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迷笛还是一个音乐节,那就应该将其“音乐节”读音的重音放在“节”上,而不是“音乐”上,因为迷笛音乐节已经不再是当年迷笛音乐学校的一场汇报演出,也不是单纯热爱音乐尤其是热爱摇滚乐的孩子们的节日,而变成了所有稀奇古怪的看客观光,各路商贩的聚集以及全国各地乐队展示自己的一个美好的“节日”,只是他们都是以音乐的名字,发起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晚宴,庆祝这个起于五一劳动节而收于五四青年节的长达四天的狂欢晚宴,肆意节日。
今年的迷笛音乐节在海淀公园举办,设立了四个主舞台以及一个实验的Mini Midi舞台。同时还有创意市集,再加上每年必有的跳蚤市场,以及今年不允许带水进入之后诞生的大量的卖食品和饮料的摊贩,组成了用铁皮封围的海淀公园的一个内部小型露天圈养音乐节。
迷笛第一天,我早上十一点赶到,有幸买到了四天的通票,排了半个小时队就得以进入海淀公园。稍微晚来的朋友就无法买到四天的通票,据说一万张的通票全部售完,只剩每天50元的单日票可以购买,而且还要排至少一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入。这是自迷笛音乐节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观众群。
门口设立了安检,不得带瓶装水进入,初衷也许是为了保护乐手,避免失控的观众向舞台投掷水瓶。但也成就了合法高价兜售饮料和啤酒的商家以及偷偷带水进入的哄抬物价的小贩。
第一天:过客
第一天也许是人数最多的一天。海淀公园内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过客。在今天的演出中,缺乏绝对大牌的乐队上场,后海大鲨鱼以及扭曲的机器成为主舞台的亮点。后海大鲨鱼是新晋乐队中最为出色也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明星乐队的根芽,主唱付菡富有煽动力和现场表现力的舞台表现,吉他手曹璞过硬的技术,鼓手平衡的节奏感,都促使了第一天高潮的来临,也给予了迷笛音乐节开场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POGO,而我也在POGO人群中疯玩了一把,并且成功受伤,演出结束后才发现满胳膊都是血。建议以后戴钉的朋友们,在POGO之前把身上的钉子取下来,这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保护。第一天主舞台另一个亮点是扭曲的机器,他们的音乐还是很富有现场感染力,在天擦黑时献给人群第二次高潮。在后海大鲨鱼主唱付菡站在舞台上演唱《Passenger》的时候,我站在台下感慨万千。迷笛塑造了多年的理想以及大量的过客,从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小众聚会,到03年的有限圈子内的理想主义汇集,再到近两年的大众狂欢,能留下来的人太少了,无论是站在舞台上的还是站在舞台下的,无论是无政府主义青少年群众还是理想主义革命老炮,大家都成为了迷笛的过客。而第一天大量到场的新一代过客又有几个能坚持到最后一天呢,看新奇热闹的,怀旧回望的,交际沟通的,大部分都会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走掉,他们走了之后,也许就不会再回来。付菡说:“我希望我的朋友都不会成为我的过客。”我站在台下,希望我们都不会成为迷笛的过客,就算是过客,也在今天把你们所有的心脏,灵魂、大脑在疯狂POGO之后扔上天空,从此不再回来。
第二天:小舞台
迷笛第二天主舞台缺乏亮点,人也是四天中最少的一天。大部分看热闹的人回家睡觉休养,乐迷也因为没有绝对吸引人的乐队上场而缺席。在贯穿整天的演出中,大致有二分之一的人常驻跳蚤市场、创意市集以及吃饭喝酒的地方。而驻扎跳蚤市场的摊主也商业目的明确,不再是因为音乐节而顺带来摆摆摊。大家都在很认真的做生意,大家都在极力的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摇滚有关的,和音乐无关的。创意市集中的人更多的是设计师以及手工生产品制造者,他们安心于海淀公园东门旁,但这次创意市集的水平并不高,亮点是提供公益事业的“诗游寄”,而其他的摊位都没有高水平的反映创意这一本意,而重视其市集的表面含义。
不过,在主舞台缺乏吸引力的同时,四个小舞台却散落了许多闪光点。焱舞台上轮流上场了几位国内国外比较知名的DJ,在其白色的旗帜飘扬下,舞台前聚集了大量跳舞的人群。Hip-Hop舞台前也都是在喊着“又、又、又”的人群。同时有两拨非正式演出的非洲鼓乐队以及桑巴亚北京鼓队,都依靠其明快的节奏,现场的感染力吸引了大量的摄影记者以及观众。另外实验电子的Mini Midi舞台前也常驻了一批坐在地上感受音乐的人。远远看去颇像接受教诲的赤诚教徒。
同时在昨天明显缺席的绿色和平组织也有所动作,人体喷绘,纪念T恤、贴纸、筷子,电影播放等都是围绕着环境以及动物保护进行,这届迷笛“绿色与和平”的主题总算是有所体现。
第三天:主舞台
第三天的主舞台绝对是关注的焦点。大量观众的回流,也印证了主舞台的吸引力。麦田守望者,今年颇有起色,同时作为雨林保护的志愿者,主唱萧伟也在去年亲赴雨林深处,而他们的音乐也做的更成熟,老歌同样感人。之后是重塑雕像的权利,他们现在是非主流中的明星,捧场的乐迷相当可观,而且乐队成员也越来越有明星气质。中间穿插了几支乐队之后,朋克登场。SUBS的抗猫越来越受欢迎,穿着紫色的校服声称摇滚要从娃娃抓起。之后脑浊登场。脑浊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练之后,乐队有了稳定而忠实的歌迷,同时肖容和乐队其他成员的舞台掌控力成熟而老练。当年在迷笛学校礼堂内让全场POGO狂欢的男孩,如今的力量、速度、感觉都已经在国内国外多年现场磨练之后显露出巅峰状态。天黑之后,AK-47登场,他们的音乐还是新金加重说,音乐节需要这样的乐队,他们有强硬的态度,有重型的音乐,有颠覆一切的姿态,人群的释放需要这些。AK-47的旗帜也是整个迷笛音乐节中最大的一面,夜空中,鲜红滴血的旗帜,在POGO的人群中飘扬。
而在整个第三天,大家都开始享受阳光,享受迷笛,在帐篷里,在草地上,在舞台前,或玩橄榄球的,或躺着看书的,晒太阳聊天的,喝着啤酒随着音乐摆动身体的,在迷笛音乐节散步才是正经事。
第四天:一个平静的结束
第四天观众人数再次回落,而音乐节也开始显露国外音乐节的特色。也许是因为外国观众的增多,在整个音乐节中这是最散漫,最慵懒的一天。尤其出彩的是Mini Midi改成了民谣舞台。近两年来上升势头最快的民谣得以集中在此登台献唱。喜欢民谣的人不分层次,没有类别,旋律优美,歌词幽默讽刺抒情,简单容易接受都是民谣逐渐升温的原因。
第四天我也将大量时间花在看民谣和焱舞台上,偶尔路过地网的大帐篷进去坐~会。万晓利和苏阳经常在那里待着,和过往的歌迷合影,而谢天笑也是常驻那里,要求合影的人也一波波的连绵不绝。吉他舞台和主舞台的冲突还是很大,因为离得很近,干扰不断。
在夜叉的歌声中,迷笛平静的结束,似乎没有人再在广场上点上蜡烛不舍离去,也没有人打架,没有人难过或兴奋的大哭,大家都很平静,平静的看完演出,擦去身上的汗水,或者完全站在远方看完最后一只乐队的离场,然后离去。一个平静的结束,一切都很平静。
迷笛,我不是过客
看迷笛很累,写迷笛也很累。看迷笛是体力和精力以及注意力的强大考验,连再回忆写下这些文 字也是一场回炉重铸的历程。很多人问我对迷笛的感觉,没去的人想知道今年怎么样,去了的人想交换交流下感受。
我每次回答这样的问题都有些不知所措,客观的说,如今的迷笛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让我感觉温馨、舒缓和兴奋的音乐节了。温馨很恶心是么,但你知道,当我在03年第一次在迷笛学校看演出的感觉,只能用这个既恶心又表达深刻含义的词来形容。没有门票,大量的朋友,到处打招呼,大家也没太大的意识要去卖点什么得到点什么,就是几个好朋友坐在草地上聊天听音乐,遇到好音乐就冲到前面去POGO下,一般的或舒缓的就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来个Nature High。出门有条小道,路边都是摆摊的农民,还有些卖打口、T恤什么的人。但那种没有纯商业交易的氛围让你感觉非常好。大家在这摆摊是一种享受,能卖就卖,不能卖交个朋友,农民也没有哄抬物价,卖给朋克、卖给金属、卖给学生都是一个价。当看到农民看朋克、看金属、看学生都是一个眼神时,我在刹那觉得,摇滚乐主流了,连普通人也不再横眉冷对、冷眼讥笑这些“怪异、奇装异服”的人们了。也许摇滚乐真的主流了,也许非主流真正的被大家接受了。当然,那只是一个想法,一个类乌托邦。
世界上本就没有乌托邦,就算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时候,也非什么乌托邦,只是氛围和感觉更纯洁,更不卖弄风骚,更像一个理想主义阵营里的小圈子。大家友好的相处,为彼此优秀的音乐而兴奋而冲动,而狂放的POGO,那也许被称为青春。
我们总要长大,总要被迫接受一些事实。当爱情不再能鼓舞人心,音乐也不能当成面包的时候,树村倒下了,霍营也逐渐搬空,大家都回归了CBD。大家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出,被签约,被包装,被出名,被大卖,被宣传,被一切原来似乎没怎么想过的东西被了。
于是,迷笛音乐节首先就被被了。它变得商业,有条不紊,冷静而冷漠,商业么,不就是这样的么。门口有了大量的保安,从各地找来了为数众多的志愿者,商业品牌进入宣传,普通小贩哄抬物价。我站在人群中冷笑,这就是曾经那个宣扬独立、自由的音乐节,那些死磕的老炮也都变得更理性与现实。
作为一个个人发泄主义者,我发自内心的厌恶如今的迷笛,我在心底一遍遍的咒骂那些看客,咒骂到处标满商业符号的看客的脸和被看客的屁股。
但我还会来,而且要每天按时按点的出席这一浮华的盛宴。而且每天尽我最大的努力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迷笛的每个细节,有趣的地方,值得观看的点,鼓励他们来看演出,来现场,来感受,告诉他们,到音乐节散步才是正经事。
原因是么,在迷笛结束的第二天,我到私奔锦家玩,当时废墟乐队的吉他手周老二也在。我们在电脑上看第一届迷笛的录像,以及很久前孙志强拍摄的树村和霍营的录像。我们都没说什么,只是看那些像纪录片似的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剪辑的录像。舌头、病医生、病蛹、诱导社,脑浊、痛仰、秋天的虫子等等等等。看着那些还像小孩儿一样的乐手,看着他们炒菜,吃饭、生病、喝酒、聊天,看着他们暴躁,狂妄,畅快的聊天,看着万晓利和小河坐在地上演唱“狐狸”,我们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也许真的是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时代来临了。
摇滚乐没有死,也没有度过他最伟大最恢宏的时代,而是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
之后我们在小饭馆里吃火锅时,又聊到这个话题上。如今的商业化是必然的,尤其走入主流的视野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而非应该遭受鄙视。原来死磕的人也应该赢得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但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死磕的时代。死磕给予了下一代乐手一个冲出困境做自己的音乐的勇气和榜样,但冲出之后,他们需要更好的包装、制作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可,知晓,喜爱他们的音乐。这是对的,是这个时代做自己的标准榜样。
于是,我们需要现在这样的迷笛,需要没有死磕的平静结尾的迷笛音乐节。因为它就是一个让新乐队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世界上还有非主流音乐这些个东西,所以无论它采取和商业联姻,甚至本身就用极为商业化的手段来操作。
这不是妥协,这不是变节,这是改逆流而上为改变潮流再顺流而上。
所以,我会天天去迷笛,尽管很累,尤其是经历了第一天的疯狂POGO之后,而且掩饰不了我对不许带瓶装水以及大量保安还有低品质高价格商品还有只顾赚钱的人的厌恶。但我以及和我有类似心态的人,是在经历这场时代变革阵痛的摇滚乐早期的遗老遗少了。这种心态也应该调整为如何让更多拥有好音乐的乐队走出来,如何能为自己曾经喜欢的音乐做一些事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咒骂或者根本缺席。
迷笛,是一场浮华的宴会,是一个商业化的音乐节,是一个更大众化的年轻人娱乐的场所,是我心中的一个结。它远去了,它还会再来,我已经开始怀念曾经它的纯洁与理想,但又必须接受如今它的成熟与变化,只要有原创的好的音乐出现在这个地方,它就是值得宣扬和亲临的。
希望明年还能见到你们,我们都不要做迷笛的过客,不要做曾经热爱的音乐的过客,不要做摇滚乐的过客,不要做青春的过客!
今年的迷笛音乐节在海淀公园举办,设立了四个主舞台以及一个实验的Mini Midi舞台。同时还有创意市集,再加上每年必有的跳蚤市场,以及今年不允许带水进入之后诞生的大量的卖食品和饮料的摊贩,组成了用铁皮封围的海淀公园的一个内部小型露天圈养音乐节。
迷笛第一天,我早上十一点赶到,有幸买到了四天的通票,排了半个小时队就得以进入海淀公园。稍微晚来的朋友就无法买到四天的通票,据说一万张的通票全部售完,只剩每天50元的单日票可以购买,而且还要排至少一个小时的队才能进入。这是自迷笛音乐节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观众群。
门口设立了安检,不得带瓶装水进入,初衷也许是为了保护乐手,避免失控的观众向舞台投掷水瓶。但也成就了合法高价兜售饮料和啤酒的商家以及偷偷带水进入的哄抬物价的小贩。
第一天:过客
第一天也许是人数最多的一天。海淀公园内密密麻麻的都是人,而其中大部分都是过客。在今天的演出中,缺乏绝对大牌的乐队上场,后海大鲨鱼以及扭曲的机器成为主舞台的亮点。后海大鲨鱼是新晋乐队中最为出色也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明星乐队的根芽,主唱付菡富有煽动力和现场表现力的舞台表现,吉他手曹璞过硬的技术,鼓手平衡的节奏感,都促使了第一天高潮的来临,也给予了迷笛音乐节开场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POGO,而我也在POGO人群中疯玩了一把,并且成功受伤,演出结束后才发现满胳膊都是血。建议以后戴钉的朋友们,在POGO之前把身上的钉子取下来,这是对他人和自己的保护。第一天主舞台另一个亮点是扭曲的机器,他们的音乐还是很富有现场感染力,在天擦黑时献给人群第二次高潮。在后海大鲨鱼主唱付菡站在舞台上演唱《Passenger》的时候,我站在台下感慨万千。迷笛塑造了多年的理想以及大量的过客,从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小众聚会,到03年的有限圈子内的理想主义汇集,再到近两年的大众狂欢,能留下来的人太少了,无论是站在舞台上的还是站在舞台下的,无论是无政府主义青少年群众还是理想主义革命老炮,大家都成为了迷笛的过客。而第一天大量到场的新一代过客又有几个能坚持到最后一天呢,看新奇热闹的,怀旧回望的,交际沟通的,大部分都会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走掉,他们走了之后,也许就不会再回来。付菡说:“我希望我的朋友都不会成为我的过客。”我站在台下,希望我们都不会成为迷笛的过客,就算是过客,也在今天把你们所有的心脏,灵魂、大脑在疯狂POGO之后扔上天空,从此不再回来。
第二天:小舞台
迷笛第二天主舞台缺乏亮点,人也是四天中最少的一天。大部分看热闹的人回家睡觉休养,乐迷也因为没有绝对吸引人的乐队上场而缺席。在贯穿整天的演出中,大致有二分之一的人常驻跳蚤市场、创意市集以及吃饭喝酒的地方。而驻扎跳蚤市场的摊主也商业目的明确,不再是因为音乐节而顺带来摆摆摊。大家都在很认真的做生意,大家都在极力的推销自己的产品,和摇滚有关的,和音乐无关的。创意市集中的人更多的是设计师以及手工生产品制造者,他们安心于海淀公园东门旁,但这次创意市集的水平并不高,亮点是提供公益事业的“诗游寄”,而其他的摊位都没有高水平的反映创意这一本意,而重视其市集的表面含义。
不过,在主舞台缺乏吸引力的同时,四个小舞台却散落了许多闪光点。焱舞台上轮流上场了几位国内国外比较知名的DJ,在其白色的旗帜飘扬下,舞台前聚集了大量跳舞的人群。Hip-Hop舞台前也都是在喊着“又、又、又”的人群。同时有两拨非正式演出的非洲鼓乐队以及桑巴亚北京鼓队,都依靠其明快的节奏,现场的感染力吸引了大量的摄影记者以及观众。另外实验电子的Mini Midi舞台前也常驻了一批坐在地上感受音乐的人。远远看去颇像接受教诲的赤诚教徒。
同时在昨天明显缺席的绿色和平组织也有所动作,人体喷绘,纪念T恤、贴纸、筷子,电影播放等都是围绕着环境以及动物保护进行,这届迷笛“绿色与和平”的主题总算是有所体现。
第三天:主舞台
第三天的主舞台绝对是关注的焦点。大量观众的回流,也印证了主舞台的吸引力。麦田守望者,今年颇有起色,同时作为雨林保护的志愿者,主唱萧伟也在去年亲赴雨林深处,而他们的音乐也做的更成熟,老歌同样感人。之后是重塑雕像的权利,他们现在是非主流中的明星,捧场的乐迷相当可观,而且乐队成员也越来越有明星气质。中间穿插了几支乐队之后,朋克登场。SUBS的抗猫越来越受欢迎,穿着紫色的校服声称摇滚要从娃娃抓起。之后脑浊登场。脑浊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磨练之后,乐队有了稳定而忠实的歌迷,同时肖容和乐队其他成员的舞台掌控力成熟而老练。当年在迷笛学校礼堂内让全场POGO狂欢的男孩,如今的力量、速度、感觉都已经在国内国外多年现场磨练之后显露出巅峰状态。天黑之后,AK-47登场,他们的音乐还是新金加重说,音乐节需要这样的乐队,他们有强硬的态度,有重型的音乐,有颠覆一切的姿态,人群的释放需要这些。AK-47的旗帜也是整个迷笛音乐节中最大的一面,夜空中,鲜红滴血的旗帜,在POGO的人群中飘扬。
而在整个第三天,大家都开始享受阳光,享受迷笛,在帐篷里,在草地上,在舞台前,或玩橄榄球的,或躺着看书的,晒太阳聊天的,喝着啤酒随着音乐摆动身体的,在迷笛音乐节散步才是正经事。
第四天:一个平静的结束
第四天观众人数再次回落,而音乐节也开始显露国外音乐节的特色。也许是因为外国观众的增多,在整个音乐节中这是最散漫,最慵懒的一天。尤其出彩的是Mini Midi改成了民谣舞台。近两年来上升势头最快的民谣得以集中在此登台献唱。喜欢民谣的人不分层次,没有类别,旋律优美,歌词幽默讽刺抒情,简单容易接受都是民谣逐渐升温的原因。
第四天我也将大量时间花在看民谣和焱舞台上,偶尔路过地网的大帐篷进去坐~会。万晓利和苏阳经常在那里待着,和过往的歌迷合影,而谢天笑也是常驻那里,要求合影的人也一波波的连绵不绝。吉他舞台和主舞台的冲突还是很大,因为离得很近,干扰不断。
在夜叉的歌声中,迷笛平静的结束,似乎没有人再在广场上点上蜡烛不舍离去,也没有人打架,没有人难过或兴奋的大哭,大家都很平静,平静的看完演出,擦去身上的汗水,或者完全站在远方看完最后一只乐队的离场,然后离去。一个平静的结束,一切都很平静。
迷笛,我不是过客
看迷笛很累,写迷笛也很累。看迷笛是体力和精力以及注意力的强大考验,连再回忆写下这些文 字也是一场回炉重铸的历程。很多人问我对迷笛的感觉,没去的人想知道今年怎么样,去了的人想交换交流下感受。
我每次回答这样的问题都有些不知所措,客观的说,如今的迷笛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让我感觉温馨、舒缓和兴奋的音乐节了。温馨很恶心是么,但你知道,当我在03年第一次在迷笛学校看演出的感觉,只能用这个既恶心又表达深刻含义的词来形容。没有门票,大量的朋友,到处打招呼,大家也没太大的意识要去卖点什么得到点什么,就是几个好朋友坐在草地上聊天听音乐,遇到好音乐就冲到前面去POGO下,一般的或舒缓的就躺在草地上望着天空来个Nature High。出门有条小道,路边都是摆摊的农民,还有些卖打口、T恤什么的人。但那种没有纯商业交易的氛围让你感觉非常好。大家在这摆摊是一种享受,能卖就卖,不能卖交个朋友,农民也没有哄抬物价,卖给朋克、卖给金属、卖给学生都是一个价。当看到农民看朋克、看金属、看学生都是一个眼神时,我在刹那觉得,摇滚乐主流了,连普通人也不再横眉冷对、冷眼讥笑这些“怪异、奇装异服”的人们了。也许摇滚乐真的主流了,也许非主流真正的被大家接受了。当然,那只是一个想法,一个类乌托邦。
世界上本就没有乌托邦,就算2000年第一届迷笛音乐节的时候,也非什么乌托邦,只是氛围和感觉更纯洁,更不卖弄风骚,更像一个理想主义阵营里的小圈子。大家友好的相处,为彼此优秀的音乐而兴奋而冲动,而狂放的POGO,那也许被称为青春。
我们总要长大,总要被迫接受一些事实。当爱情不再能鼓舞人心,音乐也不能当成面包的时候,树村倒下了,霍营也逐渐搬空,大家都回归了CBD。大家都渴望被理解,被认出,被签约,被包装,被出名,被大卖,被宣传,被一切原来似乎没怎么想过的东西被了。
于是,迷笛音乐节首先就被被了。它变得商业,有条不紊,冷静而冷漠,商业么,不就是这样的么。门口有了大量的保安,从各地找来了为数众多的志愿者,商业品牌进入宣传,普通小贩哄抬物价。我站在人群中冷笑,这就是曾经那个宣扬独立、自由的音乐节,那些死磕的老炮也都变得更理性与现实。
作为一个个人发泄主义者,我发自内心的厌恶如今的迷笛,我在心底一遍遍的咒骂那些看客,咒骂到处标满商业符号的看客的脸和被看客的屁股。
但我还会来,而且要每天按时按点的出席这一浮华的盛宴。而且每天尽我最大的努力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迷笛的每个细节,有趣的地方,值得观看的点,鼓励他们来看演出,来现场,来感受,告诉他们,到音乐节散步才是正经事。
原因是么,在迷笛结束的第二天,我到私奔锦家玩,当时废墟乐队的吉他手周老二也在。我们在电脑上看第一届迷笛的录像,以及很久前孙志强拍摄的树村和霍营的录像。我们都没说什么,只是看那些像纪录片似的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剪辑的录像。舌头、病医生、病蛹、诱导社,脑浊、痛仰、秋天的虫子等等等等。看着那些还像小孩儿一样的乐手,看着他们炒菜,吃饭、生病、喝酒、聊天,看着他们暴躁,狂妄,畅快的聊天,看着万晓利和小河坐在地上演唱“狐狸”,我们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也许真的是一个时代过去了,另一个时代来临了。
摇滚乐没有死,也没有度过他最伟大最恢宏的时代,而是以另外一种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
之后我们在小饭馆里吃火锅时,又聊到这个话题上。如今的商业化是必然的,尤其走入主流的视野是一种值得鼓励的行为而非应该遭受鄙视。原来死磕的人也应该赢得他们应该得到的尊重,但如今已经不再是一个死磕的时代。死磕给予了下一代乐手一个冲出困境做自己的音乐的勇气和榜样,但冲出之后,他们需要更好的包装、制作和宣传,让更多的人认可,知晓,喜爱他们的音乐。这是对的,是这个时代做自己的标准榜样。
于是,我们需要现在这样的迷笛,需要没有死磕的平静结尾的迷笛音乐节。因为它就是一个让新乐队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知道世界上还有非主流音乐这些个东西,所以无论它采取和商业联姻,甚至本身就用极为商业化的手段来操作。
这不是妥协,这不是变节,这是改逆流而上为改变潮流再顺流而上。
所以,我会天天去迷笛,尽管很累,尤其是经历了第一天的疯狂POGO之后,而且掩饰不了我对不许带瓶装水以及大量保安还有低品质高价格商品还有只顾赚钱的人的厌恶。但我以及和我有类似心态的人,是在经历这场时代变革阵痛的摇滚乐早期的遗老遗少了。这种心态也应该调整为如何让更多拥有好音乐的乐队走出来,如何能为自己曾经喜欢的音乐做一些事的态度和行为,而不是咒骂或者根本缺席。
迷笛,是一场浮华的宴会,是一个商业化的音乐节,是一个更大众化的年轻人娱乐的场所,是我心中的一个结。它远去了,它还会再来,我已经开始怀念曾经它的纯洁与理想,但又必须接受如今它的成熟与变化,只要有原创的好的音乐出现在这个地方,它就是值得宣扬和亲临的。
希望明年还能见到你们,我们都不要做迷笛的过客,不要做曾经热爱的音乐的过客,不要做摇滚乐的过客,不要做青春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