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汉诗歌之不可译性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75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汉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造成了英汉诗歌互译时的不可译性,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语言丰富了该民族诗歌的意象及韵味,本文亦将从英汉诗歌所特有的意境、表现形式、音韵三个方面浅析英汉诗歌互译时的不可译性。
  【关键词】文化 意象 意境 表现形式 音韵
  一、引言
  由于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以及民族间存在着文化差异,所以有关英汉诗歌之间的可译与不可译的争辩在译学史上可谓历史悠久。诚然,在英汉诗歌互译时,中外民族文化的不同以及其存在的种种障碍,比方说在语言文字结构、惯用法、表达法以及语义表达等方面所存在的障碍等,诗歌的意境、表现形式、押韵等方面难免会存在不可译性。
  二、英汉诗歌互译时的不可译性
  1.诗歌意境的不可译性。闻名的王以铸先生爱好写诗,译过不少的英汉诗歌,且曾出版过译诗集,但是,他却说:“在理论上来说,我认为诗这种东西是不能译的。”他所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诗歌的神韵,意象和意境或说得通俗些,它的味道即诗之所以为诗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有机地溶化在诗人写诗时使用的语言当中,这是无法通过另一种语言(或方言)来表达的。”他所提及的意象亦即寓“意”之“象”,就是用来给予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是鉴赏诗歌时的术语,指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这种手段或途径通常带有诗歌作者的主观的情感,那么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诗歌之意境。中外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英汉诗歌之间不同的文化意境。
  因此,优美的英汉诗歌通常是意中有境,境中有意,读后令人心旷神怡,译者如若对诗歌原作英汉互译,除非对诗歌原作的意境心领神会,否则,诗歌其独特的意境效果则很难以表现,那么译文必然索然无味。
  2.英汉诗歌形美的不可译性。诗歌的“形”是指诗歌的体裁,或者说是诗歌的格律。中国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严格按照诗的格律来创作的,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又包括两种,即五字成句的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字成句为的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绝句亦是如此。尤其是诗歌盛行的唐朝时期还讲究诗歌句句之间的对仗,即要求上下句词性相同,而词义则须相对。另外,汉语词汇的曲折变化少,词性之间的转换亦相对频繁。“上”一词,可以作副词,可以作形容词,与“下”相对,也可以作动词,理解为“去”,还可以用在动词之后,如“爬上山顶”;而英语在词性转变上则远不如汉语的灵活。
  中国古典诗歌的形美亦体现了汉语诗歌句式之简练、句句之间的工整及对仗等。而英美诗歌的形美则体现在诗体的不同上,总的来说,英美诗歌主要包括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英雄双体等。译作家吕叔湘先生曾讲“英诗则以散行为常,对偶为罕见之例外”。那么汉语诗歌的对偶句在英汉互译是又该如何处理呢?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用连词或介词联接,这种结构和英语的构词法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英汉诗歌的实际互译中,译者要想准确无误地翻译出原诗的表现形式,是不现实的。比如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一诗中的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Clara Candlin 就曾翻译为:“Unsevered,Though sundered,In chaos yet,In order set,This strange commotion In the heart,Is but the wanderer’ woe。”从形式上来讲该译文看似是保留了原作品的形美,然而如若从英语的读者角度上看,反而破坏了诗歌应有的形美,因为英语诗歌语言的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形”来传达“意”的。
  3.英汉诗歌音美的不可译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美”即诗歌的音韵美是诗歌的最高体现。
  无论是英美诗歌还是中国的古典诗歌,无论是格律诗还是非格律诗,押韵都是构成诗歌音韵美的一个手段。然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有着不同的语言构成方式,则其韵脚在构成形式上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的文字属于表意文字,一个汉字一个音节,该特点也决定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押韵形式单一,只能押韵母;而英语中的单词是由字母构成的,那么音节数可少至一个,亦可多至三个或以上,英诗按词的构成不同亦可分为六种韵脚形式,即头韵、排韵、末韵、谐元韵、谐辅韵、倒末韵。由此看来,英汉诗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各自固定的押韵形式,英美诗歌的押韵格式通常包括随韵式、抱韵式、单交韵式和双交韵式等,与汉语诗歌的一韵到底截然不同的是,在英美诗歌中同一个韵脚理论上一般不会超过四次。而汉语诗歌中的押韵格式较英美诗歌单一,韵脚只有一个,一般来说以偶行押韵,且通常一韵到底。
  因此,由于中外在发音的特点上的截然不同,导致在英汉诗歌之互译时,原诗作品的“音韵之美”是很难精确的表达出来的。
  三、结论
  由于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的特点,以及民族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以及中英两种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又民族语言本身所携带的独特的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在英汉诗歌互译时,译者如若想完整准确地传达原诗作品的“意境”、“表现形式”以及原诗歌作品的“音韵之美”是很难实现的,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这也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讲:“英汉诗歌互译时,译者或顾其义而忘其神,或得其神而忘其体,决不能把文义、文神、文气、文体及声音之美完全同时译出……。”
  参考文献:
  [1]习华林.意象在英汉诗歌翻译中的地位[J].外语教学,2001(1).
  [2]许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佘烨.可译?不可译?译尤未译[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摘要】“使”字句作为现代汉语中一种典型的表示“致使”含义的句式,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对“使”字的英译,希望能对日后的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使”字句 致使 使 英译  【Abstract】As a typical sentence pattern expressing the causative meaning in modern Chinese,shi construct
【摘要】大学预科英语教学是连接中学英语学习和大学英语学习的纽带,少数民族预科学生的特殊心理因素导致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呈被动状态,帮助预科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上的障碍,做好衔接工作是我们大学英语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预科英语 少数民族学生 心理因素  一、大学民族预科学生的学习状况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国家为推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而制定的特殊政策。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居住环境,生活
【摘要】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和我国人民文化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高职院校得到了重视和发展。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为目标,在提高学生技能,解决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但高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差,特别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不恰当,在英语听力的技巧上有所欠缺。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听力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探究,希望能够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情况,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听力理
一、前言  游戏文本汉化是翻译领域中比较偏门的部分。汉化翻译的特点很明显,首先,游戏汉化的翻译题材广泛,没有固定的范畴。但同时这也给翻译初学者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可以接触大范围不同题材的材料。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译者变换翻译的着重点,根据赖斯文本类型翻译理论进行合理的理论应用;其次,汉化的评价依赖大众评价,也就是由玩家来评定。汉化的评价不严格。这一点上要求汉化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  笔者在翻译中主要遵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机构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才能在教育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时间短,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所以更加需要加快国际化进程来促进其发展。而在新建本科院校的国际化进程中英语教学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在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英语教学应该逐步转变角色为推动学校国际化服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新建本科院校 英语教学  一、20世纪
期刊
期刊
【摘要】中国现行的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枯燥乏味,致使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已经失去了兴趣。进入高职的学生普遍对于学习不感兴趣,尤其在英语学习上存在着更多的问题。英语水平偏低、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动力、学习自主性差等问题的存在要求高职公共英语引入自主教学策略,才能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自主学习 高职公共英语  随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四P19给出了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同角三角函數基本关系式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中有着广泛的运用,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摘要】在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增多,在这样的形势下,就会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做到既精通专业技术,又能熟练掌握英语。本文对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在教学方面如何进行改革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英语教学 方法 现状 改革  一、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较快,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高职英语教学也按照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