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误区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06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初中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强调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本着面向成长着的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完成建构。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教材的进一步使用,我不断地在探索、研究新课标教材的课堂教学。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体现围绕学生面临或将要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在掌握知识、提炼方法中完成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资源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达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基础上的品德教育的高参与和德育教育功能的多重互动,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但在我自己的课堂教学和深入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中发现了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基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怎样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要走出下面几点误区。
  一、探究学习的深与广
  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就是在学科教学中适时地开展探究学习。所谓探究就是指学生的自主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感受思维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值得探究的问题是有一定的深度的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探究。有效的探究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道德与法治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有的老师就用故事、漫画、表演、活动等探究形式,层出不穷,接二连三进行探究活动,学生老跟在老师的后面,被动地去完成教科书上的内容,没有体现出思维的深广度。有些很简单的问题,只是一句话就能解决,但是老师却用了四、五分钟的时间来开展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多了,真正值得探究的问题,为了抢时间,老师就一讲而过,没有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在备课前要充分地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更要注重探究问题的深广度,哪些问题值得探究,哪些问题不值得探究要心理有数,一堂课中的探究活动次数要合理,方法要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上,考虑让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再设计自身怎样配合、组织、帮助、引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把探究学习活动落到实处,才能体现出教学的目的。
  二、课堂互动的神与形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更新。为了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老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小品表演、课堂讨论、知识竞赛、辩论会等都是老师们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教学,老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了教学的主体。但是有些活动,教师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说明什么问题,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只是一种点缀,最多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表现在:⑴热闹替代了思考。在小组探究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插花点缀,以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热烈,多数情况是刚一开锣,就急于让小组汇报成果,很快又由教师归纳总结。试问没有充分的讨论、冷静的思考,能有创新成果吗?⑵自主滑向了自流。一些探究课堂存在这样的现象,小组成员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深入探究、参与讨论,甚至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⑶个别包办了全体。学生虽然团团坐,几个人聚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有的中差生在小组合作中似乎找到了保护伞,马虎应付。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成功的标志就是学生思维是否“动”起来,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否强烈,这里的“动”不是形动,而是行动,更重要的是“神”动,思维在动。只有当我们充分地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学生才真正获得收益,他们才会真正参与到讨论过程中来,从而从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教诲和示范,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体现其中。
  三、课标教材的里与面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如何用教材教。它要求我们用好教材中所提供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把教材内容当作基本的学习资料,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进行开发整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超越教材,进行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把教材基础知识作为主要内容,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为素材,引领学生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新课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生机,所以我们要学会用教材教。但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部分老师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教材。教材有什么内容就讲什么内容,有多少就念多少,学生学多少,“精彩”部分就反复读,有的老师认为这些内容就是要考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不然学着干什么。更多教师则认为,教材无论改到什么程度,精髓部份仍然在,知识要求仍然按老教材执行,这就把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扔到一边去了。我认为,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学生,重点是考虑学生如何学,如何进行知识的拓展,不要把教材当圣旨,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心理活动,一定要学会用好教材教,切不可走教教材的老路,要结合本地区、本校、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课堂教学的内与外
  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往往出现一个矛盾和一个问题:矛盾的是现实中只注重课堂知识的积累,忽视行为、能力的培养。思想品德教育中学生考试成绩固然不错,但仅仅停留在语言上,思想跟行为截然不同,口是心非;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所谓加强行为培养的活动化、开放化教学,我认为,这还是“为活动而活动,为开放而开放”。矛盾和问题的实质还是“高耗低效”,学生在生硬灌输和主动求索中失衡,形成一些唯心的道德认识,应付考试尚可,但对行为素质的提高的功效却不大。针对现状,我认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充分挖掘思想品德课自身的资源,避免德育过程的盲目重复高投入,固定、科学、低耗高效的教学模式凸显现实意义和迫切性。初中生是生理心理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易暴、易冲动,可塑性强,所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创造条件地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提高对社会的认识,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对社会有责任感。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就会通过很多途径来实现,表面来看是教育新课改,然而结果往往相反,這些一味追求形式的现象比比皆是。活动得轰轰烈烈,学生收获却寥寥无几;开放得完完全全,学生却不知所措。总而言之,投入很大,效果很小。在节约和谐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做有用心人,随时捕捉思想品德所蕴涵的资源,力求将这本位资源都转变成教育的契机,这样,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出价值,得到收获。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阶段的课程要求明显提高,尤其是新提出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实现教育创新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前提基础。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实验探究,在小学阶段教师的引导主要从学生他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动脑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过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组织引导他们在课堂上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动手实验尤其重要。本文主要
期刊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真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懂法、知法及守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青少年犯罪率的不断攀升,使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校园暴力屡见不鲜、学生普遍呈现出来的维权意识较差等特点,这些现象都极大影响了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更对学生
期刊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有效应用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众多优势。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达成教学目标,还能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等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水平实施分层辅导,不断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在教
期刊
摘要:乡村小学德育与城镇小学德育根脉一体,没有大的区别,只是由于环境限制、教育条件限制等,会相对较难,但只要持之以恒,不断渗透,也能达到德育目标。小学各学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价值,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实现课课育人,事事育人,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感受到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鉴于此,本文对乡村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害怕的除了考试可能就是作业,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就相当于一个负担。这个负担对他们来说逃不掉,也甩不下。但是现在随着教育形式的改革,教师也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教学的过程中,充满的是良好的学习氛围和高效的学习效率,而不是学生一个个愁眉苦脸的面庞教育。可以逐渐地将作业设计得更加能够让学生接受,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声。本文意在探讨如何将作业设计得更加个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向上一将德育融入数学课堂,能使学生知“数”而明理,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更坚定地攀登人生高峰。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
期刊
摘要:古诗词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凝聚了古人智慧,从小学习古诗词能够促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帮助学生吸纳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发展文化自信,并且对于小学生思想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古诗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热爱古诗词,全面提升语文素养。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 初中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语文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学校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且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教育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进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
期刊
摘要:体育作为中职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开展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中职体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教师没有很好地安排学生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效果不好。所以找到解决当前中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是许多中职体育教师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职体育;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从新课改要求出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鉴于此,文章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和现状,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期望能从理论层面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有助于实际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