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繫体育事业 助力青年成长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f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死一线间,名利身外物。多做公职、多为社会做贡献是很愉快的事,我只想做一个待人以诚的好人,儘管好人不易为”——贝钧奇抒怀,刊於2012年10月28日《大公报》
  在香港体育界里,贝钧奇先生的名字人人皆知:1993年以名誉领队的身份率广东省体操队和柔道队出征全运会,见证前者历史性地勇夺五枚金牌的传奇经历;其欣赏且鼓励的柔道选手冼东妹当时勇夺一枚铜牌,自强不息奋斗多年,成为中国奥运历史上第一个“冠军妈妈”;长期心繫香港足球界,並予以多方支持,香港足总2010-2011年度球季的“高级银牌”赛中,公民队力挽狂澜勇夺桂冠,且在该场经典赛事之後全队異口同声致谢贝钧奇先生及其儿子,感人至深;更不用提其身兼数职,为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不遗餘力……
  其实,在社会工作之中,贝钧奇先生亦是奉献不倦。无论是早年海员生活中,他乐此不疲地帮助他人,並於日後以航海界首位撰写专栏的作者之身份笔耕不辍;还是因喜爱中华文化並加以推广,支持《地平线》和《文综》两本月刊;或者担任四川省政协委员,为当地的旅遊和体育事业出谋献策等等,都显示出他那颗热情洋溢的善心,不因岁月和年龄的增加而显得怠慢,坚持为服务社会群众尽一份绵力。
  近年来,关於香港的青年工作,是贝钧奇先生较为关注的:“香港这一代年轻人对祖国的认识不多,了解不夠,採取了一些偏激的行为,对社会产生了影响。”例如2014年的“非法佔中”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让並不乐观的香港现状雪上加霜,所以引起香港众多明智之士的抗议。因此,2014年8月17日下午,虽然气温是超过30摄氏度的高温,但香港社会各界逾19万人参加了由“保普选、反佔中”大联盟发起的“和平普选大遊行”,以声势浩大的规模表达各界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依法实行普选的愿望和诉求。其中,贝钧奇先生作为德高望重的体育界代表,参与此次意义重大的活动中。儘管身体状况不比年轻时,但他也坚持完成上午的“跑步上中环”以及下午的遊行,以示自己坚定的决心和意志。随後翡翠台採访了他,进行了同样的表述。
  可惜,“佔中”、“反水客”、“旺角暴动”等陆续发生的事件,都反映出当下香港青年团体中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分子。让贝钧奇先生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意识到,有关的工作,还需要时日努力,可能需要竭思尽虑、奔波操劳,卻是任重道远。
  在自己熟悉的体育领域,贝钧奇先生希望借助体育交流活动,让香港与内地的青年加深对彼此的了解,消除偏见,都能意识到大家同为中华儿女的情愫。毕竟乐於参与体育的青年人较多,所以同类活动往往能吸引大家参与,从而实现交流的目的。
  “以前服务体育界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青年群体,但当时没有发达的信息及网络,所以年轻人受到的影响不多。反观现在的年轻人,正是受到太多被他人利用的信息之干扰,才导致了偏激的行为,所以这是青年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贝钧奇先生发现现在的年轻人也从便捷的信息及网络中提升了学习及工作的效率,对自己的想法也颇为注意,要是沿着这些特质加以运用,也能把他们引到正确的导向上:“就像我们年轻时参与的遊行与他们近期的对比,虽然主体都是年轻人,但我们坚持的是爱国爱港的精神,对於打压既无畏强权也重在法理,所以与他们是不同的。通过对比,希望也能引发这些青年人的思考。”
  在贝钧奇先生的心中,体育就像一位友好的使者,促使内地与香港、前辈与後辈、政府与民间以及不同立场的年轻人进行沟通交流,於健康的竞技中获得启迪,从而消除矛盾,达成共识。也许这是个耗时较多的过程,也许是需要多方统筹的部署。然而贝钧奇先生时常勉励年轻人学习体育精神,凡事积极一点、乐观一点,不要轻易放棄。
  “成功具有多面性,並不能单以金钱来衡量。有的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有的在家庭或在为人处世方面也可以做得成功。成功有多种解释,但只要你做好了自己,这就是成功。”
  ——《贝钧奇:生命在於奉献》,刊於2009年1月《傑出人物》
  正是因为世界上存在了不同的颜色,所以才会呈现出多彩的美丽。贝钧奇先生也是一位在众多方面耕耘,打造多彩人生的有心人。他做过教师、船员、专栏作者、推销员、校长、企业家等等,也在不同的领域中颇有建树。所以其服务的社团多达六十多个,虽然其中未必能夠全部兼顾,卻同样是他热衷的领域。
  其中,贝钧奇先生擅长的体育界工作里,就有公民体育会、愉园体育会、香港足球总会、香港篮球总会、中国香港柔道总会等多个团体。身处其中,他笑言自己“虽不是运动的料”,卻在相关方面的投入不逊色於专业人士:“我喜欢看体育赛事,也喜欢组织体育活动。”因此开展与体育相关的工作,他更多在於兴趣和爱好,而不是为爭夺名誉,这与“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名言異曲同工。不过,他也积极鼓励赛场上的运动员要牢记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更快、更高、更强”,不断以自己为对手,不断突破自己。
  体育工作中,贝钧奇先生进行诸多回馈社会的事情,如四川地震,他组织慈善比赛筹集善款.“我能尽自己的一点力量帮助社会就很满足了,我也希望有能力的人,都能付出一些贡献,做一点对社会有益的好事。”专业之外,他乐於奉献的本色依然:上世纪八十年代积极为母校发动筹款购置会址、2006年出任校友会会长时又力请众多著名演艺人助兴筹款。支持书法及国画艺术等关於中华国粹种种工作、倾情文艺撰写大量文章见诸报刊等等,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因此,贝钧奇先生於2003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荣誉勳章、2008年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今年7月1日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银紫荆星章,表彰他多年来参与社区服务,尤其在推动香港体育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各界福祉方面贡献良多。
  公益之外,贝钧奇先生的人生经历同样精彩不断:他是宁波人,自小随家人移民到香港,小学及中学皆在汉华度过,毕业後任教於树人小学,不过当时年轻的他渴望到更广阔的世界闯荡,因此加入了船王董浩云旗下的远洋轮,以远洋轮船电报员的身份开始了航海工作。这段经历,增长贝钧奇先生的见闻,扩宽了他的视野,因此並开启了他的文艺之路。如其他媒体的文章提到:“航海期间,贝钧奇喜欢阅读、听音乐,更喜欢利用空餘时间创作。他曾是一名在报社任职编辑的同窗邀请,先後为《商报》、《晶报》撰写专栏。”在那个网络尚未发达的年代,贝钧奇先生的作品成为许多香港了解外界的窗口。随後还汇集成《航海散记》及《人在旅途——海员看世界》两本书,反响不俗,前者更一度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香港大会堂书展中展出。
  结束航海生涯,贝钧奇先生在香港从事装修工程业务,並在1987年创办亚联工程公司,虽然发展中他遇到不少考验,但都凭借着勤奋和耐力,顺利度过难关。他为人虚心好学,常常就业内问题请教他人,因此成长迅速。公司运营多年,一直坚守着“诚信为本、客户至上、公平公正”的理念,尽心负责地服务好每一位客户,因此博得广大客户的信赖和支持,也为其业务打下稳定的基础。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幅画卷,贝钧奇先生已经在上面绘出了精彩的图案,既是壮丽瑰丽,也有清新雅緻。还有缤纷的用色,使之呈现出不同意境的美丽。还有关於爱与善的渲染,让一种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喷湧而成,给社会带来一股积极向上的强大动力。
其他文献
卢子颕先生  是一位经历丰富的商人,一位拥有广博胸怀的理性思维者。站在全球一体化的高度,纵观“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他有着敏锐的视觉,聪慧的头脑。遇事深思熟虑,深谋远虑,让他总能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善於把握机会,分析行业大数据,为合作者找到发展的商机;丰富的经历,世界的眼光,广博的胸怀,他有着贯通中西文化的特色与能力,全球的思维格局,让他为合作牵线搭桥,为发展添砖加瓦。  丰富经验 助力事业发展  
期刊
李惠欣小姐  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美是从外而内的,亦是从内而外的。她风姿绰约,曾惊艳異国获得英国华埠小姐冠军;她澹泊名利,放下光环头衔,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心地善良,热心公益慈善,将爱心不断播撒。她说:“无论是人生还是事业,我都是比较幸运的那个,因此,我也应该回馈社会,为需要的人多做一些事。”这就是她,美得自然,美得真实。  内外兼修的自然之美  初次见到李惠欣小姐的时候,便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期刊
第63届澳门格兰披治大奖赛11月20日下午鸣金收兵。在压轴举行的三级方程式世界盃比赛中,葡萄牙车手达哥斯达凭稳健的发挥,夺得冠军,继2012年後再度赢得澳门三级方程式大赛桂冠。瑞典车手罗辛基思夺得亚军,季军则由巴西车手卡马拉获得。而澳门本土车手郑颖聪排在第12位。在国际汽联GT世界盃中,比利时车手云科尔失获得冠军,亚军是法国车手阿斯提,而上届冠军、德国车手晏高仅列第三。澳门电讯盃房车赛则由香港车手
期刊
邬显庭先生  是一位经历与见证战爭的过来人,他的青少年时期,早早蒙上了战爭的阴霾,目睹国破家亡、命如蝼蚁的场景,当和平的曙光照亮了香港,祖国以战胜国的身份洗去了耻辱,他的爱国热情因此坚定而持久。他铭记那段让人难以忘怀的往事,用来引导今日生活幸福的後辈们,让他们居安思危,既保持爱国情怀,服务祖国,更要把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当成一种自豪。  动荡的时局告诉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邬显
期刊
利为家国,爱国心是一种本能  吴功芳先生的故乡是福建省闽侯县,在1979年移居香港之前,他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从战火纷飞的岁月走来,年少的他亲见满目苍夷,整个国家因为战爭变得支离破碎。历经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爭,中国终於以无数鲜血换来独立解放,卻依然百废待兴的时期,随後他亲历三年困难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吃尽生活的苦。  恰是因为历经了这一段段满怀悲情的历史,吴功芳先生对於祖国更添一份患难与共的
期刊
梁其正先生  的成长与转变,见证着香港摄影行业的发展。从画笔到相机、从胶卷到数码,岁月更迭,恒久不变的是他热爱摄影、追求摄影、服务摄影的执著之心。35年前,他和一帮志同道合之士创办了恩典摄影学会,秉承“以相会友”的共同理念,以“有一分力发一分光”的精神,共同研究影艺,为摄影界服务。  他的成长与转变见证着摄影行业的发展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规律,环境改变人生。
期刊
专注成就专业 细节决定成败  林炳昌先生出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毕业後,就加入香港廉政公署担任高级调查员,1980年赴英国修读法律,1985年回港後成为执业律师。他对於处理不同法律范围案件经验丰富,从业三十多年,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应对能力,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案件不胜枚举。  专心、专注、专业,是林炳昌先生从业以来的经验总结。律师,就是接受委託人任命,为其提供相关法律帮助,帮助其解决问题
期刊
简汝谦先生  是一位热衷社会服务的青年俊彦,他与许多同龄人一样正处於风华正茂的年纪,成熟、稳重,正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是家庭及社会的中坚力量。而且,本着一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在日常中投身多项社会工作,心繫香港青年的成长,也关注家乡河源的发展。他以自己特有的年轻风采,为公益界增色;他用自己奔放的旺盛生命,燃起慈善的火焰,温暖社会,更为青年人照亮了前方。  服务:彰显年轻的本色履行青年的义务  记
期刊
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一个以敬爱、关怀抗日老战士为主,集民间力量、以学术、交流、专业性为一体的非牟利社会团体。2016年3月7日登记成立,8月14日,他们举行了就职典礼。这一天,高朋满座,一些嘉宾不远千里赶来香港,见证这一重要时刻,祝贺东江纵队、抗日老战士敬爱关怀联谊会(香港)的成立,表达他们对抗日老战士的崇高敬意。这一天,对於东江纵队在香港的抗日老战士来说,亦是意义非凡,因
期刊
书法之道 始於坚持  自2012年开始,马千里先生一手创办的香港千里墨缘书画会每年都会举行师生作品展,今年已是第四届。一幅幅师生精心书写的作品,工整有序、错落有致,尽展中华书法大美所在,带给观众一场妙不可言的视觉享受。这一切,有赖於马千里先生对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以及教学中诲人不倦的坚持,让越来越多的学员可以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进而投身学习、为国粹的承前启後作出贡献。因此,在作品展的序中,全体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