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同 存小异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身,尤记起刚到新西兰的情景,惊讶于她的美丽清新,碧水蓝天,人世间的一方净土,我仿佛走进了爱丽丝的奇幻仙境。还没有好好欣赏完每一个完美的风景,短短三周的培训即将结束,有点小收获和小满足,与大家共享。
  
  一、教育,无国度之分
  
  爱,无国度之分。我想教育大概也是如此。在为期三周的培训中,我们参观了新西兰比较著名的“Gladstone Primary School”,与我的指导老师一起听课、上课,关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分享教育的酸甜苦辣。与中国不同的是:新西兰的每个班级的学生有两位固定的老师,班主任老师往往要承担他们所有科目的教学,但是体育老师是专职的。看着他们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样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仿佛看到同事们忙碌的身影,我想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老师,无论是年轻的还是白发苍苍的老师,只要你被赋予了这样一个神圣的称号,那么你就一定会把爱播种在每个孩子的心里,让全世界都开出灿烂的花朵。
  
  二、兴趣,最好的老师
  
  爱因期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在所有的老师身上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在新西兰也是如此,我的指导老师Elise是一位德裔的移民,原来是专业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她有时唱歌,有时跳舞,有时也通过游戏来巩固新知识。以一堂简单的数学课为例:老师先通过一定的示范,讲解分数的基本知识。讲解的时间非常短,通常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一节课25分钟)。接下来老师便按照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他们不同的任务,有的小组是通过掷骰子的游戏来巩固新知识,有的小组是通过画图(缩小图片的几分之几)来解决新问题,还有的小组是在老师身边提出自己的疑问。在我接触的这些孩子中,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好学、懂事,都能积极参与并勇于尝试这些有趣的游戏。当然,每个班上都有一些调皮的学生,尽管有的老师也会停下来点名,但是我注意到她始终是笑眯眯的,语气也是非常委婉“Would you please…?”那位学生在老师善意的提醒下,也能及时参与到自己的活动中去。
  相对于中国人的含蓄,新西兰的老师非常善于鼓励孩子、肯定孩子的一切。我的指导老师Elise给我上了最生动的一课。在Gladstone的每一个班级里,都有来自各个地方的孩子,不同的种族、不同的皮肤,有调皮的、有文静的,有学习基础好的,也有的甚至不精通英语,但是Elise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只要他们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就给予一定的肯定,“Fantastic”“awesome”是老师的常用语,在她亲切的与孩子们的交流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与日渐浓。
  
  三、生态,平衡最美
  
  卢梭说过:教育必须顺着自然。在生态课堂上,充满着心灵与心灵对话,激情与激情碰撞,智慧与智慧交锋,价值与价值共享。所谓“生态的课堂”,是为师生发展而教,为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张扬的个性、开放的思想、创新的品质。
  在新西兰短短的21天学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词便是“生态”。在生活上,很多小孩子在大冬天都是赤着脚在地上走,从来不穿鞋子。但是他们的体质往往很好,很少感冒发烧。而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往往讲得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方法和途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以一堂“水的形态”科学课为例:老师先做一个小实验, 用湿毛巾擦拭小镜子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水到哪里去了?在什么情况下水会从液体形态变成气体?然后学生便开始在学校自己的网站资源中查找问题答案,通过电子实验,让学生观察,得出答案“水在100度以上会从液体变成气体。”然后老师再来总结规律。这就是很多人眼中的“生态课堂”吧!但是我也发现,由于课堂教学模式过于轻松自由,有时也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的学生甚至摸不到头脑,到最后还是没有打开网页,所以我们所要做的是学习一些好的想法,保持课堂的“生态平衡”。要让学生动起来、思考起来,但同时课堂教学也要有效,像自然界一样保持一种生态平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
  其实,作为一名老师,无论在哪里,面对怎样的学生,无论教育体制是否有很多差异。对于教师来说,只要尽心尽力的对待教育事业,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即使有太多太多的不同,我们也一定可以汲取优秀的小差异并整合成更好的,教给每位学生。不要求他们一定是优秀的,但一定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他是松树 ,就让他长成笔直挺拔的松树,雪压且直;如果她是柳树,就让她长成婀娜多姿的柳树,随风摇摆;如果他只是一棵小草,那么就让他长成最好的那棵,让每个孩子都散发不同的美丽。
  (作者单位:215600江苏省张家港市万红小学)
其他文献
在教师、学生和课文三者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一味地把自己对阅读材料的感悟、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生吞活剥、被动地接受,失去了应有的主体地位。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自主选择阅读方法、自主选择学习的伙伴、自主交流阅读的感受,使阅读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张扬个性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自主选择
期刊
“你的心情还好吗?”有一句话说得好:“心好,一切都好!”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资料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难于应付挫折,加上学习紧张和环境陌生,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这些矛盾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享受意识强烈与劳动观念淡薄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宠爱,使得不少中学生的消费欲望与日俱增。如:吃零
期刊
【摘要】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个老话题,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历史教学中,除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理清纲目,上课认真听课、思考、作笔记,课后复习、巩固外,我们还应注意教给学生下列历史学习的方法:1、提炼主干,理清线索;2、讨论分析,辩证思维;3、迁移拓展,加深巩固。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提炼主干 讨论分析
期刊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验。然而,具体到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由于对情感的重要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仅着力于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或某种技能训练,而对其情感因素(心理)关注不够,乃至漠然置之,结果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  阅读教学作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是师生共同参与传情达意的双边活动,它需要一种特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每个学生就包括学困生,有教育者说过:转化一名学困生,不亚于培养一名优生。陶行知先生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因此,关注学困生,带领他们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了解学困生,与学生进行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转化的基础    每位学困生的‘
期刊
一、教学管理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培养人的摇篮。学生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一是成人,即学生有完善的人格,是社会的可用之人,对社会起推动作用;二是成才,即学生有一技之长或多才多艺,是社会的有用之人。这是学生是否合格的客观标准,也应是衡量学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准。学校要达到育人目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确立素质教育的正确方向。   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实施素
期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后勤在军队作战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办学校也是如此,它离不开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校舍的建设和维护,设备的购置、维修和保养,经费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及办学所必需的各项服务等,都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条件,而这些条件又都要由后勤人员去运筹。干好后勤工作,要做到“细、实、精”。    一、要“细”    首先后勤服务必须做到主动、热情、周到、深入、快捷。要善于抓小事、抓细节。重视细
期刊
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最多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卡尔汉曾说过:“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手段”,这充分阐明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那么,提问有什么技巧呢?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课堂提问时注意把握住时间的度。  首先,教师提问后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这是第一提问时间,因为学生答问题需要经过一个较为复杂
期刊
语文教育是生活所需,它是应生活的需要才产生的。叶老说:“咱们为了生活上的需要,从小就学习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媒介,教法是核心,活动是手段。根据新教材的以上特点,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从生活中学会语文。    一、进行感情投资,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因此,师生感情培养是兴趣
期刊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老师什么时候与学生关系好,对他们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学生关系不好,对他们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   1.做学生的“律师”   有些教师发现学生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责问,自以为严师出高徒,这是很危险的。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教师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