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w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从若干个方面出发,结合相关实例,就如何利用小学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知识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所以教师长期以来教法也是一成不变的,而这些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启发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维,同样也不能使学生形成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注重把知识清楚明白地讲给学生听,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这就使得部分学生一遇到具有灵活度的题目,就立即表现得无所适从,更不要说把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数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也正是我国素质教育对于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要求。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只是简单地模仿,它应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课堂上也应该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是指:不仅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能力。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从这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在讲课过程中,曾经给学生讲过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看见溪底有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链子。这个青年高兴坏了,赶紧下水去捞,可是怎么也捞不到,这个青年就坐在溪边,过了一会儿,溪底的金链子又出现了,青年就又下水去捞,结果又没捞到。这样捞了几次,还是没捞到,这时候来了一位老人,问了青年人情况,就告诉了青年人一句话,结果青年人就找到了金链子。哪个同学说说,老人怎么对青年人说的?这时候,学生七嘴八舌,做出各种猜想。其中一个学生说,老人说了,金链子在溪边的树上。我告诉同学们,做数学,也要学会换角度考虑问题。其实,也就是教会学生创新思维。
  在课上,我不仅教会学生回答我的提问,更注重让学生找出问题来问我,也让小组之间互相提问,选出最佳质疑者,给予小红花。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苏教版五年级上)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大胆猜想一下,你觉得三角形面积可以通过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面积求出来?根据你的猜想进行验证。你觉得三角形面积还能怎么求?请举例说明。学生开动脑筋,把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面积结合,从而得出:两个同样的直角三角形能组成长方形,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善于设疑。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那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和什么图形有关系呢?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引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有兴趣才会有创新思维
  只有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例如教学10以内加法的整理和复习(苏教版一年级上)时,我利用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设计了“我是小小饲养员”的故事情节,把10以内的算式写在若干小纸片上,在黑板上画出了0—10个小动物的简笔画,告诉同学,这些小动物和熊猫一样,只吃一种食物,它身上写的几就吃几,喂错了它会哭哦,也会吐出来的。让全班同学喂食物,每个同学都喂几次,看谁不会喂错,谁最受小动物喜欢。全班同学在快乐的游戏中练习了计算。这个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亲自动手,尝试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亲自参与知识的构建过程,才能更深入地领会知识,才能多角度地去解决问题。教师要在讲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独特的思维,鼓励学生独特的解题方法,也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讲课内容。例如,我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苏教版五年级上)时,我让学生准备两个一般梯形,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剪刀。利用手里的工具,把梯形剪剪拼拼,看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发现什么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有的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像三角形那样,通过重叠、旋转、平移,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发现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两条高剪开,可以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或者是平行四边形;甚至有的学生还将梯形先剪下一个小三角形,再将剪下的小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的方法和剩下的图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等等。这时候,我再让学生根据变化中的不变量(面积)进行公式的推导。我发现,学生所想的方法超乎我的想象。学生既经历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又体会了解决问题的喜悦,同时锻炼了思维。
  四、丰富课堂形式,引导创新思维
  只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就需要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宰课堂,丰富课堂形式,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满堂灌的教学已经被淘汰,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学生能夠独立自主地研究问题,共同探讨问题,能够在一种平等、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下发挥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材吃透,也要把学生的情况吃透,设计的问题要有针对性,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苏教版五年级下)可以让学生通过通分、与1比较、画图、折纸等方法对知识多角度进行探究,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法不胜枚举,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去摸索和总结,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开发。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注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观察力、直觉力、想象力的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直觉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有着潜在开发学生智力意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
摘 要: 文章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优化学生的空间思维的途径,包括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数学知识的立体性;有效运用生活生产素材,强化数学知识的直观性;强化语言间的互译训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结果表明,通过以上途径,教师可以比较有效地完成对初中学生数学空间思维能力的优化。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空间思维 优化途径  初中数学是初中课程体系构成中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学
初中数学虽然是小学数学的延伸与扩充,与小学数学有相关知识上的衔接,但是无论是从数学知识还是数学思维方法上都有一个质变。初中数学入门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过渡阶段,在这个过渡阶段如果不能用正确得体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就很有可能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所适从。从而对学习失去热情,自此一蹶不振,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入门学习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的数学及其他基础学科
摘 要: 目前,大多數中职生由于数学基础薄弱,成绩差,对数学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制约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教学效率降低。本文分析了中职生“数学恐惧”的成因,并提出情感教学、学以致用等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数学恐惧”,激发学习兴趣,营造一个温馨、乐学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 中职生 数学恐惧 成因分析 消除措施  一、中职生“数学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数学趣味,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课
在当前国内外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媒体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如何在新闻实践中独占鳌头、占据优势地位?新闻策划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法宝,是新闻媒体和新闻传播在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去外地讲学,他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觉得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可让我们感触很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肯学,那是因为他们成天在被动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不是主动地快乐地学数学。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培养能适应社会生活的人,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课本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五彩缤纷的生活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却是无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视觉文化领域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平面设计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科技的发展促使了新媒介的产生,而新媒介对于平面设计的影响力也日渐明显。南希·斯柯勒和汤姆·威德尔在早期创作中,摸索出一种适合这一特别组合的表现方法,一种具有复杂结构和色彩的视觉语言。运用高科技手段,将平面设计与数码摄影有效融合,在现代绘画与建筑设计的双重影响下创造出具有拼贴意味和幻觉效果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学具的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跨越这座桥梁。  利用观察、操作、思考、想象、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多种思考方式来探索“空间图形”的形式、运动、测量、位置等情况,让学生通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