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存五色,大梦赋丹青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td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绘画的文人情怀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对《红楼梦》所蕴含的艺术性和人文性特征进行解读。第一部分通过对《红楼梦》中有关绘画描写的情节进行分析,指出绘画在这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进一步看到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象充盈于整部作品的事实。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历来美术家对《红楼梦》的描绘,一方面表达了这部作品特殊的绘画性文人情怀,另一方面体现出美术家特殊的解读方式。第三部分指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绘画成就以及绘画艺术所具有的综合性文人情怀,进一步指出中国文化所具有的艺术特质和哲学内涵,
  【关键词】绘画意象;文人品格;文人艺术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以它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驰名中外。以《红楼梦》为题材的绘画、戏曲以及影视作品不计其数。读过《红楼梦》的人都有感觉,这部作品似乎自始至终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里有画,历代画《红楼》的画家更是数不胜数。
  那么,如何说《红楼》中有画呢?当我们翻阅《红楼梦》,会发现小说中有关书画的描写随处可见。第一回就曾写到贾雨村落魄时以卖字为生。这也看出了写字画画一般都是古代文人一项基本技艺,当这个文人一无所有之时,依然可以拿来糊口。第五回描写贾宝玉来到秦可卿房间时,看到了很多画作,如唐伯虎《海棠春睡图》、《燃藜图》等等,下面接着又写到了“十二钗”每首判词所配的图画。
  值得一提的是第七十六回,中秋联句对诗前,史湘云和林黛玉一段对话,所引的典故极多:
  林黛玉道:“......以至《画记》上云张僧繇画一乘寺的故事,不可胜数。......”
  这里提到了张僧繇的凹凸花。当然,小说家之言并无严谨的考证。张僧繇是南朝梁武帝时著名画家。“画龙点睛”的典故记载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对张僧繇高超画技的描述。小说中所说的一乘寺的典故记载于唐代许嵩《建康实录》,相传张僧繇曾在南京一乘寺上用古印度技法画“凹凸花”,远望凹凸,近看却平。而作者所说的《画记》这一文献是个模糊概念。林黛玉这一句简单的叙述,虽说出处不详,但可以看出作者曹雪芹是一个懂画的人,这段叙述暗含了古代绘画非常专业的技法——“凹凸法”。
  如果仅此一句就做这种推断说曹雪芹是绘画的行家或许未免牵强。我们可以再来看一段,《红楼梦》 五十三回中对慧纹的由来和珍贵之处作了几百字的描述:
  ......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并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璎珞的也是个姑苏女子,名唤慧娘。因他亦是书香宦门之家,他原精于书画,不过偶然绣一两件针线作耍,并非市賣之物。凡这屏上所绣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从雅,本来非一味浓艳匠工可比。每一枝花侧皆用古人题此花之旧句,或诗词歌赋不一,皆用黑绒绣出草字来,且字迹勾踢,转折,轻重,连断皆与笔草无异,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强可恨。他不仗此技获利,所以天下虽知,得者甚少,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当今便称为“慧绣” ......
  历史上没有慧纹之说,应是顾绣的虚拟。贾母的慧纹可以说是曹雪芹极力表现的一件艺术品,这里,可谓恰到好处。这里说到了书画艺术的境界、收藏、投资的事项等等。“格式配色皆从雅”道出了作者的审美倾向,进而把这种审美倾向渗透到了到技法层面,不仅把草字的“勾踢、转折、轻重、连断” 都叙述出来,还说到“亦不比市绣字迹板僵可恨”,这就把文人对绘画的一种特殊的审美情怀表达了出来。


  《红楼梦》中还有一位女画家,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惜春,书中多次有过惜春作画的情节,最长的篇幅莫过于第四十二回,贾母让惜春绘制大观园图卷,其中还有一段宝钗对画法的独到见解。惜春是一位文人画家,擅长水墨大写意,所以对工整的“界画”无从下手,宝钗对大观园图的制作又提出了具体制作方法:“配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这是典型的工笔金碧山水的颜料和制法。然后宝钗又老道地介绍了颜料的准备和过程,作者以宝钗之口介绍了中国画的颜色制作及其辅助工具的准备。看来宝钗也是个行家,而且对工笔画颇有研究,只是不曾展示,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们也应该都记得“藕香榭作菊花诗”时她选的题目是《画菊》,在诗里同样也体现了“泼墨”、“勾攒”等水墨画技法。而这些情节中更可以看出曹雪芹对各种绘画材质和技法了如指掌。
  《红楼梦》中有画,不仅仅是《红楼梦》中所描绘了许多名家以及惜春、宝钗她们的画作,更重要的是在《红楼梦》中的每一个场景的描写,都宛如一幅精
  美绝伦的画面映在读者眼前。
  清代以《红楼梦》为题材的画家画作已经不少,在“庚辰本”第二十三回有关黛玉葬花的描写之上,就抄有“脂砚斋”写于该年的一条朱笔眉批云 :“此图欲画之心久矣,誓不遇仙笔不写,恐亵我颦卿故也。” 其后,又抄有畸笏叟写于丁亥夏(1767)的一条朱笔批语 :“丁亥春间,偶识一浙省(新)发,其白描美人, 真神品物,甚合余意。奈彼因宦缘所缠无暇,且不能久留都下,未几南行矣。余至今耿耿怅然之至,恨与阿颦结一墨缘之难若此,叹叹!” 据推测,畸笏叟提到的这位擅长“白描美人” 的“浙省(新)发” ,有可能就是浙江仁和人余集,余氏最擅仕女,时有“余美人” 之称,这也和畸笏叟所云“其白描美人,真神品物” 相合,然而原作已经不存于世了。后世多人也都画过白描或傅彩的《红楼梦人物图》。然而大都失于刻板,唯存世的清代改琦所绘《红楼梦图咏》水平超群,可以说画出了《红楼》之神韵。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红楼梦》的插图、人物画更是多种多样,程十发、胡若佛、王淑晖、刘旦宅、戴敦邦等多位老艺术家都对这部经典名著深入研究并精心绘制过许多高水准作品。而笔者以为刘旦宅先生绘制的“红楼人物”是其中之佼佼者。刘旦宅一生研读《红楼梦》,“红楼人物”已成为他笔下的一项特殊文化符号,就如同徐悲鸿之画马,齐白石之画虾一样。和前人不同的是,他笔下的红楼女儿,各个精气神十足,充满了青春的朝气。他所描绘的林黛玉虽然瘦弱,却还带有一丝不屈于世俗的傲骨,而非弱不禁风的羸弱女子形象。他的名作《大观园群芳图》,又称《藕香榭咏菊图》,此图创作于庚午(1990年)。这幅画画的内容出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绘画可以打破时间的界限,把不同时间段的故事融合于一张长卷之中,画中所描绘的情景,有前一回海棠结社,有林黛玉魁夺菊花诗,也有后来薛宝钗讽和螃蟹咏的情节,并且前后衔接自然和谐,毫无疏漏之处。画面中的种种花卉,代表了画题所点到的“群芳”,有桂花、菊花、海棠、茉莉等等,同时“群芳”也指大观园的女儿们。她们青春年少,正值芳龄佳期,又个个才华出众,体貌不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如黛玉的清高,宝钗的豁达,湘云的率真等等,她们的性格从她们的诗中也可透露出来。


  《大观园群芳图》(局部)刘旦宅绘 纸本设色
  书中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又说“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确实,小说中的众女子不论是文采、学识,还是性格,都不让须眉,那种傲骨、豁达、率真,个个都是“丈夫相”。《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十二钗”就是《红楼梦》中所塑造的一系列才貌出众的女儿们。在第五回中,“判官十四词”把金陵十二钗每一“钗”都配了一首诗(词)、一幅画,后来还各自演绎出一支仙曲,称“红楼梦仙曲十二支”。
  曹雪芹自己其实就是一个水平极高的大画家。这一点已被大多数学者所公认。曹雪芹友人敦敏的诗集《懋斋诗钞》中,有题为《题芹圃画石》一诗,全诗曰: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
  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垒时。
  另外在他的《赠芹圃》诗中,也有“卖画钱来付酒家”的句子。曹雪芹的胸怀是广大的,他能够在画石时写出胸中块垒,也饱含了他对笔墨的深刻领悟。
  琴、棋、书、画在古代称为“文人四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情怀,渗透于文人们的生活中。《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且说宝玉自进花园以来,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生贪求之心。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倒也十分快乐。
  瞧,他的生活多么的潇洒。一般观点都认为贾宝玉的生活即是曹雪芹年少时的缩影。曹雪芹的一生是哲学的,又是艺术的,在吟诗、作画、弹琴、度曲中,他抒发着自己对天地人生的感悟。当然,这还不是小说的高潮部分,小说最后又通过对这种祥和的诗画世界的破灭把人们带入了另一层更高的精神世界,然而这种对世俗无欲无求的吟诗作画却似乎成为古代文人修道必不可少的阶段。
  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教育是培养通才的教育。在这种文化氛围里,历代的文人艺术家用独到的语言形式表达着自己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从孔子、庄子,到嵇康、王维、徐渭……不论是文学、绘画还是音乐的领域,他们都为人类的精神粮仓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曹雪芹也是众文人艺术家中的一位,他把他一生的感悟——“一把辛酸泪”刻在了“石头”上,就是我们读到的《石头记》。这镌刻于石头的文字犹如一幕幕深邃的画作浮现于世人眼帘。我们读《红楼》就如同在品画,在品“红楼画”的过程中,又更深刻地理解了《红楼梦》的哲学内涵,原来这种种的画面无非梦幻之泡影。《红楼梦》真是我们后世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曹雪芹的诗画天才和特殊的人生成就了他的不朽的巨著,他觉悟到了天地人生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本文所引《红楼梦》原文皆出自《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图片部分来自藏家,部分来自网络。
  [2]《红楼梦与书法文化》 孟宝跃 (《红楼梦学刊》2014年第六辑)
  [3]《红楼梦》中的传统绘画与书法 (红楼梦学刊1994期)
  [4]全诗为:“戏馀诗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以聊慰重阳。”
  [5]《红楼绝唱——论刘旦宅红楼梦绘画艺术成就》 孙逊 (《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一辑)
  [6]《曹雪芹与绘画》张冠印(《红楼梦学刊》 1995年03期 )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种app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也不断的发展更迭,4G网络的到来也为智能校园移动端发展提供了便利,各大高校纷纷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智能app软件,更好的服务了广大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分析如何设计出方便用户使用的高校app界面设计,通过分析已有的高校app,了解校园app主要的功能设定,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为
期刊
【摘要】这好像并不是严格意义(名义)上的巷。字典里对巷的定义是:较窄的街道。私以为巷子应是又窄又深,蓄着满满的古韵的。但这是一幢普通的居民房(平民房)与前面一排店铺背面夹成的狭窄的道儿,一直是我小时候记忆中“巷”的模样。  【关键词】陋巷;品析  平民房显然是了上年纪的,墙体显出黄灰色,还挂着片片剥落的油漆,或印出圈圈水渍。一旁的店铺房显得要年轻些,但也免不了斑驳的岁月印记。巷子的道路略显坑洼,东
期刊
【摘要】舆论战是军事斗争派生出来的一种特殊作战手段,是舆论功能在战争中的具体运用。本文对舆论战的本质和功能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舆论战;本质;功能  舆论战是指国家、政治集团、军队、社会机构和社会群体为了凝聚己方民心、削弱敌方士气和瓦解敌军,采取一定的战略战术,通过控制、操纵、策划、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对重大敏感问题进行的导向性宣传和评论的舆论对抗活动。质和功能主要表现在:  弘扬战争正义,争
期刊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新时代国防教育要突出重点,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本文对强化国防教育实效的路径进行探探。  【关键词】国防教育;实效;路径  当前,全国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民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新时代国防教育要突出重点,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要以增强国防观念为重
期刊
文:王振伟 张野 王增继/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一体化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一体化作战体系建设和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坚持以“战”为主导,以“建”为基础,以“训”为平台,推进“战、建、训”三位一体互动发展,是一体化训练实践创新发展的最终归宿。  【关键词】创新;实践;一体化训练  一体化训练的目的,是促进一体化作战体系建设和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坚持以“战”为主导,以“建”为基础,以“
期刊
文:王振伟 张野 王增继/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未来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的战时保障面临着需求量大与平时储备有限的矛盾,要有效解决上述矛盾,就必须抓好以技术和生产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动员能力储备。  【关键词】国防;动员;储备  所谓关键技术,是指对国防工业生产起基础和核心作用的技术,其直接关系到军工企业生产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抓好工业动员能力储备,要以高技术发展规划为导向,积极调整投资方向
期刊
文:王振伟 张野 王增继/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对一名基层干部来说,以情带兵就是必须充分尊重士兵的主体地位,心系基层,情系战士,切实维护战士权益,不断改善广大战士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激发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力量。  【关键词】部队管理;以情带兵  毛泽东指出:“军队内部的团结,非常之重要”,我军“历来依靠官兵一致,获得了光荣的胜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正是我军带兵的重要方法。  一
期刊
文:王振伟 张野 王增继/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  【摘要】基层党建是教育、引导、凝聚、塑造人的工作,做好党建工作必须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着眼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关键词】部队;基层;党建工作  党建是教育、引导、凝聚、塑造人的工作,做好基层党建工作必须注重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期刊
一、蒙古族安代的起源  (一)神话传说  在古文献中, “安代”一词系蒙古语的音译,关于其含义,说法不一,有的说是“精灵的名称”;有的说人名、病名或蒙古语中“敖恩代” (抬起头来)的变音。在被誉为“安代之乡”的哲里木盟库伦旗,确实流传着大量有关“安代”的民间传说,为我们研究“安代”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蒙古人将传统的安代称之为“唱安代”。《蒙古族生活掠影》详细记录这样一个传说:几百年以前,一对不知
期刊
【摘要】人类历史上公元前六世纪下半叶至公元前三世纪上半叶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不约而同的达到了一个灿烂的艺术高峰,东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文化,西方是地中海文明的古希腊文化。本文试图分析楚文化中的漆器艺术与古希腊文化中的瓶画艺术的特点,从表达内容和装饰纹样这二个角度入手进行二者的比较。  【关键词】楚文化;古希腊;漆器;瓶画;艺术  一、楚文化漆器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漆器是楚文化中的经典代表,它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