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张面孔看世界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icide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南 愁在心头
  
  这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务,不然为什么每逢改选,各方都使出浑身解数,趋之若鹜;这是一个费力难讨好的差事,要在191个成员国中纵横捭阖,平衡各方面利益,求得一致(通过),有时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这是不可能的)。“和平问题”、“发展问题”、“生态问题”,如此种种,怎一个“难”字了得。
  将到“耳顺”之年的联合国正紧锣密鼓地筹划改革,各方对此没有异议,但怎么改,改什么,谁来改(谁说了算),还是一个字———难。“正确的事是简单的,简单的事总是难做的”,何况还有一个享受“治外法权”的惟一超级大国时常添乱。正在安南为联合国的改革大计殚精竭虑之际,却传出了要秘书长下课的聒噪,此事虽经当事国政府出面予以“澄清”而摆平,但安南分明已感到哈得逊河面上刮来的冬季凉冽的寒风。办联合国的差难,联合国改革更难,身为联合国秘书长尤难。正因为此,安南的面容才如此凝重。
  
  金正日 一个“朝鲜年”?
  
  2004年,能不能被看做是个“朝鲜年”?在这一年举行了两轮(第二、第三轮)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而原来准备举行的第四轮会谈却没能如期举行。
  2004年,这是金正日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的第十个年头。尽管外界看朝鲜总像是雾里看花,但对金正日的了解却正在多起来。金正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非常低调,很少在国外媒体上出现。因此在国际社会的眼里,金正日神秘莫测。但2000年朝韩首脑峰会之后,人们对他的认识有了改变,在之后的几年里,金正日创造着一些奇迹。
  从2002年7月起,朝鲜进行了力度很大的经济调整,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会谈也从最初的“三方”走向“六方”。
  与西哈努克一样,如果不是历史选择金正日成为一名政治家,他可能就是一名出色的艺术家了。金正日酷爱艺术,尤其痴迷电影,当年风靡中国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就是金正日亲自创作和监制的。
  
  小泉纯一郎 标新立异出格
  
  在日本政坛,小泉纯一郎是个另类“怪人”,自2001年4月出任首相后,就不断制造各类新闻。他一上台,就一改日本传统政客的古板风貌,以一头乱发示众,还推出了一本个人写真集,并且特别表示把这本写真集献给日本的所有女性。
  他高喊“改革无禁区”上台,并强调重视与国民对话,一时间把国会变成了“政治剧场”,使得国会实况转播的收视率超过热门的棒球比赛。但三年多过去了,小泉的这些雄心大略多数仍是“水中月,镜中花”。
  改革没能有所收获,他又以其座右铭是“无信不立”为由,不惜牺牲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而再、再而三地参拜靖国神社,并借着伊拉克战争把军队开进了战区。使日本国内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升温。小泉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高层首脑互访已中断三年。而且中日之间的“政冷”已使双方的“经热”开始降温,而这个死结的解开也只能由一向标新立异的小泉本人来完成了。
  
  西哈努克 挥手从兹去
  
  2004年10月,一生中退退进进无数次的西哈努克国王这次彻底归隐山林了。贵为两大皇室后裔的西哈努克不足二十岁(1941年)就登基王位,至1953年,他通过艰苦的外交努力,使柬埔寨最终摆脱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完全独立。在其后的岁月里,他几度遭废,数度离国,为高棉民族的独立、和平、复苏奔走呼号。在半个多世纪里,他带领柬埔寨人民抗法、抗美、抗越,本来酷爱艺术的他,被现实塑造成了政治家。
  但近年来,国王的影响力减退了。自1993年以来他已记不清有多少次长时间地抱病调解柬埔寨国内三党之间的政治僵局,甚至有一次调解后,他痛苦地直言有可能再次中风而不能继续为国民效力。他不想成为末代国王,他要看着自己最喜欢的王子登上王位,并把他扶上马,再送上一程。他累了,年届82岁的老国王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他已经多年不接受媒体的面对面的采访,但他仍不懈地追赶时代和为民效力,他开设了自己的皇家网站,努力和外界、和他的人民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系。
  
  普京 我为什么没有笑容
  
  2004年的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使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其实,这一年普京面临的问题实在太多了。
  这双浅蓝色的眸子里充满了深深的忧郁。有人说,俄罗斯民族天生就是一个忧郁的民族,也许这和那占世界陆地1/6的广袤国土常年被白雪严冬覆盖不无关系。更何况俄罗斯多年来一直以“最欧洲化的亚洲人”自傲,深为“最亚洲化的欧洲人”而自卑呢!
  当初,“谜一样的普京”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面对曾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却有“沦为二三流国家危险”的俄罗斯,他放言: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的俄罗斯!
  弹指四年,在普京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俄面貌确有改观,尤其是经济。可普京就是笑不起来。面对西边天际越压越近的乌云(北约东扩)、大洋彼岸导弹防御计划实施带来的安全危机、屡打不死的车臣叛匪、国内寡头势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等等,普京那被撩拨起来的恢复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勃勃雄心,还得回到冷酷的现实中来。
  
  阿拉法特 那双不瞑的眼睛
  2004年11月11日,他走了。带着牵挂,带着眷恋,带着祈盼,抱撼而去。
  人们还记得1994年阿拉法特回到加沙时的难忘一刻———在海外流浪了27年之久的他满含热泪亲吻久违的祖国土地,那景那情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阿拉法特常劝慰他的战友:我们是在一条隧道当中航行,在隧道的尽头看到的是我们的国家。其实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条隧道有多漫长,有多艰难。
  人们也不会忘记2000年戴维营会谈后的一幕———阿拉法特空手而归,但加沙几十万人仍流着泪去欢迎同样噙满泪水的阿拉法特。在和平突破和人民意愿之间,他只能选择后者。
  2004年10月29日,是阿拉法特生前在公众面前的最后定格———他一脸病容,不断向挥泪的人群送去亲吻、祝福。人们盼他早日回来,他也割舍不下这些爱戴他的人民和他所热爱的土地。他还没有亲手升起巴勒斯坦建国的国旗呢。
  阿拉法特注定要悲壮地活着,又遗憾地死去。
  
  布什 这一年,我容易吗我
  
  唉,2004这一年,让人不堪回首,酸甜苦辣也只有俺自己知道。最麻烦的就是伊拉克,仗打赢了,收拾残局却这么不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没找到,国内国外更说俺打得不合法了,骂得咱家狗血淋头,俺只好把打仗的借口一改再改;咱的大兵死伤不断,比战场上伤亡多得多了;更要命的是“人质”“斩首”事件接二连三,简直就像是直接在打俺的耳光;自己的手下也不争气,闹出个“虐俘丑闻”,让俺这“正义之师”、“人权卫士”的脸往哪儿搁嘛。还有那个本·拉登,原指望在大选前把他抓住,给俺的大选助助兴,可根本没门儿,这老兄却自己冒出来在录像中奚落了俺一番。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解决起来都不容易。国内的事也难办,他们说俺在经济政策上就会一个劲地嚷嚷“减税”……可不管咋说,咱这不是赢了吗,说明老百姓还是认可了俺的反恐政策嘛,当然这亏了咱时刻提醒百姓俺是个“战时总统”,再说这四年美国确实没有再遭恐怖袭击嘛。啊哟,不能再说了。还得想想下一个四年该怎么过呢!
  
  萨达姆 法庭上谁是被告?
  
  2004年7月2日,萨达姆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次他的地位一落千丈———处在特别法庭的被告席。他桀骜依然,与半年前被捕时颓丧、迟钝的表现判若两人,人们似乎又看到了他在任时的状态。
  萨达姆被推翻的理由,一是宣称他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二是“支持”“基地”组织。可至今没有事实证明这些指控。话说回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甚至核武器的,也不只伊拉克一家,可都没有沦落到挨打的境地。
  但萨达姆也并非无辜,为了把自己打造成阿拉伯民族“英雄”,他发动了两伊战争,后来又入侵科威特。可两伊战争时,美国没少给他暗中打气。入侵科威特之前,他也曾试探过美国,得到美国不想干预的“反应”后,他才“胆大妄为”。许多人认为,萨达姆的悲剧不是因为他“十恶不赦”,而是因为他对美国而言已经失去战略价值,从美国大棋局的“棋子”变成了“弃子”。
  
  拉登 影子杀手?
  
  2004年10月29日晚,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播放了一段拉登对美国民众发表讲话的录像。拉登首次承认是他下令发动了9.11袭击事件。
  几乎没有人见过拉登,他只出现在录像上。拉登俨然成为影子杀手。尽管布什一再强调,美国将最终抓住本·拉登,不论死活。但至今仍只见其影不知其踪,这使得掌握着上天入地高科技的美国如鲠在喉。
  拉登有隐身之术吗?许多专家认为,他有超过20年的游击战经验,对游击战术的运用已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拉登所处自然条件恶劣,但他却“如鱼得水”,令高级装备的美军奈何不得。拉登深藏不露却又有现身之法。一位反恐专家说:“拉登的高明之处,是他熟练操纵媒体,虚张声势,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拉登的狡黠,还在于他向布什适时发起挑战。
  布什连任了,拉登表示:“我们将继续我们的政策,那就是让美国流血,直至被拖垮。”
  
  扎卡维 不露脸的最臭名昭著的人
  
  在如今这个媒体时代,“公众人物”的知名度往往是与他在媒体上“露脸”的频率成正比的。但是这条铁律对扎卡维不合适———他可能是惟一的从未在媒体上露过脸的“世界级”知名人物,连本·拉登在自顾不暇的亡命生涯中都不忘关键时刻在录像中恶心恶心布什,而扎卡维流传到世间的恐怕就只有这惟一的一张照片了。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名字成为2004年被人提到的最多的名字之一。他是“恐怖新秀”,位列“基地老三”,“成名”于2003年,22天里在巴格达制造了三起规模空前的恐怖爆炸,包括炸死联合国特别代表德梅洛;2004年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人质斩首”事件,使他的恶名达到顶峰。
  美国人自然对他恨之入骨,但却连一个照面都打不着;围攻费卢杰一场恶战下来,他又像他的导师本·拉登一样,“人间蒸发”了……
  
小泉纯一郎 普京
拉登 布什
金正日 阿拉法特
西哈努克 萨达姆
安南 扎卡维
其他文献
卢武铉整容除眼袋    都说韩国盛产人造美女,谁成想,59岁的韩国总统卢武铉为美丽也要来个现身说法。如果你发现卢总统比以前看上去更精神,那就证明他成功接受了眼睑“整容”手术。与俊男靓女不同的是,卢武铉“整容”的目的是增强视力和修复眼睑皮肤,除去日渐下垂的眼袋顺便弄个双眼皮。据说,卢武铉近来因眼睑松弛,导致看东西时必须抬头,工作受到很大影响,总统的公众形象也直接受到影响。  其实,这不是卢武铉第一次
期刊
“少林功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少林功夫,将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申报工作已经启动。  少林功夫诞生于1500多年前建寺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少林寺僧人习禅的途径之一。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少林功夫套路原有708套,现在保存下来的有545套,其中能够演练的有200多套,包括二指禅、打山门、童子功等。少林寺现有12位高僧收徒授艺,并确认了50个少林功
期刊
9月下旬的几天里,有一个人,他出现在外交场合的次数,不是最多,但是最醒目。他去了伦敦,去了华盛顿,见了布莱尔,见了布什,还去了纽约的联合国大会,和各国政要握手问候。就连他的握手,都成了媒体报道的头条。他,就是在上台之初就号称“铁腕”的伊拉克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  如果仔细观察,人们就会发现,本周出现在媒体镜头里的阿拉维右手好像有伤。据阿拉维透露,当选总理以来他躲过了至少四次暗杀。不过,这次受伤完全
期刊
联想并购案再生变数美强硬拒绝IBM三次让步    联想收购美国IBM公司个人电脑业务一事日前再生变数。负责审核这笔交易的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担心IBM的核心技术会被联想公司拿走为由,拒绝了IBM公司提出的三项让步条款。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部分成员指责中国可能会利用此次并购来窃取美国机密技术。美国司法部和国土安全部也表示,联想公司计划将兼并后的IBM个人电脑运营总部设在北卡罗来纳的三角地带高科技园
期刊
牢记鲁迅先生的“制犬之道”    日本帝国向外扩张、侵略成性。面对中国大陆这块硬骨头,日本虽然馋涎欲滴、心痒难搔,但是力不从心、无从下口。而对于在二战中被折断的两个翅膀———台湾地区和朝鲜半岛,日本更是魂牵梦萦,亟欲将其重新纳入大日本帝国的版图。  不过,限于目前形势,日本无奈何只能暂时龟缩在美利坚核弹保护伞的卵翼之下,充当新保守主义的鹰犬,狼狈为奸。日后一旦风云突变、时机成熟,难保第二次珍珠港事
期刊
如果说日本的“历史问题”伤害的主要是中国人民感情的话,那么,日本的“现实问题”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以及国家安全等核心利益实实在在的威胁。可以预见,日本的“现实问题”将超过“历史问题”,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首要因素。  长期以来,历史问题作为横亘在中日之间的一道鸿沟,一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就目前而言,仍然看不出日本政府有彻底反省历史的迹象,所以这个问题仍将像梦魇一样纠缠着两国关系的未来
期刊
外经贸人期待已久的目标终于提前一个月实现了!根据海关总署2004年12月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04年1~11月全国进出口总值达10383.8亿美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出口5296.1亿美元,进口5087.7亿美元,分别增长35.7%和37.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08.4亿美元。中国首次实现了年度对外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的目标,成为仅次于美、德两国的世界第三贸易大国指日可待。  年度对外贸
期刊
在高层互访中断的情况下,2004年11月,中日两国领导人先后两次会晤,讨论两国间存在的各种问题,这既表明两国间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也表示了双方领导人对改善双边关系的重视。  有分析人士指出,2004年是中日关系自1972年恢复邦交以来受到伤害最严重的一年,但冷静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年的两国关系是“热中有冷”,“冷中有热”。    经贸关系“热中有冷”    2004年中日经贸关系呈现“热中有冷”
期刊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被德国《时代》周报称为核卫士。  2004年12月13日,美国白宫发言人麦克莱伦一次看似不经意的表态,让各大媒体记者们咀嚼再三;“联合国机构的负责人只能连任两期,我应该强调的是他们的任期不能超过两任。”尽管麦克莱伦没有明确提到哪个人,但几乎所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读出了他的矛头所指———巴拉迪。  敏感的国际观察家们马上把麦克莱伦的话跟一天前的一则爆炸性新闻联系起
期刊
伊斯兰极端势力对所在国家或地区造成的危害或严重破坏,已迫使人们重视伊斯兰问题。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处我国的南部和西部,这些地区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拟建立地区性伊斯兰国家,正好形成对我国的弧形包围,他们公开或隐蔽的活动值得高度警惕。  2004年乃至近几年,国际政治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或多或少都与伊斯兰问题有关。  伊斯兰问题,是个既涉及宗教———伊斯兰教,也涉及那些与伊斯兰教有关而非宗教的问题,或者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