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企业和华尔街的繁荣与美国工业的崛起一直相伴随。反观日本和欧洲,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由于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缺乏市场化的新兴产业发现机制,因此,经济竞争力日渐式微。而促进中小企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良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发展困境的关键节点,也是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关键所在。
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迎来发展“拐点”
建立良好的资本市场,首先要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借鉴发达经济体成熟的市场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研究并探索建立统一监管之下的场外交易市场,扩大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前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卡。2012年春节伊始,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六个省份进行调研工作,主题就是各地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而在半年前,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位列其中。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规划》强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将继续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其中就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建设。可见,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迫在眉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确加快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加快体制制度改革及组织制度创新的中心指导思路已经成为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的共识,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或将在此东风下呈现出行业发展的“拐点”。
各家摩拳擦掌备战新三板扩容
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已悄然提速,而作为场外交易市场中流砥柱的新三板有望于今年下半年迎来扩容。
6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与目前上市公司发行及监管制度相比,《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多项制度创新,包括不设财务门槛、股东人数可超过200人、不设类似于发审委组织、不实行保荐制、简化信息披露、实行分层管理等。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即将推出,沉寂多年的新三板将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北京市有关领导在北京考察了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即:新三板)工作,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清科研究中心认为,此次考察充分表明监管部门对目前场外交易市场工作的肯定,向市场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业内人士表示,从近期监管层的一系列表态来看,新三板扩容已经毫无悬念。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三板扩容,各家券商纷纷招兵买马、储备项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63家券商机构获得新三板主办券商业务资格,其中既有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国泰君安等早已备战新三板业务的大型券商,又包括世纪证券、新时代证券、中航证券等新获资格的小型券商,无不摩拳擦掌,只待发令枪响。不少券商为了赢在起跑线上,早已开始与地方高新技术园区合作甄选。国信证券现有新三板储备项目超过100个,西部证券现有储备项目超过50个,金元证券储备项目超过40个。
尽管目前券商新三板业务一直是赔本赚吆喝,不过却没有人不积极备战。有券商机构负责人指出,有些机构一年要亏损上千万元,但由于看好这一业务未来的盈利前景,仍然在大举拓展这一业务领域。
创投机构同样争相追捧新三板。“新三板”试点设立至今,定向增资的挂牌企业数量连年递增。2009年创业板开启后,“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向增资规模迅速扩大,大部分企业定向增资的背后都能看到VC/PE的身影。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表明,截至5月17日,已有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布定向增资公告,背后共有7家VC/PE机构,VC/PE投资规模占比高达近90%。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璇表示:“由于IPO退出账面回报不断走低,加之近期中国企业IPO持续低迷,VC/PE通过IPO退出获利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探寻多元化退出方式迫在眉睫。‘新三板’扩容将会为机构的退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近期,“新三板”挂牌企业博晖创新成功转板创业板,成为继久其软件、北陆药业、世纪瑞尔、佳讯飞鸿、紫光华宇之后又一家成功转板并成功挂牌上市的“新三板”企业。另外,仍有多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排队等候上市。分析人士指出,企业如果成功转板,其价值将被重估,而企业背后的VC/PE机构也将通过企业转板上市的价差获得收益。扩容以及转板的双重利好,让新三板呼之欲出。
蹒跚前行的挑战
尽管场外交易对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发展、培育优质企业、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等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中国的场外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新三板仍然采用传统的协议转让方式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方式流动性差、配对时间长、交易成功率低,换手率不到3%。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场外交易市场大多采用做市制度或混合交易制度,在提升市场流动性、节约交易时间、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少,不论是成交量还是挂牌企业的总市值,都与主板相差甚远。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几乎都是存量股份的挂牌转让,由于融资很少,企业挂牌意愿与投资人参与意愿均不强烈。
上海鼎洪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跃认为,目前在场外市场挂牌的公司大多处于初创期与Pre-IPO之间的发展阶段,当前交易的市盈率仍然高于创投资本所能接受的范围,因此,尽管有些创投机构已经开始布局新三板,但同样也有许多创投机构对场外市场兴趣不大。
包括中关村及天津、重庆等地的股权托管中心在内,中国目前的场外交易市场仅限于机构与个人原始股东参与交易。因此,不少人士认为应该取消政策限制才是活跃市场的根本之道。上海股交中心就推出了创新举措,引入了个人投资者参与股份交易,新鲜血液的注入或将大力活跃市场。
尽管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正在提速,但仍有很多完善工作要做。首先,在搭建市场时即要发展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又要大力推动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全国交易市场与区域性交易市场要形成错位,实现效率与风险的分层管理。其次,要借鉴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管理机制,保证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顺利申请进场交易。
缺少做市商制度是目前场外交易市场不活跃的主因之一,因此,完善做市商制度是构建场外交易市场的关键性一步。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天津股权交易所引进各类投资基金485家,累计成交29亿元。然而,在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之后成立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业四个月,挂牌企业仅有21家,其中可交易公司有11家,交易总金额只有7000多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做市商制度能够大力促进市场发展。
从历史来看,资本市场在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走出衰退的阴影,中国正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纳入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在下一个全球格局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各国之间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抢占先机的保证。只有加快、完善资本市场,才能为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保驾护航。除了场外交易市场,还要继续壮大和发展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规范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快推动公司债市场发展。同时,要提高监管力度,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发展机构投资者,吸引长期资金入市。
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迎来发展“拐点”
建立良好的资本市场,首先要积极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借鉴发达经济体成熟的市场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研究并探索建立统一监管之下的场外交易市场,扩大资本市场为中小企业的服务范围,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前行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关卡。2012年春节伊始,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在六个省份进行调研工作,主题就是各地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而在半年前,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研究建立国际板市场,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位列其中。
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规划》强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将继续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扶持,其中就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推进场外证券交易市场建设。可见,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效组成部分,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迫在眉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确加快全国统一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建设,提升直接融资比例、满足多元化投融资需求、加快体制制度改革及组织制度创新的中心指导思路已经成为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的共识,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或将在此东风下呈现出行业发展的“拐点”。
各家摩拳擦掌备战新三板扩容
场外交易市场建设已悄然提速,而作为场外交易市场中流砥柱的新三板有望于今年下半年迎来扩容。
6月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与目前上市公司发行及监管制度相比,《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多项制度创新,包括不设财务门槛、股东人数可超过200人、不设类似于发审委组织、不实行保荐制、简化信息披露、实行分层管理等。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即将推出,沉寂多年的新三板将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
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北京市有关领导在北京考察了中关村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即:新三板)工作,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场外交易市场作为推动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清科研究中心认为,此次考察充分表明监管部门对目前场外交易市场工作的肯定,向市场传递出一个积极的“信号”。业内人士表示,从近期监管层的一系列表态来看,新三板扩容已经毫无悬念。
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三板扩容,各家券商纷纷招兵买马、储备项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已有63家券商机构获得新三板主办券商业务资格,其中既有申银万国、国信证券、国泰君安等早已备战新三板业务的大型券商,又包括世纪证券、新时代证券、中航证券等新获资格的小型券商,无不摩拳擦掌,只待发令枪响。不少券商为了赢在起跑线上,早已开始与地方高新技术园区合作甄选。国信证券现有新三板储备项目超过100个,西部证券现有储备项目超过50个,金元证券储备项目超过40个。
尽管目前券商新三板业务一直是赔本赚吆喝,不过却没有人不积极备战。有券商机构负责人指出,有些机构一年要亏损上千万元,但由于看好这一业务未来的盈利前景,仍然在大举拓展这一业务领域。
创投机构同样争相追捧新三板。“新三板”试点设立至今,定向增资的挂牌企业数量连年递增。2009年创业板开启后,“新三板”挂牌企业定向增资规模迅速扩大,大部分企业定向增资的背后都能看到VC/PE的身影。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表明,截至5月17日,已有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发布定向增资公告,背后共有7家VC/PE机构,VC/PE投资规模占比高达近90%。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王璇表示:“由于IPO退出账面回报不断走低,加之近期中国企业IPO持续低迷,VC/PE通过IPO退出获利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探寻多元化退出方式迫在眉睫。‘新三板’扩容将会为机构的退出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近期,“新三板”挂牌企业博晖创新成功转板创业板,成为继久其软件、北陆药业、世纪瑞尔、佳讯飞鸿、紫光华宇之后又一家成功转板并成功挂牌上市的“新三板”企业。另外,仍有多家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排队等候上市。分析人士指出,企业如果成功转板,其价值将被重估,而企业背后的VC/PE机构也将通过企业转板上市的价差获得收益。扩容以及转板的双重利好,让新三板呼之欲出。
蹒跚前行的挑战
尽管场外交易对于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发展、培育优质企业、拓展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等多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中国的场外市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仍然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新三板仍然采用传统的协议转让方式进行交易,这种交易方式流动性差、配对时间长、交易成功率低,换手率不到3%。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场外交易市场大多采用做市制度或混合交易制度,在提升市场流动性、节约交易时间、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中国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少,不论是成交量还是挂牌企业的总市值,都与主板相差甚远。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几乎都是存量股份的挂牌转让,由于融资很少,企业挂牌意愿与投资人参与意愿均不强烈。
上海鼎洪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跃认为,目前在场外市场挂牌的公司大多处于初创期与Pre-IPO之间的发展阶段,当前交易的市盈率仍然高于创投资本所能接受的范围,因此,尽管有些创投机构已经开始布局新三板,但同样也有许多创投机构对场外市场兴趣不大。
包括中关村及天津、重庆等地的股权托管中心在内,中国目前的场外交易市场仅限于机构与个人原始股东参与交易。因此,不少人士认为应该取消政策限制才是活跃市场的根本之道。上海股交中心就推出了创新举措,引入了个人投资者参与股份交易,新鲜血液的注入或将大力活跃市场。
尽管场外交易市场的建设正在提速,但仍有很多完善工作要做。首先,在搭建市场时即要发展地方性场外交易市场,又要大力推动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全国交易市场与区域性交易市场要形成错位,实现效率与风险的分层管理。其次,要借鉴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的管理机制,保证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顺利申请进场交易。
缺少做市商制度是目前场外交易市场不活跃的主因之一,因此,完善做市商制度是构建场外交易市场的关键性一步。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6月,天津股权交易所引进各类投资基金485家,累计成交29亿元。然而,在出台《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之后成立的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开业四个月,挂牌企业仅有21家,其中可交易公司有11家,交易总金额只有7000多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做市商制度能够大力促进市场发展。
从历史来看,资本市场在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走出衰退的阴影,中国正处于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期,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纳入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设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在下一个全球格局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在。各国之间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抢占先机的保证。只有加快、完善资本市场,才能为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保驾护航。除了场外交易市场,还要继续壮大和发展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规范发展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加快推动公司债市场发展。同时,要提高监管力度,完善投资者保护机制,发展机构投资者,吸引长期资金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