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打捞的蓝藻泥氮含量变化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为获得不同方式、不同时段滇池打捞的蓝藻泥中氮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对2011年滇池打捞的藻泥含氮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移动式、固定式2种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打捞的藻泥氮含量变化。[结果]滇池采用的移动式和固定式打捞的藻泥含氮量差异较大,移动式打捞的藻泥全年平均含TN 62.0 mg/kg、固定式平均含TN 29.8 mg/kg,前者是后者的2.17倍;不同时段打捞的藻泥含氮量差异也较大。6、7月份打捞的藻泥含氮量较高,到9月份含量就明显下降;全年检测数值中TN最大值和最小值移动式和固定式的各相差1.8和3.0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水污染治理中蓝藻打捞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蓝藻;氮;水污染治理;滇池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1-07161-03
  Research on the TN Content Changes of the Cyanobacteria Mud Salvaged from Dianchi Lake
  WU Dexi,HE Jie et al(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Yunnan 650201; Kunming Monitoring Station of Urban Sewage, Kunming,Yunnan 650034)
  Abstract[Objective]In order to study the TN content changes of the cyanobacteria mud which salvaged from Dianchi lake in different ways at different times. [Method] The nitrogen testing data of the cyanobacteria mud salvaged from Dianchi lake in 2011 were analyzed, the TN content changes of the cyanobacteria mud which salvaged from Dianchi lake in different ways at different times were studied.[Result] The TN content of mobile type and fixed type salvaged cyanobacteria mud were quite different. Mobile salvaged cyanobacteria mud containing TN volume averages is 62.0 mg/kg, fixed average TN is 29.8 mg/kg, the former TN content of the latter is 2.17 times.The cyanobacteria mud salvaged in different times had quite different on TN content too. It is higher content in June to July,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September. The annual max value of cyanobacteria mud TN content is the min value of 1.8(mobile type) and 3.0(fixed type) time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salvage cyanobacteria related work in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Key words Cyanobacteria;Nitrogen;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Dianchi lake
  滇池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水湖,水体置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均很差,加之多年接纳上游大量污染物的原因,致使湖内水体受污染程度严重。20世纪80年代中期,污染最严重的草海开始出现蓝藻水华,随后逐步漫延至外海。1992年蓝藻水华首次大面积暴发,造成鱼类死亡,1999年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大暴发,之后每年4~11月蓝藻异常疯长[1-2]。蓝藻的暴发一方面会危害环境和生态,另一方面因蓝藻携带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会再次形成水体污染源。打捞蓝藻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昆明市政府2010年10月26日出台《昆明市滇池水体污染物去除补偿办法(试行)》后,滇池蓝藻打捞工作已逐步按市场化运作。在滇池建设的蓝藻固定打捞站和移动打捞船每年都要进行蓝藻打捞作业。笔者对2011年滇池打捞蓝藻的监测数据进行研究,比较分析固定式、移动式2种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打捞的藻泥氮含量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藻泥样本对2011年在滇池进行的固定式、移动式2种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段打捞的藻泥含氮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移动式打捞的藻泥呈饼状,绿色到黄绿色,含水量为90%左右;固定式打捞的藻泥呈泥状,墨绿色到黑色,含水量为92%左右。固定式、移动式2种方式打捞的藻泥由专门技术人员按照采样技术规程进行全批次现场计量、采样,样本在24 h内送实验室检测。2011年共采集、送检藻泥移动式38批次、固定式51批次,共267个样本。移动式采样基数全年为1 668.996 t,固定式为656.64 t。
  1.2藻泥含水率和TN的检测 藻泥含水率和TN检测方法按照何洁等确定的藻泥检测方法[3],按105 ℃烘箱法测定藻泥含水率、LY/T1269-1999法测定藻泥TN,最后以干基计TN含量。   1.3数据统计分析对检测获得的全年数据用Excel 2003制表统计,按照朱永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中配对数据检验方法[4],通过Excel 2003中的数据分析等工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蓝藻打捞总量分析2011年滇池蓝藻打捞工作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11月初,从表1可以看出,全年打捞藻泥
  3讨论
  3.1不同方式打捞的藻泥氮含量差异问题对2011年滇池打捞的藻泥含TN的检测数据研究发现,移动式打捞的藻泥含氮是固定式的2.17倍。从全年检测值看,固定式的数值比移动式的上下波动幅度大,原因是2种打捞方式技术工艺不同造成。移动式打捞是过程简单、快速,固定式打捞过程复杂、周期长,二者打捞的藻泥从颜色、形态、含水率及气味等方面有明显差异。盛东等研究表明藻泥变黑是蓝藻死亡分解的表现,且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会有氮释放[5-8]。蓝藻死亡分解过程中氮、磷等释放是导致固定式打捞的藻泥氮比移动式低的原因。固定式打捞的伴有臭味的黑色藻泥实际是死亡的藻泥残渣,其复杂的过程及较长的周期是导致蓝藻死亡的原因。
  3.2 不同时段打捞的藻泥氮含量差异问题从2011年6月下旬~11月上旬打捞的藻泥含氮数据分析来看,滇池不同时段藻泥含氮差异是明显的。2011年蓝藻打捞区域5~11月份月平均水温分别是23.7、27.5、25.4、24.6、24.8、22.5、16.5 ℃,5~11月份月平均水质TN分别是2.28、17.40、3.68、6.35、2.92、4.28、4.81 mg/kg。从当年水温和水体氮含量的监测数据来看,6、7月份水温较高,与6、7月份藻泥氮含量较高对应;6~11月份水质氮浓度与藻泥氮含量高低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水温及水质氮含量变化或许是导致不同时段藻泥氮含量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相关的工作值得进一步研究。
  3.3 絮凝剂对藻泥氮含量的影响滇池采用的固定式和移动式2种蓝藻打捞方式均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混凝剂。移动式蓝藻打捞中使用的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聚合氯化铝(PAC),固定式蓝藻打捞中使用的是与移动式不同厂家的CPAM、PAC以及酸洗缓蚀剂(STS604)。2011年在滇池蓝藻打捞中移动式使用的CPAM实测含TN量10.06%,固定式使用的CPAM含TN量12.95%;STS604、PAC含氮很低,忽略不计。全年打捞的藻泥含氮量扣除添加的CPAM含氮量后,移动式打捞的藻泥含氮量为58.0 mg/kg,固定式为3.16 mg/kg,分别比扣除前减少5.2和1.0 mg/kg。这也是移动式打捞的藻泥含TN量比固定式高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梅,李原,王若南. 滇池的水华蓝藻的时空变化[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3): 272-276.
  [2] 张梅,李原,王若南. 滇池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2):170-175.
  [3] 何洁,陈建斌,白涛,等.滇池打捞蓝藻总氮含量检测方法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27(6):882-886.
  [4] 朱永平.生物统计与实验教程[M].昆明: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14-17.
  [5] 盛东,徐兆安,高怡.太湖湖区“黑水团”成因及危害分析[J].水资源保护,2010,26(3):41-44.
  [6] 厉恩华,刘贵华,李伟,等.洪湖三种水生植物的分解速率及氮、磷动态[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6):667-671.
  [7] 李柯,关保华,刘正文. 蓝藻碎屑分解速率及氮磷释放形态的实验分析[J].湖泊科学,2011,23(6):919-925.
  [8] 徐敏,程凯,孟博,等.环境因子对衣藻水华消长影响的初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35(3): 322-325.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了解银川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及其血清型和耐药性特点。[方法]以宁夏银川市售各类生鲜食品为原料,菌株的分离鉴定按照GB4789.30-20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进行;血清型检验按照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KB纸片扩散法进行。[结果] 720份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45株,总检出率为6.25%,分属5个血清型,主要为1/
期刊
摘要 豆科植物适生范围广、抗逆性强,在此对其在生态恢复方面从矿区植被恢复、石质边坡生态复绿、保持水土和土地持久生产力恢复等进行了概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关键词 豆科植物;生态恢复;应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18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637-02  Research Advances of Application of Legum
期刊
摘要基于江苏省苏中地区扬州和泰州两市542份有效调查问卷,定性分析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相关投入意愿,同时,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个体和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民投入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男性、31~40岁和40~50岁两个年龄段、高中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在2~4万元和4~6万元区限、从业于服务业和试点村的农民,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意愿相对较高。②家庭收入增长、参加培训、有人在外工作、参加合作组织、对生
期刊
摘要研究了巨野县318件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引起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地下水环境质量处于较差和极差水平,TDS、NO-2、Cl、F、Mn、Fe因子的超标为地下水综合质量较差的主要原因。利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样品污染物总健康风险水平为0.14×10-6~41.92×10-6 a-1,低于ICRP最大接受风险值5×10-5 a-1,超出1×10-6 a-
期刊
摘要 选取了城市中典型的水景空间,对不同水景空间中的女性使用者行为进行研究,为城市水景空间针对女性使用者进行设计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水景空间;女性使用者;行为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20-06686-01  A Research of Female Users’ Behavior in City Waterscapes  YANG Wen
期刊
摘要河北省低平原地区属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极度匮乏,发展节水农业已刻不容缓。多功能水肥一体定额灌溉机是集节水灌溉、施肥、喷药等功能于一体的设备,其操作简便,省时省工。  关键词灌溉机;水肥一体化;节水;定额灌溉  中图分类号S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21-07237-02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ultifunctiona
期刊
摘要针对益阳地区当前日益严峻的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及其所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探讨。论述了益阳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污染途径以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的影响,探讨了益阳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以改善农产品产地环境,为从农产品生产源头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参考。  关键词益阳; 环境污染; 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方法]测定了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300、450、600 ml/hm2 3个施用量对稻纵卷叶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 d,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悬浮剂用药300、450、600 ml/hm2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新型抗原抗体检测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近年来对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TPCR、荧光定量RTPCR、RTLAMP、ELISA和胶体金技术等抗原抗体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不同实验室寻找适合的诊断方法以及发展新型诊断方法提供参考,为我国牛病毒性腹泻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原;抗体;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火烧迹地中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 cm土壤轻组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结果]对照样地、低强度和高强度火烧样地中轻组有机碳含量分别为2.53~10.15 g/kg、3.06~12.37 g/kg和2.16~11.66 g/kg,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