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利与弊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ian198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然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好比一把双刃剑,在课堂教学中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展示一些相关的动画、视频、图片、音频等,这些形象、直观而富有吸引力的材料,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我制作了这样一个动画:一个头戴皇冠的皇帝,他赤裸着身体,摆出一副高傲自大的样子,在大街上举行游行大典。他的身后是手中托着“新装”的一群大臣,两旁街道上尽是围观的老百姓。突然,响起一个小孩子天真的声音:可是他什么也没有穿呀!同时,屏幕上跳出一个小孩子手指着皇帝并做着鬼脸。这样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
  
  二、紧扣文本,突出重点和难点
  
  众所周知,让学生去理解语言文字组成的课文的重点、难点,有时是很困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把静态变为动态,把原本枯燥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起到展现重点、难点的作用。如《背影》一文,由于岁月的流逝和当前物质条件的大大丰富,让现在的孩子去理解文中父子之间的感情是相当困难的。教学中,不妨抓住背影这一关键,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几幅动画,反复让学生对照课文观看父亲爬月台、翻过铁路、买橘子等的场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理解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父亲的爱的体恤”这一重点。
  
  三、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语文课来说,多种文学体裁中魅力无穷的语言文字富有审美功能,而语言文字描绘的场景,其感染力并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解就能使学生领会的,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通过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视听信息等的传递,直观明了地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感体验中,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四、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形、音、色、动感功能较强的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能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如在教授《春》一课时,首先播放少儿歌曲《春天在哪里》,然后利用多媒体逐一呈现出《春》的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学生在声、情、画的激发下,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春天的景色加以描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运用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展示给学生,形成展示网络,大大扩充信息的传递量。尤其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按各自不同的需求,获得不同的认识满足。有些教材内容丰富,知识比较分散,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化零为整,把文章结构、各部分的关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形成整体认识。如《藤野先生》一文,把文章中作者见到藤野先生前对东京的失望、去仙台途中作者的忧国情思以及与藤野先生相知相认的过程和惜别的缘由等,集中起来作进一步梳理,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爱国思想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这样也能把记叙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理解得比较透彻。多媒体的这种密集型的信息提供手段,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如果运用得当,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想象、思维领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过多过滥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达不到优化课堂的效果,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影响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学流程过于程序化
  语文课应当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很多内容是根据课堂气氛和课堂变化临时调整的,而不能完全按照预先设定的步骤死板地讲下去。但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往往先制好课件,按一定的程序在课堂上逐一呈现,这样将会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课堂上难以出现“百家争鸣”的场面。
  二、多媒体技术妨碍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是课堂教学所倡导的,在这种双向互动中,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情感的交流。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人机”交流代替师生交流,缺乏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学生听的是音箱中的声音,看到的是屏幕上的画面。教师忙的是操作电脑,播放课件,既不能深入到学生中,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就会疏远,导致学生对本学科兴趣的衰退,进而使学习成绩下降。
  三、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下降
  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就是训练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能力。而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以视听代替阅读,虽然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激发了学习兴趣,但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这种教学必将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课件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
  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师就像讲解员和操作员,按预先设计的程序不停地点击鼠标,这样课件站在了前台,教师失去了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失去了发挥个性和特长的机会。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取长补短,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让它为语文教学更好地服务。
其他文献
【正】职工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以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为载体,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职工、用丰富的文化引领职工、用向上的文化凝
班级: 八(6)班  日期: 2007年11月27日  主题: 我们的装扮——校园流行系列之三  目标:  1. 以班队主题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着装打扮。  2. 引导学生认识到青春的靓丽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内在的“装扮”上。  主持人:班主任  设定目标的依据:  1. 就学生中出现的校园流行时尚,我班曾进行过相关的系列教育活动。系列之一是在七年级时开展的“我与手机”主题教育活动,系列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英语作为一种人们交流与沟通的工具,已受到越来越多入的重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但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似乎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忽视对学生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许多大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走出校门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无法用英语与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始建于1907年,由"许长公立中等蚕桑实业学堂"沿革而来,在古老悠久的葛天文化洗礼中,已走过近百年的风雨历程,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校风淳朴、秩序井然,
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改的主阵地.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成了每位教师思考的内容。本组稿件中提供了一些课堂教学中的小技巧。希望能够给一线教师一些启发。
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批评。笔者认为,在批评之前,首先必须注意批评的目的、态度和方式。批评学生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尺度:    一、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学生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而学生的自尊心或虚荣感就更强一些。教师发现了学生的某种错误言行,在班会或公开的场合进行批评,这样有时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会让他们感到难堪,以致自惭形秽,甚至导致学生从此一蹶不振。较好的办法就是教师私
郑州市第七十一中学已建校42年,近年来在郑州市政府、金水区政府和区教体局投入资金扩建后,学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24个教室里书声琅琅,学生在新建的教学楼里快乐成长。班班通教学
情境作文教学要求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带学生进入现实的或模拟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引发学生倾吐情感与交流的欲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由原来的封闭式逐步走向开放式。这就越发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课。那么,备好课的关键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要带着问题去备。    一、带着未知的知识性问题去备课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不能做书本的奴隶,而要通过书本去思索、去发现,作为教师,我们更应如此。在认真钻研教材、弄清课本上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发现与教材内容有联系的课外知识。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标中的一种新课型。它是由“听话、说话”训练发展而来的,新课标不仅要求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培养其语言交际、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待人处事等基本素养。通过实践与观察,笔者发现目前的口语交际课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亟待改进。    一、教师评价不及时、引导不到位    [案例]一位老师正在执教5年级口语交际课《我的生活与流行歌曲》,老师制作了许多精致的课件,录制了许多流行歌曲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