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者不断研究跟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
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地投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二、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二)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三)朗读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记忆能力很强,文章多看几遍就能背诵下来。但是他们都是一种闷声的记忆方法,没有通过朗读的方法将文章背诵下来。其实要求背诵文章的目的不仅仅在记忆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李阳老师强调的语言学习就是多次的重复,是用嘴巴学出来的,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朗读学习法。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思维常常只是混合、精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语言叙述——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 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一)加强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诵读激情?笔者以为:一是老师(录音)范读,激发学生兴趣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抑扬顿挫,营造学生跃跃欲读之势。论文格式,阅读教学。急于募仿与超越的愿望。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开展诵读会,挑选课文中优秀诗文进行小品表演等,三是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比如学习诗歌散文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或听或诵或唱或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提问忌琐碎。一方面,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要大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文章的主要摘要研究提问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
(三)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积累。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可见培养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部分。在训练时一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去体会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二是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去选择、去运用最恰当的语句。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四)坚持对话教学。一是与文本对话;二是生与生对话;三是生与自我对话;四是与生活对话;五是与教师对话。
五、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教学参考书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而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母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增强资源意识,让所有适用的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而另一方面,要清醒的认识到,教科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但是,如果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教科书,这样的语文教学单薄、狭窄、封闭,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和沸腾的生活。而过多地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书,活是活了,但教学轻飘飘,语文训练难以落实,各项要求难以达到。
正确的做法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也就是说,课前课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参考教学资料,要让学生能动的利用资源,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有效手段,坚决不做搬运工,变成抄写资料的工具。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除了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和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外,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更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者不断研究跟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觉投入阅读的兴趣
学生常常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能自觉地投入,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富仁先生说:“我认为在语文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说可以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实际,想出更多的金点子,运用更多的课堂教学手段,并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设一种趣味横生的教学情境,使之进入一种“乐读爱读”的境地,自觉地投入到阅读中去,让学生真正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二、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意义,吸收知识。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就不能仅限于课本中的文章,还应该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一)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二)精读、细读。在经过前一阶段的整体阅读,在把握了文章的主旨后就要对文章的各段进行精读细读。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分段论述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旨表达出来的,学习段落中的比喻、拟人、夸张、比拟等写作手法的运用,为自己的写作积累经验。
(三)朗读的学习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学生记忆能力很强,文章多看几遍就能背诵下来。但是他们都是一种闷声的记忆方法,没有通过朗读的方法将文章背诵下来。其实要求背诵文章的目的不仅仅在记忆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背诵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李阳老师强调的语言学习就是多次的重复,是用嘴巴学出来的,所以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朗读学习法。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这可以说是提高学生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知道,学生的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学生、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维度的融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克服,产生新的视野;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更加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样思维常常只是混合、精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用自己语言叙述——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随时记录下“智慧的火花”,写下阅读内容的提要、体会、报告等等。还要在这方面做出表率,最好能定时在阅读的内容、感想等方面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切磋。这样,学生的阅读 不但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指点,而且他们能及时体验发现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充分感受到阅读积累对于自身提高的作用,从而长久地保持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
(一)加强诵读教学。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特殊的阅读心理特点,点燃他们诵读激情?笔者以为:一是老师(录音)范读,激发学生兴趣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或抑扬顿挫,营造学生跃跃欲读之势。论文格式,阅读教学。急于募仿与超越的愿望。二是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如开展诵读会,挑选课文中优秀诗文进行小品表演等,三是制作课件创设情景。比如学习诗歌散文可以挑选乐曲作背景音乐或听或诵或唱或谈,激发学生配乐朗诵的热情。
(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提问忌琐碎。一方面,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作为一个教学环节参与到阅读教学之中,要大胆让学生通过读课文自己去了解文章的主要摘要研究提问的艺术,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能设计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提问。
(三)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积累。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可见培养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部分。在训练时一是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去体会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二是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去选择、去运用最恰当的语句。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文句、段、篇。
(四)坚持对话教学。一是与文本对话;二是生与生对话;三是生与自我对话;四是与生活对话;五是与教师对话。
五、教会学生正确的使用教学参考书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而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方面,要深刻认识母语教育的特点与优势,增强资源意识,让所有适用的资源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而另一方面,要清醒的认识到,教科书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但是,如果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教科书,这样的语文教学单薄、狭窄、封闭,容易脱离学生实际和沸腾的生活。而过多地引进其他课程资源,少用甚至不用教科书,活是活了,但教学轻飘飘,语文训练难以落实,各项要求难以达到。
正确的做法是,以教科书为主要凭借,适当引进相关资源,适当拓宽教学途径与形式,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在学好教科书、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学得更多一点、更活一点、更好一点。也就是说,课前课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适当的参考教学资料,要让学生能动的利用资源,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巩固的有效手段,坚决不做搬运工,变成抄写资料的工具。
总之,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