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流动党员是指因毕业或工作等原因离校,但组织关系尚未转移仍保存于当前学校的党员群体。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发展迅猛,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通过选拔考核吸纳的党员逐渐增加,而在学生毕业和就业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的流动党员也成为了党组织中一个重要群体。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也变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所遇到的问题;管理对策
前言:近年来国家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的影响,各大高职院校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加,面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是我国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认真对待。目前,流动党员多为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党组织可以为其组织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但实习或者毕业后,学生党员参加的工作范围广,且分布与各个不同地区,使得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极为艰难,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却又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实施管理,让学生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采取多种形式,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流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一、高职院校流动党员的特点
高职院校流动性党员多为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籍制度的特点下,学生党员一般在高年级进行发展,从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所需时间至少也要两年之久,所以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党员的同时也正是外出实习或者毕业参加工作的高峰时期,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普遍频繁,区域分散,不利于管理,甚至会打乱高效学生党建工作的节奏,而社会党组织对于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思想教育不集中,管理松散。而刚刚进入实习期或者刚刚毕业的学生往往也是近期才被吸纳为党员,此类党员思想教育尚不完善,需要继续教育和管理。而在诸多困难面前高职院校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大多处于形式状态,缺乏主动创新。在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下,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不足。
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多由党支部,团委组织,而党支部和团委人数相对较少,对于众多的党员、预备党员或者积极分子很难做到完善全面的管理,而辅导员自身缺乏相关经验,且工作繁忙,因此大多精力职能用于在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而流动党员职能无暇多顾。日常管理的疏忽,对于流动党员思想状况的了解缺失,导致部分流动党员感受不到党的纪律性和严肃性,渐渐地开始自由散漫,不能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无法在群众中发挥出党员所应具备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实习和工作种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学校党组织很难做到与流动党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即便组织党活动,很多流动党员也很难回到学校参加,甚至寻找借口推脱,教育管理工作更是难以落实。党组织很难建立健全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也会在对于积极分子等尚未成功吸纳的新党员的考核和发展中产生一些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首先应在毕业生党员离校前进行离校教育。许多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所受培训时间不长,所受教育不多,党员的组织思想意识和党员责任感淡薄。各系院团委或基层党组织在平日里培训和教育的基础上,对于毕业生进行离校专题教育。通过党课的组织和集中培训,学习党的章程和党的要求,重温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重要思想,牢记入党誓词,组织党内活动交流经验和当前形势,使毕业生党员今后无论在何时何地的工作和学习中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坚定政治信仰,强化专业技能学习,牢记党员所应履行的各项义务,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重点强调毕业生今后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行事准则,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培养,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其次校党支部应建立更为健全和成熟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计划,提高管理水平。领导干部应起到担当和带头作用,加强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每一次的教育和管理计划,提高执行能力,同时也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变通,将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作为考虑目标,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一直身处党组织关爱的怀抱中,给予党员深刻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也是作为老党员所应具备的工作作风。
最后要学会创新型管理办法,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活动和教育方式,应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党组织推行电子党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各类新媒体的便捷和高效的强大功能,实现与流动党员远程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信息科技建设学校自己的党建网站,并为流动党员设立专门的学习和讨论专栏,发布国内外社会的动态和时势政治、重大会议论述的内容和精神解读,提供一个为广大流动党员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四、流动党员教育的革新
流动党员由于其专业技能的不同,往往走向了各大不同的岗位,也分布于全国各地,党组织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也应该因此而进行简单的分类,针对各类行业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圍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中就是“以生为本”,满足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学生需求,将部分专业性内容融入党的教育,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发自内心的爱党、敬党,也会更加主动的参加党组织的教育活动,充分解决了对于流动党员教育困难的问题。
结语: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贯彻“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更是今后高职院校党组织发展和改革的基础,强化组织内部的建设工作,让流动党员切实的感受到作为党员的光荣使命和重要的责任感,增强组织凝聚力,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高职院校今后办学层次有着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佳佳.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内江科技,2008,29(8):192,147.
[2]高琼,沈一岚,周伯玲等.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37-39.
[3]刘树良,徐超.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现状和教育管理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24-128.
[4]孙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6,(23):75-76.
[5]李晨,龙银成.高职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1,(12):121-122.
作者简介:
龙辉明(1975.11—),男,汉,湖南省株洲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研究;工作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所遇到的问题;管理对策
前言:近年来国家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的影响,各大高职院校流动党员数量逐年增加,面对这一群体的教育和管理是我国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需要认真对待。目前,流动党员多为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党组织可以为其组织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但实习或者毕业后,学生党员参加的工作范围广,且分布与各个不同地区,使得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极为艰难,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却又十分重要,所以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实施管理,让学生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采取多种形式,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流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一、高职院校流动党员的特点
高职院校流动性党员多为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籍制度的特点下,学生党员一般在高年级进行发展,从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所需时间至少也要两年之久,所以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党员的同时也正是外出实习或者毕业参加工作的高峰时期,学生党员的流动性普遍频繁,区域分散,不利于管理,甚至会打乱高效学生党建工作的节奏,而社会党组织对于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思想教育不集中,管理松散。而刚刚进入实习期或者刚刚毕业的学生往往也是近期才被吸纳为党员,此类党员思想教育尚不完善,需要继续教育和管理。而在诸多困难面前高职院校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大多处于形式状态,缺乏主动创新。在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因素下,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不足。
二、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多由党支部,团委组织,而党支部和团委人数相对较少,对于众多的党员、预备党员或者积极分子很难做到完善全面的管理,而辅导员自身缺乏相关经验,且工作繁忙,因此大多精力职能用于在校学生党员的培养,而流动党员职能无暇多顾。日常管理的疏忽,对于流动党员思想状况的了解缺失,导致部分流动党员感受不到党的纪律性和严肃性,渐渐地开始自由散漫,不能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无法在群众中发挥出党员所应具备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实习和工作种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学校党组织很难做到与流动党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即便组织党活动,很多流动党员也很难回到学校参加,甚至寻找借口推脱,教育管理工作更是难以落实。党组织很难建立健全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也会在对于积极分子等尚未成功吸纳的新党员的考核和发展中产生一些或多或少的负面影响。
三、制定科学有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制度
首先应在毕业生党员离校前进行离校教育。许多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所受培训时间不长,所受教育不多,党员的组织思想意识和党员责任感淡薄。各系院团委或基层党组织在平日里培训和教育的基础上,对于毕业生进行离校专题教育。通过党课的组织和集中培训,学习党的章程和党的要求,重温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重要思想,牢记入党誓词,组织党内活动交流经验和当前形势,使毕业生党员今后无论在何时何地的工作和学习中牢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坚定政治信仰,强化专业技能学习,牢记党员所应履行的各项义务,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重点强调毕业生今后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行事准则,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培养,在实践中磨练自己。
其次校党支部应建立更为健全和成熟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系,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计划,提高管理水平。领导干部应起到担当和带头作用,加强管理力度,认真落实每一次的教育和管理计划,提高执行能力,同时也要在实际工作中学会变通,将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作为考虑目标,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自己一直身处党组织关爱的怀抱中,给予党员深刻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也是作为老党员所应具备的工作作风。
最后要学会创新型管理办法,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活动和教育方式,应与时俱进,建设信息化党组织推行电子党务,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和各类新媒体的便捷和高效的强大功能,实现与流动党员远程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信息科技建设学校自己的党建网站,并为流动党员设立专门的学习和讨论专栏,发布国内外社会的动态和时势政治、重大会议论述的内容和精神解读,提供一个为广大流动党员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四、流动党员教育的革新
流动党员由于其专业技能的不同,往往走向了各大不同的岗位,也分布于全国各地,党组织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也应该因此而进行简单的分类,针对各类行业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圍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中就是“以生为本”,满足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学生需求,将部分专业性内容融入党的教育,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发自内心的爱党、敬党,也会更加主动的参加党组织的教育活动,充分解决了对于流动党员教育困难的问题。
结语: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是贯彻“从严治党”的工作要求,更是今后高职院校党组织发展和改革的基础,强化组织内部的建设工作,让流动党员切实的感受到作为党员的光荣使命和重要的责任感,增强组织凝聚力,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于高职院校今后办学层次有着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佳佳.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J].内江科技,2008,29(8):192,147.
[2]高琼,沈一岚,周伯玲等.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37-39.
[3]刘树良,徐超.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现状和教育管理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24-128.
[4]孙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2016,(23):75-76.
[5]李晨,龙银成.高职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11,(12):121-122.
作者简介:
龙辉明(1975.11—),男,汉,湖南省株洲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党建研究;工作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