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塞腰鼓进校园的几点思考

来源 :百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443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探讨了安塞腰鼓进校园的发展现状和具体做法,分析了安塞腰鼓进校园后凸显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全文旨在倡导安塞腰鼓进校园能得到合理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安塞腰鼓进校园;现状;具体做法;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安塞是闻名遐迩的“腰鼓之乡”,安塞腰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其先后参加了首届农运会、第十一届亚运会、香港回归庆典、国庆50周年、60周年、70周年等大型庆典活动。2006年,安塞腰鼓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了保护与传承好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在保护手段上,安塞不断寻求创新,其中一点就是安塞腰鼓进校园。
  一、安塞腰鼓进校园发展现状
  安塞腰鼓进校园起步早。为了培养民间艺术从娃娃抓起,让安塞民间文化艺术得到不断传承和发展,从2002年秋季起,在安塞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在全县中小学推行实施了“安塞腰鼓进体育课”的活动。
  安塞腰鼓进校园成效好。安塞腰鼓进体育课已有十余载。这十余年来,安塞腰鼓进校园活动举办的越来越丰富,全区广泛推行“一校一品”特色体育,将安塞腰鼓、陕北大秧歌等引进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成果突出,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认可。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57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18所(民办1所),幼儿园31所(民办12所)。目前,每一所学校都有校腰鼓队,甚至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腰鼓队。
  2008年,安塞民间艺术进课堂活动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三等奖,并荣获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政府“双高双普”评估报告中,专家对“安塞腰鼓进体育课”活动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安塞腰鼓进课堂的具体做法
  (一)政府主导,组织保障。安塞区各大中小学开展安塞腰鼓进校园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区委区政府的号召下,安塞区相关部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的文件来推进“安塞腰鼓进课堂”。2002年秋季,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前提下,制定出台了《安塞县地域特色文化“安塞腰鼓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在总结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2007年秋季“安塞腰鼓进课堂”正式在全区普及推行。各学校也制定相应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有力地保障了此项活动全面推进。
  (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为“安塞腰鼓”提供师资保障。推进安塞腰鼓进课堂,师资是关键。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每年至少举办一期腰鼓培训班,各中小学从事“安塞腰鼓进课堂”的教师被纳入学员范围。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区中小学每校至少有3名以上专业教师,涌现出苏宏丽、刘平利、曹玉杰等优秀教师,为安塞腰鼓进课堂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积极开发校本教材。为了保证各学校腰鼓进课堂能够有序开展,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鼓励各学校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并且为各学校校本教材的研发提供基础资料和相关指导。在多方努力下,成果显著。如安塞区第一小学的《少儿腰鼓》、区二小的《鼓乡乐园》、区高级中学的《安塞腰鼓》都很具有代表性。
  (四)安塞腰鼓各级传承人深入校园全面提升民间艺术教育水平。随着“安塞腰鼓进课堂”的深入推进,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每年积极组织各级传承人深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进行现场指导民间艺术教学,与学生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安塞腰鼓国家级传承人刘延河、省级传承人刘占明和谭海则、市级传承人苏宏丽等每年定期分赴全区各中小学教学。各学校也纷纷聘请非遗传承人作为校外辅导员。当学生看到喜欢的“高手”亲自来到学校给自己上课,对安塞腰鼓的学习劲头就更大了。
  (五)全区积极举办“安塞腰鼓进课堂”大型展示展演活动。为了促进“安塞腰鼓进课堂”的积极发展,更为了加强各学校在“安塞腰鼓进课堂”方面的学习与交流,从2008年开始,安塞区每两年举办一届全区中小学腰鼓大赛。而部分学校也会定期举办校内腰鼓大赛,例如安塞区第一小学近年来都会在每年的春季学期举办一次全校腰鼓大赛,受到广泛关注,有不少外地爱好者慕名而来。
  (六)加强文化交流,让民间艺术发扬光大。安塞区文化和旅游局非常重视各学校的对外交流活动,积极为各学校争取对外演出的机会,通过对外演出,扩大了安塞腰鼓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例如,2009年,安塞縣高级中学腰鼓队参加了电影《鼓王》的拍摄,并在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开幕式文艺表演中获得优秀表演奖。2019年1月23日,区第一小学七名小鼓娃赴英国参加威根·雷孔子课堂十周年庆典活动。2019年7月,区第一小学12名少儿腰鼓手赴朝鲜参加“中朝建交70周年两国青少年艺术联欢”活动。
  三、存在问题
  安塞腰鼓进体育课自从开展以来,受重视度高,成效显著。但是随着此项活动的不断深入发展,也日趋凸显出一些问题。安塞腰鼓原本重在“打”与“踢”,通过“踢”与“打”这两个动作体现出勇猛彪悍的气概,这和安塞腰鼓源于战争有关。当下,纵观安塞不少学校的腰鼓课程,笔者发现曾经的“打”腰鼓已日趋变成了今日的“舞”腰鼓。所谓“舞”腰鼓即学生打出的腰鼓为简化了的、变型了的腰鼓动作,整体动作缓慢、柔和,偏向于舞蹈。作为一名非遗保护工作者,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对于安塞腰鼓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极大的伤害,非遗保护工作不反对脱离传统的创新,但是其重心依然是保护。当下,安塞部分学校的“舞”腰鼓实为过度创新,这样的腰鼓打法已经失去了安塞腰鼓的“鼓魂”。
  笔者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安塞民间有句俗语“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会打腰鼓”,这说明安塞腰鼓的普及性很广泛。而有些学校为了盲目追求在校学生打腰鼓的普及率,要求低领段的孩子也必须练习打腰鼓,但安塞腰鼓对体力与耐力的要求很高,孩子太小,体力跟不上,很多动作打不来,于是为了追求动作整齐划一,部分教师就将原本的传统腰鼓动作不断简化与变型。其次,还是师资的问题。很多学校担任腰鼓教练的老师多为本校的体育老师,课外聘请的腰鼓老师很少。虽然文化部门每年都培训各校腰鼓老师,但是部分腰鼓老师学艺不精湛,有不少老师对于腰鼓动作一知半解,这样的老师教出的腰鼓动作很多都走样、变型了。   四、解决策略
  为此,笔者走访了几位安塞腰鼓本土专家,例如安塞腰鼓理论研究者张新德老师,以及安塞腰鼓国家级传承人刘延河老师、安塞腰鼓省级传承人刘占明老师等人。通过与几位老师的深度访谈,笔者对于如何扭转舞腰鼓的局面,如何让安塞腰鼓进校园真正成为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了以下几点思考与看法。
  (一)加强非遗保护意识。出现上述情况,归根结底是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不够。关于安塞腰鼓进校园出现的问题,笔者曾利用随机面谈,微信、QQ聊天,以及打电话等方式访谈了30名群众(期中包括教师、企事业干部、学生和普通市民)。结果显示,80%认为老师把腰鼓动作简化有益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安塞腰鼓,有益于安塞腰鼓的传播与发展。只有20%的群众认为安塞腰鼓进校园创新发展是其次,固守传统是根本。对于这样的结果,暴露出我区非遗保护工作的短板,非遗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对于如何定义非遗,如何进行非遗保护,要进行常态化宣传,不能只靠每年的非遗日搞一次活动就完结。而且宣传方式方法要进行改变,除了散发传单、制作展板外,非遗工作者要定期进校园宣讲,还要利用新闻媒体、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进行宣传。让非遗保护的意识真正做到深入人心。
  (二)加大政府重视力度。对于安塞腰鼓进校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引起政府部门足够重视,光靠几名非遗工作者和安塞腰鼓土专家奔走和呼吁是不够的。如果政府部门认为“舞腰鼓”的問题无伤大雅或者不足挂齿,那么问题是不会得到彻底的扭转的。毕竟安塞腰鼓进体育课现在发展势头很好,成为了各个学校校园文化发展的名片。这方面工作,我区文化行政主管单位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责任,要通过向上一级不断反映情况,从而达到改善状况的目的。
  (三)深度研发安塞腰鼓进校园通用教材。安塞腰鼓进校园后,虽然各校积极研发校本教材,但是编写者并非从事安塞腰鼓的专业人士,教材大都十分简略、粗糙,实用性并不强。这也直接造成了安塞腰鼓进校园后发展呈现良莠不齐的现象。笔者认为启用安塞腰鼓专业人士,编著一套通用教材是当务之急。既然认为不少学校做法不规范,有损安塞腰鼓的“鼓魂”传承,那就拿出标准来扭转乱象。笔者认为腰鼓教材要具备以下四点特征:
  1、深度解析安塞腰鼓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历程。安塞腰鼓,历史悠久,起源于战争,慢慢演变融入民众生活,与农事、民俗、节庆文化息息相关,这些都要介绍清楚,甚至每一个传统动作所体现的含义或者来源都要说清。笔者认为这一点很重要,学习一件事物,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透彻。
  2、形式上必须形成体系。整套教材必须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分为上中下三册,适用于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龄段。这样就能避免低龄段的孩子有些动作做不来的问题。学生通过三个阶段系统的学习,就能很好地掌握安塞腰鼓传统打法,基础都会很扎实。
  3、在内容上以传统安塞腰鼓打法为主。必须把哪些是传统腰鼓打法,哪些是舞台打法区分清楚。要求学校先教授传统腰鼓打法,在此基础上,适当可以搞点创新。
  4、教学环节细化,精准。对于每一个动作的学习,首先要清楚它的由来,其次阐述出动作的鼓点、特点、要点、难点等。辅助环节可以有“记一记”(可以给一些传统动作编一些顺口溜、拍手歌、童谣等方式加强记忆),“练一练”,“比一比”等。争取让每一个动作的学习精准扎实。
  (四)严格培训安塞腰鼓教师队伍。目前,安塞腰鼓教师仍然是各个学校的体育老师,外聘专业腰鼓老师少。那么老师培训拿证上岗就极其关键了。每一位老师上岗前都要经过安塞区非遗中心多次培训,严格考核,合格者发放安塞腰鼓教练等级证书上岗。有了证书也并非一劳永逸,证书实施动态管理,利用寒暑假,老师们还要进行不断的培训比拼,优秀者证书等级提升,落后者证书降级。真正优秀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五、结 语
  以上几点即为笔者关于安塞腰鼓进校园良性发展的几点思考,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安塞腰鼓进校园起步早,见效快,成效好,只要合理扭转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乱象,它就是推动安塞腰鼓传承与发展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塞腰鼓的鼓魂将得以代代传承。
  (延安市安塞区文化文物馆)
其他文献
马子健回到竹坞的时候,天完全黑了下来。涧边栗子树下的湖水摇晃着,湖水混沌而深远。至于深远到哪里,马子健心里知道。这些天来,马子健一直听见有一种声音,而且暗示自己,是狗奔跑的声音。狗蹄子上有柔软的肉垫,即使奔跑起来,能有多大声音?但马子健就是一直听见狗奔跑的声音,由远及近。  这个感觉他没有跟谁说过。  那天他从湖里钓了一条鳡鱼,有三十多斤重,通身白亮,尾巴浅红。这是一条肉食鱼,湖区的地理标识鱼种,
期刊
我像书里描写的过往那样,闭着眼睛等待阳光从糖罐架子上方的小窗口涌进来。确是光!不过不是阳光,人造灯光而已。思绪钻进数百年前书中醉生梦死的景致中,耳边却充斥着一阵又一阵绝望的号哭:“……塌了!又消失了!”耳膜被轰的一声巨响近乎刺破,加上这嘈杂的人声,让我有些恼怒地想起身去门外看看,门外的声音也愈发清晰。  “你知道吗?东部的几座城市也遭难了!”  “西部不也是吗?唉……”  “说那么远,我们邻市那片
期刊
两年前,我被派往尚仁县仓盖乡小蒜沟村扶贫,今年秋天任期已满,我从扶贫点回到原单位,等待安排。  半年前,市里媒体融合,報社和广电局合并,报社社长任一把手。当时,同事劝我:“守在村里干吗?快回来运作。媒体融合,岗位很多,你和范社长共事多年,找他弄个好岗位。”我说:“我是媒体人,借扶贫说话,跟领导要官,张不开嘴啊!”其实我很坦然,报社新媒体是我开创的,我的能力,范社长心知肚明。大不了重操旧业,再去当报
期刊
正是深夜,身旁大厦上的广告牌分外明亮,红色蓝色交替闪烁。橘色的路灯的光,让这城市的线条和棱角少了几分生硬。  我游走,直到天色微明。  黎明的阳光总是不那么刺眼的,而此时的光幕更是比寻常要多几分清澈。路旁花草的影子被拉得長长的、淡淡的,而花儿上、叶尖上,都是闪着金光的、宝石似的露珠。  拐了个弯儿,便见一个菜园,小白菜、豌豆藤、青椒……都出奇地鲜嫩。渐渐地,满眼的嫩绿间出现了一片淡蓝色,我疑惑地走
期刊
程儒道是贫困户,是我联系的贫困户。说他是贫困户,第一次见到时,打死我我也不信,打死他他也不承认。但是,划定贫困户是有标准的,是经过烦琐复杂而又科学的程序测算出来的,老程确实符合条件。  我们县是革命老区,“贫困县”的帽子戴了十几年,脱贫任务重。县里把贫困户分配到各单位实行包保,我们文联分了两户。  文联共4个人:主席是作家,正在赶写一部关于红四方面军的小说;秘书是个小姑娘,休完产假刚上班;干事神经
期刊
某诗人给我讲述他的传奇太爷的故事:  “我的太爷,有一种异乎常人的神奇能力。他的意念力量巨大:只要他一想什么,身边就会发生什么。  “他能让河水倒流,岩石开花,樱桃树上结出巨大的苹果,严冬时节陡现鲜花、绿草、碧树和汹涌的河流。  “人们都惊羡于他的这种能力,但他却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他能带给别人巨大的惊喜,而自己的生活却像一潭死水,无法产生令他惊喜万分的波澜。  “有一天,当他为自己乏味的生活深感
期刊
街面上开香铺家的三姑娘要嫁人了。  自从三姑娘举家搬到这条街上,前前后后几条街的青年都恨不得天天来买香送“朋友”。三姑娘并不行三,是家中二女,长子得了病一命呜呼,家里还有个小弟弟,很受父母疼爱。三姑娘早到了婚嫁的年龄,可是家中弟弟还在上学,三姑娘能干,父母不舍得放她走。  对街书铺的小六子生得白净,人又文弱,大家都说像个姑娘家。三姑娘曾说她要嫁个健壮高大的男人,可是自打小六子从这街面上走了一遭,路
期刊
过小年,黄家庄家家户户要“采屋送穷”:砍下竹子,留下顶部的竹叶,制成大扫把,扫除屋顶上的蜘蛛网,对全家进行一次大清洁。“采屋”过后的青竹不能留在家里,必须送到村里的垃圾堆上烧了,这叫“送穷”。丢青竹前,都要念叨:“送穷公,送穷婆,今年吃粿子,明年吃阉鸡。”看着火把青竹吞没了,心中豁然开朗,没了穷运晦气缠身的重负,来年的好光景隐约可见。  早上起来吃过早饭,张山喂了鸡,把鸭子赶到水塘,转来转去,就是
期刊
五十年前的一个早晨,婆轻轻抚摸着我的头顶,说:“你在青石上耍。”  婆下了河堤。她绕过一棵榆树进入了拇指粗的洋槐丛,一会儿就出现在了那块地里。  婆走下河堤的时候,有些摇摇晃晃,但从没摔倒过。  我在青石上看得很远。这条叫水湾子的河曲曲弯弯绕村而过。 我往上看,山很朦胧,那是水来的方向;往下看,山也朦胧,那是水去的方向。当时,冬天的气息没有散尽,沙石上灰蒙蒙的,但卵石间已生出一片一片的潮气,潮气中
期刊
红色的光闪烁着,还有路灯的黄色的光,团成一团胡乱地飘,隐约有虫子的声音也胡乱地飘着。  我注意到了那夜晚中好看的红色,那么响亮。他们是绝不知道这红色的好的,也不知道店里的衣服是全然没有我的好看的。他们是真没注意到我顶好看的衣服,我替他們感到可惜。啊,我把这红色唤作我的红了。没错,是我的红。  我扯一扯我的衣角,又捏一捏我的衣领。我知道这是很好看的衣服的衣角,也是很好看的衣服的领子。我得把我的衣服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