯实双基,提升素养”的新课程教学观呢?  首先,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的课程标准促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树立新的教师职业观,树
课堂是演绎师生智慧的舞台。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课堂语言像火种,去点燃学生心中的兴趣之火;像石块,去激起学生心灵海洋的兴趣之浪。   曾经有项调查主题为“你最喜欢的学科课堂”。语文课堂“不幸”被学生们评为倒数第二。老师们抱怨自己的学生胆子小,上课没人举手发言,没有积极性;学生说,语文课只有老师作报告,越听越没
新课改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争相表现自己,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在这样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下,我们的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突然插话的现象,学生们不举手,不经老师同意,甚至是不站起来想说就说的言语行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插话。学生的插话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令人措手不及,如果不能妥善评价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年年岁岁花相似,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一批51分以上的一类作文,甚至满分,也有一批30分及其以下的三类、四类作文,甚至零分,这之间的差距相当大。我多次参加高考阅卷,既有挥笔评定59分,成功推荐一篇篇高分作文的快意,也有反复斟酌后给6分的惋惜。我深切地感到,高考作文的成败对语文科的影响举足轻重,高考作文不能等闲视之。那么,低分作文的表达有怎样的病灶呢?高分作文的表达又有怎样的特征呢? 
滔滔扶夷江水,流淌着一方热土悠长的眷恋;巍巍越城岭旁,镌刻着一支团队铸就的辉煌。在清朝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刘坤一曾经的后花园,在当代“乒坛皇后”邓亚萍的故居旁,在世界自然遗产所在地——崀山脚下,雄踞着全县唯一的一所省级示范性中学——湖南省新宁县第一中学。在这所中学里,又涌动着一股鲜活灵动的血液,那就是由我们33人组成的生气勃勃、爱岗敬业的新宁一中语文教研组。这是一支工作扎实、教风严谨、团结协作的
有人概括杜郎口的课堂:“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去过杜郎口的老师,都会说黑板铸就了杜郎口今日的辉煌。  准确的说来,不是黑板,是板书——尤其是学生自主的板书让杜郎口教育走向了世界。而板书究竟有何神奇?概括说来体现在以下两点:  (1)板书(包括板图)常常化枯燥为生动,化无情为有情,化抽象为具体,画龙点睛,既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思维欲望,又有效地降低学生理解教材的坡度
哲学境界是人们认识事物、证悟世界、追寻真理以达至的理想境界。哲学不仅仅包括世界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它还与思想密不可分。而以此理论来考量和衡测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会惊愕发现无论是作文的“教”抑或作文的“学”,都一直受“知识中心”的束缚,却未能或未很好地把对宇宙人生、社会现象、周遭事物的深沉思考,涌进作文教学的视域,且用思想的甘露和生命的场景洇开,化作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哲理颗粒,导致作文教学只是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固然需要“披文入情”,但也不要忽视“知人论世”。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文本时,要真正吃透文本的应有之义或言外之意,往往离不开写作背景资料的辅助。如何运用写作背景资料辅助文本解读,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   遗憾的是,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存在写作背景介绍模式化、简单化的倾向。有些语文教师,习惯于导入阶段呈现写作背景资料,这样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单独成块,导入阅
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从淳朴的《诗经》、绮丽的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从纵横捭阖的诸子散文、光彩夺目的历史散文,到雄浑大气的唐宋文赋,随手撷取一朵,都是美不胜收的风景。然而,目前中学古诗文的教学现状却令人堪忧。为了应付考试,很多老师将古诗文阅读课上成了文言知识串讲课或者鉴赏技巧罗列课:只注重诗文句义的静态演绎,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锻炼;只注重鉴赏技巧的罗列训练,忽视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只注重诗文
语文课堂要能成为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命场,充满着活力、灵性和理想。为了创设出这样的理想课堂,多少教师在孜孜不倦地实践,对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创设出了一个又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比如广受欢迎的“课前三分钟演讲”,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心理素质。经过多年的尝试,笔者也摸索出了一套崭新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活”、更“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