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乐小集:茶与音乐的对话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keBabyY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台湾的茶叶艺术已发展出丰富多彩的层面,除了茶叶品种品质的突出外,在茶器、茶盘及泡茶手法上也都相当讲究。茶师在现场表演泡茶技巧,冲制极品香茶供观众品尝,并有专人以中英语解说茶道及茶种。观众在品茗时配以特别的茶点,同时还可以欣赏国乐演奏家演奏古筝、二胡、笛和琵琶以及诗词吟诵及花道展示。
  台湾的“忘乐小集”艺术团就是以这样丰富的茶艺展示,让品茗者于观赏茶器、闻茶香、品茶味、听茶声中进入茶艺世界。
  
  “忘乐小集”:充满禅意的演出
  
  1993年创办的“忘乐小集”,主要由音乐家、书画家、茶师、戏曲家与花艺家组成,他们以充满禅意的演出形式,已在海内外演出200多场,均受好评。2000年在纽约户外演出,观众有1300多人,90%是洋人,许多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茶与乐的对话”是“忘乐小集”最为人熟知的表演节目,依不同茶种的特性配合不同乐曲诠释生命情怀。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为基础,用现代的形貌展现。
  “忘乐小集”的创办人林谷芳目前任职台湾佛光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是知名的文化评鉴家。他介绍说,茶文化已成为台湾文化中极具特质的一环,在世界上堪称标杆水准。“茶与乐的对话”是借音乐与茶之内含属性,如生命阶段、四时节气、山水倾向、阴阳风格等为坐标,将相同性格的茶与音乐结合,配以插花艺术来体验生命禅境。以茶显乐,以乐映茶,让参与者由听觉、味觉及视觉的结合观赏进入艺术世界。
  “茶与乐的对话”让观众可以沉浸在乐曲营造的意境里品佳茗,领略台湾茶文化。林谷芳指出,整合性的艺术形式在东方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例如中国古代文人的文会雅集,赋诗吟唱的同时也品茗赏艺。台湾著名戏曲说唱艺术家林文彬现为台北曲艺团艺术总监,他曾赴北京、天津研习说唱艺术,遍访名师,是目前台湾中生代说唱艺术家中的翘楚。演出的曲目还包括“鸟投林”、“牧民新歌”、“少年行”、“渔歌”、“姑苏行”、“饯别”、“霸王卸甲”及“秦腔主题随想曲”,乐器有粤胡、笛、筝、扬琴、琵琶、高胡、二胡等。
  
  “茶与乐的对话”:琴棋书画诗酒花
  
  2006年。“忘乐小集”曾应邀在纽约演出,演出以国乐小合奏“松青夜游”拉开了序幕,“忘乐小集”创办人林谷芳教授介绍说,台湾的茶艺起源于明朝,有着丰富的内涵,其茶器、茶种、茶汤、泡茶手法都非常讲究。茶人希望品茶者能在赏茶器、闻茶香、品茶味、听茶声中,进入茶的心灵世界。茶客来时,茶人以礼相待,捧上一杯泉水,让客人饮水净口,顺应了老子的“至善若水”的人生观。
  舞台的左边的一角,摆着示范茶桌。茶桌上摆着精致的小花瓶。插着鲜花。呈现茶人插花艺术及茶室高雅气氛。在广东音乐“鸟投林”粤胡声中,茶桌边坐着一位茶客,一位茶人。茶人向茶客展示茶种,让茶客闻茶香,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林谷芳说上半场介绍的是文山包种茶,此茶色泽翠绿,香气幽雅,给人以青叶绿意之感,使人想到明媚的春天,想到年华正茂的青年时代,又感到身在山涧泉水中,又似面对温柔豆蔻少女。他说,这是年轻人喜欢饮的茶,常常是很多人在一起时喝的茶,所以演奏了欢快的国乐“鸟投林”、“牧民新歌”、“渔歌”及吟唱了著名诗人李白的诗作“少年行”。
  林谷芳说,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喜欢喝不同的茶,只有在茶味中品味人生。冻顶铁观音茶色重,茶味浓。使人想起秋天的伤感,想到男士中、壮年的阳刚。喝铁观音时,常是一人或两人静静地喝。是的,进入人生中年时代刚强的中年人,只会把心事埋在心里,就像李白的诗“饯行”中所吟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所以下半场介绍铁观音茶时,演奏了令人伤感的“姑苏行”、“秦腔主题随想曲”、“霸王卸甲”,并演唱了为李白的诗“饯行”谱曲的歌乐。饮茶最后一道礼节是为客人送上一杯泉水,称为饮水送客,含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
  演出由“忘乐小集”创建人、文化艺术评论家林谷芳先生讲解,阎恺馨小姐应邀全场同声翻译。在两小时“忘乐小集”赏乐中,5位茶艺专家在茶盘、茶则、茶匙及泡茶手法上也都做了细致的展示。林先生说希望参与者能够通过听觉、味觉与视觉交会,进入艺术的世界中,传统艺术家不是高谈阔论,而是谦卑地展现艺术的神韵。
其他文献
看过央视大剧《紫玉金砂》的人,无不被其中的主题壶“阴阳太极壶”的构思精妙、制作精巧而折服,这把被藏家以150万元收藏的紫砂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和他的儿子吕俊杰共同制作,笔者最近有幸见到了这位紫砂大师,他身穿一件红色的毛衣,眉宇之间自有一番温润如紫砂的韵味。      学制壶一路领先    1958年,18岁的吕尧臣被当地政府介绍到著名紫砂老艺人吴云根那里当学徒,出生于江苏宜兴的吕尧臣一开始就
期刊
漳平水仙茶在福建乌龙茶类里面不算大品种,但作为福建乌龙茶类里唯一的紧压茶,却因其独特的方形茶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漳平市政府通过各项举措,积极投入到水仙茶的发展中,在南洋、双洋、拱桥、官田、永福、象湖、吾祠等乡镇,连绵百亩以上的水仙茶青翠欲滴。针对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口味,漳平水仙茶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各种尝试。总之,今天,漳平水仙不再是空谷幽兰,不再是深闺佳人,而是以更多样的姿
期刊
在中国历史上与北宋并存的有北方契丹、女真、党项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它们分别称为辽、金、西夏王朝,其中辽国南疆大部地域原为汉地(辽南京、西京、旧燕云十六州长城内外大片土地),境内仍生活大量汉族居民(迁入或俘虏),不少汉人还在辽国为官,因此,深受汉民族文化影响,以致辽人“遵汉制,礼教祖宣尼”,保存中原大量社会风习,其中就有饮茶习俗。  文献记载,契丹人至迟在五代时已有饮茶习惯,及至北宋,随着两国边贸茶叶
期刊
中国茶产业存在着这样的悖论:一方面,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产量高居世界第一;另一方面,中国2000个茶叶生产县,6.7方家茶厂中,注册品牌的假有近1000家,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更楚凤毛麟角。悠久历史与薄弱品牌,形成鲜明对比。  在谈及品牌建设时,业界经常会将中国茶与英国立顿做比较,一个英国立顿的年销售收入是整个中国茶彦业年产值的70%。以此论证,中国茶产业缺乏薅有力的品牌。事实上,此两者之间不具可
期刊
说起品武夷岩茶,最常听见的就是“这道茶火功过了”或是“轻焙的,香不错,水薄了点”。除了茶青本质的优劣之外,火功,不但成就了岩茶特殊韵味,更是赋予大家百转千回的岩骨花香。  岩茶俗语里有一句“三分做青、七分焙火”,倒不是说焙火比做青重要,只是做青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如天气、茶青质量等,相比之下,焙茶则是可控的,焙茶师傅根据毛茶的状况采取不同的焙法,使之达到最佳的状况。焙火,能够更好地体现茶的本质
期刊
在中国,茶的名称类别恐在数百种以上,大多都很人文,可以望名生意,引出很多美好的感觉来。可是,我第一次听到“铁观音”时,老实说我很难把它和茶联想在一起,我还以为是一件瓷器品。后来知道了这与它的形状似观音,色泽如铁有关。然而,我还是觉得作为一种饮品,应该赋予它更诗意的名字。  福鼎的大白茶中最好的上品茶,叫“绿雪芽”。茶乃万木之心,茶这种生于青山、长于幽谷、承受了雾霭清露、沐浴了山灵水秀的植物,才应该
期刊
那一年,我住在望京。小区旁边新开了一家茶馆,门脸很古旧,在旁边饭店的大红招牌掩映下显得有点冷清。我和先生每晚去散步的时候,偶尔在那茶馆里站一站,看到几案上沉寂的兰花,就觉得这地方很好。然而,地方好是好,若要在里面寻个位子是要付出代价的——30块钱1杯的茉莉,50块钱1杯的滇红,对于在喝茶上不甚了了的我们来说,这价格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印象中这茶馆的生意一直和它的门脸一样冷清。再后来,才知道茶馆里
期刊
茶席,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特定的空间形态中,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共同完成一个有独立主题的茶道艺术组合。有的时候,茶席所表现的主题,不仅是作品最后的效果呈现,更是作者一次放松心境的体验,从创意入手,茶品、器皿、饰物、场地等等的选择与搭配,都将是一次美妙的试验。    然而从一款茶席之中,我们不仅能够品出设计者的用心,还能看出设计者来自何方  不同地域、国度的茶友所设计的茶席,都带着其鲜明的
期刊
开栏的话  我很信一个“缘”字  10年前为报纸开设过谈茶文化的专栏《功夫茶话》,后来结集出版了《功夫茶话》(南方日报出版社2001年),到了2007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又为我出了一本茶书《闲闲堂茶话》,这两本书都加印了不止一次——作为一个中文系出身、新闻专业的从业者与学者,却和茶有不解之缘,本来是业余爱好,竟俨然成为副业,这是我的福分与运气  《闲闲堂茶话》出版社有意再出增补本,新版内容有所增
期刊
一位来自福建茶界的大户邀约相聚,大聊他做普洱茶的风光,从事茶业生意几十年,不如这5年买卖普洱老茶所赚的钱,并说普洱老茶的药效如何如何等,让我很讶异!此人过去以从事铁观音茶起家;目前,却以卖普洱老茶为主,颇令人不可思议,人世间的事物真是瞬息万变。  喝茶原本讲究要新鲜。俗话说“酒要陈,茶要新”。自古以来,新茶饷客是非常尊贵的礼节,每年的春茶一向是人们最欢迎的珍品,价格也最高。新茶如果没有喝完,等到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