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粉饰行为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动机,解析上市公司粉饰行为的手段,对减少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提出几点参考。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粉饰;防范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社会经济基础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它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因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能接触并掌握真实有用的信息。企业的大股东也因享有主要的股东决策权而能在实质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其对信息的掌握也是十分充分的。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控制权,他们对会计信息的占有上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正是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但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所也说,利益不一致是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经济原因,信息不对称是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客观条件。
(二)对财务报表粉饰的监管和惩戒力度不足。企业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部分。其中内部监管通常是企业自身设置的机构或是由指定的人员组成,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受制于管理层。至于外部监管,主要依靠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一般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报表粉饰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变小。同时,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对此的处罚力度较弱。法律监管上的不够严格,导致企业管理层在利益的驱使下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投机心理越来越重。
二、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一)上市并维持上市的资格。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并且经营业绩较为突出的才能通过审批成为上市公司。为了获得上市的资格,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好看,证明其具备上市的资格。此外,对于后续发行股票上市的企业,我国规定必须企业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方可配股,这一规定也促使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达到配股条件。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上市公司将被作为ST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证券交易所摘牌,即终止上市。而我国上市公司获得上市资格本来就不易,如果再轻易地被摘牌,是很多上市公司不想看到的。
(二)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和信用。银行贷款是目前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选择。在金融市场上,良好的企业信用代表着出色的融资能力。而银行等金融企业出于风险的考虑,保证贷出资金的安全性,其对企业的贷款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的。银行在放贷前要先去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偿债风险,并对它们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最后决定是否贷款给企业以及要贷给企业的金额。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报表就起着关键作用,是银行所作出的最后决定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取金融企业的贷款,企业就会对自己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了。
企业粉饰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获取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良好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可以更好地获得其他企业的信任,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资金利用上的优势。很多资金短缺的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商业信用,往往采取粉饰报表的方式来掩盖其经营业绩欠佳、财务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三)为了粉饰业绩。财务报表不仅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依据,还常常与企业的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职位升迁相挂钩。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很好,没有达到评定奖金或是升职的水平,管理人员很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为粉饰经营业绩而粉饰财务报表。而在企业外部,企业常常要出于应付政府部门或者所在行业的考核、检查,以及提高自身行业地位的考虑,也会采取一些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
(一)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各项制度的滞后性大大阻碍了市场的快速发展。众多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有一个或数个子公司,虽然它们相互间是独立经营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公司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这为财务报表粉饰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主要方式包括: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定价方式,与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转让,获取巨额收益;与关联企业签订旱涝保收的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合同,抬高公司经营业绩;通过向关联企业收取、支付管理费或与关联企业分摊“共同费用”进行利润调节。
(二)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粉饰财务报表。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与企业外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其目标在于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因为其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能够方便地调节企业利润,已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粉饰报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利用非上市企业优质资产来置换上市企业劣质资产;二是将非上市企业旗下经营状况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下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上市企业;三是将上市企业的闲置资产以高价出售给非上市企业。
(三)通过掩饰交易事实来粉饰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的最终反映,即会计的核算与确认必须以真实有效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但很多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一方面虚构各类经济业务,以增加收入、虚增资产等。比如,企业填制虚假的发票,虚构本没有发生的销售事实来虚增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当期利润等。另一方面,对于诉讼、担保等重大事项不予披露,对于应作出报告的重大会计差错又不予报告。
(四)利用会计政策粉饰财务报表。(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上市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建立技术轮训制度,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素养;建立员工技术考核和业绩评价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建立职务轮换制度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2)改革股票的发行制度。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行股票或者集资。为了消除报表粉饰,就要消除其动机。而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就是为了消除其动机。众所周知,新成立和发展的公司大多起初没有客观的业绩数字,但是有时需要大量资金用来继续发展和扩大的,如果按照原有的严格执行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的条件,非但不能有力的推动新兴企业,对其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此外,股票定价的模式也要改善,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确定价格的定价模式,解决配股融资中利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调节股价的问题。(3)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相对完善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监管职能分散、监管手段不够成熟、监管力度不够,这不仅使报表粉饰难以被及时发现,也无形中助长了造假的歪风。有效的监管制度对制止财务报表粉饰是有效的一种手段。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规定,加大对粉饰造假的处罚力度,建立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机制,为解决报表粉饰问题提供法律保证。
参考文献:
[1]许涵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陷阱种种.[J].上海会计,2003(1).
[2]邵晓玲.会计报表粉饰:?手段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6(1).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粉饰;防范
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社会经济基础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是分离的,它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因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能接触并掌握真实有用的信息。企业的大股东也因享有主要的股东决策权而能在实质上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其对信息的掌握也是十分充分的。中小股东由于股权比例小而远离企业控制权,他们对会计信息的占有上处于先天劣势,只能以间接的方式获取信息来监督经理层和大股东的履约情况,是会计信息的需求方。正是为了适应众多且分散的中小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强烈需求,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开披露的方式提供财务报表。但是,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客观存在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利益不一致的矛盾。所也说,利益不一致是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经济原因,信息不对称是财务报表粉饰产生的客观条件。
(二)对财务报表粉饰的监管和惩戒力度不足。企业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内部监管和外部监管两个部分。其中内部监管通常是企业自身设置的机构或是由指定的人员组成,在实际工作中,很可能会受制于管理层。至于外部监管,主要依靠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一般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报表粉饰行为被发现的可能性就会变小。同时,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对此的处罚力度较弱。法律监管上的不够严格,导致企业管理层在利益的驱使下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的投机心理越来越重。
二、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动机
(一)上市并维持上市的资格。根据《公司法》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司必须连续三年盈利并且经营业绩较为突出的才能通过审批成为上市公司。为了获得上市的资格,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好看,证明其具备上市的资格。此外,对于后续发行股票上市的企业,我国规定必须企业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以上方可配股,这一规定也促使很多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达到配股条件。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连续两年亏损或者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的上市公司将被作为ST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将被证券交易所摘牌,即终止上市。而我国上市公司获得上市资格本来就不易,如果再轻易地被摘牌,是很多上市公司不想看到的。
(二)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和信用。银行贷款是目前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金融企业尤其是银行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选择。在金融市场上,良好的企业信用代表着出色的融资能力。而银行等金融企业出于风险的考虑,保证贷出资金的安全性,其对企业的贷款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的。银行在放贷前要先去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偿债风险,并对它们的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最后决定是否贷款给企业以及要贷给企业的金额。在这个过程中,财务报表就起着关键作用,是银行所作出的最后决定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取金融企业的贷款,企业就会对自己所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了。
企业粉饰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获取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相联系的信用形式。良好的经营业绩与财务状况可以更好地获得其他企业的信任,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和资金利用上的优势。很多资金短缺的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商业信用,往往采取粉饰报表的方式来掩盖其经营业绩欠佳、财务收入不稳定等问题。
(三)为了粉饰业绩。财务报表不仅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依据,还常常与企业的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职位升迁相挂钩。如果企业的经营业绩不是很好,没有达到评定奖金或是升职的水平,管理人员很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为粉饰经营业绩而粉饰财务报表。而在企业外部,企业常常要出于应付政府部门或者所在行业的考核、检查,以及提高自身行业地位的考虑,也会采取一些粉饰财务报表的行为。
三、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段
(一)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各项制度的滞后性大大阻碍了市场的快速发展。众多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有一个或数个子公司,虽然它们相互间是独立经营的,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公司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这为财务报表粉饰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主要方式包括: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定价方式,与关联企业进行购销活动、资产置换和股权转让,获取巨额收益;与关联企业签订旱涝保收的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合同,抬高公司经营业绩;通过向关联企业收取、支付管理费或与关联企业分摊“共同费用”进行利润调节。
(二)利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粉饰财务报表。资产重组是指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与企业外的经济主体进行的,对企业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企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重新配置的过程,其目标在于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因为其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能够方便地调节企业利润,已经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粉饰报表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粉饰报表的方法主要有:一是利用非上市企业优质资产来置换上市企业劣质资产;二是将非上市企业旗下经营状况较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下属企业以低价出售给上市企业;三是将上市企业的闲置资产以高价出售给非上市企业。
(三)通过掩饰交易事实来粉饰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的最终反映,即会计的核算与确认必须以真实有效的经济业务为基础。但很多企业为了粉饰财务报表,一方面虚构各类经济业务,以增加收入、虚增资产等。比如,企业填制虚假的发票,虚构本没有发生的销售事实来虚增企业的应收账款和当期利润等。另一方面,对于诉讼、担保等重大事项不予披露,对于应作出报告的重大会计差错又不予报告。
(四)利用会计政策粉饰财务报表。(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上市公司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建立技术轮训制度,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技术素养;建立员工技术考核和业绩评价制度;建立奖惩制度;建立职务轮换制度等。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2)改革股票的发行制度。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粉饰的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行股票或者集资。为了消除报表粉饰,就要消除其动机。而改革股票发行制度,就是为了消除其动机。众所周知,新成立和发展的公司大多起初没有客观的业绩数字,但是有时需要大量资金用来继续发展和扩大的,如果按照原有的严格执行公司上市和发行股票的条件,非但不能有力的推动新兴企业,对其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此外,股票定价的模式也要改善,逐步过渡到由市场确定价格的定价模式,解决配股融资中利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调节股价的问题。(3)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市场经济相对完善的国家比较,我国的监管职能分散、监管手段不够成熟、监管力度不够,这不仅使报表粉饰难以被及时发现,也无形中助长了造假的歪风。有效的监管制度对制止财务报表粉饰是有效的一种手段。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的规定,加大对粉饰造假的处罚力度,建立对投资者的民事赔偿机制,为解决报表粉饰问题提供法律保证。
参考文献:
[1]许涵生.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陷阱种种.[J].上海会计,2003(1).
[2]邵晓玲.会计报表粉饰:?手段及其对策.[J].商业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