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上头”的语法化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上头”表达情感类的用法在日常生活交流以及网络媒体中频频出现,主要利用“CCL语料库”、国家语委语料库的语料用共时与历时的研究方法探讨“上头”的语法化过程。“上头”的语法化演变路径为:具体义>较少的抽象义>更多的抽象义。其语法化机制则为:语义虚化和使用频率逐渐增多。
  【关键词】上头;语法化;语法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H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129-03
  【本文著錄格式】王波,司马义·阿不都热依木.古今“上头”的语法化[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5):129-131.
  “上头”本义指上边;上面,是方位名词的用法。近年来,“上头”更加生活化,语义更加广泛,能产性较强大。“上头”一词出自竞技游戏“Dota玩家”中。某人在游戏中击杀一定数量的敌人后,本应回去充电或补充装备,但是他一时冲动,此时强行继续战斗,并未返回,设法在此期间进行防御战,结局肯定是被人强杀。这种做法就叫“上头”。2019年7月自此风靡一时的影视作品《亲爱的热爱的》当中炙手可热的男演员李现在微博发了两张自己手拿扇子的特写,扇子上写的是“太上头了!”,从而使得这句话成了热门的调侃用语,用来表达某一事物让人产生冲动、惊讶、激动等情绪这一意思。此时“上头”具有形容词的用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1)长得太上头了。
  (2)账单太上头了。
  以上例句“上头”都是受程度副词“太”修饰,例(1)形容某人长得好看,例(2)形容账单开销比较大,从以上两个例句的含义来看,都表示某人的主观情感态度。并且后面没有带宾语。因此“上头”是形容词。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上头”一词的先行研究。容易见到的是1988年尾崎实著。毛茂臣译的《“上”“上头”为什么有了表原因、理由的用法》中指出方位词“上”“上头”,由于受蒙古语法的影响,以及在近古汉语中“上”和“因此”继承了“因此上”的固定形式,开始有了表原因、理由的意义。此外借“上头”来表示时间的一点或时间的一段和靠“上”表示假定条件的用法。在元代直译中继承“因X(的)上头”句式具有表原因、理由的用法,那“上头”一词在古代何时使用?前辈学者讨论了“上头”的特殊用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语言也逐渐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之中。对于“上头”的语法化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在前辈学者的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从本义“上面,上边”演变为表示情感类词汇,“上头”经历了语法化过程。为何从方位名词演变为情感类词汇,为什么不是实词演变为虚词呢?这与一般的演化路径背道而驰,是否不同呢?本文将系统梳理“上头”的语法化过程和动因。
  一、“上头”的语法化过程
  (一)古代汉语“上头”的考察
  1.“上”和“头”的词义演变
  “上”和“头”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上”为指事字,在《说文解字》[2]中的解释为:“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属皆从丄。时掌切。(上)篆文丄。” 由此看来,“上”本义原指上边,高处,与“下”相对,为方位名词。例如:
  (3)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诗·周颂·敬之》)
  在使用的过程中,引申则可指“上天;天帝”,例如:
  (4)祷尔于上下神祇。(《论语·述而》)
  又引申则可指“君主;皇帝”,例如:
  (5)于子之乡,有不慈于父母……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国语·齐语》)
  又引申则泛指“尊长,地位高的人”,例如:
  (6)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论语·学而》)
  又引申则可指“侧畔”,例如: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又引申则可指“……的时候,表示时间”,例如:
  (8)五旬上因病身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又引申则可指“上报;呈报”,例如:
  (9)去年秋麦入少,恐民食不足。其上尤贫不能自给者户口人数。(《后汉书·和帝纪》)
  又虚化成助词,主要用以强化句子语气,例如:
  (10)博着个甚功名,教俺做浮萍浪梗。因此上意懒出豫章城。(元·乔吉《扬州梦》)
  而“头”为形声兼会意字。“头”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頭,首也。从頁豆聲。度矦切。”本义为“脑袋,人体的最上部或动物体的最前部长五官之处”,为名词,例如:
  (11)荀偃瘅疽,生疡于头。(《左传·襄公十九年》)
  在使用的过程中,引申则可指“物体的顶部、末端或两端”,例如:
  (12)丛头鞋子红编细,裙窣金丝,无事颦眉,春思翻教阿母疑。(五代和凝《采桑子》词)
  又引申则可指“物品的残余部分”,例如:
  (13)俗不种桑,无蚕、织、丝、麻之利,类皆以麻枲头贮衣。(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
  又引申则可指“次序在先的”,例如:
  (14)酒乃僧家头一戒,贫僧自为人,不会饮酒。(《西游记》第十二回)
  又引申则可指“方言用在两个数字之间,表示约数,或数目不大”,例如:
  (15)向来知道他常放个三头五百的帐。(《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又引申则可指“虚化用作后缀”,例如: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赠》)
  又引申则可指“量词。用于人。犹个”,例如:
  (17)难道两头人命,了不得他一分人家?(清李渔《奈何天·巧怖》)
  2.短语“上头”的组成
  “上头”由“上”和“头”“名词 名词”的组合形式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首次连用最早的书面记录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史记》中,共有1例:   (18)花盐,池中雨下,随而大小成盐,其下方微空,上头随雨下池中,其滴高起若塔子形处曰花盐,亦曰即成盐焉。
  例句(18)中“上头 ”为方位名词,其含义为“上面,上半部分”意思,是“上头”的原始义,与“下方”成反义词,在这里做主语,只有词根“上”的含义。一直到隋唐五代时期,“上头”的用法才由最初的“上面,上边”引申为其他的义项,比如“高处、上位、主子”等。为了厘清其演变过程,将从历时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根据对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网站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得知,魏晋六朝时期也沿用了“上头”的本义,如例句(19)“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落矣”语意为:假如等候最上一层的白子黑一半再收刈,下两层的黑子就会早已落光了。我们可以看出来,“上头”为方位名词,做主语,指代最上一层的白子,即也是荞麦上半部分,和“上面”的意思基本一样。到了隋唐五代时期,“上头”一词开始广泛使用。根据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网站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统计结果,这一时期共出现76次,而主要在《全唐诗》中运用较多,“上头 ”一词的语义开始泛化,语义较丰富,脱离了空间层面的方向语义。因此由本义“上面”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含义,出现了表面意义和抽象的意义,词类也发生了多种变化。例如(20)“上头”指高处,名词做宾语;例如(21)此时“上头”是登上高位的意思,动词做宾语;例句(22)整句话的意思为春天,鲜红的野桃花开满山头,蜀江的江水拍打着山崖向东流去。可以看出“上头”是山上,山巅之处,名词做宾语;例句(23)“上頭”为谓排列在前,序次在先。形容词做宾语;例句(24)“上头”为杆子的表面,名词做主语。综合(20)至(24)笔者经过考察,认为此时“上头”的意义开始虚化,从表示“上面”的具体意义发展为表示“某物表面”的抽象意义,是语法化的开端。而到了两宋时期,“上头”的意义和用法与之前的基本一样。根据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网站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统计结果,这一时期共出现20次,“上头”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减少。而到元朝“上头”有了表示某种缘故的用法,如例(25)方位名词“上头”与“因”相结合表示原因用法,而到明清时期,“上头”一词在作品中使用更加广泛,根据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平台检索共出现200多次,比唐宋时期语义更加抽象化,在《儿女英雄传》《红楼梦》《金瓶梅》等文学名著中都有充分体现,例如:例(26)“上头” 指主子,上司,名词做主语;例(27)“上头”指上级官署、上级部门,名词做状语。
  (19)《齐民要术》:凡荞麦,五月耕;经二十五日,草烂,得转;并种,耕三遍。立秋前后,皆十日内种之。假如耕地三遍,即三重著子。下两重子黑,上一重子白,皆是白汁,满似如浓,即须收刈之。但对梢苔铺之,其白者,日渐尽变为黑。如此,乃为得所。若待上头总黑半,已下黑子尽落矣。(《齐民要术》六朝)
  (20)我来登上头,下临不测渊。(《游悟真寺诗》唐白居易)
  (21)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李贺诗》隋唐五代)
  (22)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江流。(《全唐诗》隋唐五代)
  (23)他时麟阁图勋业,更合何人居上头。(《河阳石尚书破回鹘以诗美之》唐白居易)
  (24)见说仙台高百五十尺,上头周圆,与七间殿基齐,上起五峰楼,中外之人尽得遥见。(《入唐求法》隋唐五代)
  (25)因你与我父契交的上头,我差人迎接你来我营内。(《元朝秘史》卷七)
  (26)上头能出了几日门,你们就无法无天的,眼睛里没了我们,再两天你们就该打我们了。(《红楼梦》清)
  (27)哦,还有件事,前日我在上头遇见咱们旗人卜德成——卜三爷,赶着给玉格提亲。(《儿女英雄传》)
  (二)现代汉语“上头”的考察
  到了民国时期“上头”一词以前的语义依然被大量使用,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含义,而此时“上头”的语义更加虚化,意义也更加抽象化,语法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如例(28)“上头”指文章或讲话中前面已叙述过的部分;例(29)“上头”指事情的某一个方面。而此时,“上头”已经与最初的本义“上面,上边”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已经虚化为语法词汇。
  (28)就上头所举的功效和损失比较起来,实在是损失的分量突过功效。(蔡元培《去年五月四日以来的回顾与今后的希望》)
  (29)关于财政上头,她自信她有她的经验——或者‘天才’。(茅盾《无题》)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网络语言的传播也愈发迅速,“上头”一词在网络媒体的传播之下提供了新的语用环境,进一步的推动了“上头”的语法化进程。“上头”作为网络流行语,与西汉到近代以来的含义具有天壤之别,其主要含义从空间域转移到感情域。例如:
  (30)让张雨绮泪奔的“跟团游”真的有点上头!(新华网2019-07-27)
  (31)上头姐妹(央视网2019-07-28)
  (32)我已经想你想你想你想到上头(网易云音乐2019-10-29)
  例句(30)意思是4条路线,18个城市,47天,而且还是和明星一起同吃同行同住的跟团游,让网友慨叹,非常羡慕。“上头 ”做形容词被状语“有点”修饰;例句(31)意思是追剧或者小说,沉迷其中、难以自拔的女生。每当出现这种情况,过度兴奋,一直停不下来,这些女孩子的语句都比较简单,像“我不行了,我不行了”“啊啊啊啊啊啊啊”“捂住嘴忍住尖叫”。“上头”是形容词,做定语修饰姐妹;例句(32)来源于跟风超人最新专辑《上头》中的一句歌词,通过欢快的曲调,表达了男主被女主人公深深所吸引,非常喜欢女主角的甜腻情感。“上头”的意思是男主想女主心花怒放的心情,形容词在这里做宾语。
  二、“上头”语法化机制
  (一)语义虚化
  “上头”本义为方位名词上面、上边, 从唐到元明清引申为“高处、排列在前、上位、主子、上级官署、某物的表面”,到民国时期进一步虚化为“事情的某一方面、前面所提到的部分”、再到现代网络用语用来表达情感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来,“上头”一词意义逐渐抽象化,语法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通过转喻从空间这个认知域变化为情感认知域。语义上,从具体实在的意义到抽象空洞化。因此语义演变的机制还是转喻。   (二)使用频率
  实词的应用频率越高,就更容易虚化,虚化的结果又提高了使用频率。(沈家煊 1994)“上头”一词首次连用便是在西汉时期的《史记》中,只有1例。而隋唐五代时期用例随之有所增加,根据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网站古代汉语语料库的检索统计结果,这一时期共出现76次,而主要在《全唐诗》中运用较多,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隋唐五代时期“上头”出现了表面意义和抽象的意义。到了元明清时期,使用用例相比较之下更多,根据国家语委语料库在线网站检索中共293例。随着网络媒体的传播,2019年“上頭”成为热搜中的网络用语,只要和心情、情感等主观性态度表述有关的我们基本上都可以用“上头”一词来表达,也完全符合人们语用表达经济效益准则,在现代社会地发展,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含义,例如(30)“上头”表示电视剧中的女主角演得非常完美,演技到位令观看者赞叹不已。
  例(30)美嘉在第六集的结尾,演技爆棚!比珍珠还真!再也不是那个傻白甜了!循环了十次!!上头!!!
  根据以上的分析,着重研究了 “上头”双音复合词的语法化过程及其动因。“上头”一词在西汉时期为方位名词,表“上面,上半部分”的意义;隋唐五代时期,语义开始虚化,到民国时期语义更加虚化,意义也更加抽象化;随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普遍的使用以及网络媒体频繁出现,也逐渐加快了语法化程度。 “上头”的语法化演变路径为:具体义--较少的抽象义--更多的抽象义。其语法化机制则为:语义虚化和使用频率。
  参考文献:
  [1]尾崎实,毛茂臣.“上”“上头”为什么有了表原因、理由的用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88(2):47-49.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张庆娟.方位词“上”“上头”“上面”“上边”的历时共考察[D].郑州大学,2008:22.
  [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研究,1994(4):20
  作者简介:王波(1996-),男,回族,新疆乌鲁木齐人,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司马义·阿不都热依木(1978-),男,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博士,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
其他文献
【摘要】美育是培养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医学生文化素质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医学院校如何改进美育课教学方法,让医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认识到审美能力对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性,同时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对加强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育;审美意识;医学生;人文素质;医德;医学美学  【中图分类号】G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崭新成就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早已不再单单是一个文学资料馆,更是在群众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文化场所,尤其是随着民族建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使得互动广告的传播性、交互性和参与性逐渐增强.H5互动广告作为一种新形式,从内容到技术越来越注重互动性的设计,主要是让用户从被动的旁观者成为主动的参
【摘要】不同居住区的少数民族因其长期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导致这些聚居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社会化过程中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文化等存在显著的差异,这对该群体融入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城市社会时带来严峻的挑战。社会融入理论超越了传统的民族国家范畴,能够从宏观层面解释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融入;可以通过大学教育,提升社区服务、营造社会环境、创建公共生活,促进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
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既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安全稳定和发展进步;同时,也有助于边疆
器乐演奏最忌有谱无心,演奏主体在追求旋律美、肢体美的同时,更要注意对每一个乐音的微观把控,潜心思考,协调配合,珍而重之地弹好每一个音.本文重点论述筝乐演奏中的长音技巧
【摘要】新疆地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重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的关系。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与保护工作面临的困境为:新媒体运用程度有待于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恶化;文化传承陷入青黄不接的境地;经济投入水平有待于提高。为此,要多元并举促进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要巧用新媒体创新宣传与保护方式,扩大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非物质文
【摘要】潮州筝派是中国九大琴派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文化环境和潮州古筝音乐风格。文章从文化地理的角度,分析了潮州筝派的起源,潮州筝派音乐风格教育和民间潮政活动所营造的良好的文化景观,并对潮州筝派的产生、发展及其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音乐艺术;风格;潮州筝派;文化;地域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153-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包含价值的话语体系”,其发展不会以独立的方式存在。伴随后工业时代而来的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为音乐创作带来巨大革新。后现代音乐在与文化、社会的紧密联系中,当面对现代音乐价值与功能间的断裂、极端理性或精确计算的创作原则和古典音乐创新枯竭的现实,打破了一切规则与原则的束缚,在一批前卫音乐家的推动下,走向后现代主义音乐形式。通过后现代人文思潮的浸染,音乐家对于信息、符号、文化与传媒
【摘要】在新时期师范专科学校的文学理论教学中,传统教学重理论、重逻辑且将教学目的工具化,存在着学生、教师、教材诸方面的局限所形成的困境。而突破困境的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生命体驗的精髓,可以通过“起于兴”“行于诗”“成于理”三个层面来引领学生品味生命的诗意,陶冶性情,滋养性灵,让学生带着丰沛浓烈的审美情感行进在文学与文学理论的世界,感受文学理论中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