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比较法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出示欣赏曲目——边放录音,边解说——再放录音。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破坏了乐曲的完整性,引不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教学目标的突破也就无从谈起。
  要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运用比较法组织欣赏教学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怎样运用比较法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将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异同点,从而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通过听觉欣赏,视觉欣赏,刺激学生的兴奋中心,达到对音乐作品充分认识、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在欣赏时要选择一些代表性强的曲目来赏析。那么,具体到音乐欣赏教学中怎样运用呢?
  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比较旋律,激发情感
  旋律,又叫曲调,是指高低、长短、强弱不同的一连串乐音有组织的进行叫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灵魂,是塑造音乐形象的主要手段。
  如在欣赏歌曲《小白菜》和《保卫黄河》时,要求学生听辨两首歌曲旋律的走向及音区,调式、调性的区别。
  通过听辨欣赏,学生很快就区别出两首歌曲的旋律线走向。旋律线上行时,表现的情绪是高昂、明亮、激动、乐观。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激发起了学生的热情。反之,旋律线下行时,表现的情绪则是压抑、痛苦、悲凉、失望、学习的热情陡然下降。学生对旋律的表现力有了以上的认识,为今后欣赏更深层的乐曲打下初步的基础。
  2比较节奏,展开想象
  节奏,就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它是一首乐曲的基本骨架。离开了骨架,人就走不成路;旋律离开了节奏,就不能向前进行。所以旋律的进行与情绪的变化都离不开节奏。
  在音乐欣赏中,应选择节奏富有特点的乐曲进行对比欣赏。教师有意识引导他们大胆思考、想象。这样,学生不但能领会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而且更有利于节奏感的培养。
  我们不仿比较一下《军队进行曲》和《牧歌》这两首乐曲。前者的节奏较短、密集,音乐就给人紧凑、急切的感觉。特别是节奏音型——XXX XX,非常富有动力感、紧张感,学生在欣赏时随着乐曲的发展流露出不同的表情,有的学生模仿正步走的姿态,有的学生打敬礼,有的学生甚至模仿管弦乐器的声音唱起来。《牧歌》的节奏宽广,欣赏者仿佛看到:在一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放眼望去,远处是高山、白云,近处山脚下,一群群骏马在奔跑,一群群牛羊在津津有味地吃草。
  再如《妈妈的背箩》中,“XXX XX XXX XX”,这个节奏型就是通过强弱拍变化的切分节奏。来表现妈妈背着背箩在山中行走的姿态。节奏贴切、生动、富于表现力,使学生在欣赏中能强烈的感受到母亲的艰辛、负担的沉重,音乐的熏陶对学生也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3比较音色,巩固知识
  音色就是乐器或人在声音上的特色,它是音乐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欣赏前可以比较乐器音色,先让学生对各种乐器的音色了解一下,有一定感知,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音乐求知欲,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对音色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如笛子独奏曲《扬鞭催马运粮忙》当中就是用碰铃代表马走路时的脖铃声,用笛子的高音区代表人们喜获丰收后的欢快心情。再如《翻身的日子》中的管子的音色翁声翁气,代表着纯朴、憨厚的陕北农民形象,学生头脑中有了印象。然后再完整的欣。赏乐曲。当乐曲中再次出现某种乐器的音色时,学生便会自然而然的与音色所赋予的形象对上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也巩固了知识。
  4比较力度,增强感知
  力度是音乐行进中的强与弱,是音乐重要要素之一。在乐曲中举足轻重。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力度变化大的乐曲或乐曲片段作对比欣赏,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力,分析能力,体验力度能力等在音乐中作用是大有好处的,如:《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歌曲中一再重复劳动号子式的动机4/4 53 6 3 0 │,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由弱到强又由强到窍的处理手法。PPPPPPmfffffmfpppppp。所以在欣赏时,就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力度,然后把它写出来,可以说,乐曲中基本包括了人声所能表达的—切力度记号。学生仅从视觉上便感受和体验到纤夫们有气无力的拖着货船,周而复始,由远处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景。
  此外,选择不同力度声乐,器乐曲对比欣赏,不仅增强音乐力度间的可比性,又可使学生充分感知力度的变化之美,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表现力。如《春江花月夜》与《翻身的日子》、《摇篮曲》与《保卫黄河》等乐曲都是进行力度对比的好作品。
  除以上种种对比欣赏外,教师还可组织各类作品进行分门别类的组合、剪辑、分专题的进行欣赏。如: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欣赏,歌曲与戏曲的对比欣赏等等,都是对比欣赏教学的重要形式,可充分地加以实践和运用。
  总之,用比较法进行欣赏教学,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课程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改革课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也很大程度上在于提高学校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有效影响,尤其是要让课程满足学生对学习的自主性与选择性的要求,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也成为本世纪以来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也随潮流不自觉地步入了这一行列,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尤其是针对现在中职学校因扩招而致
期刊
【摘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已经深入人心。而在初一历史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模式已经打破原有的打压式教学模式突显出它的效力,在中国古代史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使枯燥、乏味、理论性强的历史知识浅显化,同时能深度挖掘历史的外延,并应用于实际,实现历史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七年级历史;教与学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同样,学习环境、学习方
期刊
【摘要】识字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小学低段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然而也恰恰是教学难点,任何把机械性而又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横生,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一些办法:(1)自编儿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2)用算术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3)自编谜语,提升学生识字的热情;(4)多读、多练、加深识记,收到了不错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识字;教学;论文  识字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基
期刊
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成了山区数学教学的重大难点,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现象,让学生达到乐学,教师教得舒心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应用题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应用题不可怕,可以学好的坚定信念。  应用题与生活实际联系一般都较紧密,这是搞好教学的一大优势。但由于我们使用的是全国统编教材,所以仍然有一部分内容脱离山区小学生生活实际,这恐怕就是学生产生畏惧心
期刊
【摘要】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已成为不少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衔接问题的成因、衔接问题的方法两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做好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问题,要求社会、学校和家庭重视英语教学的衔接,从而推动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英语教学; 衔接问题  这些年来随着小学英语课的开设,农村小学也开始上起了英语,小学四、五、六年级来到了农村中学,他们三年级没有
期刊
【摘要】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方程,还无法摆脱算术思维中的某些局限性,五年级的学生此时正处在“具体思维向一般的抽象概括”转化的时期,无法清楚明白的了解一个可变的量的概念。在方程教材中,不再采用以前的移项解法,而是全部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来求,但是在一些题目中,后者仍然有一些局限性,无法让学生理解,比如χ是除数,或χ是减数时,同学们不能想出等号两边同时加上χ,而是两边减去被减数,从而造成了错误。更有大部分同
期刊
【摘要】分析现在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特点和新课程思想,提出化学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方法。  【关键词】化学;学生;主体地位;问题;对策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新课程方案的核心,是尊重教育规律的体现,也是对我们过去的教学做了深刻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过去的化学课堂上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大搞“一言堂”,大唱“独角戏”,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使教学走进了“负担重、效
期刊
【摘要】当前,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尤其遇到一些蛮不讲理,暴躁型的家长,如果我们不讲究方式,很难达到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班主任老师讲究沟通方式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化解矛盾,又可以达到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家长;暴躁型;班主任;沟通;耐心听取;三思后行;换位思考;给予理解;宽容大度;赢得好感;以理服人;化解矛盾  案例介绍  一天下午放学,我坐在教室里一边督促值日
期刊
【摘要】如何适应当前新形势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形势; 高中化学教育; 启发式教学;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创造性教育; 尊重学生个性  自从我省2012年实行高中新课改两年来,全省高中化学教师都面临新形势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到2015
期刊
任何一位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每个班级都存在体育“学困生”,在当今不断重视体育中考的形势下,为了提高体育“学困生”的中考成绩,我相信许多体育老师都为他们伤透了脑筋。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卑-厌学-拒教”是体育“学困生”的三大特征。自卑是体育“学困生”的认识特征,厌学是“学困生”的情感特征,拒教是“学困生”的行为特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心理失衡,存在许多心理障碍,并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关注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