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数码媒体开拓的艺术世界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ilkjqw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码媒体艺术形式的广泛应用,以往以文学为主体的文艺模式已经被各种各样新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艺在形式上和解读方式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码媒体艺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成为虚拟现实的视觉艺术,因而传统的经典艺术不复存在,如何使数码媒体艺术体现人的本质和文化传承更值得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 重新审视;数码媒体;艺术世界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码媒体艺术形式的广泛应用,以往以文学为主体的文艺模式已经被各种各样新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艺在形式上和解读方式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码媒体艺术从文化的角度对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在文化领域由历史、民族、国家所构建的各自文化传承、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逐步地被解构、重组,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全方位的改变。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各层面上的文化关系变得十分复杂了,我们认为对这方面的思索有助于重新梳理我们的艺术形态,以指导数码媒体艺术的开发。
  
  1数码媒体艺术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
  
  传统意义上的写作是写作者以文字符号为媒介把自己的思想书写在纸张上,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是创作者通过图案、线条、色彩、光线等把自己的对世界、社会和自然的理解表现在画面中。但无论是写作还是绘画,最后的载体都是纸质文本。而数码艺术则不然,虽然表面看来都是一种符号的组合,但是此符号不同与彼符号,它们是以算法和算数进行运算而书写出来的。因此数码媒体艺术中的很多种作品都是通过算法和算数来进行运算而创作出的艺术品。另外一些算法数码艺术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将计算机初使化,从而让计算机来进行绘画,还有利用程序将图片转化成为绘画(比如photoshop)或者创造出图像来。在数码媒体艺术中数字技术取代传统的媒介,基本上是使用计算机代替艺术创作中常见的过程或者是材料,且这种创作的结果是很难从“真的事物”中加以区分。和传统方式相比,除了我们使用的工具框架、笔刷和画布或者是显示器和软件,实际的工作过程是十分相似的。数码媒体艺术最后的载体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纸张,而是网络,它是存贮在电脑网络中艺术世界,打开网络这个艺术世界就被激活了,而关闭网络这个艺术世界也随之消失;这个艺术世界既是实实在在存在,又是确确实实虚拟。
  
  2 数码媒体成为虚拟现实的视觉艺术
  
  如果说以前的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饰设计、建筑设计、商业摄影、广告招贴等是源于实在的物像仿拟(Simulation)的话,那么互联网上的“界面影像”,如Flash制作、卡通化的LOGO(标识语)、角色扮演(RPG)的影视剧和MTV、艺术贺卡,以及花样翻新的网络游戏等等,则将“真实的虚拟”拼合成了“虚拟的真实”,它类似于转基因生物,表面看来与实在无异,真实得近乎完美,但本质上仍然是人工技术的产物,如法国Fred Forest所揭示的:“它的基质来自无法触摸的信息技术资料。”
  在数码艺术的世界里,改变了传统文本阅读的心灵世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虚拟的真实”世界,主体与客体在虚拟性中已达到主体间性,人们还在数码媒体的支持下虚拟地将他人的“那儿”成为我的“这儿”,摆脱了“这儿”与“那儿”的分离,沉浸于梦境般的世界中,把梦境当作了第一自然,体验误解是常态,体验正解反而成了异态。网络上以虚假混淆真实,网迷便弄假成真,身在现实,心滞网境,昏昏然于虚幻思维,虚实转换困难,将幻像与实像颠倒,将虚拟社会的“真实感”混淆于物质社会的“真实性”,出现体验倒错。严重的会走向体验对立,对于物质社会反应退钝,甚至忘记了真实的真实性,迷醉于“真实的幻觉”,从现实体验自闭发展成网络综合症。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真实物体,而是由1与0构筑的二进位制的数字系统。尽管五光十色、气象万千,但是它只是瞬息万变的电子信号。
  数码媒体艺术的根本特征是它的交互性,而且大多使用网络媒体。网络的特性使艺术的概念变得十分复杂。在网络中,一方面现实被边缘化,因为它是一种虚拟的世界,由虚拟出发成就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本身存在着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左右着网络,它能制造出与现实的距离感,变成自足的生活容器,在这种生活容器里,隐含新的精神生活方式的传播,无声地改变着我们习惯性的艺术经验,人在虚拟的世界中变为一种信息动物,信息主导一切,真假信息模仿我们的真实生活,身份在退隐,显露的是一些数码符号的表象。对艺术的关注的角度和对艺术的认可更多的由于数码化、网络化而变得错综复杂,网络形成了一种新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转型期间,虽然人类的想象力被延伸着,可传统知识体系形成的艺术形式逐渐将不被认同,新的人文问题将以新的文本形式出现,以此来适应我们这个世界,网络改变了世界也创造了新的艺术形态。
  
  3 传统的经典艺术不复存在
  
  由于数码艺术更加视觉化和主体间性,人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进入自认为最为完美的“真实”世界,真正体验到“行为”自由、“精神”自由,而在网络构建的宇宙中享受着“生存”的快乐,所以人们更愿意相信未来数码艺术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主流艺术,这不单是中国,而且是全球性的。传统艺术将被边缘化,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理由:第一,数码文化制品使人们获得随意拥有和跨时空提取的权利自由,还可以通过不断的复现进行全过程玩味,因此人们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也越来越离不开它;第二,数码媒体艺术改变了人们的审美理念和价值观,它强调个体的独特愉悦性和通俗性,寻求大众化趋势,超前审美意识,而抛弃约束,不求深度,更不求永久性。这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破坏是致命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艺术形态的存在。由于人们在数码艺术中追求的是大众化而非精英化,因此人们之间的艺术鸿沟将不复存在,同时人们对于新的形态艺术更易理解和接受,他们为新的主流艺术的不断兴起而激动而发狂,这将压制着传统艺术形式生存和发展。
  传统的经典艺术是精英文化的创造,它代表着文化的话语权威。也因此不是任何人都能够随便涉猎和创造的,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对其进行解读和进行批评的。这样一来,精英文化即传统的经典艺术只是成了少数人的权利,广大的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以他们的水平和经历要跨越这道鸿沟,需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路程。但是数码媒体艺术就不一样,它很容易适应大众的文化心态和心理需求,而且把这种需求满足得无微不至。它不需要经典,也不需要经历和阅历,人人都可凭借虚拟的幻像进入“真境”。如果一定要尋求个经典出来,那么人人都可以创造经典艺术品,个个都是创造的精英。传统的经典艺术还真没有它的先进和时髦。现阶段对数码媒体艺术的认识,由于受技术和观念的影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大部分人可能认为作为“艺术品”,应是一件个体的、具有完整性、具有可触摸的现实存在的实体,而不是某种虚拟的、可逝的界面。
  网络游戏、DV、影视广告、数码摄影、数码音乐、FLASH、CG等都属数码艺术。根据它们的特性,数码艺术可分为静态数码艺术和动态数码艺术。静态的数码艺术如数码摄影、数码音乐等,一般人容易理解,而对动态的交互式数码艺术或者综合性较强的数码艺术,或者以数码化手段创作并假借传统艺术比如电影、动画这些形式却就显得迷惑不解。数码艺术已深入大众生活之中,真是它们迅速发展使得人们不再把艺术看成崇高的东西、精英的东西。
  网络游戏是数码时代动态数码艺术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存在,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理想和自由自在,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一往情深。游戏的叙事性、交互性、竞争性,信息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方式,解除所认为传统艺术的经典文化脐带。人们形成了新的文化关系,艺术的创作在虚拟的数码网络之中,会形成一种崭新的生存体验,互动的影响使当代的数码艺术形式最后变成不可预测,大众在虚拟状态中对实体艺术进行一种集体反叛,而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从书籍时代转到电子时代,在电脑网络空间里,非永恒的艺术形式以新的集合形式出现,自由的激情、灵感、创造都在形成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和形式,也适合着我们时代前进的脚步。因而重新界定艺术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反叛思维。
  
  4 数码媒体艺术体现人的本质和文化传承
  
  如果我们认定美和文艺都和人的本质相联系的话那么应当看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是人的本质的体现。不断发明新的工具、推出新的媒体、按照一定的理想改造客观世界,这体现了人的本质;审时度势、不斷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也体现了人的本质。没有理由认为人类目前所处的状态就是最完美的,正如没有理由认为现阶段的工具是最发达的工具、现阶段的媒体是最理想的媒体那样。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某些学者一方面享受着高科技所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却对高科技大加挞伐,并以“自然”状态相标榜。事实上,如果要他们像当年的陶渊明那样“归园田居”,很多人是不愿意的,因为古代的田园里没有电话、电脑以及其它现代化设备,也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影视艺术。
  那么在数码媒体艺术无可争辩的强势下,我们如何在其中体现好人的本质,链接好传统文化呢?
  如果说网络的人性化体现为游戏,网络的本质属性是自由,而数码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便是快乐——快乐的创作产生创作的快乐,快乐的漫游形成参与的快乐,一句话,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快乐地嬉戏,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在快乐中走向艺术、走进审美,体现人的本质,这便是网络版的后审美主义文化图景。网络是技术的时尚,网络艺术则是数字化技术打造的文化时尚。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媒体艺术本身就是一种时尚行为,而要想使作品成为流行的时尚,作者常常要以灵敏的感觉追逐时尚品味,引领时尚潮流,涵容时尚的新奇,在创造和品味时尚中实现快乐审美。
  在数码媒体艺术不参与文化时,我们欣赏艺术是站在观者的角度,如今我们是参与者。网络主体间性的存在,对艺术作品的最终形式和结果任何人已无法把握,个人通过电脑及网络可以独占艺术品的某些部分,但它却是虚拟的。当我们徜徉在数码艺术的海洋时,不可否认网络上到处是垃圾的现实,如追求厮杀与战争,对艺术的纯洁性与规范性是极大的伤害。但人们对它不以为然,是因为它负载信息的作用在淡化。数码艺术的视像感受强于展示而弱于说理,它用造型与色彩表达感受,直接投影于人的视觉系统,可以省略释义,不需要思想转换就能传达出意图。与视像文化的感性特征不同,印刷文化具有理性特征,文字仅仅是物象符号,进入人的视觉以后,必须进行释义,不经过大脑加工,内容就不能显现出来,所以,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便顺势开发了人的思维能力。基于视像与感性、文字与理性的联动关系,网络视像的进化就是感性的进化,网络文字的退化就是理性的退化,网民在绚丽多彩的造型中乐不思蜀,抽象思维能力成长的机会便减少了,逻辑的萎缩不可避免。
  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数码媒体艺术再视像化,网络游戏如何追求厮杀与战争的文化,它们毕竟也是人创造的艺术品,这说明数码媒体艺术作品也渗透着人的本质和文化追求,技术渗透着人文的东西。正因为如此,在新的道德规范和文化取向对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提出新的挑战时,数码艺术家应对这方面给以很大的关注。文化功能要在游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文化观念在游戏中要得到了完整充分的体现。我们在利用数字技术开发数码艺术时一方面应加强文字和视觉的结合,使得人们在游戏时,感受到视觉的自由,也感受到思维能力的开发;另一方面更多开发体现人文关怀的网络游戏,在和谐友好的快乐中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黄鸣奋.电脑艺术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2]黄鸣奋.虚拟身体:现象学与数码艺术的会聚[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
  [3] [美]约翰·卡里根著.计算机图形奥秘及解答[M].北京:电了工业出版社,2005.
  [4]吴文虎.步入因特网的殿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滕守尧、聂振斌著.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该文首先对石家庄市环境进行扫描和诊断,从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结构的合理度、城市开放度、企业状况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提出了论文选题的必要性.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
作为市场上的后来者,"一卡通"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我们从中能获取什么样的经验借鉴?该文深入地分析、研究了这一问题.该文认为"一卡通"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它更多地
由三宅一生、佐藤卓、深泽直人三位设计师担任指导,与副指导川上典季子一起创办的展馆21_21 DESIGN SIGHT,一直以来将设计视为一种带给生活无限乐趣的文化,积极致力于推动创
我们用中药肾衰方配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32例取得了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及方法将64例符合透析指征的尿毒症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
优质的青贮饲料可提高畜牧业产量、减少养殖成本,也贯彻了环境保护理念.文章对青贮饲料制作过程及应用方法作阐述分析,明确优质青贮饲料在畜牧养殖中的优势,也明确其品质检定
谈心活动谈心活动是指同志之间相互交流思想、交换意见的一种形式。有集体谈心和个别谈心之分。谈心的目的在于沟通思想,解决矛盾,增进团结。开展谈心活动,首先要做到以诚相
该文从客户关系管理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入手,论述了它对于寿险企业的适用性.然后具体介绍了X寿险公司,这一国内目前客户关系应用领先者的CRM状况,从文中可以看到实际的寿险
【摘要】民族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保持持续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在民族地区高师音教专业开设少数民族民间器乐课,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广西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立足地方需求,在选修课中开设民族民间乐器演奏课程,着重培育专业特色,培养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专门人才。   【关键词】音乐专业 民族民间器乐课程 开发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
为慎重决策未来中国高速地面客运交通系统,获取高速磁浮系统与高速轮轨系统技术、安全、经济性的详细对比数据,我国政府反复研究后决定在上海建设世界首条高速磁浮商业运营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