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杖与成长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位新教师,一位入职半年的心理教师。
  对于新教师,在第一年的工作中,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第一次,每一天,都有新鲜的体验。我珍惜这些新鲜体验给我带来的感悟、情绪和反思。记得今年的4月26日,早上8点,我走进高一8班,开始我的第一次正式上课,当我看到全体学生起立,对我喊出“老师好”的时候,那种奇妙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就像是时空转换,年少时坐在讲台下的我,变成如今站在台上的我,以前觉得稀松平常的一句问好,如今,却醍醐灌顶般地提醒着我:我,已经成为一名教师,学校赋予我教师的地位和尊重,沾着教师这个职业的光,这意味着,今后,我在课堂上、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座谈会上提出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我想,我必须要将这些要求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以及与学生的相处之中,才能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入职半年以来,感触良多,我想通过两个小故事,分享自己在的心理教师岗位上,对如何当好学生引路人的感悟。
  第一个故事让我体验到信任的重要性。对于社会上的心理咨询,通常第一次访谈的目标是建立咨询师与来访者的信任关系。因为只有你足够信任一个人,这个人才有可能会影响你,甚至是引导你。道理很容易懂,比如我们尊敬的一位长辈,一位老师,因为我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所以他们的话才会在很多年后依然影响着我们。对于我来说,很感谢学校给我心理教师这个岗位,让我比一般的咨询师更容易建立起与来访学生的信任关系。
  当然,也有不那么顺利的时候。10月26日,周一早上刚上班,学生处主任让我去办公室,到了办公室,我看到一个瘦弱的学生,低着头,坐在办公桌旁,主任向我简单介绍了她的情况,让我给她做咨询。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怯弱的女生,一开始她什么也不说,我试图向她说明来意,她要么低着头,要么避开我的眼睛看着别处,紧闭着嘴唇,不停地流眼泪。我当时感受到了她有明显的防御和阻抗。于是决定给她一点时间,允许气氛的沉默,让她先发泄情绪。我发现她嘴唇干燥起皮,看起来非常疲惫,于是我给她倒了一杯热水,并递了纸巾,轻声告诉她,“不着急,等你想说的时候再说。”这个过程我没有做别的事,一直关注她,期间给她添了一次热水,大概过了十几分钟,她忽然开口,用小到几乎听不清的声音说:“我想回家”。我知道她开始愿意跟我沟通了。后来的咨询过程断断续续,但是我感受到了她的变化,从一开始的拒绝沟通,到后来表露自己行为背后的想法和感受。这些变化让我真切感受到信任关系的建立。我现在还记得最让我感动的两个细节。其中一个是,因为家长下午就来接她回家,出于安全考虑,主任让我一直陪着她,快到中午的时候,忽然,有个饼干盒递过来,她没说话,看着我,意思是请我吃饼干,我当时真的觉得好感动,因为在咨询中我发现这是一个人际交往障碍的小孩,平时在班级几乎不愿意跟同学亲近,但她这一个小小的举动,说明她愿意做出改变。我拿了一块饼干放在嘴里,对她说谢谢,看到她眼中一闪而过的笑容,我感觉一早上的陪伴和积极关注真的起作用了。另一個细节是,在她家长来了之后,她一直走在我左边,忽然,我发现她来拉我的手,这个拉手的瞬间,我感受到了自己被信任。她偷偷告诉我一些她真正害怕的想法,针对这些想法,我对她做了疏导,虽然我不确定这些谈话能对她起多少作用,但从她对我的话语增多、话题深度的程度来看,我知道她愿意思考并正视自己的问题了。通过这件事后,我更深切地体会到,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需要在点滴细节中建立起与学生的信任关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起作用。
  第二个故事与自我成长有关。很多来咨询的学生,都会问一个问题:“老师,你说我应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在大学的心理咨询课程里,我的老师总会强调:咨询,不是替来访者解决问题。那时候,我觉得这句话没什么难的。工作之后,我发现在中学的心理咨询室,这点其实很难做到,我们的学生每次来咨询的时间有限,他们急于从我这里取得锦囊,最好是能马上解决问题,就像哆啦A梦一样,可以马上变出工具来。一开始,我也会扛不住这种无声的压力,给了几点“过来人的经验”,然而,我发现这种方法并不有效。
  直到有一次,有个女生来咨询,是关于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她说,自己明明知道要努力学习,但就是行动不起来,经常浑浑噩噩地浪费了很多时间。经过问询,我了解到,这个学生在初中时候也有类似的情况,但当时她找到了学习的动力,并且依靠这个动力最后取得不错的成绩。来到附中之后,她发现自己不能很好地调控学习时间和效率。这次,我没有给她提供任何方法,而是问她,以前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给自己找动力?她说以前在“汉服吧”有一个北京籍的女神,那个女神的事迹和她的品质让她非常崇拜,她想成为和那个女神一样的人,所以努力考上民大附中,离那位女神更近一些。听到这里,我让她进一步澄清,她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的方式,来激励自己的?然后她发现自己是通过一个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在本子写下每天的心情,自己每天的变化和进步,甚至记录下想对女神说的话,就好像是在跟女神面对面对话一样。她说这种记录方式给她很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而这种方式在现在几乎无法坚持了,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因为现在我没有时间”,我又问她,那写一次记录需要多长时间?她思考了一下,说,大概也就10来分钟吧。我知道在这个短暂的思考过程中,她已经发现自己的矛盾了。然后我进一步就记录频率的问题咨询了她的意见,她认为自己应该可以做到一周写一次。最后,我和她一起制定了计划,她从这周开始重新记录小本子,一周写一次,并让我来监督她的进展,在下次咨询的时候来跟我分享体验。这次咨询过程让我重新找回了信心,也让我体会了大学老师说的那句话的道理。我们无法帮来访者做决定,因为每个人的问题都既相似,又都具有独特性。心理老师不可能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潜能,学生需要的,不是一条由“过来人的经验”铺就的不走弯路的康庄大道,而是教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矛盾之处,发现自己的能量,并且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由于学生在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它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与学习特点,只有
期刊
一、培养和谐个体 构建相容团体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主任教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的模仿力强,在许多事情上,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  “培育”就是为孩子的发展搭建尽可能广阔的、动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而“发展”,则是指孩子在班主任搭建的平台上充分地舒展灵魂、习得知识和发展能力,使得每个孩子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
期刊
一、引言  在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的注解中,“通”与“同”术语的使用极为混杂,由此导致了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术语的乱用乱解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更是搞不清楚。本文从高中文言文的实际教学和学习情况出发,考虑到高中文言文注解术语“通”“同”的理论来源,首先在《辞源》《汉语大字典》等相关辞书中找到一些关于术语“通”“同”的理论介绍和使用情况,为以后术语使用的规范、高中教材注解找到理论依据,也便于教师能够的更好
期刊
一、农村初中生心理偏差的表现  当代农村初中生,他们思维活跃、自尊心强、有超前意识、反应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由于生理和心理还不成熟,在心理上出现了一定障碍(心理偏差)。我们通过对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出现的心理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脆弱,表现为心理承受差,学习与生活稍有不顺,就会变得消极,甚至以极端的方式来发泄、对待;二是任性,表现为自制力差,常发脾气、使性子,对父母提出
期刊
有自信的人是最美丽的,一个有自信的人在学习中和生活中都是会有所作为的。多年的教书经历让我看到自信令有的学生变得出众,同样,自卑也令一些学生变得胆小怕事,萎靡不振,他们在同学、老师和家长面前抬不起头来,常常独自一人品尝着自卑的苦涩滋味。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自卑呢?经过观察、调查了解,我找到了一些促使孩子产生自卑的原因。  一、负面的评价  自卑的孩子听到的往往是批评,“你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这么差?”
期刊
当今社会很多的高中毕业生,在谈及自身走向社会或者大学的学习情况,比较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自学能力差,后悔在中学阶段忽视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一问题也值得我们这些在教育工作战线的同行们好好反思一下。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告诉我们,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学会学习,亦即在进行素质教育时,我们应提倡学生在学
期刊
学生是一个真正独立的、具有主体地位和自由意志的“自然人”。 新课程新教材怎么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論和教学实践的重要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皮亚杰认为,同化是个体把外界刺激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原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个体发生重组和改造的过程。“学习正是通过同化和顺应的作用引起个体认知
期刊
我工作在官亭中学。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以及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等催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孩子。他们缺少亲情,身体发育明显欠缺,人身安全保护和教育监管都有待加强。国家工业化和不完全城镇化发展的苦果不能让他们独自吞食,为了社会和谐,政府当然要关心留守孩子。在这个背景下,我校于2011年开始着力创建全县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公办初中,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亲情电话,班主任兼任代理家长,监管与辅导留守孩子的学习
期刊
知识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即:理论知识、实践知识,那什么知识最有力量呢?  我们先来简要分析电视剧作品《亮剑》中的李云龙,他起初只是一个大字不识、甚至有些粗鲁的独立团团长,可他却又恰恰是令小日本儿闻风丧胆的抗日英雄,他虽无文化知识,却在实战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让他与小鬼子的对抗作战中勇猛无敌、屡建奇功,在解放后的理论学习中,他才将自己的实战经验归结上升到理论层面,那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
期刊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成因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浮出。从总体情况来看,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主流的背后,也存在着阴影。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