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精细地质研究方法实现低渗油藏的有效开发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目背景
  Q1块位于辽宁省康平县境内,构造上处于彰武盆地张强凹陷七家子洼陷东北部,含油目的层为下白垩统沙海组下段(K1sh下),上报含油面积5.63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40.0×104t。
  区块产能差异大,油层控制程度低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其主要原因是:
  ①受资料限制和断裂系统复杂性的影响,对区块地层、构造等基础地质问题认识不清;②受沉积控制,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③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④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方式优选。
  二、精细地质研究主要做法及成果
  精细地质研究方法是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和技术系列,单项或孤立地应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和技术,虽然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有很大的局限性。
  通过精细地质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使多种技术系列融合、一体化,做到准确评价油藏潜力,实现油藏的有效开发目的。
  1.地层界面等时解析,确保地质特征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岩性、电性等资料为基础,参考稳定标志层,井震结合,应用地层界面等时解析技术,从大到小逐级控制对比精度、逐级对比,提高对比的准确性。
  该区构造主要受一条近南北向正断层、一条北东向正断层和两条北西向断层共同控制,内部在一条近东向正断层的作用下分割为两个较大的次级断块,各断块内部发育多条次级小断层,使断块圈闭进一步复杂化。
  通过地层等时解析方法的应用,使地层对比及构造组合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以对比标志为主要依据、进行岩性-等厚对比”转变为“以岩性、电性等资料为基础、井震结合、参考标志层、进行等时对比”。对丰富的沉积现象(如削蚀、超覆、尖灭、加厚等)给予合理解释,取消大量因等厚对比人为造成的断点,断裂系统简化、更合理,对油藏地质体的控制更可靠。
  2.储层分类评价,识别有效储层为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油层平面分布受沉积相带、储层物性和构造等多重因素控制,南北断块有一定的差异。根据J函数,对Ⅰ油组和Ⅱ油组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评价结果显示,Q1-4断块Ⅰ、Ⅱ油组均较发育;Q5断块以Ⅱ油组为主,Ⅰ油组分布局限。
  应用储层分类评价结果,优选射孔压裂井段,保证了该块较高的初期产能和方案的有效实施,提高了储层动用程度。
  3.滚动勘探开发,增储上产同时降低开发井实施风险
  本着先易后难、先试验后推广的原则,以认识程度较高的Ⅱ油组为目的层按“滚动勘探开发”模式进行规划部署,通过系列滚动井和控制井的实施,进一步落实油藏发育特征,由可靠控制区逐步向油藏边部扩展,落实一块部署一块,降低了开发风险。
  通过滚动开发技术的应用,即通过滚动井、控制井的逐步外扩、同时分批次规划实施相应数量的开发井,钻井实施的成功率达到100%,平均单井钻遇油层约40m。同时,对油藏分布特征、主控因素等有了进一步认识,增加了地质储量,为经济有效地进行产能建设提供了可靠依据。
  4.合理开发方式优选,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4.1开发方式优选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低渗透油田开采方式也逐渐丰富,系统的调研了天然能量、CO2驱、空气驱、常规水驱等多种适用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方式。并结合本区块油藏特征,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详细类比,优选常规注水开发方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油田最终采收率。
  同时参照国内外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的成功做法,结合该油藏实际情况,综合认为应采用同步分层注水开发。
  4.2合理井网、井距优化
  低渗透油田开发往往与裂缝密切相关,尤其是人工压裂裂缝。为了提高低渗透油田开发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常采用大型压裂增加裂缝的长度与宽度,增大裂缝的导流能力,这样就造成了很低的基质渗透率和压裂后很高的裂缝渗透率之间的强烈级差和各项异性。因此选择合理的井网、井距对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至关重要。
  根据Q1断块区为低渗透储层且可能存在微裂缝的特点,设计采用菱形井网。设计依据如下:
  ①监测资料表明该块压裂缝方向基本一致,为北东向,与主应力方向一致,有利于裂缝的开启。
  ②理论研究和国内其他同类型油田的实际生产都已证明,对裂缝性砂岩油田实行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垂直裂缝方向驱油,可以最大限度地减缓注水向生产井窜进和造成生产井暴性水淹的现象,提高注入水驱油效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③采用菱形井网,可以充分发挥压裂作用,沿裂缝方向拉大井距,垂直裂缝方向缩小排距,有利于提高水驱动用程度。
  通过合理开发方式优选,确定菱形井网420m×105m井距同步分层注水的开发方式,有效地保持了油藏压力,并形成有效驱替系统,扩大了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采收率。
  三、实施效果
  1.扩大含油面积,增加了探明地质储量
  Q1-53-2滚动井,钻遇低产油层52m/6层,显示了较好的含油气性。该井实施成功后,新增探明储量180×104t,含油面积1.6km2。同时验证了有利含油砂体地震响应特征,为区块下步勘探开发及产能接替部署指明了方向。
  2.进一步落实了产能潜力,为开发部署提供依据
  Q1-50-14控制井钻遇油层7.3m/3层,低产油层20.5m/11层,分别对Ⅰ油组和Ⅱ油组进行试油,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试油井段1634.3~1768.6m,18.4m/7层,自然产能折算日产油0.18t,压裂后日产油10t。试油结果显示,Ⅱ油组产能较好得到了进一步证实,同时也说明Ⅰ油组潜力巨大,区块高效开发和产能建设提供有利依据。
  3.实现了科学部署、快速建产、高水平稳产
  区块共完钻18口,投产9口,完钻井均钻遇良好的油气层,平均单价钻遇油层40m左右,投产井均获得了较高的产能,成功率100%。实现了区块快速建产、高速稳产,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其他文献
模糊推理是模糊控制理论的核心部分,现阶段使用的最多的推理方法是由Zadeh提出的合成推理方法(CRI)。但是对于稀疏规则库,采用传统的合成推理方法难以得到相应合理的推理结果
本文刻画了经典函数Banach空间Lp[0,1](1<p≤∞)的左右极限空间Lp-0[0,1]和Lp+0[0,1]空间,其中Lp-0[0,1]是不可赋范的局部凸的可分的Fréchet空间,Lp+0[0,1]是不可度量的有界完备的局
作为超立方体网络的一种变形,n维变形超立方体具有许多超立方体所具有的优良性质.本文主要研究了变形超立方体中圈和路的嵌入,证明了:VQn的每个顶点都落在长为4到2n之间的圈上,V
在这篇论文里研究了二维区域的麦克斯韦方程源问题和特征值问题的连续有限元方法并给出了大量的数值实验结果。此问题的重难点为:(1)求解区域非凸;(2)区域的凹角处解奇异;(3)
本文主要利用混合单调算子不动点定理、m(o)nch不动点定理、比较定理、上下解方法结合单调迭代技巧研究了Banach空间中具有混合单调性及脉冲影响的几类微分方程以及积微分方
目的从黄花蒿中克隆MEP途径关键酶2C-甲基-D-赤藓糖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MCS)基因,进行序列特征分析、原核表达以及组织表达的研究。方法根据黄花蒿MCS(AaMCS)基因EST序列,
Homogeneous charge compression ignition(HCCI) mode of combustion is popularly known for achieving simultaneous reduction of NOx as well as soot emissions as it
正向极限在代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局部化的方法是研究模性质的经典方法,有关正向极限的性质和局部化研究较为广泛。在现有文献中,对正向极限的局部化的构造和存在性以及算子S-
摘 要:近年来,地化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领域已经逐步得到了认可,并且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地化录井技术一直在不断的完善,在生油岩生烃和储集岩含油性方面已经充分体现了它的高效性和经济性。本文将在地化录井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具体流程方面的做进一步的分析,利用对详细参数的解析,以了解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关键词:地化录井 热降解 参数 油气勘探  地化录井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石油研究院成功研发出来
融合框架是Hilbert空间框架的推广,它由Casazza和Kutyniok提出.框架和融合框架在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连续融合框架的概念由Najati,Rahimi和Faroughi提出.它是融合框架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