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蹇先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mAir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萧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他25岁任红八军军长,27岁任红六军团军团长,29岁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30岁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的妻子蹇先佛是一位知识女性,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参加了红军,1935年,萧克与蹇先佛在湘西结为夫妇。自此,这对革命伴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74个春秋。萧克102岁时仙逝,蹇先佛如今也已102岁,依然健在。


  湘西牵手
  萧克1907年7月出生于湖南嘉禾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蹇先佛1916年7月出生于湖南省慈利县城关镇的一个生意人家。革命的洪流让两个素昧平生的热血青年男女在湘西相遇、相识、相知、相爱。
  萧克于嘉禾师范毕业后只身前往广州,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毕业后随叶挺部参加北伐,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初,萧克率宜章农军参加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在资兴龙溪洞最先与毛泽东会师,毛泽东称赞他:“揭竿而起!”上井冈山后,萧克先后任红四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独立第五师师长。1932年10月,任湘赣苏区红八军军长。1934年7月,担任红六军团军团长,与任弼时、王震率部西征,1934年10月与贺龙所率红二军团会师。
  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发起了湘西攻势,建立了湘鄂川黔根据地。年底,红军攻占了慈利县城。慈利是贺龙妻子蹇先任的家乡。早在1926年,在长沙读中学的蹇先任在弟弟蹇先为的影响下参加了共青团,之后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姐弟俩相继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四军,蹇先任成为湘西第一个女红军,并与贺龙结为伴侣。蹇先为任共青团鹤峰县委书记、中共湘鄂西特委巡视员,1932年夏英勇牺牲。
  进慈利城第一天,贺龙就到“老泰山”蹇承宴家中探望,问起家里的情况,蹇承宴说:“先任、先为当了红军,先佛在家也待不住了,也要当红军。”
  蹇先佛比姐姐蹇先任小7岁,在长沙女子师范学校读书。在哥哥、姐姐的影响下,她早就萌生出参加革命的强烈愿望。红军打进慈利后,蹇先佛连忙从乡下赶回县城,在姐姐的鼓励下,来到设在福音堂的红军司令部,见到了姐夫贺龙以及任弼时、关向应等红军领导人。贺龙一见到她就说:“欢迎蹇先佛同志参加红军!”蹇先佛很奇怪,我还没说他怎么就知道了?突然她明白了:“肯定是我姐通风报信……”惹得满屋里的人哈哈大笑。笑得最响的是年轻将领萧克,他对这个年轻俊俏的、充满朝气的姑娘第一印象极佳。
  这样,19岁的蹇先佛参加了红军,和她一起参加红军的还有她16岁的弟弟蹇先超。
  蹇先佛才华出众,能写善画,被安排到红六军团政治部做宣传工作。她发挥自己的特长,每到一地,就用红粉浆在墙上写标语,画宣传画,回到营地又刻钢板,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直到今天,在湘鄂川黔地区一些地方的民房墙壁上还留有她当年刷写的标语痕迹。
  蹇先佛有知识,口才好,又具女性的亲和力,在一次“扩红”中,在她的宣传鼓动下,有20多名青年农民参加了红军,创造了红六军团一次“扩红”最多的纪录。她耐心地向敌军俘虏宣传红军的政策:“你们不要怕,红军优待俘虏。你们也是苦出身,是被国民党抓去当兵的。有愿意留下来当红军的我们欢迎;想回家去的,我们发给路费。”在她的鼓动下,多数人留了下来。


  年轻漂亮、工作出色的蹇先佛在几乎清一色的男人队伍里格外显眼,更加引起萧克的注意。他是一名儒将,很喜欢与有知识、有文化的蹇先佛交谈。一来二去,两个人的思想越来越贴近了。蹇先佛也感觉萧克与别的指挥员不一样。她后来回忆说:“萧克不训人,很容易接触,他不仅仅对我本人,对其他年轻红军也一样,同什么人都谈得来。”
  互生好感的两个年轻人彼此倾慕,但谁也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贺龙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就跟妻子蹇先任商量此事,蹇先任也觉得妹妹和萧克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于是,由贺龙出面穿针引线,有着共同革命理想和信念的一对年轻人建立了恋爱关系。1935年6月,任弼时、陈琮英夫妇在湖南大庸为萧克和蹇先佛主持了婚礼,他们在枪炮声中结为终身伴侣。
  草地生产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出发时,蹇先佛已经有几个月的身孕,而蹇先任也背著出生才18天的女儿小捷生,姐妹俩随部队踏上漫漫征程。虽同属一支长征部队,但姐姐在红二军团,妹妹在红六军团,平时难得一见。姐姐挂念着有孕在身的妹妹,妹妹更担心背着婴儿行军的姐姐。贺龙、萧克都在前线带兵打仗,也抽不开身照顾自己的妻子。
  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在西康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萧克为副总指挥。两姐妹再次见面,她们得知弟弟蹇先超倒在了雪山上,都伤心地落下了眼泪。
  蹇先任见妹妹的肚子挺得像座小山,估摸她快生了。眼看部队要过草地了,萧克忙得顾不上照顾妻子,做姐姐的决定陪在妹妹身边。
  蹇先任背着8个月的女儿,形影不离地陪伴着妹妹。进入草地第一天,蹇先佛的肚子开始阵痛,而且一次比一次剧烈,浑身大汗淋漓,不时发出痛苦而压抑的呻吟。是不是要生了?蹇先任心里也没底。蹇先佛肚子疼得不能骑马了,蹇先任只好搀扶她踉踉跄跄地向草地深处走去,一边走一边安慰她:“我已经带信给萧克了。有姐在,别怕。希望就在前面。”
  萧克闻讯飞马赶来。见到兴奋而紧张的丈夫,蹇先佛脸上掠过一丝欣慰的笑容。蹇先任说:“看样子快生了啊!”可环顾四周,荒原上连一点可遮挡的东西也没有。突然,萧克发现远处有个土围子。于是他们搀扶着蹇先佛来到土围子跟前。这是藏族牧民夏季转场后遗弃的低矮破败的土围子,仅有几垛断壁。萧克和警卫员又挖了些草皮,匆忙整修了一下,勉强垒起来一个土堡。   蹇先任把马上的垫子取下来铺在地上,扶着妹妹躺下。她自己虽然生过两胎,但没有接生的经验,但此刻她是唯一能为妹妹接生的人。眼前是一摊殷红的血,耳边是妹妹痛苦的呻吟,一直折腾到太阳偏西的时候,伴随着一声清亮的啼哭声,蹇先佛在草地上产下一个男婴。
  萧克抱着孩子笑得合不拢嘴,说:“孩子在土堡里出生,就叫他堡生吧!”刚生完孩子的蹇先佛,得不到片刻休息,在萧克和姐姐的帮助下,简单吃了点青稞面,又骑上马跟随队伍出发了。贺龙得知后,说:“哪能让才生孩子的产妇骑马呢?”马上让红二军团总务科抽调了几名身体强壮的战士,用担架轮流抬着蹇先佛行军。但蹇先佛只坐了两天担架,就坚决不肯再坐了。
  萧克指挥任务繁重,但一有机会,就去看看母子俩。一次,队伍停下休息,萧克赶忙跑过来,看看蹇先佛,又摸摸孩子。正要说几句体贴话,就遇上敌机空袭,萧克便一手搀着妻子,一手抱着孩子,飞快地跑到一个低洼处卧倒、隐蔽。就在这时,敌机在他们刚才呆的地方扔下了几颗炸弹,一家三口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


  恶劣的环境使蹇先佛产后身体极度虚弱,她饿着肚子抱着孩子骑马行军,走着走着就一头栽下马来。恰好被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看到。李伯钊把自己仅有的一斤大米递给她,蹇先佛推辞说:“这是你的活命粮,我怎么能要呢!”李伯钊说了句:“为了孩子,收下吧!”把大米硬塞给她扭头就走,而李伯钊自己却差点饿死在草地上。
  就这样,蹇先佛怀抱着孩子过了长征中最艰苦的草地,幸运的是,孩子健康而讨人喜欢,她回忆说:“孩子特别爱笑,从来不哭不闹。”走到哈达铺,当地有人拿着10个锅盔(类似烧饼的面食)想换蹇先佛怀中的婴儿。那时的粮食可比黄金还金贵啊!蹇先佛坚决地说:“给我100个我也不换!”
  9月间,红二方面军进到甘南岷州一带。朱德向萧克宣布红军总部的命令:“三十一军军长王树声病了,你到三十一军去当军长,打胡宗南。”萧克二话没说,把工作做了交接,便去红四方面军总部报到。
  蹇先佛担心自己带着孩子拖累部队的机动,在征得萧克同意后,单独带着孩子与马夫一起向着党中央驻地——陕北保安进发。整整走了8天,她才到达中央军委后方政治部,成为红二方面军中第一个到达陕北中央驻地的人,也是红二方面军最先见到毛泽东的人。毛泽东以极大的兴趣听取这位年轻的女红军介绍红二方面军的情况,并留她一同吃了晚饭。罗荣桓对她竖起大拇指:“你真勇敢,了不起!”
  战地情深
  1937年七七事变后,7月9日,萧克同彭德怀、贺龙、刘伯承、林彪、徐向前、叶剑英、左权、徐海东等红军将领联名通电南京政府,请缨杀敌。8月下旬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〇师,萧克任副师长,与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又战斗在一起。他们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蹇先佛1938年12月调晋察冀中央分局组织部工作,后任北方分局党校总支书记。为了轻装上阵,夫妇俩决定把堡生送回湖南慈利,请蹇先佛父母照看。1941年,日本侵略军以细菌战进攻湖南慈利,5岁的堡生不幸染上鼠疫菌毒,夭折在逃亡的路途中。这成为萧克夫妇的一生之痛。
  这期间,蹇先佛又怀孕了。她亦喜亦忧,喜的是她和丈夫又有了爱的结晶;忧的是怕影响丈夫和自己的工作。1939年5月1日,萧克、蹇先佛的第二个儿子在河北阜平的一个小山村降生,取名星华。孩子生下来不到20天,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发起疯狂的“大扫荡”。八路军频繁转移,萧克夫妇就把小星华寄放在阜平老乡王金生家中喂养。前方战事吃紧,萧克先回前线去了。
  蹇先佛带孩子在王家住了3天,母子情深,依依不舍。王家奶奶说:“八路军救了我全家,俺一定会对孩子尽心的。他婶,你就放心地去吧。”蹇先佛点点头:“我有空会常来看孩子的。”
  那时王金生家很穷,他们勒紧腰带省下小米煮点米糊糊喂给小星华吃。星华长到1周岁时,青黄不接,王家吃了上顿没下顿,村里的几名党员帮助凑点,实在不够了,王金生就跑到行唐县亲戚家借来5斤小米,才使星华没有断顿。
  饥饿与战争,是后来成长为武警少将的萧星华孩童时代的全部记忆:“那时候,家家都缺粮,树皮都被吃光了,人们摘下树叶,掺进糠里吃。那几年,全村共20个孩子,最后只活下来两个,其中包括我。”
  萧克、蹇先佛夫妇俩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孩子。一次,萧克趁到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开会的机会,同蹇先佛一起去看望儿子。两名警卫员把马拴在王家门前的小楸树上,拽得小树直摇晃。萧克批评说:“小树上拴马,会把树弄死的。换一棵大树拴嘛。”警衛员赶忙把马缰绳从小楸树上解下来,拴到大树上。王家人感慨地说,咱八路军真是人民的子弟兵,不光爱老百姓的人,还爱咱老百姓的树。
  星华3岁的时候,蹇先佛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有机会,夫妇俩就带星华到老乡家探望,还让孩子不时在王家住几天,像回老家一样。萧克一直对王金生家充满感激之情,当亲戚一般看待。进城后,萧克请王家人去北京做客,工作再忙也要见见面,拉拉家常,问问门前的小楸树、老枣树,走的时候还要送到门口。
  萧克、蹇先佛工作单位不在一个地方,平时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1941年12月的一天,蹇先佛突然接到萧克的电话,让她火速赶到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原来,燕京大学英籍教授林迈可夫妇、班威廉夫妇,为躲避日本宪兵的迫害,逃出北平来到平西。这几年,林迈可他们秘密为晋察冀采购运送了大量稀缺药品和无线电器材,是八路军的老朋友。萧克特地让炊事员把伙房的一条狗宰了,招待林迈可一行。
  萧克夫妇与他们敞心交谈,谈世界,谈战争。林迈可夫妇很快就与萧克夫妇成了好朋友。萧克的儒雅和蹇先佛的美丽,令林迈可倾倒,他用手中的蔡司伊康相机为萧克夫妇拍了一张合影照。
  1943年到8月,萧克任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指挥晋察冀军民开展反“扫荡”的斗争。9月初,他突然患病,高烧不退,随边区政府、华北联大等单位转移到阜平神仙山。根据组织安排,蹇先佛带着孩子到神仙山,一边参加反“扫荡”,一边照顾萧克。他们一行100 多人组成一个小单位,在反“扫荡”中独立行动。   9 月下旬的一天晚上12点多钟,晋察冀三分区政委王平打电话说,敌人将在拂晓前包围神仙山,要他们务必在这之前突围出去。萧克当时高烧39度,医生、护士主张他坐担架走,蹇先佛认为山路难行,坐担架走行动迟缓,天亮前突围不出去,力主骑骡子马上行动。黑夜中,他们机智地从诸敌分进的间隙中悄然插到外线,顺利转移到安全地带。萧克很佩服妻子的果敢,问她:“你为什么要我骑骡子走?”她从容地说:“你不骑骡子,不但你走不了,大家也会被你拖住。即便从骡子上摔下来,也比被敌人包围好。过去红军伤病员不就是在马上救护的?”
  在与敌人紧张的周旋中,战士们晚上和衣而睡,马不卸鞍。蹇先佛既要照顾丈夫和孩子,又要隨时注意敌情和小单位的行动方向,还要保持与有关单位的联系。直到12月中旬,反“扫荡”才胜利结束。这时,中央来电,让萧克去延安养病、学习,并准备参加中共七大。蹇先佛也是七大代表,便一同前往。萧克住在枣园,一边养病,一边学习整风文件,蹇先佛也进入中央党校学习,夫妇俩时刻准备着踏上新的征程。
  沙场走笔
  萧克是一位儒将,如斯诺夫人所言:“像周恩来、徐向前和毛泽东一样,萧克是中国人所称的‘军人学者’的再世。”他一直喜爱文学,在湘赣时就写过白话诗、小故事等,在《湘赣红旗》上发表。到陕北后,他读到苏联小说《铁流》,心里极不平静,深感中国红军所经历的战争,比《铁流》描写的要复杂得多、精彩得多。他产生了写一部中国式《铁流》的强烈冲动。
  在甘肃镇原城外昏暗的油灯下,萧克开始构思他的长篇小说。卢沟桥枪响之前,他开始动笔,没有稿纸,他就用毛边纸、粉连纸,颜色不一,大小不等;没有时间,他就利用夜间和其他可以利用的间隙写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因战事繁重,小说创作不得不中断。
  1938年8月,八路军收复晋西北7城之后,部队进行短暂休整,萧克又提笔写起小说来。每天晚饭后,他在小饭桌上点一盏油灯,铺上一摞纸,一写就到深夜。关向应打趣地说:“老萧,你要不带兵打仗,准会去搞文艺工作。”
  萧克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后,每天都很繁忙,但他还是见缝插针,经常一写就到午夜。他有时利用躲敌机藏身于老乡挖煤的洞子里的间隙,在膝头上奋笔疾书。到1939年秋,前后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终于在河北宛平马兰村完成了20多万字的初稿。
  在写作时,萧克有时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一天傍晚,蹇先佛接到阜平王金生家捎的信,说孩子病得不轻。蹇先佛心急如焚,一个人赶了十几里山路,来到萧克的司令部。这时,萧克正在油灯下聚精会神地写作。蹇先佛说,孩子病了。可丈夫却埋头书写,没有理会她。她又说了一遍,萧克还是没抬头。蹇先佛气得扭头就走,一个人摸黑回去了,越走越生气,这老萧到底怎么回事?
  过了几天,萧克带人来到蹇先佛工作驻地。蹇先佛还在生气,不搭理他。萧克感到莫名其妙,问你这是怎么啦?蹇先佛便说起那天晚上的事。萧克听了一脸茫然,说还有这回事?弄得蹇先佛哭笑不得,嗔怪道:“你是不是写小说走火入魔啦?”萧克笑答:“知夫莫若妻。”蹇先佛也笑了,其实她对丈夫写小说是挺支持的,认为这是一件很有价值、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事。
  《晋察冀日报》主编邓拓看了萧克写的初稿后,建议他再多写点,把熟悉的东西都写进去,于是书稿又增加到40多万字,拟名《罗霄军》。
  初稿完成后,萧克就再也没有时间动它了。当时,蹇先佛带着星华转移,萧克慎重地把厚厚一摞手稿交给她,嘱咐道:“这是我的另一个‘孩子’,你要把它带好。”蹇先佛知道这是丈夫多年来心血的结晶,他真把它当儿子看了。她慎重地接过了书稿。
  抗战胜利后不久,萧克同聂荣臻等从延安乘飞机到张家口,蹇先佛仍留在延安。解放战争开始后,蹇先佛和一批干部从延安去华北,赶往承德。天天紧张行军,无论怎样辛苦劳累,她背着孩子的同时,右肩还斜背着装着书稿的挎包。
  一天,蹇先佛随部队抵达河北滦平,吃晚饭已经很晚了,她又困又乏,就迷迷糊糊睡去了。第二天起来发现装手稿的挎包不见了。她急得满头大汗,书稿要是丢了,怎么跟丈夫交代呀!部队的同志也很着急,帮着四处找了一天也不见踪影。这天夜里11点钟,外面有人咚咚咚地敲汽油桶,哨兵警觉地过去一看,发现装书稿的挎包竟然出现在了汽油桶上,但人已无影无踪。可能是偷包的人以为里面是什么贵重东西,结果没想到是一摞字纸,就送了回来。
  从此,蹇先佛更加小心地保管书稿了。当遇到敌机空袭时,孩子可以让别人抱着,那个包她一定要亲自背着。宿营睡觉,她将包压在枕头下,或挂在手臂上。这个包跟她南征北战,行程数十万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克工作繁忙,一直没精力动书稿。1985 年底,萧克从一线退下来后,在蹇先佛等人的催促下,他决心再来修改这部书稿。动笔前,他作了一副对联自勉:雕虫半世纪,今再操刀,告老不惜老;戎马六十年,乐得解甲,赋闲再难闲。
  经过一年多的认真修改,书稿终于付印了,定稿时书名改为《浴血罗霄》。这部随萧克夫妇几经磨难的小说,终于在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出版。胡耀邦读完《浴血罗霄》后,欣然赋诗:寂寞沙场百战身,青史盛留李广名。夜读将军罗霄曲,清香伴我到天明。
  与子偕老
  解放战争时期,萧克任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一参谋长等职。全国解放后,萧克任军委军事训练部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兼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此后,萧克在政治运动旋涡中几经沉浮,历经坎坷。1958年,在“反教条主义”运动中,他被打成“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代表人物”,“反党集团核心”,大会批,小会斗,前后4个多月,逼着他检讨。甚至把他的《罗霄军》手稿拿出来当作“罪证”。
  萧克身心疲惫,加上精神紧张,心中窝火,在一次批斗会后,大口大口地吐血,回到家里又接着吐。蹇先佛急着张罗送他看病,并安慰丈夫:“想开些就没啥,无非是被打倒,只要人在,戴帽子又有什么关系?”寥寥数语如一剂良药,使萧克心情平复了许多,他点头说:“人可以打倒,但历史是打不倒的。”萧克按批判者的要求违心做了检讨,勉强过关,但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后降职任农垦部副部长。   “文化大革命”初期的一个晚上,萧克从齐齐哈尔返回北京。蹇先佛到机场接他,汽车径直开到北京饭店。她说,周总理指示住这里,以免受造反派的冲击。
  可萧克终未躲过被批斗的厄运,他到农垦部抓生产的几项举措,都成了他“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罪状,“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理人”“反党老手”等大帽子扣到他头上。从历史到现实,从军队到地方,“老账新账”一起算。造反派又把《羅霄军》油印了数百册,“以路线斗争的新观点来批判萧克和这本小说”。一时间,大字报铺天盖地。蹇先佛赌气说:“早知今日,当初不找它就好了,省去了许多麻烦。”萧克说:“如果没有这个批判靶子,他们会穷追不舍,也许麻烦更多。”
  一天上午,一群造反派闯进来,把萧克揪到北京农业大学临时监禁起来,说过几天要召开万人批斗大会。蹇先佛不知道萧克被揪到哪里去了,情急之下,她写了一封求援信,请老上级聂荣臻元帅转交给周恩来。聂荣臻当时处境也很困难,但还是设法很快将信转给了周恩来。萧克并不知道这一切,只感到对自己放松了管制,十几天后就回家了。每当提到这件事,蹇先佛总是感激地说:“多亏了聂帅!”
  1969 年12 月,年过花甲的萧克被安排去江西云山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一家5口人分散在江西、北京、湖南、河北等处,天各一方。蹇先佛留在北京水电部,儿子萧星华北大毕业后被下放到湖南洞庭湖农场。
  萧克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里。夫妇俩分居两地,牵挂着对方,只能用书信传递思念。萧克在信中说自己能够砍柴、烧饭,缝补衣服,过得很充实;或者说,我开始学木工手艺,做了几件板凳、桌子、书架之类的家具,油漆得很漂亮。她信中嘱咐他,年纪大了,一人孤身在外,要照顾好自己。逢年过节是萧克最难熬的日子,他写道:“独居斗室,展读灯下,四壁孑然,形影相吊”,“不得团聚,心情不禁怆然”。
  林彪垮台后,萧克得到解放。1972年初,他带着行李、书籍,还有他的木工成果,包括斧、锯、凿和那条斧痕累累的木工凳,回到北京。
  1972年5月,萧克被任命为军政大学校长。1977年,萧克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1980年8月至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蹇先佛先后任水利电力部干部司副司长、司长,政治部负责人,1979年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这一对长征老战士,又开始了新的长征,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萧克当选为中顾委常委;蹇先任、蹇先佛双双当选为中纪委委员,她俩的名字在新华社公布的中纪委名单中排在一起,在社会上一时传为佳话。
  1980年代中期,萧克夫妇相继离休,他们居住在大乘胡同一座略显陈旧的四合院里,过着恬静的晚年生活。萧克没有闲着,除修改出版《浴血罗霄》《萧克诗稿》外,还牵头组织200多位专家学者,历经8年,编写百卷约4000万字的《中华文化通志》。此外,他还主编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等书籍,出版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著述,被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兼职教授。
  蹇先佛像战争年代支持萧克创作小说一样,热情地支持他离休后所从事的一切。他俩与姐姐蹇先任的寓所离得很近,仅隔着一条太平桥大街,几位老人一同享受美好的夕阳时光,饱经沧桑的脸上始终写满了幸福。
  2004年7月,96岁的姐姐蹇先任与世长辞。蹇先佛悲痛万分,好在有萧克悉心抚慰,她得以从悲痛中走出来。然而,4年后的2008年,102岁的萧克也离她而去。在萧克弥留之际,蹇先佛牵着老伴那不再温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如今,蹇先佛也102岁了,她一直居住在那个陈旧的四合院里,不时回忆着过去和丈夫在一起的那些激情岁月。
其他文献
1965年4月,毛泽东在与外宾会谈讲到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把自己一生用兵打仗的韬略概括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对人民军队战略战术的生动概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是指灵活机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则是指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其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我军战略战术的精髓,深刻揭示了战争内在规律,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几句话看起来虽然简单,却是积多年战
期刊
征程趣事多  朱世卿,1911年6月7日出生在安徽金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4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冬天,朱世卿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十师三十团一路辗转拼杀,来到了位于川陕边界的通江县。从鄂豫皖苏区入川陕以来,部队沿途奔波浴血奋战,加之供给严重不足,战士们个个饥饿难耐衣不遮体。当地老百姓看见这些红军队伍,都觉得很奇怪,看着他们虽像“叫花子”,却又人人扛着一条枪。说是像部队,又个个衣衫褴褛夜
期刊
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吴大可,革命烈士,又名吴建业,1913年12月15日生于江西九江市瑞昌县桂林乡大塘村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吴霖(1880-1971)参加过辛亥革命和讨袁起义。1913年回到家乡,先后在九江通泮小学、县商会、市政府任职。大革命时期,吴霖还曾帮助方志敏脱险。当时方志敏途经九江去武汉,突遇紧急情况,面临被捕危险。吴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黑夜里送他上船离开九江,并作“风送孤帆心共远”的诗
期刊
在鄂西利川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偏僻的土家村寨——青岩。在离青岩不远的沙溪寨头上伫立着一堵突兀的大青石,石头上平平展展的,上边刻着两个脚印。这双脚印记载着一个动人的神奇故事。  青岩坡,青岩洞,  爬上青岩望鹤峰,  不求天,不求神,  只求红军和贺龙。  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流传于青岩一带的一支民谣。  1933年冬,贺龙率红三军从鹤峰为中心的湘鄂边根据地来到了青岩,打土豪,分浮财给穷苦百姓,一时
期刊
最亲爱的惠呵,我们又要离别了!当你听了离别的声音,或者不高兴吧!亲爱的!谁不愿骨肉的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重要,个人前途重要,因此又要别离亲人,而远征他乡了。  为了你的寂寞,为了你的思念,千里外的我,暂时停了救国的工作,越津浦跨淮南,到达别离一载的故乡来。  二月来的团聚欢谈,畅言国事,解释问题,你的政治水准提高了,民族意识加强了,革命阵营中,增加一位健将了。  畸形发展的中国
期刊
双亲大人膝下:  在这里大概有一个相当的时间住吧!最近的工作情形,是分着两个方向进行,就是军队和民运。这当然是军队的工作要紧,但是民运方面虽然在军事上看起来比较是占次重的地位,而在这军民合作集中一切力量,来应付这第二期抗战对敌的反攻,以期达到抗战胜利,达到成功的目的。所以因这许多的重要焦点,我们这批政治工作同志,每天按时分布在各部队授课外,余下的时间,就是进行乡村的民运宣传工作,使当地的民众能达到
期刊
“贺敬之”这个名字,与歌曲歌词《翻身道情》《南泥湾》,诗歌《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颂歌》《雷锋之歌》等名作紧密相连,与歌剧剧本《白毛女》更是密不可分。而熟知中国当代文学的人也必定知道,剧作家、诗人贺敬之的创作虽然说不上浩繁,但他的每一件作品发表出来都有相当的份量。  贺敬之的文学创作善于从历史的与思想的高度来提炼文骨,写诗则坚持“诗学和政治学”统一的标准,以政治为纲,吹响时代的号角。他似乎
期刊
1949年6月15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了。筹备会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的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为李维汉,副秘书长为余心清、齐燕铭等。  在筹备会为筹建新中国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中,刻治中央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印信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中央人民政府印是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具有
期刊
编者按:姚依林(1917-1994),祖籍安徽贵池,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1934年入清华大学学习。193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北平学联秘书长、党团书记,是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6年5月后,姚依林先后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长、市委书记,河北省委秘书长、宣传部长,晋察冀北方分局、中央局秘书长,晋察冀边区政府工业局局长、财经办事
期刊
近年来,六安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升人民幸福指数的总体要求,以服务发展为中心,以净化环境为主题,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稳中有升,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弘扬环卫精神,做勇于担当典范  六安市环卫处将打造“奉献、担当、敬业、团队”的环卫精神作为队伍建设的根本,将“工匠”精神融入队伍灵魂,广大环卫职工用汗水谱写出一曲曲爱岗奉献的时代之歌。  一是狠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