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是农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特点以及影响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提出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农科类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等促进就业对策。
关键词:农科高职毕业生 就业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55-02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日益下滑,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也受到波及,因此,我国的经济效益呈现下滑势头,很多企业都不得不面临倒闭和裁员的境遇来应对危机,这种形势对近年毕业的毕业生来说,特别是农科高职毕业生,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分析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探讨影响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将有利于促进农科类高职学生就业。
1农科高职学生就业特点
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与普通本科生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就业心理压力较大
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考虑到自身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因素,在就业过程中与本科生或者是学历更高的求职人员同时竞争时,往往表现出不自信,存在着较强的自卑心理,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1.2动手实践能力相对本科生较强
高职毕业生与普通本科生由于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的不同,虽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但是专业课程涉猎较多,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专业功底较为扎实、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较强,尤其是农科类高职毕业生,专业实践机会较多,同时生产与实践又能紧密结合。
1.3农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主动性差
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信,导致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学生也过分依赖学校,“等、靠”的思想十分严重。再有,大多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不清楚自身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只是一味地听从家长意见,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2影响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就业面相对狭窄
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而且农业也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对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少,农科类的高职学生在众多的农科毕业生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
2.2 用人单位对农科高职毕业生认知度相对较差
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上的误区给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人力资源储备上存在几种误区:首先,只强调高素质、高起点,不愿因才选用;其次,近几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农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认同度偏低,主观上很大程度认为,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较普通本科学生要低;第三,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名牌高校及高学历的毕业生。学校和学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门槛,高职学生没什么机会展示自己,就已经被排斥在外。
2.3农科高职毕业生同样存在“眼高手低”,就业自身定位不准现象
农科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常常自身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偏高,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认为到生产一线的岗位工作明显是让自己屈才,却忽视用人单位及自身未来的发展空间,缺乏自信心,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不懂得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选择职业。
2.4就业观念保守,创业意识欠佳
农科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在求职意向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占有较大比例,同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性较弱,把简历投出去后便等着用人单位来招他,而不知道要主动出击,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虽然毕业生中有创业意愿和热情的人很多,但真正付之行动,敢于面对困难,并一直坚持创业理想的却少之又少。
2.5就业地域分布不均衡
学生就业地域不均衡现象,目前在我国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同时我国高校地域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高校的数量和质量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毕业生希望留在沿海大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内地就业,这无疑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省会城市高于普通城市;普通城市高于农村。
3促进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
3.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保障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必然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农科高职毕业生应在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实习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更应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方式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地将高校与用人单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3.2转变就业观念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基础
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盲目地追求生活配套设施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从而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农科高职毕业生更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众所周知,我国的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生活条件设施较好,学生毕业时往往优先考虑这些地方,误认为只有到这些地方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虽然中西部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生活环境也比沿海差,甚至是基层工作岗位较为艰苦,但是这些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机会相对较大,自身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多。因此,农科高职毕业生更应转变观念,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毕业后到生产一线、西部地区、农垦基层等竞争相对较小的岗位工作,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工作,同样能发挥自己的才智,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
完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方面包括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教师的专家化、职业化水平,组建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指导水平,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专业课程,并纳入学生日常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结合当前社会、经济以及市场需求形势,将学生就业指导与专业技能培训、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充实,从而得以完善。
3.4加大对农科类高职毕业生自身优势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注重农科高职毕业生优势和特点的宣传,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以学生实训、实习为平台,通过生产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并逐渐建立“订单式”培养与就业模式。将农科类高职学生培养做成品牌,提高学校、学生的知名度,提高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大对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将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5培养自主创业意识,努力开创自主创业新局面
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很多,但真正能付之于行动的学生却很少。深度挖掘自主创业的典型事迹,通过介绍成功经验等形式从多方面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以及敢于创业的勇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及专业知识,及时宣传国家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创业规划,引导学生学会具备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依托学校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等孵化基地资源,发挥农科类高职毕业生自身的专业和实践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业的数量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秀慧.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J].教育论丛,2009(04):161.
[2]何艳华.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管理之思考.广东白云学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22.
[3]汪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启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J].大众科技,2009(4) :143-145.
[4]陈鸿燕.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淄博职业学院[J].职业教育,2009:178-180.
[5]丁官元.浅析高职毕业生亟待转变和更新的就业观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65-69.
关键词:农科高职毕业生 就业 影响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155-02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日益下滑,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国也受到波及,因此,我国的经济效益呈现下滑势头,很多企业都不得不面临倒闭和裁员的境遇来应对危机,这种形势对近年毕业的毕业生来说,特别是农科高职毕业生,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因此分析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探讨影响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及对策,将有利于促进农科类高职学生就业。
1农科高职学生就业特点
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特点与普通本科生有着较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就业心理压力较大
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往往由于考虑到自身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因素,在就业过程中与本科生或者是学历更高的求职人员同时竞争时,往往表现出不自信,存在着较强的自卑心理,从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1.2动手实践能力相对本科生较强
高职毕业生与普通本科生由于培养方式、培养目标的不同,虽理论基础知识相对较薄弱,但是专业课程涉猎较多,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专业功底较为扎实、动手实践和操作能力较强,尤其是农科类高职毕业生,专业实践机会较多,同时生产与实践又能紧密结合。
1.3农科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主动性差
一方面,由于缺乏自信,导致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主动性较差;另一方面,学生也过分依赖学校,“等、靠”的思想十分严重。再有,大多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不清楚自身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只是一味地听从家长意见,缺乏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2影响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2.1 就业面相对狭窄
中国虽然是农业大国,而且农业也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对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少,农科类的高职学生在众多的农科毕业生竞争中并不具有优势。
2.2 用人单位对农科高职毕业生认知度相对较差
用人单位在人才需求上的误区给农科高职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人力资源储备上存在几种误区:首先,只强调高素质、高起点,不愿因才选用;其次,近几年,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农科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认同度偏低,主观上很大程度认为,高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较普通本科学生要低;第三,用人单位盲目追求名牌高校及高学历的毕业生。学校和学历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第一道门槛,高职学生没什么机会展示自己,就已经被排斥在外。
2.3农科高职毕业生同样存在“眼高手低”,就业自身定位不准现象
农科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常常自身定位不准,就业期望值偏高,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收入、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认为到生产一线的岗位工作明显是让自己屈才,却忽视用人单位及自身未来的发展空间,缺乏自信心,没有正确的认识自己,不懂得根据自己的兴趣、优势选择职业。
2.4就业观念保守,创业意识欠佳
农科高职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在求职意向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占有较大比例,同时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主动性较弱,把简历投出去后便等着用人单位来招他,而不知道要主动出击,积极为自己创造机会。虽然毕业生中有创业意愿和热情的人很多,但真正付之行动,敢于面对困难,并一直坚持创业理想的却少之又少。
2.5就业地域分布不均衡
学生就业地域不均衡现象,目前在我国十分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同时我国高校地域分布也不均衡,东部地区高校的数量和质量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毕业生希望留在沿海大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内地就业,这无疑造成了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人力资源相对过剩,东部地区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地区;省会城市高于普通城市;普通城市高于农村。
3促进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对策
3.1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保障
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才必然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农科高职毕业生应在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注重实习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更应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不断完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要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方式有一定的针对性,注重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特别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地将高校与用人单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3.2转变就业观念是促进就业的重要基础
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竞争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对自身期望值过高,盲目地追求生活配套设施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从而失去了很多就业机会。农科高职毕业生更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众所周知,我国的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生活条件设施较好,学生毕业时往往优先考虑这些地方,误认为只有到这些地方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实,虽然中西部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较落后,生活环境也比沿海差,甚至是基层工作岗位较为艰苦,但是这些地区人力资源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就业机会相对较大,自身发展机会也相对较多。因此,农科高职毕业生更应转变观念,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毕业后到生产一线、西部地区、农垦基层等竞争相对较小的岗位工作,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工作,同样能发挥自己的才智,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是促进就业的重要措施
完善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一方面包括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教师的专家化、职业化水平,组建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指导水平,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提高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开设《就业指导课》专业课程,并纳入学生日常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结合当前社会、经济以及市场需求形势,将学生就业指导与专业技能培训、法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充实,从而得以完善。
3.4加大对农科类高职毕业生自身优势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注重农科高职毕业生优势和特点的宣传,加强校企合作共建,以学生实训、实习为平台,通过生产实践锻炼专业技能,并逐渐建立“订单式”培养与就业模式。将农科类高职学生培养做成品牌,提高学校、学生的知名度,提高农科类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要加大对毕业生到基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将自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3.5培养自主创业意识,努力开创自主创业新局面
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很多,但真正能付之于行动的学生却很少。深度挖掘自主创业的典型事迹,通过介绍成功经验等形式从多方面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以及敢于创业的勇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开设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及专业知识,及时宣传国家相关的创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创业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的重要性,帮助学生科学制定创业规划,引导学生学会具备规避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依托学校大学生科技园、创业园等孵化基地资源,发挥农科类高职毕业生自身的专业和实践优势,不断提高自主创业的数量和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秀慧.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潍坊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J].教育论丛,2009(04):161.
[2]何艳华.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管理之思考.广东白云学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22.
[3]汪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启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J].大众科技,2009(4) :143-145.
[4]陈鸿燕.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研究.淄博职业学院[J].职业教育,2009:178-180.
[5]丁官元.浅析高职毕业生亟待转变和更新的就业观念.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J].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