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成骨肉瘤的X线表现。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成骨肉瘤患者X线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最简便而实用的方法。股骨15例,胫骨8例,肱骨2例,下颌骨2例,骨盆1例。结论:X线可显示软组织肿块,但其内出血,坏死显示不清,软组织内钙化可反应肿瘤分化程度,一般钙化越多,密度越高,表示分化越好。
关键词:成骨肉瘤; X线诊断; 影像表现
【中图分类号】R7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85-02
成骨肉瘤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年龄为10~25岁,3/4发生于2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最常发生于股骨、次为胫骨,其余顺次为肱骨、颌骨、腓骨及骨盒。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1]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其临床症状的三大特征。中央型成骨肉瘤起源于骨髓内成骨性原始结缔组织为最常见的一型。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成骨肉瘤患者X线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成骨肉瘤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1~6个月,平均4个月。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疼痛,功能障碍24例,明显肿胀28例,骨折畸形21例,软组织肿块25例,9例有外伤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
2 结果
2.1 X线表现 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最常发生于股骨、次为胫骨,其余顺次为肱骨、颌骨、腓骨及骨盒。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骨肉瘤可有以下的基本X线表现: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中央或边缘部分,松质骨呈小斑片状骨质破坏,皮质边缘示小而密集的虫蚀样破坏区,在皮质内表现为哈氏管扩张而呈筛孔状破坏。以后骨破坏区融合扩大形成大片的骨缺损。肿瘤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的肿瘤骨是骨肉瘤本质的表现,也是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瘤骨的形态主要有:①云絮状。密度较低,边界模糊,是分化较差的瘤骨;②斑块状。密度较高,边界清楚,多见于髓腔内有肿瘤的中心部,为分化较好的瘤骨;③针状。为多数细长骨化影,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或模糊,彼此平行或呈辐射状,位于骨外软组织肿块内。其成因是肿瘤向软组织浸润发展时,肿瘤细胞沿供应肿瘤的微血管周围形成肿瘤性骨小梁。一些非成骨性肿瘤的间质内可以出現反应性间质成骨,其中有的也形成骨针,如血管瘤和尤文瘤,有时与针状瘤骨不易区分[2] 。肿瘤性软骨组织发生钙化后则表现为小点状、弧形或环形钙化影。视软骨分化程度和数量的不同,钙化影或密或疏、或多或少、边界清楚或模糊。一般多分布于肿瘤的外围。软组织肿块表示肿瘤已侵犯骨外软组织,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境界多不清楚。在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瘤骨。骨肉瘤可引起各种形态的骨膜新生骨和Codman三角,两者虽是骨肉瘤常见而重要的征象,但并非特异,也可见于其他骨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在X线片上,据骨破坏和肿瘤骨的多寡,骨肉瘤可分为3种类型:①硬化型。有大量的肿瘤新生骨形成。X线见骨内大量云絮状、斑块状瘤骨、密度较高,明显时呈大片象牙质改变。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的瘤骨。骨破坏一般并不显著。骨膜增生较明显;②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早期常表现为筛孔样骨质破坏,以后进展为虫蚀状、大片状骨质破坏。广泛的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一般仍可见少量瘤骨及骨膜增生,如瘤骨显示不明确,X线确诊就较困难;③混合型。即硬化型与溶骨型的X线征象并存。
2.2 结果 股骨15例,胫骨8例,肱骨2例,下颌骨2例,骨盆1例。
3 讨论
原发性骨肉瘤是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在骨髓瘤之后,它是第二位常见的原发骨肿瘤。多发于骺闭合之前,即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人。男性患者发病率稍高。在骨肉瘤的病例中,Barwick报道有1%~2%的肿瘤会累及脊柱。患有眼瘤的病人(一种遗传性疾病,即13号染色体的第14号位点发生突变,此乃一肿瘤诱发基因),其骨肉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00倍。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些肿瘤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如基因,结构,环境的影响。
肿瘤外观依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异,成骨显著的肿瘤坚硬呈黄色。成骨少的则脆软。含软骨多的区域呈蓝灰色。血管丰富,易出血,血液供应不足的地方,容易坏死、囊变。肿瘤起于长骨干骺端,向骨干及骨皮质发展,蔓延至骨骺端时可跨越骨骺至骨关节面,甚至侵入关节。肿瘤细胞可通过骨皮质哈氏管向外蔓延,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增生。肿瘤继续生长掀起骨膜,使骨膜血管与骨干垂直,在这些血管周围形成新生骨而呈放射针状。在肿瘤发展中,肿瘤骨形成及破骨同时交错进行。肿瘤细胞分化好的,骨化亦较好。镜下见成骨肉瘤起源于骨未分化间充质,有形成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及骨组织的趋向。故肿瘤组织的特点是具有多种细胞及其产物。主要是肿瘤性成骨细胞,以及其衍变形成的肿瘤骨样组织及肿瘤骨。在成骨型骨肉瘤中,肿瘤骨多,排列紊乱[3] 。溶骨型骨肉瘤中,肿瘤骨少。生长快的肿瘤中,常有软骨形成,软骨多时易诊断为软骨肉瘤。
影像学上,骨肉瘤常表现为囊性变和硬化并存,造成皮质的破坏和软组织的钙化。在严重的病例,肿瘤会侵蚀整个椎体,而造成其塌陷。传统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的局部切除加放疗。而由变形性骨炎和继往放疗所引起的恶性变造成的继发性脊柱骨肉瘤,其恶性度高,早期就会有转移。对于变形性骨炎恶变后的5年生存率为17%,而放疗骨恶变后的预后会更差。
参考文献
[1] 刘国荣,黄尧生.骨肉瘤的影像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J].2002,11(1):5.
[2] 路淮英,姜振杰,宋宁宇,等.骨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附36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811.
[3] 王长忠,卢克成.骨肉瘤的X线分析(附28例报告)[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9):1646-1647.
关键词:成骨肉瘤; X线诊断; 影像表现
【中图分类号】R73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385-02
成骨肉瘤是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年龄为10~25岁,3/4发生于20岁左右。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1。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最常发生于股骨、次为胫骨,其余顺次为肱骨、颌骨、腓骨及骨盒。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1]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其临床症状的三大特征。中央型成骨肉瘤起源于骨髓内成骨性原始结缔组织为最常见的一型。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成骨肉瘤患者X线诊断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0例成骨肉瘤患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12~59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1~6个月,平均4个月。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疼痛,功能障碍24例,明显肿胀28例,骨折畸形21例,软组织肿块25例,9例有外伤史。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检查。
2 结果
2.1 X线表现 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最常发生于股骨、次为胫骨,其余顺次为肱骨、颌骨、腓骨及骨盒。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骨肉瘤可有以下的基本X线表现:骨质破坏多始于干骺端中央或边缘部分,松质骨呈小斑片状骨质破坏,皮质边缘示小而密集的虫蚀样破坏区,在皮质内表现为哈氏管扩张而呈筛孔状破坏。以后骨破坏区融合扩大形成大片的骨缺损。肿瘤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内的肿瘤骨是骨肉瘤本质的表现,也是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瘤骨的形态主要有:①云絮状。密度较低,边界模糊,是分化较差的瘤骨;②斑块状。密度较高,边界清楚,多见于髓腔内有肿瘤的中心部,为分化较好的瘤骨;③针状。为多数细长骨化影,大小不一,边界清楚或模糊,彼此平行或呈辐射状,位于骨外软组织肿块内。其成因是肿瘤向软组织浸润发展时,肿瘤细胞沿供应肿瘤的微血管周围形成肿瘤性骨小梁。一些非成骨性肿瘤的间质内可以出現反应性间质成骨,其中有的也形成骨针,如血管瘤和尤文瘤,有时与针状瘤骨不易区分[2] 。肿瘤性软骨组织发生钙化后则表现为小点状、弧形或环形钙化影。视软骨分化程度和数量的不同,钙化影或密或疏、或多或少、边界清楚或模糊。一般多分布于肿瘤的外围。软组织肿块表示肿瘤已侵犯骨外软组织,肿块多呈圆形或半圆形,境界多不清楚。在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瘤骨。骨肉瘤可引起各种形态的骨膜新生骨和Codman三角,两者虽是骨肉瘤常见而重要的征象,但并非特异,也可见于其他骨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在X线片上,据骨破坏和肿瘤骨的多寡,骨肉瘤可分为3种类型:①硬化型。有大量的肿瘤新生骨形成。X线见骨内大量云絮状、斑块状瘤骨、密度较高,明显时呈大片象牙质改变。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的瘤骨。骨破坏一般并不显著。骨膜增生较明显;②溶骨型。以骨质破坏为主。早期常表现为筛孔样骨质破坏,以后进展为虫蚀状、大片状骨质破坏。广泛的溶骨性破坏易引起病理性骨折。一般仍可见少量瘤骨及骨膜增生,如瘤骨显示不明确,X线确诊就较困难;③混合型。即硬化型与溶骨型的X线征象并存。
2.2 结果 股骨15例,胫骨8例,肱骨2例,下颌骨2例,骨盆1例。
3 讨论
原发性骨肉瘤是间叶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由肿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或骨样组织。在骨髓瘤之后,它是第二位常见的原发骨肿瘤。多发于骺闭合之前,即年龄小于20岁的年轻人。男性患者发病率稍高。在骨肉瘤的病例中,Barwick报道有1%~2%的肿瘤会累及脊柱。患有眼瘤的病人(一种遗传性疾病,即13号染色体的第14号位点发生突变,此乃一肿瘤诱发基因),其骨肉瘤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的500倍。大量的研究表明这些肿瘤是由多因素造成的,如基因,结构,环境的影响。
肿瘤外观依不同的病理变化而异,成骨显著的肿瘤坚硬呈黄色。成骨少的则脆软。含软骨多的区域呈蓝灰色。血管丰富,易出血,血液供应不足的地方,容易坏死、囊变。肿瘤起于长骨干骺端,向骨干及骨皮质发展,蔓延至骨骺端时可跨越骨骺至骨关节面,甚至侵入关节。肿瘤细胞可通过骨皮质哈氏管向外蔓延,破坏骨皮质,刺激骨膜增生。肿瘤继续生长掀起骨膜,使骨膜血管与骨干垂直,在这些血管周围形成新生骨而呈放射针状。在肿瘤发展中,肿瘤骨形成及破骨同时交错进行。肿瘤细胞分化好的,骨化亦较好。镜下见成骨肉瘤起源于骨未分化间充质,有形成纤维组织、软骨组织及骨组织的趋向。故肿瘤组织的特点是具有多种细胞及其产物。主要是肿瘤性成骨细胞,以及其衍变形成的肿瘤骨样组织及肿瘤骨。在成骨型骨肉瘤中,肿瘤骨多,排列紊乱[3] 。溶骨型骨肉瘤中,肿瘤骨少。生长快的肿瘤中,常有软骨形成,软骨多时易诊断为软骨肉瘤。
影像学上,骨肉瘤常表现为囊性变和硬化并存,造成皮质的破坏和软组织的钙化。在严重的病例,肿瘤会侵蚀整个椎体,而造成其塌陷。传统治疗主要包括肿瘤的局部切除加放疗。而由变形性骨炎和继往放疗所引起的恶性变造成的继发性脊柱骨肉瘤,其恶性度高,早期就会有转移。对于变形性骨炎恶变后的5年生存率为17%,而放疗骨恶变后的预后会更差。
参考文献
[1] 刘国荣,黄尧生.骨肉瘤的影像诊断.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J].2002,11(1):5.
[2] 路淮英,姜振杰,宋宁宇,等.骨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附36例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8):811.
[3] 王长忠,卢克成.骨肉瘤的X线分析(附28例报告)[J].中华医学写作杂志.2004.11(19):1646-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