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ho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古典诗词无疑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其中有暗香隽永的红梅,有清香宜人的秋菊;有挺拔的剑兰,有多刺的玫瑰;有绚烂的月月红,有只开一瞬的昙花。比起小说、散文来,恐怕很难找到像唐诗宋词那样更富于艺术魅力,更令人兴味盎然的作品了。可是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之一的故事词,为何始终不能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呢?分析起来,大致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古诗词自身造成的。古汉语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语法系统有很大的差异,加之古诗词特有的表现形式,因此学生对它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二是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存在不少问题,缺乏学生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诗歌的教学变成了诗歌知识的教学,变成了诗歌的分析,诗歌作品的感人力量在教师自我陶醉的分析中随着横飞的唾沫星消失了,学生非但没有在教师的讲解中受到熏陶,反而厌恶、反感,对语文教学排斥和逃避。到底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使得他们能自由地采摘那绚丽园圃中的奇葩呢?我认为若能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一、让学生读起来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唐朝韩愈曾说:“手披目视,口诵其言,心惟其义。”可见他也是把诵读作为训学的规则之一。在诵读中可采取教师范读、学生单独朗读、齐读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读诗的兴趣。读诗时,要求学生首先注意停顿,掌握好节奏,以读出诗歌的韵味。诗歌的节奏是依据汉语的特点建立的,由“顿”来体现的:四言诗每句两顿,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五言每句三顿,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七言每句四顿,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其次在读诗的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再现诗中描绘的景,在心中体会诗中抒发的情。除了上述的诵读方法,还可以配乐朗读。汉字本身就平仄错落、富有音韵,若配乐朗读,就锦上添花了。背景音乐可依据诗歌的感情特点而定。如在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配以古曲《阳春白雪》,乐曲时而低吟、时而激越,在抒情上和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的旋律在儿童心上唤器鲜明的画像。这种旋律是认识理智的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拟的角度。”可见这样处理有助于对诗歌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二、让学生唱起来
  把音乐引进教室,除了作为背景音乐配以朗读,还可以直接来唱。因为中国上古时代诗歌、音乐、舞蹈原是三位一体的,诗歌和音乐有一种难解难分的特殊关系,音乐美应是诗歌艺术的重要因素。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利用歌曲和诗歌都可和乐而唱的特点,让学生诗、歌共赏,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把诗歌的情感内化为自我的审美情感。李白的《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事多烦忧”和黄安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中的“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在唱中背诗,在唱中体会诗和歌的异同,从而体会诗歌的意蕴之美。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有古今不同的演唱版本,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学习时,可先让同学听完不同的两种版本,然后让他们就自己喜欢哪一种诠释的方式进行讨论。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准确地把握原词的内涵和艺术风格。
  三、让学生“画”出来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立象尽意”,“象”即客观物象,“意”即主观感情,意思是诗人将感情注入客观景、物,而不直接地表述。所以就有了“诗是无形画,画时无声诗”的说法。诗人在创造绘画美时,往往通过色彩来描绘大千世界的音容笑貌,使诗的形象具有绘画的可观性和直观感。像白居易的《忆江南》:“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像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像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是通过色彩丰富审美形象,强化艺术效果。因此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可采取将诗歌中用语言文字表现的色彩转变为真实可感的颜色的方法,让学生先大胆地用色彩画出他心中的景物特征,然后比较诗中的色和画中的色的差异(这种差异包括色彩本身,也包括这种色彩在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时的作用)。比较中学生在把握诗歌的物象特征的基础上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摹虚和绘画中的写实的异同,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在古典诗歌的教学中,除了以上所说的读、唱、画的方法外,我们还可运用写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是仿写。在学了简单的诗词的格律后,例如《如梦令》、五言绝句等,都可以让学生仿写成应景诗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写评论、赏析。让学生把学习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整理成文。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文学评论的能力。
  古典诗歌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而流传下来的,它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有艺术魅力,更有一种人生的魅力,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来品味。
其他文献
摘 要: 图书馆事业的核心是为读者服务,而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在于馆员的素质。馆员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而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灵魂所在。为了提高馆员素质,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相应的支持,需要完善的激励机制,通过继续教育来提高馆员素质,从而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 图书馆馆员素质 图书馆服务 提高途径    近年来,特别是党和政府提出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
高三语文后期教学功利性非常强,就是剑指高考,而语文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把二者结合起来.即怎么样把这戴着镣铐的舞跳得更好?反思
十几年前,我怀着美丽的青春梦想,踏上这条充满希望的阳光之旅。我深知,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普通得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平凡得犹如沧海一粟。大多数老师只是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燃尽自身全部的光和热,再悄悄地退下来。没有惊人的事迹,没有辉煌的成就。然而,就是这些平凡普通的教师们,用爱铺就了孩子的成功之路,就造了无数人才。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有体会:做个好老师并非容易之事。然而,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奔来的中华诗歌之河,大浪淘沙,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带着中华文明的闪光。徜徉在这诗歌之河,我们沉醉,惊异
如何阅读现代文,是语文界一个历久常新的话题。在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题所占的分值较大,不少学生存在阅读困惑,导致失分过多。因此,对现代文阅读方法的探讨越来越引起语文教育者的重视,许多同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这个问题谈一些认识。  一、阅读文章标题,了解写作重点  标题是一篇文章内容最简洁、最恰当的概括,阅读文章标题,可以明白文章的写作对象和重点。如《看云识天气》,据此标题,我们
摘 要: 初中语文老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的体验学习,践行“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育原则,让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知。主动、独立,才是新课标下的学习方式的核心。课堂教学说到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体验“生活的语文”和体验“学习的语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体验学习 “生活的语文” “学
中国古典诗词短小精悍,语言凝练,对偶工整,铿锵有力,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易读上口,意境优美,孕育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审美价值。  初中语文对学生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从小学的“初步情感体验,体味作品内容和情感”到初中的“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要求,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初中阶段,教师在教学古诗中
要使课堂教学高效有活力,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虽说学生才是学习中的主体,但如何优化教育教学手段。真正激活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魅力和吸引力.则是教师
摘 要: 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明珠应该从以下五点进行高效的赏析:感受诗歌中作者的形象;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感情;品味诗歌中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深远的意境;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法。  关键词: 古诗文 高效赏析 五个方面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古代诗词犹如一条灿烂的银河,横贯中国文学的广袤星空。如此宝贵的遗产,需要我们赏析、传承。应该怎样赏析古诗文呢?《语文课
古代教育家孔子总结的“温故而知新”这一学习方法适用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语文知识是系统连贯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接受新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如果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无印象,或模糊不清,接受新知识就会发生困难。因而,语文课堂教学要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即要利用文与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起对“新知”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