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本科生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_w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化理念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的融合是立足教育信息化背景、生命科学国际化视野下的有益尝试。本文论证了信息化理念与教学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策略,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环境,结合课程特点展开教学实践,基于问卷调查、访谈,对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结果显示,信息化理念与教学融合对于提升教学实效、促进师生互动、提升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学习动力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在信息化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介入等方面仍存在疑虑与困惑。
  关键词:信息化;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9-0080-05
  《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等生物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活动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基础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涉及大量艰深的概念、繁杂的原理、抽象的机制,历来都是公认的高难度生物专业基础课,而全球化的进程中,学习生命科学应当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是国内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与主要方向[1]。
  另一方面,《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当前的重要改革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介入,将改变传统的教与学,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形式和策略。
  笔者立足信息化与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开展了《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改革探索,进行了尝试的同时也进行了教学思考。
  一、课程简介
  1.学习内容
  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及技能的掌握是二十一世纪生物科学人才发展的一个基本需求[2]。本课程团队采用由提出DNA双螺旋模型而获得诺贝尔奖的James D. Watson主编的优秀英文原版教材《基因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并运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英语分子生物学知识点小视频等教学素材展开《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其学习内容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首先,分子生物学是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门前沿学科,且相关科研发展日新月异。
  其次,其内容涉及大量艰深的概念、繁杂的原理、抽象的机制。
  再次,与其它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渗透。
  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是围绕课前、课中、课后的协作学习活动开展的线上线下兼容并蓄的混合式学习。关于混合课堂的定义,众说纷纭。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更认同这样定义混合型课堂:“适时适当”的课下在线自主学习与“适时适当”的面对面的课堂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是当今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等教育应“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因此,本科生课程教学应该超越知识的传授而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然而《分子生物学》传统教学过程则更多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思维知识匮乏,思维定式严重,思维迁移能力差,这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诉求。借助开展《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契机,课程团队坚持以生为本,融合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构建完善系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提高的专业英语基础、掌握国际前沿的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最终达到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性研究型人才的目标。 本课程目标定位如图1所示。
  3.教学流程设计
  结合上述《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定位设计了本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三步走”的教学流程,如图2所示。
  二、信息化理念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融合的策略与实践
  1.教学理念
  (1)倡导“国际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
  实施双语教学,将前沿的学科知识呈现给学生,并依托多样化的信息化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多元评价。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授之以渔”代之。在教学中贯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时间还给学生,将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2.教学策略与实践
  在将信息化与教学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1)立足国际化视野
  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語基础及《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源及使用英语教学的情况如表1所示。
  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参考教材、参考文献以及问卷星测试、Kahoot抢答测试等均为英文,并在讲解中灵活应用中文教学,经典教材与前沿科研论文紧密结合,传播学科前沿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高等院校进一步全方位地迈向国际化,使学生具备国际化思维,为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国内外先进实验室深造创造条件。
  (2)依托信息化工具
  信息化与双语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考虑到单一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并不能很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使用了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工具如云课堂、QQ 群、Padlet 平台、Kahoot平台 、问卷星平台等,尽可能利用每一信息化工具的优势,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主要使用的信息化工具(如图3所示)及其相关说明如下:
  ①云课堂是教学资源的汇聚平台。教师使用教师账号登陆,不仅可以发布课程大纲、教学日历、教师简介、考核方式、课程结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等,还可以发布论坛帖、通知以及作业。[4]最重要的一点,即提供共享课件、视频、文本等教学资源。云课堂界面截图如4所示。   ②QQ群平台可以为学生与教师及助教间的交流提供便利。同学们在课下的自主学习中,对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可以在群里发布,其他同学、老师及助教积极参与问题的解答。课堂的所有角色——学生、教师、助教实现全天候的交流讨论。图5 所示为学生和教师之间基于QQ平台交流互动的截图。
  ③Padlet(即网页故事墙协作工具,网址https://zh-cn.padlet.com/)是一个通过简单的拖拽式操作和使用丰富的模版即可让新手也能很快的做出好看的网站的建站工具[5]。Padlet为线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交流互动平台,各小组可以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将需要教师在课上重点讲解的内容反馈到讨论墙中,如图6所示。
  ④问卷星(网址http://www.sojump.com/)是一个专业的在线问卷调查、测评、投票平台,专注于为用户提供功能强大、人性化的在线设计问卷、采集数据、自定义报表、调查结果分析系列服务[5]。
  课前,教师依托问卷星平臺创建在线小测试,在每节课正式讲解之前,同学们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测试界面。通过问卷星测试,可以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教师再根据小测试的结果调整上课的侧重,使讲解更具有针对性。并且每一次课,安排两次问卷测试,课前的预习测试及课后的复习测试。问卷星实例二维码截图如图7所示
  ⑤Kahoot被视为美国K-12十大教育工具之一(网址https://getkahoot.com/)。Kahoot使得任何主题、任何语言、任何设备、任何年龄段的环境中,创建、播放和分享基于测验的学习游戏变得容易。该平台能为使用者提供更加社交、有意义、有趣和强大的学习体验。图8所示为Kahoot的抢答题样例。
  在设计Kahoot游戏脚本时,教师不仅可以插入适宜且精美的图片,还可以附上节奏欢快的背景音乐活跃学习气氛。此外,Kahoot系统的游戏界面简洁且自动搭配色彩,还可以根据作答的速度及准确度自动赋分,为使用者提供参与活动的驱动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主要依托云课堂中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以及多种多样的信息化工具。
  首先,利用云课堂及QQ群发布的课前学习任务,小组成员在课下适当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将本小组在自主学习中发现且需要教师在课上重点讲解的内容反馈到padlet上;其次,问卷星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测试对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一定促进作用;随后,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最后,进行讨论学习成果的分享、评价及反馈。
  课堂教学应适时适当地在课上、课下开展组内或组间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一步步展開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进一步运用和消化教学内容,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三、信息化理念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融合的实效
  1.初步建设成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优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云课堂中建成的教学资源,从学习阶段上可划分为课前自主学习资源、课堂学习资源、课后拓展资源、课程评价资源;从素材类型上覆盖图片、文本、视频、交流平台等;对象上考虑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的学习者,提供了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习资料、提供课堂内外评价和课外扩展学习资源,形成了多位一体资源环境。表2所示为云课堂Chapter2 的资源清单。
  云课堂上这些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使《分子生物学(双语)》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增加学生对国际前沿知识的了解,更有利于优化教与学的效果。
  2.转变了“授之以鱼”的教学方式,以“授之以渔”代之,为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
  在信息化理念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课程团队提供了精心设计的课前学习思考题、基于真实情境的小组讨论主题,打破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实现了学生和教师向互动型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幅提升了教学效果。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先行解决基础性的知识学习,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方式单一、效率低下的状况,提升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发展沟通与协作的高级思维能力。
  3.对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研究设计了问卷调查,在学期中期和期末分别展开调查并在期末考试之后组织对学生的访谈,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问卷调查及访谈的结果表明,学生对于信息化理念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融合的教学质量表示满意。
  (1)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87.5%的同学表示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式适合自己;81.25%的同学表示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对帮助其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的作用明显;87.5%的同学对本课程双语教学的质量表示满意,50%的同学表示英语教学对提高其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作用明显。
  (2)课下自主学习效果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对学习的促进效果评价
  对于学生自己在课下自主学习的效果,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的学生比例各占6.25%、62.5%、31.25%;81.25%的同学表示在自主学习中教师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起到关键作用;68.75%的同学表示课前发布的预习任务有助于把握自学内容。
  (3)课堂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
  81.25%同学认为本课堂的各项教学活动,对帮助其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的作用明显;43.75%的学生认同课堂在线预习小测的必要性;认为组内自评和互评以及组间互评的做法对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效果明显和一般的同学各占50%;课内及课外的合作学习帮助其提高有效沟通能力的效果明显和一般的同学各占56.25%、43.75%;81.25%认为课堂讨论环节帮助其提高分析能力的效果明显;认为英文解说的小视频、英文经典教材及文献资源对提高其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效果明显、一般、不明显的同学各占50%、37.5%、12.5%。自己在自主汇报(PPT展示)中的表现表示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学生各占6.25%、75%、18.75%,同学们对于自己的期末展示表示仍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即自评与互评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起到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发展的作用。   四、信息化理念与《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融合的总结与反思
  在研究中,从问卷调查、访谈及教师的评课来看,师生普遍感受到了《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信息技術与教学融合进程中,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量大、学生学习自制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首先,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无疑会给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收集整理或设计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及精力。
  其次,学习自觉性较差及自控能力较弱是目前的本科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同学满意在自己课下自主学习的效果,而学习效果与其自控能力有很大的关系。课程知识内容的难度、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基础及英语水平也可能是影响其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丰富生动形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互动值得我们更深入地研究。
  2.信息技术如何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实践还需进一步探索
  Ruben R. Puentedura在2009年提出的SAMR(Substitution-Augmentation-Modification-Redefinition)模型闡述了技术融入课堂的四个层次,如图9所示。
  对照SAMR模型的替代、强化、修改、重塑这四个层次中相应的标准,我们已达到了替代、强化、修改三个层次,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应用中进入重塑层次还需进一步探索。
  3.编制自编讲义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课堂教学中,学生外语水平得以提高的同时也会影响教学效果的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化将直接影响在教学中灵活切换中英文的难度。本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为全英文《Instant Notes in Molecular Biology》 (精要速览)及与该英文版教材配套的中文翻译版教材,以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该版教材在精要阐述知识点的同时,不利于学生更详细全面了解相关机理。针对这一缺憾,教学实践中采用云平台发布辅助资源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英文原版著名教材的形式加以弥补。但是从长远看,编写适合本校生物专业本科生学习使用的自编教材或讲义显得十分重要。
  本研究中,信息化理念与《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教学的融合是在理性分析、精细设计的基础上的粗浅尝试。教育信息化固然是当前的教学改革热点,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衍生出的教学理念与实践脱节,教育信息化往往陷入“技术主导还是策略主导”的两难境地。因此,本研究对于促进信息化理念与教学融合是一次有益尝试,然而所选择的《分子生物学(双语)》课程是一门专业领域内的特色课程,如何立足大众,进一步推动大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葛亚东,葛亚丽,王鹏,朱国萍.分子生物学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细胞生物学报,2013,35(8):1251-1254.
  [2]王荣,刘勇,姜双林.高等师范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0-102.
  [3]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4]付宇航,赵晓艺,安璇璇,刘梦婷.云课堂环境下本科教学现状分析——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远程教育,2015(5):32-33.
  [5]朱家华,崔鸿.信息化教学中提升师生互动体验的5种方法[J].中小学电教,2016(1):74-77.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在获取校园一卡通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数据挖掘与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以某高校的助学金发放为例,分析助学金获得者的共同特征,为其建立数学模型,以期完成精准资助,帮助真正家庭贫困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  关键词:助学金;数据挖掘;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467.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7-0064-03  一、引言  助
摘 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高校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教学软件将微型学习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将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特点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本文将通过笔者开发的一款教学软件做此探索。  关键词:微型学习;智能手机;教学;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9-0076-04  科技的每一
摘 要:2013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名单,沈阳市成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辽宁省唯一试点地区。沈阳市把试点工作内容与本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以建设数字校园、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等工作为抓手,通过专项督导评估等手段强力推进。经过3年的试点,沈阳市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成为国家首批完成三通建设的城市之一,并且形成了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创新模式,提高了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进一步使教师和学生受
摘 要:提升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已成为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更是实践教育信息化无可回避的议题。本文以玉环县城关一中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尝试为例,探索如何在数字化环境下挖掘、采集、建构“大数据”,揭示数字化环境中个性化学习的规律,以期为理论研究者提供真实的案例,为其他教育改革实践者提供必要的经验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个性化学习;“玉环e学堂”;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5
摘 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优秀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本文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视角,以广东金融学院《国际贸易地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为例,探讨了团队在教学理念更新、课程网站资源建设、采用翻转课堂开展课内外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并回顾了在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教改措施及成效,以期为今后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提供有
摘 要:在经济发展以及政策的推动下,K12在线教育的需求不断攀升,中美的K12教育机构纷纷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为学习者提供优质在线教育服务。本文通过研读近年来中美K12在线教育的文献、研究报告,从教育形式、运营机制、教育模式、教育评价4个维度对中美在线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美K12在线教育机构的异同及问题,旨在为K12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K12;对比研究;在线教育;运营机制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常见的校园网接入Internet方案的利弊。既要引入运营商成熟的管理和技术,又要保留校园网原有的三层网络结构,校园网作为一个接入服务的提供者,采用L2TP为ISP提供用户接入服务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  关键词:校园网 L2TP Internet接入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3-0014-03    一、引言
摘 要:本文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在对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共享、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化制度建设、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信息化建设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教学质量  
摘 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数字化教育服务产业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产业。本文根据供应链管理理论及服务供应链相关理论,对数字教育服务链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教育服务根据不同标准进行细分,并构建教育服务链模型,有机地将供应链思想融入教育产业。此外,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数字教育服务链模式的特性。力图对数字教育服务产业运作模式有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能对数字教育服务市场的发
在智慧教育的浪潮中,您一定要认识一位智慧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先驱者──吴权威教授。他出身于台湾贫穷、偏远的乡村,因教育获得发展的机会,也因此决定献身于教育。他有着20年小学、大学之实务教学与学术研究经验,著有《智慧教育:理念与实践》等专著,以及电脑资讯图书百余册。目前担任台湾科技领导与教学科技发展协会常务理事、智慧教育示范学区联盟秘书长,并被聘为北京教育学院、成都师范学院客座教授。他热爱教育工作,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