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pop7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日常教学穿插美文时事,让素材积累渗透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和“生活体验关注乡土文化,让素材积累扎根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两个部分阐述了素材积累的有趣方法。
  【关键词】素材积累;激趣法;美文时事;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表情达意的实用性还是应对中考的功利性,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因其短期难见成效、可操作性不强、学生情况千差万别等原因,常常使教师学生谈文色变、一筹莫展,于是各种作文技法指导、写作速成书籍铺天盖地而来。然而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文学创作,脱离了生活只谈技巧,违背了规律只论速成,其效用可想而知。“兴趣重于技巧,生活重于生成”,作为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我认为抛开作文的生活积淀,单纯追求写作方法无疑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实不可取。针对初中学生“三点一线”、生活单一、积累单薄的现状,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应是激发写作兴趣,丰富生活积累。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操作起来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定期随笔,读书笔记是诸多教师的常用方法。然而方法单一,日日如是,年年如此,难免让学生产生倦怠感,从而滋生应付想法,效果不佳。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勤于素材积累、乐于素材积累?我进行了如下探索:
  第一,日常教学穿插美文时事,让素材积累渗透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语文课本的阅读材料篇篇文质兼美,是不容忽视的积累内容,但是毋庸讳言,也有更新慢、内容少的不足,若仅仅局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拓展鲜活经典的材料。或者同题材不同作家的拓展,或者同作家不同风格内容的拓展。例如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就拓展毕淑敏的《青虫之爱》、三毛的《守望的天使》、张晓风的《母亲的羽衣》等;又如学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学生喜欢其平淡自然而又幽默风趣的文风,那就拓展老先生的《五味》《人间草木》等等。仅有教师的推荐,一方面视野有限,另一方面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难以有参与热情。所以,我用心设计了美文我推荐、新闻在播报、时事大家评、经典同学诵、美好我感悟等几个环节。
  1.语文课堂美文我推荐。学生轮流甄选或观点鲜明,或描述细致,或条理明晰的美文时文,定期向同学推荐,一起讨论文章的美点和感点。荐美文,学生需要广泛涉猎,才能选择精品,获得肯定。听美文,有所感,因为学生选择的都是自己关注的、打动自己的美文,自然在同龄人中容易引起共鸣。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自己动手搜集材料,分享美文,讨论所得所感,自然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2.早读之前,新闻在播报。选择各有所长的学生组成新闻播报组,知识面广的前期搜集时事要闻,写作能力强的对材料进行编辑整理,有激情的主持播报前几天有生活气息的消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搜集整理,学会团结写作,也让大多数学生的积累贴近时代,弥补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不足,避免了作文观点老套、材料陈旧、远离生活的弊端;
  3.早读预习之余,教师选择经典诗文,全体学生诵读,《论语》精选、《孟子》片段、《李杜苏诗词一百首》等等,让孔孟、李杜等文学大家走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经典为伴、与经典为友,阅读经典,体味经典,感悟经典,回望名人足迹,咀嚼经典哲思,以此浸润学生的乐观昂扬心灵,以此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学积累。
  4.写作课堂,美好我感悟。一方面,作文课,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遍校园的角角落落,感受春风拂面,秋雨淅沥,冬雪飘落……观赏小草抽芽,百花盛开……细细观察季节变迁带来的变化,让校园的一草一木成为灵动的素材;另一方面,跨学科开展一系列的活动,点缀单调的日常生活,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比如和音乐教师合作,学唱我最喜爱的一首歌;和体育教师合作,组织一次拔河比赛;和历史教师合作,编演唐朝的历史剧;和班主任合作,组织一次母亲节的班会等等,那么《我最喜爱的歌》《加油声中的思索》《梦回唐朝》《那被我忽略的温暖》等等,就多是读来入耳、细品走心的佳作了。
  5.一周一次阅读课上,时事大家评,针对一周来的新闻播报,选择感兴趣的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畅谈自己的感受。时事评论有新闻播报做基础,有材可依,让学生有话说,选材于现实真人真事,贴近生活,让学生有“趣”说。
  诸法并行,让学生在学会观察生活的同时,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锻炼自己表达问题的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二,生活体验关注乡土文化,让素材积累扎根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如果说,课堂的活动是从阅读材料、媒体网络、学生共享,获得源头活水,那么乡土文化就是体验生活,获得素材的汪洋大海。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宝贵的写作资源——一处遗迹,一种习俗,一段古老的传说,一个远去的背影……“到民间采风去”“我的家乡影像”,是重要的素材积累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脚下的土地,翻阅已被湮灭的历史,用心去触摸先人留下的或从容,或艰涩,或豪迈,或彳亍的履痕,激发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
  首先,足迹遍家乡。走出校园,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名人逸事、风土人情、特产小吃、节日民俗;汇集采访笔记、摄影作品、实物介绍;分类整理,举行展览。
  其次,成果共分享。展示搜集的乡土资料:形式多样,有图片、有文字、有实物;内容丰富,如风光无限的萌山、历史悠久的大街、远销海外的丝绸、绚丽无比的芯子、喷香酥脆的烧饼、名扬四海的陈六子、英勇机智的马立三……
  再次,编书各显能。这一阶段是素材整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创意无限、各显其能的舞台。选准自己感兴趣的角度,梳理思路,图片配文字形成自己的探究书册。
  学生的探究成果让我喜出望外,深有感触。书的封面,有淡雅的蓝、温暖的黄、庄重的黑、调皮的绿、纯洁的白、耀眼的红。封面设计个个别出心裁,书名更是别具匠心,《古老的印记》《乡愁》《乡魂》《爱乡情》《乡雨乡语》等等。前言也写得有板有眼,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周村名字的由来》,让我知道原来小城还与《礼记》大有渊源;《芯子情怀》《食之特色》《丝绸之路》《饼中一绝》,让我对身边熟悉事物有了更深的了解;《大街的名片》《天下第一村的金匾》《今日无税碑》,让我沉浸在这座小城厚重历史的遐想里;《叫花子成就印染实业家》《马立三》,让我为这小城的英雄儿女而自豪。
  “到民间采风去”学生收获满满,然后再与班主任、家委会配合,进行“我的家乡影像”活动,走出区县,走进文化底蕴深厚的齐国大地:去看蒲松龄故居聊斋园,听老先生讲故事,去陶瓷琉璃艺术中心,欣赏能工巧匠手下美轮美奂的珍品;去古车博物馆,看古战马、古战车的模型;去渔洋纪念馆,聆听家乡大儒的教诲……
  以上两方面的探索不是将普通的观察、阅读、感悟和常用的摘抄、赏析、背诵抛到九霄云外的空中楼阁,而是切切实实的日常的语文活动、重点的语文实践、填充素材积累的实效措 施,只有将枯燥的、呆板的素材积累融入活动的元素,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热切的期盼和积极的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内化为自己的积累,那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用语文活动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用竞争机制检测学生的积累效果,调动学生的积累热情,等等,都是切实可行的举措。其實,无论是作文教学还是素材积累,方法都多如繁星、浩如烟海,让我们做个有心人,撑起兴趣的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献
  [1]徐佑国.探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2017(9).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战略的不断推进,思想道德和传统文化已经成了当前教育界公认的两大发展方向。作为这两大方向的交汇点,国学教育自然而然地成了各大院校语文教学的“新宠”。据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与国学知识间的融合,我们有必要对中职语文教学中国学知识的渗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职业道德观念;《庄子》;国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知识的现实意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
【摘要】《月夜》是韩少功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学性散文。诗意的语言描绘出充满诗意的月夜,同时不乏哲理思辨性。在开发其教学内容时,笔者提出了“领略月夜魅力,体悟情感与哲思”“沉入文本,感受诗意语言”两大解读方向。  【关键词】课外文章;教学内容;韩少功;《月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韩少功的《月夜》是一篇内涵深刻、语言风格独特的文学性散文,常
【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地改进中。初中语文课堂目前还存在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课堂氛围较沉闷压抑这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逐渐浮现的问题,除了语文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上,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则可以解决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简单探讨与研究,主要目的是
【摘要】作为一篇教学笔记,本文借助许多和庄子有关的小故事,试图以独特的视角和形象化的解读,让学生对《逍遥游》和庄子其人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结构上,本文从庄子的想象谈起,内容兼及了庄子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圆融通达的生存智慧,生死物与的终极智慧。力求从更多的侧面,呼唤庄子走下神坛,将之还原为一个可亲可敬,更易为高中生接受的庄子。  【关键词】智慧;有用;无用;生死;逍遥  【中图分类号】G633 【
【摘要】记叙文的写作一直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一种记叙文写作方法:首先帮助学生找到一个熟悉且有地方特色的身份;接着告诉他们就这个身份续写符合身份的故事;然后教会他们制作波澜,最后让“我”走到作文中去。   【关键词】身份;故事;波澜;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各类现当代的小说,作文中的主人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也可称为
【摘要】新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之“阅读与鉴赏”,编选了占教材总量71%以上的古今中外文学精美作品以及10篇科普、演讲、新闻类文章作品和9篇自然、社会、文艺学论文名篇等。这些文化气息浓郁、思想内容深邃、语言极具魅力、形象感人的精品(姑且称为美文),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美读美文,是最好的引擎或抓手。  【关键词】美文;美读;感悟;诵读;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被大力提倡。甚至有人说只要恢复了孝道,社会风气就能变好,道德水平就能得到提高。针对这个观点,本文将选取与“孝”及“孝道”有关的文字为视角,以我们祖先创立这些文字为源头,探究其流变的过程,回到人、回到历史,然后再重新出发,以展望未来,探究本质,探讨何谓“孝”、何谓“孝道”,以及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该不该提倡“孝道”。  【关键词】孝;孝道;文字流变  【中图
【摘要】以前在培养学生的心智品质方面重视的不够,现在已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心智品质的重要性,作为教育人刻不容缓,只有立即行动全力以赴,结合所学与学校实际,充分依靠学校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实效。  【关键词】心智品质;《构建教育新模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说实话,当教师这么多年,也知道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对于心智品质,理解很不透彻,自然在教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结合学情,不断开发出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策略。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文化内涵;第二,结合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第三,拓宽评价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