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要求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也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并具有一定的育人优势,本文从提高英语教师思政理论水平、设计教学内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探索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以期种好《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育人的责任田。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李琼芳(1983.08-),女,汉族,贵州铜仁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引言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这五大基本职能,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同时“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指的是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与思政课程一样学生覆盖面广、开课时间较长的公共基础课,是否有必要推行课程思政?是否具有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1.职业教育极具职场导向性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得德育弱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描述高职英语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明显是将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放在首要位置,而后是综合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学习能力,没有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提出严格要求。多年来职业教育为了与普通本科教育区分开来,凸显职业特色,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习得、岗位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培养,重成才、轻育人。
  2.学校育人机制欠深入,教师育人意识待强化。以我校为例,虽然秉承“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但是立德的责任主要还是落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上。正如陈宝生部长在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德育教育“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浮”,看似活动多、场面大、热热闹闹,但入脑入心不够;“虚”,内容空泛,没扣住对准学生特点,没很好解决学生思想深处的问题;“散”,各门课程之间尚未形成合力,效果不突出。
  教师们重课程的教学功能多于其教育意义。课程内容构建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关注语音、词汇、句型等语言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培养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较为薄弱,这一现象在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再加上英语课只开设在一年级,每周2学时,第一学期新生入学时间晚,入学教育、军训等事宜也会占用2周时间,所以一年之中的实际上课时间只有60个学时左右。在这短暂的60个学时里,英语教师要进行基本的语音纠正,词汇句型用法讲解,播放录音、练习听力,设计活动、训练口语表达,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积累语言和文化知识 ,设计写作练习,检验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等,时间实在有限,很难再把一部分时间分出来上“政治课”。
  3.学生对思政教育存在误解。受职业教育思想影响,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呈现出功利思想和实用主义,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目标,那些与专业看似不相关的“大道理”他们总是消极接受。英语课不讲英语知识是不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
  二、高职《大学英语》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英语课程独特的跨文化交际功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凭借英语这一工具,学生可以阅读英语原刊书籍,观看英语电视电影,收听广播等,接触到了英语文化,西方价值观,有更多机会和英语国家的人交流,也更容易受到一些新奇觀念的冲击,如果英语教师不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学生极易在思想上发生动摇、偏差。比如时下许多年轻人遭遇的信仰危机、道德危机及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腐化,具有崇洋媚外思想、喜欢过洋节、见到老外趋之若鹜,无意识贬低中国文化,无法在跨文化交际中树立自信形象、展示大国气度、传播我国优秀文化。
  2.《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建设课程思政的独特优势。《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基础课,覆盖了全校学生,具有渠道优势,独特的语言教育功能,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英语教师教授英语不是局限在语音、词汇、语法的表层结构,而是在此基础上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体会英语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教师能够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优良的道德品格。
  三、《大学英语》建设课程思政的路径
  1.教师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坚定政治立场,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水平。
  英语教师在建设课程思政方面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意识不明确,在教学中碰到合适的知识点时虽会偶尔扩展培养人文素养、全球素养、职业素养的相关知识,但是停留在表面,不深入、不连贯、不成系统;二是教师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不敢甩开膀子自如发挥,害怕出现概念错误、知识性错误,往往选择避而不谈。这些都是源自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政治站位不高,尚未意识到课程育人功能的紧急性及必要性。所以广大英语教师必须首先解决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问题,自己首先做一名爱国拥党、理想信念坚定、品格高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者,以优秀的品行示范学生、感染学生,同时抓好课程思政的基本功,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善于挖掘英语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2.精心选取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无缝衔接。以我校为例,大学英语由于实行分层教学导致教材使用不同,但都是围绕不同的主题、职场、生活的不同场景进行语言、文化知识讲授、培养学生职场语言运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全球素养。教师可以选择同样的思政教育内容,以不同难度的语言形式来呈现。进行思政教育时需要注意把握专业知识学习向思政教育的平稳过渡及内容转换的时机,避免过于刻意、突兀,让教学与教育自然有机地结合,不致引起学生的反感。如B班的学习主题涉及college life, shopping, sports and hobbies, digital life, environment, traveling, festival and holiday, employment and career。每个学习主题包括热身讨论、对话学习、听力练习、短文阅读、应用文写作、语法回顾六个模块,其中热身讨论这个模块是较容易融入思政育人内容的。讲授college life 这个主题时,让学生分组用英语讨论大学教育的意义(What do we expect to learn in college),在学生给出knowledge, skills, abilities, qualities等词语后,适时抛出moral cultivation and talents education(立德树人) 一词, 引导学生意识到成人和成才缺一不可,甚至成人重于成才;shopping 主题中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辩论赛“Is online shopping a better choice than shopping in a physical store? ”(网购比实体店购物更好吗?),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sports and hobbies主题中,讨论healthy lifestyle(健康的生活方式);digital life这一主题中引导学生说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high speed rail, Ali-pay, shared bike and online shopping,让学生了解我国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四个自信”;environment主题中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知晓垃圾分类;traveling主题中让学生分组介绍中国的著名景点,带领学生领略我国的大好河山,强化爱国主义思想patriotism ; festival and holiday主题中,对比中西方节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热爱并且传播我国文化,介绍国庆节,让学生知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国家是个人的坚强后盾;关于employment and career这一主题,可以让学生搜索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如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讨论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和奉献精神(dedication spirit),增强国家荣誉感(national pride)。另外,在讲授词汇、句型等知识点给出例句时,要有意识地选用思政教育意义丰富的例句。如学习symbol(象征)一词时,可以造句The Five-star Red Flag is the symbol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no one should desecrate it.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任何人不能亵渎。) 通过语言学习、技能操练及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得以强化。
  3.巧妙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坚持全方位育人。我校已建成智慧校园,校园内实现网络全覆盖,引进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作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教学空间,上文提到的教学内容如果占用太多时间的话,可以通过学习通提前推送各种学习文章、音频、视频,发起讨论,学生课前收集好资料,积累一定语言知识,课堂上学生能够有条不紊地陈述观点、表达想法,老师恰当点评引导即可,还能发布课后作业,并且监督学生积极参与、按时完成。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也可以在学习通上进行自由讨论,像英语角一样,围绕时事热点、身边见闻等话题交流发言,锻炼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出引导。以这样的方式保障课前、课中、课后不限时,教室内外多空间的全方位育人过程,达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4.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第二课堂是近年来受到广大英语教师日益重视的教学场所。为了给学生营造接触英语、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环境,教师们都会精心设计有益于增加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活动,如英语口语比赛、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第二课堂灵活的教学形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的主动性,如果对活动主题、内容和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教学效果会更佳,教育意义也更明显。比赛的主题可以围绕 “Patriotism”(爱国), “Harmony”(和谐), “Honesty”(诚信), “Self-confidence”(自信)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会广泛查阅资料,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思考在生活中如何付诸实践。与外语协会等学生团体密切合作,举办各种深富内涵的活动,如在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举行小型的庆祝活动,邀请中国学生、国际学生共同参与,鼓励学生担负起推广中国文化的责任,同时为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文化交流搭建友好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国际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运用环境中受到各种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讓社会主义思想、国家信仰、民族信念内化于心,植根脑海。
  5.丰富考核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提升意识。多年以来检验教学效果所采取的方式都是考试,虽然近年来大家呼吁采用形成性考核,但是期末考试还是占据极大比重。对于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我们可以采取口语考核或书面考核的方式,可是对于教学中融入的思政教育,其效果我们如何进行考核?这是简单一场考试无法检验的。英语课与思政理论课不一样,是在语言知识讲授与学习的过程中以话题讨论、小组汇报、视频展示等教学活动及第二课堂的多样化实践体验活动中渗透思政教育,是隐性教育。我们只能以形成性考核的形式,记录并量化学生在课堂内外各种活动中的参与度,作为平时成绩、技能成绩等计入期末总评成绩。以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且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按时学习推送的资料,增加他们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四、结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与教学历来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整体。高校每一门课程都具有育人育才的功能,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作为传授英语知识,传播英语文化的英语教师,更有义务在教学之时引导学生辨别是非,分清糟粕,重视对学生新时代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重要的育人资源。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推行课程思政势在必行,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技能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成长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2]李平,王聿良,吴美玉,王晓红.“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0).
  [3]胡晓燕.英语主题教学模式与自主建构认知结构[J].外语研究, 2004.
  [4]吴永锦,刘海明.论高职专业课程中的德育渗透[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21世纪初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的开始和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学习新课标下的英语教学方法,并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欲望。所以,本文旨在基于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对中学阶段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浅析,并探索该教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方法;教材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理解外国文化,对异域文化持包容的态度,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包容  【作者简介】张巧飞,福州市长乐区航城中学。  引言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灵魂。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课程标准》指出
【摘要】本研究選用The Guardian关于“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作为基本研究语料, 结合话语分析理论, 对The Guardian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一带一路”;《卫报》  【Abstract】The article chose the news report about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The Guardi
【摘要】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大国,中国的文化遗产在种类和数量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占有极大的比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客观上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中目前对于这部分人才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只有少数高校近年来开始增设文化遗产本科专科。本文从探讨开设文化遗产本科专业的目的出发,对该专业的方向定位和教学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专业;高校  【作者简介】陈艳华,重庆文理学院非
【摘要】随着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当代初中英语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用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迈好从阅读到悦读的步伐,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是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阅读教学;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阅读素养;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江泽婵,茂名市第八中学。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依据这种要求,我在教育教学中一直努力跋涉,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培养农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断探索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用自己的青春和心血书写自己的精彩。  一、轻松教,快乐学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中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
【摘要】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是高职高专院校推动国际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意义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提出了高职高专院校全英文授课专业建设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全英文;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彭燕(1979.02-),女,硕士,副教授,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  国际化是
【摘要】英语书面表达是一种创作性的学习过程,教学大纲对高中学生书面表达的要求:突出语言的交际性,考察学生在特定情景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本文结合课文好词好句的阅读,采用举例、同义句练习等多种形式,简述了词汇如何拔高五原则在写作中的作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级词汇;低分词;拔高词  【作者简介】朱昭建(1960.5- ),男,汉族,贵州遵义人,贵州省遵义市第五中学,中学一级,大学本科,研
【Abstract】The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to subjective thinking pattern, inductive discourse patterns and low degree of uncertainty avoidance. The people who use English adopt objective thinking pattern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我国教育部门面向大学生立项的重要项目,同时也属于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是为了进一步推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促进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的开展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实践  【作者简介】马晓娟,杜谦,张凯东,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