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鼠李糖的制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che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L鼠李糖作为一种微量糖广泛分布于植物中,是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甜味剂之一, 还可用于生产香精香料。研究发现, L鼠李糖还可以诱导酵母甘露聚糖提高在动物机体中α甘露糖苷酶的活性,显示出良好的药用价值。一方面介绍了L鼠李糖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情况,另一方面根据L鼠李糖的化学性质及测定原理,结合近年来L鼠李糖含量检测研究领域中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L鼠李糖的检测方法,并重点从薄层色谱发(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二硝基水杨酸法(DNS)等几方面介绍L鼠李糖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L鼠李糖;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二硝基水杨酸法
  中图分类号S6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18-05966-03
  甘露糖六位的一个羟基被氢取代而衍生的一种单糖,称为L鼠李糖(Rhamnose),又称鼠李糖、甲基戊糖,L鼠李糖的纯品为无色粉末,呈结晶状,自然界里主要存在于植物多糖、糖苷、植物胶及细菌多糖中,多为L型。其甜度是蔗糖的33%,可用于生产香精香料,可食用;可以作为药物的中间体、合成强心药物;可与其他物质反应形成风味物质、用作甜味剂;可用于农作物疾病的防治;还可作为肠道渗透测试剂使用,并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1-3]。
  L鼠李糖可以在植物中提取,也可以用发酵法等途径进行工业生产。目前,国内外提取、分离和制备L鼠李糖的技术工艺水平日趋提高,笔者就近年来L鼠李糖的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等几方面概述L鼠李糖的研究进展。
  1 L鼠李糖的制备方法
  1.1植物中L鼠李糖的提取在自然界中,由于L鼠李糖多存在于植物和细菌中,故可利用植物资源提取L鼠李糖。肖芳等在穿龙薯蓣皂甙酸解液中提取L鼠李糖所选方法为醇提取联合高压酸解法[4]。具体操作为:取新鲜穿龙薯蓣100 g,研磨并过筛后离心15 min,加醇提取所得离心沉淀2次,合并提取液,水浴蒸馏,溶剂回收,剩余馏渣即皂甙粗提物;60 ℃干燥至恒重后,于0.14 MPa下将其加适量酸水解一定时间,过滤;滤液添加Ca(OH)2中和至中性或偏酸性,脱色并过滤,添加酵母培养数小时,跟踪测定葡萄糖至耗尽,发酵终止;过滤除去酵母及部分杂质,测定滤液的L鼠李糖含量,计算L鼠李糖得率;滤液浓缩后用乙醇重结晶,得L鼠李糖晶体,最终L鼠李糖得率最高为0.196%。
  刘叔兴等以盾叶薯蓣(黄姜)为原料,从皂苷酸解液中提取出L鼠李糖[5]。粉碎干黄姜,研磨后过筛,精密称取10 g,萃取剂选用体积分数30%的乙醇,与适量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均匀。试验条件:黄姜和乙醇的质量比是1∶10,25.8 kHz为超声波频率,超声40 min,对总皂苷进行提取,抽滤后浓缩滤液,加入浓度为1.5 mol/L 的硫酸20 ml,于电热套内水解4 h,完毕后抽滤,滤渣冲洗至中性后烘干,可于索氏提取器内提取制备皂苷元,滤液即为酸解液,向酸解液中加入Ca(OH)2调节pH至中性或者偏酸性,过滤除去CaSO4沉淀,于滤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过滤除去色素,得到无明显颜色的滤液。然后加入2% 的活化酵母,36 ℃恒温发酵,用薄层色谱法跟踪测定葡萄糖,待其耗尽即可终止发酵,过滤除去杂质,将滤液进行L鼠李糖含量测定并计算得率。滤液浓缩后用甲醇重结晶,可得L鼠李糖晶体,最终L鼠李糖得率最高为1.5%。
  以黄姜为原料,杨谦等研究了L鼠李糖的提取工艺[6]。黄姜,也被称为盾叶薯蓣,内含薯蓣皂甙元的成甙糖类包含1个葡萄糖和2个L鼠李糖,故可用于提取L鼠李糖。优化试验后,以50 g/L稀硫酸溶液为水解液水解2 h后,加入酵母菌发酵2 h(pH为6),得出L鼠李糖提取率为1.5%。
  虽然植物是提取L鼠李糖的重要来源,但由于其复杂的分离工艺以及高浓度的多糖限制了发酵中氧和营养物质的传递,故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1.2生物酶解法制备L鼠李糖 L鼠李糖多从天然植物中获得,如从橡树皮中提取栎皮酮,通过水解得到含L鼠李糖的溶液,经分离提纯获得L鼠李糖纯品。此类生产方法有一定缺点,如劳动强度大,分离提纯过程中易生成有毒物质,原材料受季节、地域及运输等因素影响[7]。
  作为方法改进,张美超等利用微生物所产的芦丁αL鼠李糖苷酶酶解制备L鼠李糖[1]。试验前期已筛选出一种芦丁αL鼠李糖苷酶,该酶能特异性水解芦丁上的L鼠李糖苷键,生成异槲皮苷和L鼠李糖[8]。取芦丁24.0 g酶解,产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L鼠李糖粗糖液4.18 g,产率为174%。基于结晶法对L鼠李糖粗糖液精制,在L鼠李糖水溶液质量浓度0.4 g/ml时,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并开始结晶,得无色透明结晶,产率为27.5%。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L鼠李糖纯度高达99.0%。研究可为生物转化法大量生产L鼠李糖提供研究依据,生物酶法因其具有水解特异性好、环境友好等特点,为L鼠李糖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
  1.3微生物发酵制备L鼠李糖利用微生物生产含有L鼠李糖的L鼠李糖脂是大规模生产L鼠李糖较有发展前景的方法。发酵法生产L鼠李糖较常选用假单孢菌,其中铜绿假单孢菌[9]最为常用。培养的碳源、氮源、无机离子种类及浓度变化, 均会影响L鼠李糖脂的生物合成, 有些碳源适于糖脂的形成。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L鼠李糖的条件对比研究中,李祖义等选取糠油为碳源,利用假单胞菌发酵制备L鼠李糖脂,水解后分离得L鼠李糖[7]。
  也可利用再生材料制备L鼠李糖脂,水解后得L鼠李糖。虽然生产L鼠李糖脂的原料一直来源很广,从石油化学衍生的物质到天然原料,最常用的是植物油、糖和甘油。现已证明,许多废弃物也可能用于生产L鼠李糖脂,如脂肪酸、废煎炸油、橄榄油的生产废水、乳清废物[10]。总结了“传统的”生产L鼠李糖脂的可再生原料:糖、油、甘油及潜在的可利用废弃物。总结了对下一代产L鼠李糖脂菌种的要求,如下:扩大原料谱,增加代谢谱,减少副产物的形成和更易于控制。如果能达到这点, L鼠李糖脂的规模化生产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并且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在商业水平上获得成功。   L鼠李糖可由L鼠李糖脂水解制备。碱法水解可用1 mol/L NaOH 40 ℃ 回流12 h, 酸法水解可用1 mol/L HCl回流2.5 h,或者在30~100 ℃ 加H2SO4水解。L鼠李糖脂水解后得到L鼠李糖和3羟基酸, 可用乙酸乙酯萃取3羟基酸, L鼠李糖在水层;也可用离子交换法, 调pH>5, 用阴离子柱分离3羟基酸;还可用层析法分离L鼠李糖[11]。
  经大量实践后,工业化生产选用发酵法为L鼠李糖的主要制备方法。生产的L鼠李糖依据中间产物的不同可分为2类:一类为由微生物或藻类生产含L鼠李糖基的多糖,水解获得L鼠李糖;另一类为利用微生物生产L鼠李糖脂,水解L鼠李糖脂得到L鼠李糖。然而,该法在制备L鼠李糖过程中明显存在不足: L鼠李糖在多糖中含量往往偏低,水解后含有其他单糖,为后期分离提取增加难度和成本;发酵液中时常混有杂蛋白,为多糖的分离提纯增加困难;多糖易受本身性质影响,如用发酵液黏度过高,工艺条件不易操控等[9]。
  因此,利用微生物生产L鼠李糖脂后经水解制备L鼠李糖是大规模生产L鼠李糖较有发展前景的方法。
  2 L鼠李糖的检测方法
  L鼠李糖是单糖,故其含量检测方法可参照其他单糖的测定方法。单糖通常用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12-13]、高效液相色谱法[14-16]、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17-18]和薄层色谱法[19-21]等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2.1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二硝基水杨酸法是依据二硝基水杨酸在碱性条件下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产物在煮沸条件下实现棕红色,再用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一种检测方法。因为糖类游离出还原基团的数量可决定其显色的深浅,并对还原糖的种类无选择性,故DNS法广泛应用于多糖等水解后生产多种还原糖体系中。
  选取盾叶薯蓣为原料,刘树兴等研究了从皂苷酸解液中提取L鼠李糖的工艺[4]。在提取出L鼠李糖后,采用DNS法进行L鼠李糖含量的测定,并建立标准曲线,得出回归方程,利用得率公式:得率(%)=L鼠李糖质量/盾叶薯蓣原料质量×100%进行含量计算。测定结果为,盾叶薯蓣总还原糖的得率为2.19%,L鼠李糖得率为1.5%。
  张美超等采用DNS测糖法测定L鼠李糖含量[1],试验配制1 mg/ml的L鼠李糖溶液25 ml,分别取1、2、3、4、5 ml于5支刻度管中,分别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 ml,以制备L鼠李糖标准品梯度溶液。纵坐标为标准糖浓度,横坐标为光密度OD540 nm,绘制准曲线。DNS法测得粗糖液含有L鼠李糖4.18 g,得率为17.4%。
  2.2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选取液体为流动相,利用高压输液系统,将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各组分在柱内分离后进入检测器检测,以实现试样的分析。该法在化工、医药、工业、农业及商品检验检疫领域中起到重要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单糖及多糖检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2]中曾刊登出《HPLC法定量测定尿中L鼠李糖、甘露醇及乳果糖评估小肠通透性在儿科的应用》一文,文中介绍作者采用了示差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法),以乳果糖为大分子探针糖,甘露醇和L鼠李糖为小分子探针糖,研究14名健康儿童在14 d内无胃肠道症状, 禁食一夜后收集试验前尿样。随后,每人口服100 ml含5 g乳果糖、l g L鼠李糖和1 g甘露醇的溶液,收集5 h内的尿样,记录总体积,取20 ml尿液置-20 ℃冻存至分析。试验以HPLC柱为氨基修饰的硅胶柱,流动相为乙睛∶水(70∶30,V/V),流速为1 ml/min,LC 1240折射率示差检测。结果得出L鼠李糖保留时间为6.2 min,最低检出浓度为0.1 mmol/L。
  杨俊等选取Waters高效糖分析柱,利用梯度洗脱分离,建立了同时测定烟草中水溶性糖的新方法——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23]。试验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为20 μl;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的温度为80 ℃,载气选择氮气,流速为2.00 L/min。称取0.45~0.30 mm粒径的烟草样品1.0 g,准确至0.000 1 g,加入25 ml的超纯水,超声波辅助浸提40 min,温度40 ℃,过滤后量取5 ml溶液,流速为1.0 ml/min通过已活化的反相C18固相萃取柱,将最初2 ml溶液弃去,收集后面3 ml溶液,再经0.45 μm的水系滤膜过滤。经HPLC分析得出L鼠李糖线性范围为0.5~30.0 μg,烟草及其制品中包括低含量L鼠李糖等糖类物质的分析与质量控制可用该法测定。
  2.3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又称薄层层析法,是对少量物质进行快速分离、定性分析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技术。是在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涂抹一层薄厚均匀的固定相,点样后展开,将比移值(Rf)与适宜的对照物的比移值(Rf)比较,进行药物鉴定、检查杂质或测定含量。
  据报道,采用薄层层析法对黄姜中的L鼠李糖进行提取并定性分析[1]。刘叔兴等从皂苷酸解液中提取L鼠李糖时,也采用此法进行定性分析[5]。薄层色谱条件为:展开剂为V(乙酸乙酯)∶V(甲醇)∶V(醋酸)∶V(水) = 60∶15∶15∶10;显色剂为10%硫酸乙醇溶液;Rf值为0.76,斑点为圆形且无拖尾;喷湿润后于100 ℃烘烤 10 min,得到L鼠李糖斑点,与标准品斑点一致。
  2.4其他检测方法由于L鼠李糖属于单糖、水溶性还原糖,因此可参考其他类似糖类的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对食品中糖含量的检测多采用化学检测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离子色谱法、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流动注射分光度法[24]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化学法与其他方法相比较为耗时,且只能测定总糖或还原糖的含量,无法进行准确的定性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的灵敏度较低;离子色谱法在糖类含量测定中较为常见,灵敏度较好,但糖类在电极表面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方法准确度。因此,对于L鼠李糖中检测要求定性分析,选用薄层色谱法即可。对于在L鼠李糖检测中要求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应该首选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该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糖类的定性定量检测中。
  参考文献
  [1] 张美超,刘廷强,王东明,等.芦丁L鼠李糖苷酶水解反应液中L鼠李糖的分离纯化[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3(3):160-163.
  [2] TOMSIK P,SOUKUP T,CERMAKOVA E,et al.Lrhamnose and Lfucose suppress cancer growth in mine[J].Central European Journal of Biology,2011,6(1):1-9.
  [3] TAMAYORAMOS J A,FLIPPHI M,PARDO E,et al.Rhamnose induction of Aspergillus nidulansaLrhamnosidase genes is glucose repressed via a CreAindependent mechanism acting at the level of induceruptake[J].Microbial Cell Factories,2012,11(1):26-43.
  [4] 肖芳,郑小江,谭远友,等.穿龙薯蓣皂甙酸解液中L鼠李糖的提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9(8):54-57.
  [5] 刘树兴,侯屹,李祥,等.盾叶薯蓣皂苷酸解液中L鼠李糖的提取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1(9):239-242.
  [6] 杨谦,田萍,杜宝中.黄姜中L鼠李糖的提取[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8(3):366-369.
  [7] 李祖义,李江云,徐国梁,等.微生物发酵制备L鼠李糖最佳条件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9(1):118-121.
  [8] 吴迪,刘廷强,王东明,等.芦丁的酶法转化及其产物异槲皮苷的分离[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12(6):399-401.
  [9] 浦跃武,张浩嘉,梁世中,等.5L发酵罐生产L鼠李糖的试验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26-29.
  [10] 厉芳.可再生材料生产L鼠李糖脂的研究进展[J].山东食品发酵,2013(2):37-42.
  [11] 张晨,浦跃武,梁世中,等.发酵法生产L鼠李糖的研究现状[J].四川食品与发酵,1998(Z1):10-13.
  [12] 姜波,刘长建,成建立,等.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银杏叶中可溶性单糖[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2):182-184.
  [13] 王丽娜,陈水钫,张兵,等.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9(4):232-234.
  [14] 高庚申,李存雄,张明时.预衍生化-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9(10):1225-1227,1229.
  [15] 张永勤,王哲平,宋雨梅,等.还原糖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0(6):321-323,326.
  [16] 李灿,陈英,李培,等.HPLCELSD同时分离检测食品中十种单糖、双糖和低聚果糖[J].食品工业科技,2013(7):309-313,318.
  [17] 林慧,颜春荣,徐春祥,等.HPLCELSD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10种糖和糖醇[J].食品科学,2013(12):286-291.
  [18] 刘婷,吴道澄.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方法[J].中国调味品,2011(3):1-12,16.
  [19] 李继民,王彦吉,邹宁,等.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复印纸中单糖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8(S1):451-455.
  [20] 李继民,王彦吉,邹宁,等.薄层色谱法测定纸张水解液中单糖的研究[J].纤维素科学与技术,2008(2):43-47,78.
  [21] 李继民,王彦吉,邹宁,等.薄层色谱-分光光度法测定纸张中单糖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8(3):270-274.
  [22] HPLC法定量测定尿中L鼠李糖、甘露醇及乳果糖评估小肠通透性在儿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7(4):188-189.
  [23] 杨俊,刘江生,蔡继宝,等.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烟草中的水溶性糖[J].分析化学,2005(11):1596-1598.
  [24] 肖凯,张新申.流动注射分光度法快速检测甘蔗汁中的还原糖[J].中国食品学报,2013(10):261-26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 cm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3~10.15 g/kg、3.06~12.37 g/kg和2.16~11.66 g/kg,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
期刊
摘要[目的]为获得不同方式、不同时段滇池打捞的蓝藻泥中氮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对2011年滇池打捞的藻泥含氮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移动式、固定式2种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打捞的藻泥氮含量变化。[结果]滇池采用的移动式和固定式打捞的藻泥含氮量差异较大,移动式打捞的藻泥全年平均含TN 62.0 mg/kg、固定式平均含TN 29.8 mg/kg,前者是后者的2.17倍;不同时段打捞的藻泥含氮量差异
期刊
摘要 利用1961~2010年涟水及其周边11个站点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应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估算了历年涟水蒸散量气候生产潜力(TspV),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及气候生产潜力与温度或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0年涟水县温度呈上升趋势,降水总体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趋势;涟水TspV值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的趋于一致,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明显的纬向递减特征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阔瓣含笑在黄淮地区的引种选育进行研究。[方法]在河南省上蔡县引种优良常绿阔叶树阔瓣含笑,通过3年的野外露天越冬驯化后选择出性状优良的单株,将抗寒树种改接于辛夷之上进行优树无性繁殖,调查其嫁接成活率、越冬保存率、植物学性状、物候期、苗高生长状况。[结果]新品种耐寒性较好,越冬保存率达98%,抗旱、抗病虫害能力也比较强,观赏价值高,花期长达4个月;采用带顶芽的接穗改接到辛夷上适应了碱性
期刊
摘要 利用大洼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统计分析该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縣全年及春、夏、秋、冬季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降水全年及春、夏、冬季有增多的趋势,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增幅最大;全年及四季的日照变化明显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日照;大洼县  中图分类号 S16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深圳宝安区石岩蔬菜基地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措施进行绿色防控,调查小菜蛾、斜纹夜蛾和黄曲条跳甲3种主要害虫的危害情况并检测蔬菜残留。[结果]与空白对照区相比,采用绿色防控措施降低了害虫数量,减少了农药使用次数和成本,降低了蔬菜农药残留。[结论] 绿色防控措施有大面积应用前景。  关键词 绿色防控技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薄皮核桃破壳取仁工艺,提高高路仁得率。[方法]以温185薄皮核桃为研究对象,研究核桃含水率、破壳加载速度以及加载位置对破壳后整仁、一路仁和二路仁的影响规律,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方法设计试验,用SAS、matlab软件处理数据,建立相关数学模型。[结果]试验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核桃含水率、加载速度和加载位置对高路仁的得率影响显著;当加载变形量12 m
期刊
摘要 阐述石阡苔茶生长环境及其发育阶段的气象灾害,对影响苔茶生长的气象灾害提出相关防御措施,从而达到优质、稳产的目的。  关键词 苔茶;气象灾害;防御措施;石阡  中图分类号 S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716-01  贵州省石阡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武陵山脉西南边缘,铜仁地区西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暖湿共节,
期刊
摘要 红椿和毛红椿都是国家二级保护用材树种。它们在我国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巨大。该文对红椿和毛红椿的遗传表现性状选优和分子遗传标记,红椿和毛红椿的生理与生态研究方面进展进行了概述,对相关研究利用提出建议和前景展望。  关键词 红椿;毛红椿;遗传;生理生态  中图分类号 S71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910-03  Relevant S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乳制品中硫氰酸盐含量测定的离子色谱方法。[方法]样品溶液经乙酸沉淀,去除蛋白质及脂肪的干扰后,过滤装瓶。采用Ion Pac AS11HC柱(4 mm×250 mm)对其进行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试样中硫氰酸根峰面积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结果]试验表明,硫氰酸盐在0.1~2.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2=0.999 6,添加回收率为92.0%~96.6%,变异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