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尤其是情绪变化能极大地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在此分析了影响运动员情绪变化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调控办法。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情绪;调节;控制
1 乒乓球运动与运动员情绪状态的概述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精细且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在正式的比赛中,一局对垒,中间无法接受教练员的指导,对抗过程中差不多都是运动员凭借个人能力在进行“单兵”作战。随着对抗情境的不断变化,运动员会不自觉地产生多种情绪,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斯所指出的那样:情绪将抑制或增进运动操作。换言之,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将有助于运动技战术的发挥,而产生紧张或焦虑的情绪将抑制和影响竞技水平。很显然,对于乒乓球运动这类高技巧性项目来说,不良的情绪状态将导致失败。因此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控制,将直接影响整个比赛的结果。在运动竞赛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已起到了左右整个比赛胜负的作用,在国际顶尖高手的对抗中更是如此。因而,怎样调节控制情绪,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已成为当今每位教练员思考并力求得以解决的问题。
2 影响情绪的原因
影响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因素相当多,比如:对手的情况、场上比分情况、比赛的规模、面临的任务、自己的训练程度、比赛的经验、临场发挥、教练员的态度与对自己的评价、裁判的执法程度、观众情况、气候条件、比赛环境、赛前心理准备以及运动员自身的参赛动机、个性、意志品质、自我要求、自我暗示、注意指向等等,都可能影响运动员情绪。
在众多的因素中,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外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类。如前面提到的对手情况,场上比分以及观众、裁判、气候、比赛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于外环境因素,通常只能进行一定的分析与预测,并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从心理上和技战术上做好赛前准备和适应。对于个体因素来说,又可分为先受性和后获性两大类,其中,先受性因素遗传等先天性原因制约,运动员生而得之,如运动员的个性品质(神经类型、气质特点等),先受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个体的一生中难以改变,同时,先受性因素对个体的行为表现方式有直接和稳定的影响作用;后获性因素是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获得和形成的认识,观念、态度、需求、评价等,这些因素具有可变性,易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对于易变形的情绪状态而言,后获性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从情绪调控的意义上讲,应将这些后获性因素放在首位。
3 调节、控制情绪的方法
3.1 端正参赛动机
一个抱有个人目的的运动员与怀着为祖国民族争光的运动员参加世界性大赛,动机效能是大不相同的,前者容易情绪波动、患得患失,而后者容易激发起冲天斗志、奋力拼搏。国家乒乓球队进行的运动员参加军训以及升国旗仪式,都有助于运动员树立良好的参赛动机。
3.2 建立正确的胜负观
在实际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那种往往是渴望胜利心情越切的运动员对失败的恐惧就越甚。期望成功与担忧失败的心理矛盾冲突如果不能得到缓解,必然将导致比赛中的紧张情绪。那么,如何克制以上心理矛盾呢?关键的问题是要卸下运动员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运动员要能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他们应该懂得,成功的标准不一定是拿冠军,不一定非要胜利。只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明天就可能成为成功者。端正了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后,就会以一颗“平常心”投入比赛,获得理想的竞技状态,出色甚至超水平地发货技战术水平,最终比赛的胜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国内外一些优秀选手的从容大度,荣辱不惊,绝大多数时候都能稳定地发挥平时训练水平,与他们对比赛性质的认识,即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3.3 确定恰当的注意指向目标
我们知道,人在清醒状态下,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活动总要指向、集中于一定的目标,这种现象叫注意,同样,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指向何种目标完全制约了他的心理活动发展方向,肯定会影响他的整个心理状态。注意的指向问题是心理调控的重要一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将注意指向哪一方面更合适呢?我们用著名国手刘国梁比赛后的一段对白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12:19后他果然心虚了”。乒乓球比赛不仅是双方运动员体能和技战术的竞争,也是心理、意志和智力的较量。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运动员必须审时度势,迅速决定对策,因此,像刘国梁那样,将注意指向对手,指向对手的技战术情况的观察上,指向对手的情绪起伏等心理变化的观察上是十分正确的,及时发现对方的战术意图,对手的技术特点与弱点,实施有效的攻击。因此要有意识地去干扰对方的情绪,通过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主动地同对方进行心理较量,施加心理压力,使对方情绪产生较大波动,导致其失误增多,最终战胜对方,取得比赛胜利。
3.4 保持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肯定的暗示和提示语可以促使人产生积极的行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积极的、肯定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在比赛的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相反,消极的、否定的暗示往往导致焦虑和紧张,从而使技战术行为失误,如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决赛上,一号选手邓亚萍开局连被判4分,使得沉稳能拼得她也难免心烦意乱,最后输掉了比赛,赛后她回忆说:“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光想着3个字,不要输,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打的,糊里糊涂的输了下来”。实际上是消极性的暗示产生了负面影响的结果。“不要输”是一种消极的暗示语,它强调了“输球”这一负面结果。因此,运动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紧张急躁的不良情绪状态发生,最终使运动员的动作变形,技战术水平不能发挥,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用积极肯定的暗示语表达同一意思即“一定会赢”,这样的暗示语将会产生正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龙,陈国瑞,尹晓亮,孟祥武.运动员紧张情绪的缘起与调控[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2]王宗家.论述赛前运动员心理状态调整[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心理;情绪;调节;控制
1 乒乓球运动与运动员情绪状态的概述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技术精细且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在正式的比赛中,一局对垒,中间无法接受教练员的指导,对抗过程中差不多都是运动员凭借个人能力在进行“单兵”作战。随着对抗情境的不断变化,运动员会不自觉地产生多种情绪,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彼得斯所指出的那样:情绪将抑制或增进运动操作。换言之,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将有助于运动技战术的发挥,而产生紧张或焦虑的情绪将抑制和影响竞技水平。很显然,对于乒乓球运动这类高技巧性项目来说,不良的情绪状态将导致失败。因此乒乓球运动员的心理控制,将直接影响整个比赛的结果。在运动竞赛的实践中,我们发现,运动员的情绪状态已起到了左右整个比赛胜负的作用,在国际顶尖高手的对抗中更是如此。因而,怎样调节控制情绪,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已成为当今每位教练员思考并力求得以解决的问题。
2 影响情绪的原因
影响运动员比赛情绪的因素相当多,比如:对手的情况、场上比分情况、比赛的规模、面临的任务、自己的训练程度、比赛的经验、临场发挥、教练员的态度与对自己的评价、裁判的执法程度、观众情况、气候条件、比赛环境、赛前心理准备以及运动员自身的参赛动机、个性、意志品质、自我要求、自我暗示、注意指向等等,都可能影响运动员情绪。
在众多的因素中,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外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类。如前面提到的对手情况,场上比分以及观众、裁判、气候、比赛环境等外部因素。对于外环境因素,通常只能进行一定的分析与预测,并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从心理上和技战术上做好赛前准备和适应。对于个体因素来说,又可分为先受性和后获性两大类,其中,先受性因素遗传等先天性原因制约,运动员生而得之,如运动员的个性品质(神经类型、气质特点等),先受性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个体的一生中难以改变,同时,先受性因素对个体的行为表现方式有直接和稳定的影响作用;后获性因素是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逐步获得和形成的认识,观念、态度、需求、评价等,这些因素具有可变性,易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对于易变形的情绪状态而言,后获性因素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从情绪调控的意义上讲,应将这些后获性因素放在首位。
3 调节、控制情绪的方法
3.1 端正参赛动机
一个抱有个人目的的运动员与怀着为祖国民族争光的运动员参加世界性大赛,动机效能是大不相同的,前者容易情绪波动、患得患失,而后者容易激发起冲天斗志、奋力拼搏。国家乒乓球队进行的运动员参加军训以及升国旗仪式,都有助于运动员树立良好的参赛动机。
3.2 建立正确的胜负观
在实际比赛中,我们不难发现,那种往往是渴望胜利心情越切的运动员对失败的恐惧就越甚。期望成功与担忧失败的心理矛盾冲突如果不能得到缓解,必然将导致比赛中的紧张情绪。那么,如何克制以上心理矛盾呢?关键的问题是要卸下运动员想赢怕输的思想包袱。运动员要能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他们应该懂得,成功的标准不一定是拿冠军,不一定非要胜利。只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明天就可能成为成功者。端正了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后,就会以一颗“平常心”投入比赛,获得理想的竞技状态,出色甚至超水平地发货技战术水平,最终比赛的胜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国内外一些优秀选手的从容大度,荣辱不惊,绝大多数时候都能稳定地发挥平时训练水平,与他们对比赛性质的认识,即正确看待比赛的胜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3.3 确定恰当的注意指向目标
我们知道,人在清醒状态下,每时每刻发生的心理活动总要指向、集中于一定的目标,这种现象叫注意,同样,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指向何种目标完全制约了他的心理活动发展方向,肯定会影响他的整个心理状态。注意的指向问题是心理调控的重要一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将注意指向哪一方面更合适呢?我们用著名国手刘国梁比赛后的一段对白来回答这个问题,他说“12:19后他果然心虚了”。乒乓球比赛不仅是双方运动员体能和技战术的竞争,也是心理、意志和智力的较量。赛场上情况瞬息万变,运动员必须审时度势,迅速决定对策,因此,像刘国梁那样,将注意指向对手,指向对手的技战术情况的观察上,指向对手的情绪起伏等心理变化的观察上是十分正确的,及时发现对方的战术意图,对手的技术特点与弱点,实施有效的攻击。因此要有意识地去干扰对方的情绪,通过一些合理有效的方法,主动地同对方进行心理较量,施加心理压力,使对方情绪产生较大波动,导致其失误增多,最终战胜对方,取得比赛胜利。
3.4 保持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肯定的暗示和提示语可以促使人产生积极的行动。对于乒乓球运动员来说,积极的、肯定的自我暗示有助于在比赛的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相反,消极的、否定的暗示往往导致焦虑和紧张,从而使技战术行为失误,如在第4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决赛上,一号选手邓亚萍开局连被判4分,使得沉稳能拼得她也难免心烦意乱,最后输掉了比赛,赛后她回忆说:“当时我脑子一片空白,光想着3个字,不要输,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打的,糊里糊涂的输了下来”。实际上是消极性的暗示产生了负面影响的结果。“不要输”是一种消极的暗示语,它强调了“输球”这一负面结果。因此,运动员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导致紧张急躁的不良情绪状态发生,最终使运动员的动作变形,技战术水平不能发挥,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用积极肯定的暗示语表达同一意思即“一定会赢”,这样的暗示语将会产生正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永龙,陈国瑞,尹晓亮,孟祥武.运动员紧张情绪的缘起与调控[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2]王宗家.论述赛前运动员心理状态调整[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