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将高校课程分为显性思政和隐性思政两大类别,其中显性思政课程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思政课程包含综合素养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既要牢牢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又充分发挥其他所有课程育人价值,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体系,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
一、高职院校现阶段思政教育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思政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现行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是以思政教师讲授思政课程为主,现实表明单纯的思政课程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有的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甚至面临“孤岛”的境况。在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的比重占据了所有课程中的大部分,学生面对最多的往往是专业课教师,因而只有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把传统的“思政课程”转变到“课程思政”,实现全过程育人,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
二、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
1、重视自身的言行规范。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必须遵循基本的师德规范。“人师”是直观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模范,是学生鲜活的榜样。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表现出来的得体的言行举止、谈吐气质,深厚的才学积累,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吸引学生对教师产生真诚的信赖感,学生也因“亲其师”,而易“信其道”。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行,树立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时刻以饱满的激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中,“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高尚师德的践行者,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
2、充分挖掘思政内涵。要实施“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注重学习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深切领会到课程内容背后的德育内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从学校层面,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从而使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完成。
三、结合课程教学创新方式方法
要让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必须切实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注重提升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案例教学法。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精选专业课程案例,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具体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实现思政内容的自我教育。最后在教师点评环节,再一次深层次地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等。
2、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剖析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并用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要求学生,使师生关系转变为主管和员工的角色状态,将教学中的项目任务变成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岗位标准去完成,并按职业标准进行评价。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的对话、行为,将思政教育具体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
3、任务驱动法。将课程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并采取分组形式完成任务。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在整个任務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有所领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不仅决定了个人得失,而且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4、课堂或网络讨论法。针对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或者网络社区发起话题讨论,最后进行引导性总结。学生通过踊跃发言,充分探讨,观点碰撞,最后由教师主导话题结论方向,很多的错误思想倾向被自觉修正。
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几个注意事项
1、不是为了融入而融入,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主要是为了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2、不是要在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之外另搞一套,而是在原来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借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的东风,继续深化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使之提升为思想文化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
3、不是每一节课程、每一个章节里都要搞思政的融入。思政内容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金油”。思政教育的作用只有在可以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用起来才更有效,才不至于“弄巧成拙”。但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融入太多而是太少。所以还是请大家要积极思考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做一个把思想素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的积极实践者。
4、不是思政内容一定要用太多的理论术语,只要我们真正掌握和实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中可以用一点哲学术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描述出来此外,即使不一定都用理论术语,即使一些理性分析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但要注意,每次理性分析,最后尽量用精练的语言强调你的观点。语言是思想的外壳,精练语言表达的观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颖毅.高职专业教学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2]唐 敏. 浅析高职药学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6(19).
一、高职院校现阶段思政教育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思政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现行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主要是以思政教师讲授思政课程为主,现实表明单纯的思政课程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有的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甚至面临“孤岛”的境况。在高职院校中专业课的比重占据了所有课程中的大部分,学生面对最多的往往是专业课教师,因而只有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把传统的“思政课程”转变到“课程思政”,实现全过程育人,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
二、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理念
1、重视自身的言行规范。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承担了教书育人的双重职责,必须遵循基本的师德规范。“人师”是直观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模范,是学生鲜活的榜样。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表现出来的得体的言行举止、谈吐气质,深厚的才学积累,良好的道德修养,会吸引学生对教师产生真诚的信赖感,学生也因“亲其师”,而易“信其道”。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行,树立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时刻以饱满的激情、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教学中,“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高尚师德的践行者,这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
2、充分挖掘思政内涵。要实施“课程思政”,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工作中注重学习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学生深切领会到课程内容背后的德育内涵。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等传授给学生。从学校层面,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改进“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从而使思政教育在专业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完成。
三、结合课程教学创新方式方法
要让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必须切实遵循教书育人的规律,注重提升课堂话语传播的有效性,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的探索中,促进学生通过参与和思考,实现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认同,以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案例教学法。在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精选专业课程案例,找到专业课程与社会现实、学生思想动态的契合点。具体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内成员分工合作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人探讨的协作精神,实现思政内容的自我教育。最后在教师点评环节,再一次深层次地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合作意识教育等。
2、情景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剖析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并用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要求学生,使师生关系转变为主管和员工的角色状态,将教学中的项目任务变成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岗位标准去完成,并按职业标准进行评价。通过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下的对话、行为,将思政教育具体化,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负责的职业精神。
3、任务驱动法。将课程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并采取分组形式完成任务。组内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对独立又相互合作。在整个任務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有所领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不仅决定了个人得失,而且会影响企业的整体利益,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价值观。
4、课堂或网络讨论法。针对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或者网络社区发起话题讨论,最后进行引导性总结。学生通过踊跃发言,充分探讨,观点碰撞,最后由教师主导话题结论方向,很多的错误思想倾向被自觉修正。
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的几个注意事项
1、不是为了融入而融入,不是单纯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而主要是为了提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2、不是要在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之外另搞一套,而是在原来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借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政教育的东风,继续深化职业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使之提升为思想文化素养融入专业教学的工作。
3、不是每一节课程、每一个章节里都要搞思政的融入。思政内容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金油”。思政教育的作用只有在可以有机联系、需要视角提升的时候,用起来才更有效,才不至于“弄巧成拙”。但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融入太多而是太少。所以还是请大家要积极思考思政内容和专业课程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做一个把思想素养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去的积极实践者。
4、不是思政内容一定要用太多的理论术语,只要我们真正掌握和实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学中可以用一点哲学术语,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把事情描述出来此外,即使不一定都用理论术语,即使一些理性分析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但要注意,每次理性分析,最后尽量用精练的语言强调你的观点。语言是思想的外壳,精练语言表达的观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颖毅.高职专业教学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2]唐 敏. 浅析高职药学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J].亚太教育,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