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18
【案例背景】
源于一个意外“来客”:兔子。我们展开了关于“幸福肥”兔子的一系列活动。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惊喜,充满乐趣,充满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所以这只意外来到,后期常驻的兔子引发了孩子们无限的好奇心,而我们针对这些拥有无尽探索欲的孩子的提问时,该如何更好地将活动进行下去呢?也引发了我们一系列的思考。
兔子“驾到”
做完早操,小朋友们排好队,走在去户外探究区的路上,来到户外探究区,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工具进行自己的活动,刚刚开始,有的小朋友在给班级的植物浇水,有的小朋友拿着放大镜看植物的茎脉,有的小朋友拿着小铲子挖东西,有的小朋友拿着捕虫夹捉虫子。这时,在旁边长亭下的小朋友发出“啊”“啊哦”的声音,“这是什么”“是小兔子吗?”“是熊猫吧,它眼睛黑黑的,跟熊猫一样”“不是,不是,我见过熊猫”“它从哪里来的?”“它吃东西,你快看,它在吃东西”“它在吃萝卜哎”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问题越来越多,却没有人解答,我就进去询问了:这是什么呀?好几个小朋友说道:“老师、老师,像是小兔子,但是他们说是熊猫。”旁边还有几个小朋友点头附和“对的、对的,它还吃萝卜呢”。我走了进去,观察了一下笼子里的兔子,比平时的我们看到的兔子大,全身除了白毛,就是眼睛上一圈的黑色毛发比较吸引人,看起来像是我们常说的大熊猫的标配“黑眼圈”。难怪有的小朋友会认为是“熊猫”。于是我问到:你们认真看看它长什么样子?在吃什么东西呀?几个问题问结束之后,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了。最后的出了答案:一只长得像熊猫的兔子。小朋友们都非常的开心,大声的叫着:“是小兔子,小兔子”。叫声将其余的孩子也吸引了过来,“呀,这里有兔子,她在吃萝卜呢!”孩子们将兔子围的水泄不通,兔子受到惊吓,缩在笼子一角,也不吃萝卜了。胆大的沐沐,拿着一节地上的树枝,戳了戳兔子,兔子颤抖了起来,其他孩子看到,也学起了沐沐,纷纷找东西戳小兔子,兔子抖的更快了。孩子们发现兔子就是不出来吃东西,很着急,于是有几个孩子就看着我,于是利用这个契机,让之前看到兔子吃东西的孩子讲一讲,航航想了想,说道:“老师,之前我们没有用树枝‘打’小兔子,小兔子就自己吃东西了”。阳阳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小兔子之前一直在吃,现在已经吃饱了”,随着不一样声音的发出,又有其他的孩子说道“兔子不喜欢吃萝卜了,它想吃棒棒糖了”“不对,不对,它想吃草,各种草”我看到孩子们此刻的讨论,心里是非常触动的,孩子都是喜欢小动物的,那么如何这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自发提问关于兔子吃什么的问题
在确定这个意外来客是兔子后,孩子们都非常的开心。回班之后也没有停止讨论。“兔子吃什么呀?”有孩子提出来,“当然是吃萝卜了。”“不对不对,上次小兔子都不吃萝卜了,它喜欢吃肉肉”“不对,它喜欢吃糖果”“嗯嗯,还有巧克力”“水果,妈妈说的”孩子们个个提出自己的看法。面对孩子们的一连串问题,我并没有一一回答,而是讓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自发活动
孩子们将种植园里所有的菜拔下来喂给小兔子,发现,小兔子没有什么“挑食”,小朋友喂得东西基本都吃,但是喜欢的会吃完,不喜欢的吃一口就会吐出来,其中淘淘拔了一个不知名的长条形的“草”兔子尤其喜欢吃。由于不知道这个草能不能吃,我们结束了本次的探索喂食活动。
在后期孩子们对于小兔子非常的喜欢,并且有时间就会去种植园地拔菜菜喂小兔子,有的小朋友还会要求爸爸妈妈晚上来接的时候带食物一起去喂小兔子。当初的小兔子,长大了一大圈,变成了一只“幸福肥”的兔子。
家园合作共同了解兔子吃什么
由于很多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所以我们通过家园合作来完成,在这一周,我们每天都让小朋友来分享自己带给兔子的食物。孩子带来的食物一部分是家长准备的,一部分是孩子个人觉得兔子想吃的食物(都是零食,基本上兔子不能吃)。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体现了家长的部分参与。
【案例分析】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指导才算是适宜性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无法合理解答怎么办?这都是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需要进行反思的,在兔子吃什么的这个问题中,教师摆明了自己的身份,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说出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这样孩子探究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那么如何进行后续的引导呢?都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总结的。
二、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观念两极分化严重,重视的非常的重视,不重视的从不给予回应。年轻的爸妈重视,但是没有时间,有时间的爸妈则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老师的责任。很多教育的好时机,好契机,都在这种情况中流失。也有部分家长勉强参与,也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上网收集资料,缺少针对性、交流性和合作性。
【应对策略】
一、家园合作
(1)利用校园平台如“一起长大”中的亲子任务,让家长以图文形式或者音频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进行班级内的分享。
(2)其次进行家长进课堂活动,让比较了解的家长来普及知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3)进行家长学校讲座,普及相关科学方面的知识,让家长了解参与进来。
二、教师的支持策略
(1)抓住契机,注重引导
《指南》科学领域部分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就是会提问题,在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进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2)提供丰富的、合适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
【案例背景】
源于一个意外“来客”:兔子。我们展开了关于“幸福肥”兔子的一系列活动。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惊喜,充满乐趣,充满意外,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所以这只意外来到,后期常驻的兔子引发了孩子们无限的好奇心,而我们针对这些拥有无尽探索欲的孩子的提问时,该如何更好地将活动进行下去呢?也引发了我们一系列的思考。
兔子“驾到”
做完早操,小朋友们排好队,走在去户外探究区的路上,来到户外探究区,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工具进行自己的活动,刚刚开始,有的小朋友在给班级的植物浇水,有的小朋友拿着放大镜看植物的茎脉,有的小朋友拿着小铲子挖东西,有的小朋友拿着捕虫夹捉虫子。这时,在旁边长亭下的小朋友发出“啊”“啊哦”的声音,“这是什么”“是小兔子吗?”“是熊猫吧,它眼睛黑黑的,跟熊猫一样”“不是,不是,我见过熊猫”“它从哪里来的?”“它吃东西,你快看,它在吃东西”“它在吃萝卜哎”看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问题越来越多,却没有人解答,我就进去询问了:这是什么呀?好几个小朋友说道:“老师、老师,像是小兔子,但是他们说是熊猫。”旁边还有几个小朋友点头附和“对的、对的,它还吃萝卜呢”。我走了进去,观察了一下笼子里的兔子,比平时的我们看到的兔子大,全身除了白毛,就是眼睛上一圈的黑色毛发比较吸引人,看起来像是我们常说的大熊猫的标配“黑眼圈”。难怪有的小朋友会认为是“熊猫”。于是我问到:你们认真看看它长什么样子?在吃什么东西呀?几个问题问结束之后,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回答了。最后的出了答案:一只长得像熊猫的兔子。小朋友们都非常的开心,大声的叫着:“是小兔子,小兔子”。叫声将其余的孩子也吸引了过来,“呀,这里有兔子,她在吃萝卜呢!”孩子们将兔子围的水泄不通,兔子受到惊吓,缩在笼子一角,也不吃萝卜了。胆大的沐沐,拿着一节地上的树枝,戳了戳兔子,兔子颤抖了起来,其他孩子看到,也学起了沐沐,纷纷找东西戳小兔子,兔子抖的更快了。孩子们发现兔子就是不出来吃东西,很着急,于是有几个孩子就看着我,于是利用这个契机,让之前看到兔子吃东西的孩子讲一讲,航航想了想,说道:“老师,之前我们没有用树枝‘打’小兔子,小兔子就自己吃东西了”。阳阳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小兔子之前一直在吃,现在已经吃饱了”,随着不一样声音的发出,又有其他的孩子说道“兔子不喜欢吃萝卜了,它想吃棒棒糖了”“不对,不对,它想吃草,各种草”我看到孩子们此刻的讨论,心里是非常触动的,孩子都是喜欢小动物的,那么如何这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
自发提问关于兔子吃什么的问题
在确定这个意外来客是兔子后,孩子们都非常的开心。回班之后也没有停止讨论。“兔子吃什么呀?”有孩子提出来,“当然是吃萝卜了。”“不对不对,上次小兔子都不吃萝卜了,它喜欢吃肉肉”“不对,它喜欢吃糖果”“嗯嗯,还有巧克力”“水果,妈妈说的”孩子们个个提出自己的看法。面对孩子们的一连串问题,我并没有一一回答,而是讓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自发活动
孩子们将种植园里所有的菜拔下来喂给小兔子,发现,小兔子没有什么“挑食”,小朋友喂得东西基本都吃,但是喜欢的会吃完,不喜欢的吃一口就会吐出来,其中淘淘拔了一个不知名的长条形的“草”兔子尤其喜欢吃。由于不知道这个草能不能吃,我们结束了本次的探索喂食活动。
在后期孩子们对于小兔子非常的喜欢,并且有时间就会去种植园地拔菜菜喂小兔子,有的小朋友还会要求爸爸妈妈晚上来接的时候带食物一起去喂小兔子。当初的小兔子,长大了一大圈,变成了一只“幸福肥”的兔子。
家园合作共同了解兔子吃什么
由于很多问题没有办法解决,所以我们通过家园合作来完成,在这一周,我们每天都让小朋友来分享自己带给兔子的食物。孩子带来的食物一部分是家长准备的,一部分是孩子个人觉得兔子想吃的食物(都是零食,基本上兔子不能吃)。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体现了家长的部分参与。
【案例分析】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其次教师在幼儿科学探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指导才算是适宜性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无法合理解答怎么办?这都是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需要进行反思的,在兔子吃什么的这个问题中,教师摆明了自己的身份,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说出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付诸实践,这样孩子探究的兴趣才会越来越浓,那么如何进行后续的引导呢?都是我们需要进行探索总结的。
二、家园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家园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观念两极分化严重,重视的非常的重视,不重视的从不给予回应。年轻的爸妈重视,但是没有时间,有时间的爸妈则认为教育是幼儿园的责任,老师的责任。很多教育的好时机,好契机,都在这种情况中流失。也有部分家长勉强参与,也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上网收集资料,缺少针对性、交流性和合作性。
【应对策略】
一、家园合作
(1)利用校园平台如“一起长大”中的亲子任务,让家长以图文形式或者音频形式记录下来,教师进行班级内的分享。
(2)其次进行家长进课堂活动,让比较了解的家长来普及知识,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3)进行家长学校讲座,普及相关科学方面的知识,让家长了解参与进来。
二、教师的支持策略
(1)抓住契机,注重引导
《指南》科学领域部分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获得成功的条件就是会提问题,在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进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2)提供丰富的、合适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
《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