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英译中的叠词翻译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centf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叠词能够通过韵律和音调的美感表达出语言所描绘的意境,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但叠词翻译是古诗英译一大难点,如何既传达诗意又保留音韵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以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为基础,从音形意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诗翻译中的叠词的翻译。
  【关键词】古诗翻译 许渊冲翻译理论 叠词
  诗歌翻译一向被认为是艰难的工作,主要原因在于诗歌本身的特点。诗歌语言优美、凝练,不足百字就能勾勒出生动的画面,表达作者的心声。中国诗歌保有自己的语言结构,尤其是古诗,有着独特的古代语言文字的形式,国人阅读时经常将这种古语形式解构成现代汉语,因此要将古代中文翻译成另一种现代语言更是困难重重。更不用说现代汉语(以下简称中文)与现代英语(以下简称英语)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音律和节奏。中文诗歌追求平仄相间、抑扬顿挫、高低起伏,吟诵时琅琅上口,给人以韵律感和美感。英文诗歌则以音素为单位,讲究轻重音的排列。翻译过程中在忠实传达诗歌意义与意象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保留中文诗歌的音韵之美,使译文对目标语读者产生与原文对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效果,是古诗英译的不断追求。
  一、文化和语言因素
  在诗歌翻译中任何被认为对原文不忠的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翻译失败,这里包括了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奈达(1969)认为,相对充分的语际间的交流基于两个基本因素:语义相似性和句法结构相似性。就笔者理解,前者指的是翻译的文化因素,后者指的是翻译的语言因素。文化因素包含了许多方面,如历史因素(习语和神话传说)、地理因素、宗教因素等等。读者会倾向于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诠释他们所读的内容。柯平(1999)认为可译或不可译性的问题紧密关系到人对于语言本质、意义与翻译的理解。不同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语言风格会影响翻译的效果。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其可译性问题是度的问题:源语言符号承载的意义所处的语言水平越高,其可译性的难度越高,反之亦然。从以上几个方面看来,中国诗歌尤其是古诗,语言简练但承载的意义十分复杂,因而可译性的难度也高,翻译时应谨慎处理。
  二、许渊冲的“三论”
  作为杰出的翻译理论家与实践家,许渊冲教授将诗歌理论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Art of beautifica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best as in rivalry)”。这里的“美”指的是意美、音美和形美(the principle of beauty in sense,sound and form),后被称为“三美论”,成为诗歌翻译中美学的标准。“三美论”来源于鲁迅的观点:“诵习一字,当识形音义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意,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三美之中,最重意美,其次是音美,最后是形美。作为诗歌翻译,如果没有音与形,只是表达出意,就失去了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只是对诗歌的理解而不是翻译了。“化”指的是等化、浅化和深化(equalization,generalization and particularization),来自于钱钟书先生提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了。”许渊冲对其中的“化”的意义加以丰富延伸。他提出,“在译诗的时候,我要求在传达原诗这种‘音美’和这种‘形美’的范围之内,用‘深化’‘等化’‘浅化’的译法,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由此可见,“三美论”是诗歌翻译力求达到的效果,是本体论;而“三化论”是诗歌翻译的翻译方法,是方法论。在“三化论”中,“如果原文的表层和深层之间有距离,或是译文和原文‘意似’并不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就可以采用‘浅化’或‘深化’的译法”不然,则采用“等化”的译法。同时,“只能化成原文内容所有、原文形式所无的译文,不能化成原文内容所无的东西”。也就是说,浅化是将原文中的表达在目标语中变得浅显易懂,便于目标语读者理解;等化是为了尽可能地达到目标语与原文在意义和形式上的对等;深化是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将原文的深层意思传达给给目标语读者。而“之”指的是知之、好之和乐之,来源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理想的诗歌翻译必须让目标语读者根据译文得到知之、好之、乐之的接受效果。“知之”是指目标语读者明白译文讲的是什么,理解原文诗歌的内容;“好之”是指目标语读者喜欢诗歌,通过译文喜欢上原文;“乐之”是让目标语读者对译文乐在其中,能够享受到诗歌之美。因此,“三之论”中“乐之”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说,“三之论”是诗歌翻译应该达到的三个境界,是目的论。总而言之,翻译是一种“美”“化”“之”的艺术,以“美”为美学标准,以“化”为翻译手段,以“之”为翻译目的,忠实对等、形神兼备是译者们不懈的追求。
  三、叠词的翻译
  叠词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指的是相同的词、词素或者音节重叠使用。叠词能够增强诗歌的节奏感,体现语言的韵律感。陈望道曾经指出:“(汉语的叠词)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增大语调的和谐,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陈兰香认为,“叠词是汉语言文字中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因为它充分利用汉字语音音节的特点,把字音的复叠所具有的表情大衣的作用提高到了十分完美的境界。”换而言之,叠词不仅叠加了字的音律,还将表达的意义与意象进行叠加,因此在古诗英译过程中,它的翻译是一大难点。如何既准确的表达出叠词所传达的意义与意象,又尽可能的保留叠词的韵律感,是翻译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不准确的翻译让人若有所失,而恰当的翻译能在读者心中产生共鸣。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为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下略)
  此诗三个版本的翻译如下:
  (1)by Xu Yuanchong   I see but seek in vain,
  I search and search again;
  I feel so sad,so drear,
  So lonely,without cheer.
  (2)by Li Delan
  Seeking,seeking,fumbling,fumbling,
  Cold cold pale pale,
  Chilly chilly cheerless cheerless,
  Choking choking.
  (3)by Clara Candlin
  Seek,seek,search,search;
  Cold,cold,bare,bare;
  Grief,grief,cruel,cruel grief.
  在这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中,诗人用开篇的七组叠词直抒胸臆,勾勒出一副若有所失、孤苦无依、肃杀凄凉的画面,传达出哀怨凄凉的感情。可以说叠词的运用功不可没,平音寻寻、清清、凄凄和仄音觅觅、冷冷、惨惨、戚戚交替出现,抑扬顿挫充满了音乐般的美感,因此必须体现在译文之中。译文(2)和(3)中两位译者也意识到了叠词的重要性,因此将对应的英文单词进行重复,但是这样的机械重复不能准确传达出诗人的真实情感。并且从音美而言,单词的重复既不押头韵也不押尾韵,失去了节奏感和韵律感。许渊冲放弃了简单的英文单词重叠,而是从音素入手,用了八个“s”音。从发音来看,“s”音属于摩擦音,口腔虽未完全阻塞,但气流必须从上下排牙齿中间挤出,从而产生一定程度的摩擦。“s”的发音可以一直延伸,但又不像元音发音那么响亮,从音美角度看能产生出缠绵纠结的效果;并且从唇齿间挤出的气流让人感到一种受阻而艰辛。因此,“see,seek,search,so,sad”这些词能描绘出一副悲惨孤独的画面,从而传达出诗人的心情。可以看到,许渊冲的版本达到了他所提出的“三论”,所以这个版本要比其他的更好。
  下面再以《古诗十九首——其二》为例: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牍。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细手。(下略)
  此诗四个版本的翻译如下:
  (1)by Herbert A.Giles
  Green grows the grass upon the bank,
  The willow-shoots are long and lank.
  A lady in a glistening gown
  Opens the casement and looks down.
  The roses on her cheek blush bright
  Her rounded arm is dazzling white;
  (2)by Arthur Waley
  Green,green,
  The grass by the river-bank.
  Thick,thick,
  The willow trees in the garden.
  Sad,sad,
  The lady in the tower.
  White,white,
  At the casement window.
  Fair,fair,
  Her red-powered face.
  Small,small,
  She puts out her pale hand.
  (3)by Ezra Pound
  Blue,blue is the grass about the river
  And the willow have overfilled the closer garden.
  And within,the mistress,in the midmost of her youth,
  White,white of face,hesitates,passing the door,
  Slender,she puts forth a slender hand.
  (4)by Xu Yuanchong
  Green,green,the riverside grass,
  Fair,fair the embowered lass.
  White,white,from the window she sees
  Lush,lush,the garden’s willow trees.
  In rosy,rosy dress she stands;
  She puts forth slender,slender hands.
  这首诗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运用了多个叠词:青青、郁郁、盈盈、皎皎、娥娥、纤纤。这些叠词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绿色的花园中,一位美丽的女郎坐在窗后等待着丈夫归来。这些叠词对于意象意境的生成非常重要。在第一个版本的翻译中,叠词没有得到反映,可以说只是达到了浅化的效果,即目标语读者理解了这首诗歌的意思,但是失去了原诗的音韵之美。第二个版本的译者注意到了这些叠词所起的作用,他将这些词翻译出来并放到独立行来进行强调。但是,诗句的原有结构被破坏,也就是“形”不美,整首诗显得长而累赘。并且,把“郁郁”翻译成“thick”、“盈盈”翻译成“sad”、“纤纤”翻译成“small”并不合适。第三个译文版本中,庞德只译出了三个叠词“青青”、“皎皎”和“纤纤”。相比之下,许渊冲的译本虽然改变了诗句的原来顺序,但是将诗句中原有的叠词准确译出,这些词形成的韵律更好地体现了诗句表达的意境。在三美不能兼得的情况下,许渊冲舍形美而取意美和音美。事实上他的译文摆脱了原文的形式束缚,创造了新的形式格局,虽与原文不对等但独具匠心。
  总之,中国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古诗英译过程中,音、意、形三者密不可分。译者应以许渊冲教授的“三论”为翻译标准,以“美”为美学标准,以“化”为翻译手段,以“之”为翻译目的,准确传达古诗原文的意,力求保留原文中的音与形,使音与形帮助传达其意,从而帮助目标语读者完整理解和领略原文的意境之美,让目标语读者产生和原文读者一样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柯平.对比语言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兰香.汉语词语修辞[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许渊冲.宋词三百首[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2.
  [4]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中国现行的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枯燥乏味,致使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进入高职的学生普遍对于学习不感兴趣,尤其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更多的问题。英语水平偏低、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动力、学习自主性差等问题的存在要求高职公共英语引入自主教学策略,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职公共英语  随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P19给出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數基本关系式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摘要】在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就会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做到既精通专业技术,又能熟练掌握英语。本文对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在教学方面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方法 现状 改革  一、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较快,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高职英语教学也按照以实
【摘要】英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造成了英汉诗歌互译时的不可译性,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语言丰富了该民族诗歌的意象及韵味,本文亦将从英汉诗歌所特有的意境、表现形式、音韵三个方面浅析英汉诗歌互译时的不可译性。  【关键词】文化 意象 意境 表现形式 音韵  一、引言  由于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以及民族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有关英汉诗歌之间的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辩在译学史上可谓历史悠久。诚然,在英汉诗歌互译时,
【摘要】笔者从2010年开始于中国计量学院教授《莎士比亚与中国文化》这一课程时,就遭遇了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开始自己大学戏剧教学的困境。经过几年的摸索后,基本形成以中方戏剧对比的方式,来吸引中国大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比如其中的一部分课程设计为东西方戏剧之异同——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于东西方戏剧的鉴赏能力,并感受到不同的戏剧艺术的差异和魅力。最后对该议题进行深
维度是一个科学家和艺术家可以共享的概念。科学家用它表示时空的内在层次,而在艺术界,它又是艺术家表达视觉观念的手段。如何用绘画体现维度元素?我们来看看艺术家们是怎么
期刊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新形势下获得生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进行指导和创新.同时,我们还要在继承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经验、新方法,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英语词汇搭配知识和技能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但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则很难掌握,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词汇搭配错误。然而目前国内针对词汇搭配的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高职高专学生词汇搭配的研究更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词汇搭配错误进行错误分析,以期找出汇搭配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出对教
本研究针对当前国内外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研究新一代的催化剂载体材料,开发实用化的柴油车微粒捕集器(DPF)过滤材料,并研究相关的载体和过滤体制备技术,满足日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