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选择理论是公共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各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同样需要公共选择,尤其是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文章以新常态下安徽省经济发展为例,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对地方政府区域经济发展借鉴作用。
关键词:公共选择;新常态;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促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中國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时期,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不断变动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共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并促进这一调整,这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法规条例,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健康的发展。本文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新常态经济的发展。
一、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是西方市场经济萧条的时期,美国等一些国家增加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随着二战的爆发,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政治——集体决策。这时候有三位经济学家发表了相关论文,诸如:布坎南的《政府财政的纯理论》;布莱克的《论集体决策原理》;阿罗的《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他们在这些文献中阐述了一些公共选择的思想,这些文献的问世,促进了公共选择理论的诞生。现实中的个人会遇到诸多选择,作为集团、组织以及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选择。然而何为公共选择呢?公共选择是个人选择的集结,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集体(或一个群体、一个委员会、一个政府机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作出集体决策。公共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公共选择理论是以政治科学为研究领域、以经济学为研究方法,以集体决策问题为研究内容。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二)时代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的经济呈现的状态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明确用“新常态”来概括我国经济新的阶段性特征。2015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谋划好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谋划好未来的区域发展,谋划好未来的区域合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部发展中的安徽省,处在这种大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中,应当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紧跟国家的脚步,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同时还需要增强与其他省份的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二、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的现状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积极发展我国的经济,一些政策的出台,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然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各级政府都会面临着一些选择,这些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经济得到了发展,安徽省经济现状分析如下。
(一)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成效
近些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安徽省经济生产总值从2009年至2013年一直保持在全国的前15名,在全国省份之中属于中上等水平,生产总值的稳定和省内的各个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贡献。(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为安徽省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并且从2009年到2013年保持上升的趋势;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对安徽省经济
表1:安徽生产总值构成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
年份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工业 建筑业
2009 100.00 14.86 48.75 40.40 8.35 36.39
2010 100.00 13.99 52.08 43.75 8.33 33.93
2011 100.00 13.17 54.31 46.16 8.15 32.52
2012 100.00 12.66 54.64 46.63 8.01 32.70
2013 100.00 12.33 54.65 46.90 7.75 33.02
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
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明显。综上所述,安徽省产业结构主体为“二三一”的配置,工业的发展程度对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影响较为明显,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安徽省的主导产业。
(二)安徽省经济发展区位优势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连接东部的纽带,沿江通海,地理位置与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连接;有着水陆空交通优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由于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是长江经济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部地区几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拥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因此,在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区域。此外,习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一路一带”建设,安徽省处于这两大战略的重点区域,与新常态下国家宏观战略取向保持着高度一致,同时安徽省还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等试点省,这为安徽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通往实现体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50%,人均GDP大于6700美元。然而,安徽省在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安徽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村人口较多的省份,2013年全省城镇人口比重为47.86%,人均GDP为5116美元,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占人口总数大部分比重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其次,在新常态经济发展中面临较多的瓶颈,诸如:资源利用率偏低、大型骨干企业与知名品牌不多、中心城市能级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最后,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工制造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同时缺乏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因此,想要不断提高安徽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使得安徽省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还是需要经历一个较长而艰难的过程。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安徽经济的借鉴
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是机遇,更多的又是挑战,怎样正确的认识和辩证看待?这受到安徽省政府决策的影响。公共选择理论假设人是“经济人”,一切活动以追求公共权益最大化为目标。在面对新常态下的安徽经济的发展,省委省政府的各项举措应当以大局为重,灵活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精髓,去迎接新时期社会的千变万化,争取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辅之市场化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样也离不开桥梁、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然而这些公共设施的构建,作为私人营利部门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完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承担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使公共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适应新常态下的安徽省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为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公共财政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解决公共物品提供低效率的较佳途径,即在公共物品提供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公众以个人选择机会。一些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避免乡镇发展中出现“进不来,出不去”的尴尬局面。
(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辅之服务业
怎样才能适应新常态下安徽经济的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适合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这是安徽省高层人员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之前安徽省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五大支柱:一是以马钢、海螺、铜陵有色为代表的优质材料产业。二是以江汽、奇瑞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三是以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和皖能集团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四是以丰原生化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五是以安庆石化、佳通轮胎等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从这五大支柱产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经济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是省内的主导产业。因此关于新常态下,这根稳增长的“定海神针“怎么投、投向哪里”?應当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前向关联度、后向关联度、旁侧关联度都较高,能够较好地带动其他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目前安徽省工业强省和服务业已经到了相互推动发展的关键阶段。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需要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鼓励制造业企业拓展增值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制造化,加快合肥、芜湖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就业。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辅之高投资
安徽省目前经济增长是依靠能源的消耗和投资拉动,形成了“二三一”配置的产业结构主体。在新常态经济的大背景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依靠原来的能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虽然说安徽省内得能源种类繁多、储量大,但是,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耗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省委省政府在公共选择理论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可持续的理性选择。这一阶段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得到重视,可以通过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创业、在岗创业,留住高校毕业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皖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联合高校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难的困境,还可以推进高等教育和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安徽省需抓住“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区域人力资本市场供给机制,为“三二一”的新型产业结构做好智力支撑准备,突破当前人力资本投资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困境。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和政府资金的支持,加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放大合芜蚌实验区的带头作用,,支持各市根据自己区域内的特色产业建立新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基地,建立自主创新平台,形成的具有安徽特色的核心技术产业,使皖在改革的浪潮中蜕变,促进安徽省经济高效、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举措下,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作为祖国大家庭一员的安徽省,也需要吸收借鉴兄弟省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优秀的经验,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学习新知识,开发新产业;同时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精髓,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竞争时代,改革和创新是各省市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头等大事。2014年底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王学军指出:“始终不忘新常态是新发展新进步新提高,是时代的呼唤,始终不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始终不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政府认清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加上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阮守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技大学,2007.
[2]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M].陈光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荐华,麻子红,马桑等著.地方政府视角的公共经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靳燕凌,王进.公共选择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借鉴分析[J].特区经济,2007(12).
[5] 李邃.泛长三角经济区中的安徽区域优势区域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6] 何刚,吕金梅,等.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江淮论坛,2015(3).
关键词:公共选择;新常态;经济发展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促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的中國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时期,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不断变动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公共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并促进这一调整,这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配合,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法规条例,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地方经济健康的发展。本文在公共选择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新常态经济的发展。
一、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20世纪30年代,是西方市场经济萧条的时期,美国等一些国家增加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随着二战的爆发,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来解释政治——集体决策。这时候有三位经济学家发表了相关论文,诸如:布坎南的《政府财政的纯理论》;布莱克的《论集体决策原理》;阿罗的《社会选择和个人价值》,他们在这些文献中阐述了一些公共选择的思想,这些文献的问世,促进了公共选择理论的诞生。现实中的个人会遇到诸多选择,作为集团、组织以及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许多选择。然而何为公共选择呢?公共选择是个人选择的集结,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集体(或一个群体、一个委员会、一个政府机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何进行选择,作出集体决策。公共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公共选择理论是以政治科学为研究领域、以经济学为研究方法,以集体决策问题为研究内容。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经济人假设和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二)时代背景
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的经济呈现的状态就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明确用“新常态”来概括我国经济新的阶段性特征。2015年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谋划好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谋划好未来的区域发展,谋划好未来的区域合作,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部发展中的安徽省,处在这种大的经济发展背景之中,应当牢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紧跟国家的脚步,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同时还需要增强与其他省份的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二、新常态下安徽经济发展的现状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党和政府积极发展我国的经济,一些政策的出台,给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然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党和各级政府都会面临着一些选择,这些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程度,影响人民的切身利益。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省经济得到了发展,安徽省经济现状分析如下。
(一)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成效
近些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从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统计年鉴可以看出,安徽省经济生产总值从2009年至2013年一直保持在全国的前15名,在全国省份之中属于中上等水平,生产总值的稳定和省内的各个产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贡献。(如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为安徽省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产业为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并且从2009年到2013年保持上升的趋势;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对安徽省经济
表1:安徽生产总值构成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
年份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工业 建筑业
2009 100.00 14.86 48.75 40.40 8.35 36.39
2010 100.00 13.99 52.08 43.75 8.33 33.93
2011 100.00 13.17 54.31 46.16 8.15 32.52
2012 100.00 12.66 54.64 46.63 8.01 32.70
2013 100.00 12.33 54.65 46.90 7.75 33.02
资料来源:安徽省统计局网站统计年鉴
发展的贡献程度不明显。综上所述,安徽省产业结构主体为“二三一”的配置,工业的发展程度对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影响较为明显,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是安徽省的主导产业。
(二)安徽省经济发展区位优势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连接东部的纽带,沿江通海,地理位置与我国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连接;有着水陆空交通优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由于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是长江经济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中部地区几大城市群中,皖江城市带拥有水资源、岸线资源和环境容量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因此,在2006年国家将皖江城市带纳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重点发展区域。此外,习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一路一带”建设,安徽省处于这两大战略的重点区域,与新常态下国家宏观战略取向保持着高度一致,同时安徽省还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新型城镇化等试点省,这为安徽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三)安徽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通往实现体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城市化水平超过50%,人均GDP大于6700美元。然而,安徽省在经济发展取得较好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安徽省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同时也是农村人口较多的省份,2013年全省城镇人口比重为47.86%,人均GDP为5116美元,与全国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占人口总数大部分比重的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其次,在新常态经济发展中面临较多的瓶颈,诸如:资源利用率偏低、大型骨干企业与知名品牌不多、中心城市能级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最后,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工制造业比重较大,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同时缺乏为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本。因此,想要不断提高安徽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使得安徽省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还是需要经历一个较长而艰难的过程。
三、公共选择理论对安徽经济的借鉴
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是机遇,更多的又是挑战,怎样正确的认识和辩证看待?这受到安徽省政府决策的影响。公共选择理论假设人是“经济人”,一切活动以追求公共权益最大化为目标。在面对新常态下的安徽经济的发展,省委省政府的各项举措应当以大局为重,灵活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精髓,去迎接新时期社会的千变万化,争取抓住时代给予的机遇,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有效的发展。
(一)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辅之市场化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样也离不开桥梁、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然而这些公共设施的构建,作为私人营利部门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完成。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承担的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使公共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适应新常态下的安徽省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职能,为区域内产业的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公共财政有限的情况下,还可以考虑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服务市场化是解决公共物品提供低效率的较佳途径,即在公共物品提供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公众以个人选择机会。一些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或者公共服务,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条件,避免乡镇发展中出现“进不来,出不去”的尴尬局面。
(二)优先发展主导产业,辅之服务业
怎样才能适应新常态下安徽经济的发展,什么样的产业适合现阶段发展的需要?这是安徽省高层人员值得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之前安徽省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五大支柱:一是以马钢、海螺、铜陵有色为代表的优质材料产业。二是以江汽、奇瑞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三是以淮南、淮北矿业集团和皖能集团为代表的能源产业。四是以丰原生化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五是以安庆石化、佳通轮胎等为代表的化工产业。从这五大支柱产业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经济发展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是省内的主导产业。因此关于新常态下,这根稳增长的“定海神针“怎么投、投向哪里”?應当结合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优先发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前向关联度、后向关联度、旁侧关联度都较高,能够较好地带动其他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目前安徽省工业强省和服务业已经到了相互推动发展的关键阶段。接下来的一个阶段需要延长制造业产业链,推进制造业服务化,鼓励制造业企业拓展增值服务,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制造化,加快合肥、芜湖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外地务工人员回到家乡就业。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辅之高投资
安徽省目前经济增长是依靠能源的消耗和投资拉动,形成了“二三一”配置的产业结构主体。在新常态经济的大背景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依靠原来的能源消耗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取的。虽然说安徽省内得能源种类繁多、储量大,但是,它们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一天会耗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是省委省政府在公共选择理论基础上作出的一个可持续的理性选择。这一阶段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得到重视,可以通过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兼职创业、在岗创业,留住高校毕业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皖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联合高校培养他们所需要的人才,这一举措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难的困境,还可以推进高等教育和高校职业化教育转型。安徽省需抓住“人才强国战略”的历史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完善区域人力资本市场供给机制,为“三二一”的新型产业结构做好智力支撑准备,突破当前人力资本投资市场供需不平衡的困境。通过这些高素质人才和政府资金的支持,加强合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放大合芜蚌实验区的带头作用,,支持各市根据自己区域内的特色产业建立新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验基地,建立自主创新平台,形成的具有安徽特色的核心技术产业,使皖在改革的浪潮中蜕变,促进安徽省经济高效、稳定、健康的发展。
在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举措下,中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的。作为祖国大家庭一员的安徽省,也需要吸收借鉴兄弟省市在经济发展方面优秀的经验,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学习新知识,开发新产业;同时时刻谨记自己的使命,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精髓,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方向。在这个“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的竞争时代,改革和创新是各省市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头等大事。2014年底召开的安徽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时任省长王学军指出:“始终不忘新常态是新发展新进步新提高,是时代的呼唤,始终不忘发展不足、发展不优、发展不平衡是我省最大的省情,始终不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政府认清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加上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安徽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参考文献
[1] 阮守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技大学,2007.
[2] [美]詹姆斯M.布坎南,戈登.塔洛克.同意的计算——立宪民主的逻辑基础[M].陈光金,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 张荐华,麻子红,马桑等著.地方政府视角的公共经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 靳燕凌,王进.公共选择理论对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借鉴分析[J].特区经济,2007(12).
[5] 李邃.泛长三角经济区中的安徽区域优势区域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
[6] 何刚,吕金梅,等.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江淮论坛,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