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417801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及题解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满族。著名小说《红楼梦》的作者,关外祖籍辽宁铁岭,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颐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曹雪芹曾祖母孫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他早年在南京长大,家境富裕,过着纨绔子弟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迂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举家食粥酒常赊”,远远不如过去。墓在今北京市北五环北京植物园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总计120回,一般认为他是前八十回的作者,后四十回为高鹗写完。《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我国有中国红楼梦学会,为从事《红楼梦》研究的群众社团。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中心,描述了清代贵族家庭的沉浮及其人生百态。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长篇小说《红楼梦》的片段之一。主人公刘姥姥,是作者塑造的一位来自乡下、谙于世故的老太太。“刘姥姥进大观园”一共三次,这是第二次。由于贾母的关照,刘姥姥受到了盛情款待,明知被取笑,还配合大家演了一出戏,当了一回清客,逗老太太开心。这个道理告诉我们,规则根据权力制定,弱者没有尊严,刻意讨好是一种常见套路,十分难堪。节选部分用一句话说就是刘姥姥所说,“哄老太太开个心”罢了。
  文章注释及赏析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1)
  贾母便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罢。”刘姥姥笑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2),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怪道(3)后院子里有个梯子,我想又不上房晒东西,预备这梯子做什么?后来我想起来,一定是为开顶柜取东西;离了那梯子怎么上得去呢?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东西都只好看,可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了!”
  凤姐道:“还有好的呢,我都带你去瞧瞧。”
  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4),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贾母道:“他们既备下船,咱们就坐一回。”说着,向紫菱洲蓼溆(5)一带走来。未至池前,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摄丝戗金(6)五彩大盒子走来,凤姐忙问王夫人:“早饭在哪里摆?”王夫人道:“问老太太在哪里就在哪里罢了。”贾母听说,便回头说:“你三妹妹那里好,你就带了人摆去,我们从这里坐了船去。”
  凤姐听说,便回身同了李纨、探春、鸳鸯、琥珀(7)带着端饭的人等,抄着近路到了秋爽斋,就在晓翠堂上调开桌案。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凑趣儿的,拿他取笑儿。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清客了。”李纨是个厚道人,倒不理会;凤姐儿却听着是说刘姥姥,便笑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二人便如此这般商议。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鸳鸯笑道:“很不与大奶奶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8),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了,只坐在一边吃茶。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王夫人带着迎春姐妹三人一桌,刘姥姥挨着贾母一桌。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9)、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铁掀还沉,哪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10)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得一个儿!”众人方位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贾母笑的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琥珀在后捶着。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11)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哪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取笑。贾母又说:“谁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都是凤丫头支使的!还不换了呢。”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12)。”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13)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菜也端过来给他吃。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一时吃毕,贾母等都往探春卧室中去说闲话,这里收拾过残桌,又放了一桌。刘姥姥看着李纨与凤姐儿对坐着吃饭,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凤姐儿忙笑道:“你可别多心,才刚不过大家取乐儿。”一言未了,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别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儿罢。”刘姥姥忙笑道:“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開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鸳鸯便骂人(14):“为什么不倒茶给姥姥吃!”刘姥姥忙道:“才刚那个嫂子倒了茶来,我吃过了,姑娘也该用饭了。”凤姐儿便拉鸳鸯:“你坐下和我们吃罢,省的(15)回来又闹。”鸳鸯便坐下了,婆子们添上碗箸来,三人吃毕。
  (1)大观园:“观”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有观止、大观等赞美语。大观园是贾府为了迎接皇帝元妃,也就是贾政出嫁的大女儿贾元春回贾府探亲,大兴土木耗费巨资建造的一座宏伟的园林式建筑,一是给元妃提供一个好的住所,二是为了显示贾家的荣耀,因此大观园是贾府地位和辉煌的象征。
  (2)正房:古人的住宅建筑仿照朝廷路寝的结构方式,讲究布局,处于中心位置的叫正房,一般为主人住,或作为家族活动的重要场所,用来祭祀、议事等。正房和怪道等皆口语。
  (3)怪道:和“怪不得”意思一样,表示原来感到奇怪,现在弄明白原因了。
  (4)潇湘馆:潇湘是湖南两条河流的名称,代指湖南。传说舜南巡死在九嶷山,他的两个妃子哭死在湘水边,因此潇湘又有断肠、思夫、绝望等义项。潇湘馆为《红楼梦》大观园中一景,位于大观园西路,与怡红院相对,是林黛玉寄居荣国府的住所。贾宝玉曾提匾额“有凤来仪”,林黛玉号称潇湘妃子、阆苑仙葩,带有嘲讽意味。
  (5)紫菱洲蓼溆:蓼:生长在水边的一种草。唐代罗业《雁》诗说:“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溆:水边,湖南有溆浦县,传说屈原曾经到过那里。蓼溆红白相间,是曹雪芹对环境描写的色调之一,表现环境的忧伤特色。
  (6)摄丝戗(qiang)金:工艺品制作方式,清代流行景泰蓝,将扁的铜丝或金银丝粘在器物上叫摄丝,又叫掐丝。将金属粘在器物上刷油漆叫戗金。
  (7)琥珀(hu po):四五千年前的生物化石,时间不到的称为蜜蜡。这里是丫鬟的名字。
  (8)银箸:箸指吃饭用的筷子,原作箸,周代以后认为食不厌精,但需要速度,所以改为校或筷。
  (9)麈(zhu)尾:麈是鹿的一种,麈尾,古人驱虫、掸尘用的工具,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比况像麈的尾巴,不同于拂尘或羽扇。
  (10)食量:饭量。
  (11)促狭鬼:会捉弄人的人,南方方言。
  (12)伏手:顺手、方便,口语。
  (13)砒霜: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或淡黄色的毒药,故称砒霜,民间又称大钒。
  (14)骂人:责备,批评,北方方言。骂人,指用脏话贬低或侮辱他人。
  (15)省的:省得。“的”和“得”曾经字形和读音都有区别,现在“的”“得”“地”三个读音一样,“得”为补语标志,起到补充说明作用。这是北语作为普通话,强势南下出现的语言现象。
  赏析如下:
  (一)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开头到“我都带你去瞧瞧”)写刘姥姥为奉承贾母,刻意赞美潇湘馆内陈设的豪华。
  第二部分(“说着”到“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写刘姥姥配合王熙凤故意搞笑,演戏给贾母看,大家故意笑场,哄贾母高兴。
  第三部分(“一时吃毕”到最后)写刘姥姥的感慨。
  (二)关于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说明红尘滚滚,人生如梦,昨日红楼转眼间就成了眼下破庙。
  第一次: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搬到乡下,年冬岁末生计艰难,刘姥姥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第二次:刘姥姥为感谢贾家的救助,特地去感谢,加深感情。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节选的就是二进大观园的部分内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盛景。作者借刘姥姥之口,讲述了贾府众人生活的奢靡。刘姥姥奉承贾府,讨好上下,演出戏中戏,以及刘姥姥对大观园生活发出了感慨。
  第三次:写荣国府衰败,大家同病相怜,共同生活。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住到乡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落魄与衰败。此时,刘姥姥化身为一名义气使者,将巧姐救于水火之中。
  (三)人物关系及其安排
  《刘姥姥进大观园》中出现了一系列人物。这些人物中地位最高的是老祖母贾母,也是荣国府的当家人。因此,在贾府的地位主要由两方面决定:第一看贾母是否被喜欢和看重,第二看血统,即嫡庶和辈分。也因此,人物的性格、身份都围绕着这两点描绘。
  为什么贾宝玉最受重视?那就是贾母说的,贾宝玉长得最像他爷爷。这似乎容易被理解为,贾母由此想起自己的丈夫。但是实际上不仅如此,过去的官僚家庭祭祀祖先的时候会让人扮演接受祭祀的对象,这个扮演者就是被祭祀人的孙子辈中长得最像他的人,叫曾孙,又叫尸。因为孩子小,所以有专门的人引导导演,叫祝。礼结束后,最后的仪式是感谢祝,即敬祝或敬礼,所以后代写信,到写完了习惯称敬礼。   贾母,为贾代善之妻,出嫁前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她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因为精明能干,最终坐稳了在贾家最受尊重的家主位置。有两个儿子贾赦、贾政,贾赦是长子,贾政是次子。贾政是贾宝玉的父亲。林黛玉的舅舅,薛宝钗的姨父。
  林黛玉:贾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
  凤姐:王熙凤,小名凤姐儿,诨号凤辣子,贾琏之妻,王夫人娘家侄女。
  贾琏:别名琏二爷,贾赦的长子,继母邢夫人无子女,异母妹妹迎春,异母弟弟贾琮,妻子王熙凤,女儿巧姐。他捐了个同知的官位,不喜欢读书谋求官位。住在荣国府叔叔贾政家中,和妻子王熙凤帮着料理家务,在贾府男子中算是得力干练之人,最大的缺点是好色,但并不像贾珍、薛蟠等那样放纵。
  探春:别号蕉下客,贾政庶出女,排行第三。
  鸳鸯:贾母的大丫头。
  琥珀:贾母的丫鬟。
  湘云:别号枕霞旧友,原籍金陵。贾母的内侄孙女。
  李纨:字宫裁,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
  贾珠:贾政嫡长子,与贾元春、贾宝玉均为王夫人所生,娶妻李纨,育子贾兰,在《红楼梦》中是作为已故人物。
  贾宝玉:幼号绛洞花主,原籍金陵,荣府贾政次子,自幼深得祖母宠爱。
  王夫人:贾政妻,贾宝玉的生母。
  薛姨妈:贾宝玉的姨娘。
  迎春:贾赦庶出女儿,排行第二。
  惜春:别号藕榭,贾珍之妹,排行第四。
  (四)刘姥姥形象
  1.刘姥姥身份
  刘姥姥的身份有的说是小市民,有的说是贫苦农民,其实都不确切。如果这样理解,刘姥姥的世故和能力就无法解释了。按《红楼梦》第六回所说:
  祖上曾做过一个小小京官,昔年曾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与王夫人随在京的知有此一门远族,余者皆不知也。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了。王成亦相继身故,有子小名狗儿,娶妻刘氏,生子小名板儿;又生一女,名唤青儿。
  曹雪芹笔下的刘姥姥家是势利,当官是小官,而且破落了,亲戚是远亲,家人是早故,名字叫小狗,自己是个寡妇,显然带有鄙视的目光,所以曹雪芹安排她进贾府是乞讨、讨好,以衬托贾府的强势。因此,刘姥姥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出身于小京官家庭,破落以后在乡间度日。那么,这样的人的家风家教和礼数,以及对豪门的崇敬必然成为支配其行为的基础。这也是她为什么会搞关系,迅速适应荣国府生活的原因。
  刘姥姥的生活来源是两亩薄田,她有一个女儿嫁给了与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的王家子孙,叫王狗儿。刘姥姥本靠着两亩薄田度日,女婿王狗儿因青儿板儿姐弟无人照看,便将她接到家中过活。刘姥姥靠女婿过活,便一心一意为女婿一家生计操劳着,这一年年关将近,家中贫寒,连过冬的一应吃穿都没钱置办。因此刘姥姥进荣国府主要是为了体面,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因此她的行为是“谋”,最终她成功了,还带来孙儿王板儿和王熙凤的女儿贾巧姐的一段姻缘。不能不说刘姥姥进大观园是投机行为。
  2.刘姥姥的谋略实施。刘姥姥的谋略通过奉承周瑞家的,又奉承王熙凤,最终吃住贾母完成。所以说到底刘姥姥投机成功,证明了大观园的愚蠢,也是破落的因素之一。
  刘姥姥通过讨好奉承别人,通过贬低自己抬高别人,通过装傻娱乐别人,最终谋划成功。为了实现她空手套白狼的谋略,她察言观色,反复调查,放下身段,语言称呼上,刘姥姥称呼这些仆人太爷,直接获得需要的信息。
  3.刘姥姥的表演和形象塑造。刘姥姥卖傻、八面玲珑,又根据王熙凤和鸳鸯的安排演出戏中戏: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刘牛混在一起说,借着快板押韵,这是何等好的口才,即兴发挥。不止这些,还表演出猪的样子。这不是演员是什么?曹雪芹丑化刘姥姥,但也嘲笑了贾母一干人,一个个笑得死去活来。这是一种冷幽默,并不好玩。这不是生活逼迫,而是贪婪的游戏。
  4.对于刘姥姥的描写,不仅仅是扮猪吃虎那样说完了就简单了事,还通过鸳鸯道歉,让刘姥姥说出:“姑娘说哪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可恼的!”这种玩世不恭的话,说明刘姥姥的世故和对众人的愚弄。这么丑陋的人愚弄贾府后院,不用说是写贾府的愚蠢可笑了。
  刘姥姥从愚弄他们中没有得到快乐,而是理性得到了印证:“礼出大家。”这是她的人生感悟。她感觉到大家庭的管理没有规范不行。这显然也是对自己家庭和家族衰落的反省。她对板儿不当行为的制止,不完全是谨慎,也是潜意识中对于传统规范的遵守与信仰。
  总之,刘姥姥应该是出生在破落的小京官家庭,在乡下度日,但是不甘心贫寒。谋划通过远亲获得资助,最终通过观察言色、刻意表演获得了成功。世事难料,她成了获得资助对象的依靠,笑到最后。所以刘姥姥的形象就是荣国府的一面镜子,照出一个道理:世事难料,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
其他文献
科幻小说与其他文类很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审美较之于思想是次要的,也就是说它更多采取更为直白的赋形方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从而通过虚构文本来呈现出某种特定的世界观念与认知,这无疑使得科幻小说在注重个人、欲望、情感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主流中顽强地承续着宏大叙事的底色。王晋康是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新一波中国科幻浪潮中的元老,他对于新兴科技尤其是生物科学的文学性思考使之具有难以替代的意义。正
期刊
李宏伟的“小说”无法用既定的题材与体裁分类法进行归总,我认为他的写作是一种“例外写作”。当然,如果就人物与情节设定而言,也完全可以作为“科幻”来解读。李振显然明了这一点,所以他首先就亮明了自己的论说——“基于误读的误读”——在他的阐释中李宏伟关于现实、现实呈示、真实之间发生了纽结,而经验、抒情、语言则彼此涵化,二元逻辑的建构坍塌了,元与元之间淡入又淡出。毋庸讳言,科幻文学时下正成为一种热潮,这使它
期刊
少年时读《论语》,开首便是“学而”篇。其首章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我这个小小乡村少年的体会,前两句并不难懂——那时节我白天上学,傍晚回家干点杂活,晚上做作业、写毛笔字,功课并不紧,还有闲时间看看小说,想象古人的生活或外面的世界,当真是很快乐的事啊,并且在僻远的乡村,偶尔有远嫁外乡的姑姊们带着丈夫和孩子归宁,往往惊动一村人都来看望说笑
期刊
如深山石缝中的一粒种子,如无特殊机缘,我是不可能走出大山,进入城市尤其是北京这样的文化大都市的,更无可能由一个农民之子進入神圣的学术殿堂。我将改革开放比成东风,将高考制度比成移栽,将老师的培养比成哺育,将朋友家人的关爱比成阳光雨露,于是我这颗微不足道的种子才没被置弃,以至于晒干枯萎,而是被裹挟着进入大都市的文化圈,有了不断成长的机会与可能。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在感慨之余,更多的是感恩——
期刊
“我的一切都姗姗来迟……”帕斯捷尔纳克对自己有过一句总结,我觉得它也非常适用于我自己。  从认字起,我就喜欢试着写写东西,不过仅仅是写着玩而已,也并不会意识到文学和自己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性的關联,或者说得更严重些,它是我的终生志业和命定之物。就算进入大学一两年,我在这方面也仍未觉醒,只不过把它当成个简单的兴趣,和打牌、踢球并无什么不同。那时候的志业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多多赚钱,追求成功,虽然那时也根
期刊
摘要:中国式的“后现代”游戏逐步消解了一切严肃的“构建”,包括诗歌“形态”的构建,甚至还包括诗歌本身。多年诗歌实践表明:这是不足为训的。本文着重阐述: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必须注重积极构建美学意义上的“境界”,也就是营造完整的“美学形态”。  关键词:现代 后现代 诗歌美学 意象  对于近百年以来各国的现代主义(现代派)诗歌,我们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在2c世纪2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已经传入我国;
期刊
“孝悌”就是“爱”  因为儒学是人学,故为学即修身,修身即为学,两者原本一事,合则双美,分则两伤。这是儒学之内在逻辑使然,也是儒学所以能四通八达、周流无碍之根蒂。西方哲学在此类问题上,或许要做长篇大论的逻辑推理和论证,儒学却不然。儒学之旨趣不在知识论,而在生命经验流程中之自我体认、体察、体悟与体证。儒学只让我们做切己自觉的工夫,学问一旦切己和自觉,便如接通电源,打通周天,觸处无碍,一往奔会,最终,
期刊
中国新诗的诞生已有百年之久,它曲折的发生、发展与经典化过程不仅关乎文学内部规律的流变以及新诗创作者的探索与突破,同时还紧密地联系到复杂的历史背景、时代风气、传播媒介以及读者接受等问题。1917-1949是中国现代新诗持续高产的关键时期,中国现代新诗在反叛传统、借鉴西方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生产和创新,又在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不断被传播、被接受,最后在时间的淘洗下沉淀出若干新诗“经典”。新诗“经典”关
期刊
初读这部诗选,思绪不断为其密集的意象所牵引和碰撞,纷纷扬扬,难以捕捉。诗人所题的“无修辞的秘密的痛苦”,恰如其布下的诗歌晶体棱镜背后的那束指引的光。当追踪它的路径,我们便不难发现这部诗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诗人所说“无修辞”,如果从修辞层面进行理解,或许会得出“‘无修辞’即是一种修辞”这样的带有玄学色彩的判断。但如果在捕获修辞后又试图跳出修辞的轨道,我们会发现,“无修辞”是作者对诗歌写作中复杂
期刊
谈自己的写作原本就极其艰巨,我倒想从同代友人闲聊的瞬间去捞取他们对我诗歌的看法。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说我“精于修辞”。这个断语从其所处的实地语境中传递出批驳或警示性的声音,但我更倾向于视之为褒奖——稍微中性一点,是“肯定”,首肯了我的愿景和期许。我私下确实将诗的修辞技艺置于高位,就像友人评价的那样;毕竟写作这事,无论怎样去申说都取消不掉感性、心智灌注于其中并交相投射的化合作用,此类常识就不用多谈。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