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杜绝“泛语文”倾向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jpos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的同时,出现了“泛语文”倾向。初中语文教学时,应该合理学科定位,明确教学内容,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引发学生兴趣时要恰到好处,杜绝一味投其所好,应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时,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要适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泛化
  G623.2
  語文的课程改革顺应了世界课程综合化的潮流,加强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但是,在具体的课改教学中,这一目标被无限放大、误解或滥用,出现了“泛语文”倾向。所谓“泛语文”是指语文教学内容走向泛华,成为百科知识的大拼盘,而其本身应当担当的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被悬空,成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遇上表达政治观点的文本,就把教成了政治课,遇到阐述历史知识的文本,就把它上成了历史课。而忘记了自己语文课的根本,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本内涵,这是一种这是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失误,我们作为一线老师,应该清醒认识并且纠正这一点。那么,我们如何纠正这一倾向呢?
  一、合理学科定位,明确教学内容
  所谓学科定位,简而言之,就是要明确某一学科的作用范围、价值和地位。在我国,语文学科的定位应为语文素质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很明确指出:“运用语言文字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是它种学科不负授与和训练的责任的,这是国文科的专责[1]。”只有语文课才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素质,它的核心是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文字素养。只有这样明确了学科定位,让语文切实担负起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专责”,这样语文才能集中精力,在促进青少年语言素质生长方面有所作为,才能有效防止语文教学走上“泛语文”的歧路。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除明白语文学科的地位以外,还要明确语文的教学内容,即教什么的问题。我认为基于“培养语言素质”这个核心目标,语文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实践”两块内容。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包含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和信息,历史的、地理的、政治的等等,但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不应放在课文所反映的这些百科知识上,否则就会喧宾夺主,把语文课泛化成历史、地理和政治课等等。我们应当把更多精力集中在课文所蕴含的“语文“知识上,就是“关于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字的知识,主体是听、说、读、写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态度等等” [2],这些正是形成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础。而培养语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就是语文实践。如同要学会游泳必须亲自下水一样,语文能力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可能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文老师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和情境,让学生从聆听中学习聆听,从说话中学习说话,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习作中学习习作,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深厚情感。这些是语文课应该教什么的核心内容。
  二、语文教学时,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
  有人说“语文是个大箩筐,什么都可往里装”,由于新课改课程综合化的潮流,有的老师教学的时候,凡是能联想其他学科的,恨不得把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拿到语文课上来讲,觉得这就是素质教育,于是,有时候语文课遇到历史文本,就成了历史课,遇到政治观点的文本就成了政治课,结果“耕种了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家的园”。我们教学时,要牢记语文教学的主旨,重点讲授语文学科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综合要适可而止,要保持学科自主性,要有学科立场,一切教学活动均意在“语文”。在当前知识融合、学科开放而学科界限又须保留的情形下,语文教育坚守学科立场、保持清醒的科学意识。比如学习《出师表》的时候,虽然他是历史材料,可是简略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但是不要上成历史课,而要当作文章去求理解,去学习章句间的法则的时候,才是语文课的工作,也就是说要凭借教材教语文知识。
  三、引发学生兴趣时要恰到好处,杜绝一味投其所好
  新课程改课一直强调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一直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重要目标之一。激发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紧紧围绕“语文知识”为主线,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其语文素养,一切教学目标也要围绕这个展开,而不是为了引发学生兴趣一味地投其所好,比如课堂中穿插本堂课的内容无关的的生活小故事,不能因为学生爱听,就讲得多,比如播放的多媒体图片或者影片,不能一味学生爱看,就一直播放,没有适可而止,这样只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没有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也就意味着这些活动都是徒劳,没有意义。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仅仅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一切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即使学生感兴趣,作为老师也不能一味投其所好,从而造成“泛语文”的错误倾向。
  四、应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时,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要适量
  一切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服务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多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合适的教学策略之一,语文教师应该依据单元要素,结合课文内容,依据学情,选择恰当的素材,适度运用多媒体。通过多媒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思考、探究、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实现教师、媒体、学生三者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很多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设计教学课件时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导致教师在课堂上变成了多媒体操作员,过多使用多媒体,让本不用或者本不该使用多媒体的地方也使用多媒体,以致于占用语文课堂时间,听了歌曲,欣赏了美景,或者学习了其他学科知识,而没有学习到相应的语文知识,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泛化,所以,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时,要内容合适,并且要恰逢其时,恰到好处,并且要适量。比如教《苏州园林》这篇具有地方特色的课文时,可以先播放了《苏州水》中介绍苏州园林的碟片,随着解说员形象入情的讲解,学生不仅对苏州园林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有了如临其境的实感,同时也得到了美的熏陶。
  初中语文教学要杜绝“泛语文”倾向。语文课应当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场所,应当成为学生开展听、说、读、写实践的舞台,真正实现语文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略谈学科国文[J].国文杂志,1942(1:):6
  [2]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怎样讨论?[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5(4):8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改之后,英语教学中增加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目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师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为重点,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G633.41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初中英语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具有语言凝练,情感丰富的特点。为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古诗词需要加强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情感。要想加强学生对一首古诗词作深刻的理解,需加强其鉴赏古诗词能力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古诗词中的精髓文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G633.3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里
摘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同时在学习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并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我国语文教学所要实现的总目标,但是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语文教学在践行这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而本文就是从当前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困难入手,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职业中专;语文教
【摘 要】人本主义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发展人的潜能,教育要在满足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人本主义强调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人内在潜能的发展,教学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促使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情境。人本主义的教学观为班主任工作提供了许多启示,本文简述了人本主义教学观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人本主义教学观;以学生为中心  G621  随着课
本文以下垫面中非渗透面所占的比例作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来反映城市化和人类干扰对城市植被的干扰的程度,按照非渗透面占下垫面的比例,将武汉市主城区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
人工林在为人类提供木材、减缓大气CO2浓度上升、增加陆地森林覆盖率和减缓人类对天然林依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其中对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成为人工林对生
本文通过对福州古代闶林的文史遗迹考证、实地测量考察、现场体验感受等主客观的研究行为,分析总结了福州古代园林在历史渊源、造园理论和构景手法等方面的问题,力图通过系统的
摘要:新课标提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为了实现这项重要的目标,加强小学预习方法指导至关重要。加强小学预习方法指导,利于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预习方法进行总结,以期能够为教师指导小学生掌握语文预习方法提供些許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土壤细菌在土壤物质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对于揭示森林土壤生态系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土壤细菌多样性是影响人工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
摘要:小学语文是我国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之一,它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也能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语言沟通水平,语文可以说是语言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将大自然、社会人文、不同地域的环境等都结合在一起,进行了唯美意境的描述,针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运用多种不同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其中,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论,进一步探讨和分析“育人之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育人之道  G623.2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