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当地时间3月25日下午1点半,从远轻开往旭川的列车像往常一样出发了。
这趟列车将最后一次经停小站“旧白滝站”。一趟乘客稀少的列车,一个寂寥的站台,它们的最后一次相遇,却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仅在一家视频网站,就有超过百万网友共同见证。
比起“旧白滝”,小站更广为流传的称号是“一个女孩的小站”。早在3年前,由于乘客稀少,日本北海道旅客铁路公司就计划关停小站。但当地女孩原田华奈恰好升入高中,需要每日乘列车通勤。在居民的请愿下,铁路公司便为了这“唯一的固定乘客”保留了小站。
当天,列车渐渐驶离远轻站,眼看就要下雪,黑色的森林、山脉和白色的雪原在车窗外绵延。
3年来,华奈是生活在旧白滝站附近唯一的高中生。
每天早上,父亲结束田里的劳作,会准时开车送女儿去车站。他珍视这5分钟的车程:“这个车站给了我们父女单独说话的宝贵时间,真是不容易呀。”
华奈奔赴毕业典礼的一刻,也得到了邻居们的郑重对待。他们纷纷到小站,挥手送别“最后的毕业生”。
“叮叮”,道口又鸣响了铃声,列车缓缓驶进旧白滝站,这种声音已在雪原回荡了近70年,今天是最后一次了。许多铁道迷和媒体特意赶来,举着相机拍摄列车到站的场景。大家打破“噤声传统”,热烈地交谈着。
过去的3年里,除非遇上极端大雪,7点15分,华奈会准时从月台踏上列车。早上的列车通常由两节车厢组成,十几名乘客基本都是前往远轻的高中生。和大城市挤地铁的学生不同,这里的孩子在列车上有自己的“老位子”。每天早上,华奈会习惯性地坐到第一节车厢后部的一个座位上。
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25日下午,2点07分,列车准时停下。车窗外,自发组织关停仪式的村民挥手致意。在站台和候车室之间,人们还摆放了一个醒目的告示牌:“旧白滝,69年间,非常感谢!”
曾有人误会小站和列车是为华奈专门设立的。但正如告示牌上所写,它已经静静存在了将近70年,不仅和年轻的女孩缘分深厚,也是当地老居民共同的青春记忆。
今年63岁的丹羽范史回忆,小站是他的父母和村民一起汇集材料建成的。
从20岁开始,丹羽范史就在小站扫雪,至今已经43年了。他也曾是远轻高中的学生,上学时经常乘坐这趟列车。
小站关停的前一天,丹羽再次踏上这班列车。“最后一次了啊!”他感慨。窗外北国雪景未变,他眼里含着热泪。
如今,生活在旧白滝地区的约50名居民,多是像丹羽一样的中老年人。他们随父辈而来,年轻时结伴上学,转眼已到白发苍苍的年纪。但下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小站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茫茫雪原之外,工业技术仍在飞速发展,3月26日,就在小站关停的第二天,从本州岛通往函馆的新干线正式开通,快速铁路历史性地登上了地理气候条件严苛的北海道。
今年4月,华奈就要告别家乡静谧的村庄和小站,前往地铁网络四通八达的东京上学。
高中时代,她曾去过熙熙攘攘的札幌站,觉得“好厉害”,前一班车没赶上,不到几分钟,下一班车就来了。这和每天只有4班列车的小站旧白滝完全不同。对于乘坐大城市的电车,华奈有些憧憬,又有些担忧:“那么多条轨道,让人心里慌慌的,能不能记得住啊。”
在停下不到10分钟后,列车缓缓启动,离开了旧白滝站。这次,列车上没有华奈的身影。这个曾在月台等待出发的女孩正要去往更大的世界,而见证岁月沧桑和聚散故事的小站却像即将告别世界的老人。也是在4月后,积雪融化之时,候车室和站台将被拆除。
它给年轻的华奈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感谢这个车站,一直保留到我高中毕业。非常感谢!”
去年9月,日本铁路公司宣布了一项制度,为居民提交请愿书订立了条件:如果可以认定一天内有不少于两个人在使用车站,或者车站周边有至少4个中小学生,或者有高中生有通勤需求,就可请愿保留乘客稀少的小站。
有人预测,新制度下,“一个女孩的小站”也许不会是一个“美丽的例外”。
(午 夜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30日)
这趟列车将最后一次经停小站“旧白滝站”。一趟乘客稀少的列车,一个寂寥的站台,它们的最后一次相遇,却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仅在一家视频网站,就有超过百万网友共同见证。
比起“旧白滝”,小站更广为流传的称号是“一个女孩的小站”。早在3年前,由于乘客稀少,日本北海道旅客铁路公司就计划关停小站。但当地女孩原田华奈恰好升入高中,需要每日乘列车通勤。在居民的请愿下,铁路公司便为了这“唯一的固定乘客”保留了小站。
当天,列车渐渐驶离远轻站,眼看就要下雪,黑色的森林、山脉和白色的雪原在车窗外绵延。
3年来,华奈是生活在旧白滝站附近唯一的高中生。
每天早上,父亲结束田里的劳作,会准时开车送女儿去车站。他珍视这5分钟的车程:“这个车站给了我们父女单独说话的宝贵时间,真是不容易呀。”
华奈奔赴毕业典礼的一刻,也得到了邻居们的郑重对待。他们纷纷到小站,挥手送别“最后的毕业生”。
“叮叮”,道口又鸣响了铃声,列车缓缓驶进旧白滝站,这种声音已在雪原回荡了近70年,今天是最后一次了。许多铁道迷和媒体特意赶来,举着相机拍摄列车到站的场景。大家打破“噤声传统”,热烈地交谈着。
过去的3年里,除非遇上极端大雪,7点15分,华奈会准时从月台踏上列车。早上的列车通常由两节车厢组成,十几名乘客基本都是前往远轻的高中生。和大城市挤地铁的学生不同,这里的孩子在列车上有自己的“老位子”。每天早上,华奈会习惯性地坐到第一节车厢后部的一个座位上。
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25日下午,2点07分,列车准时停下。车窗外,自发组织关停仪式的村民挥手致意。在站台和候车室之间,人们还摆放了一个醒目的告示牌:“旧白滝,69年间,非常感谢!”
曾有人误会小站和列车是为华奈专门设立的。但正如告示牌上所写,它已经静静存在了将近70年,不仅和年轻的女孩缘分深厚,也是当地老居民共同的青春记忆。
今年63岁的丹羽范史回忆,小站是他的父母和村民一起汇集材料建成的。
从20岁开始,丹羽范史就在小站扫雪,至今已经43年了。他也曾是远轻高中的学生,上学时经常乘坐这趟列车。
小站关停的前一天,丹羽再次踏上这班列车。“最后一次了啊!”他感慨。窗外北国雪景未变,他眼里含着热泪。
如今,生活在旧白滝地区的约50名居民,多是像丹羽一样的中老年人。他们随父辈而来,年轻时结伴上学,转眼已到白发苍苍的年纪。但下一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小站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茫茫雪原之外,工业技术仍在飞速发展,3月26日,就在小站关停的第二天,从本州岛通往函馆的新干线正式开通,快速铁路历史性地登上了地理气候条件严苛的北海道。
今年4月,华奈就要告别家乡静谧的村庄和小站,前往地铁网络四通八达的东京上学。
高中时代,她曾去过熙熙攘攘的札幌站,觉得“好厉害”,前一班车没赶上,不到几分钟,下一班车就来了。这和每天只有4班列车的小站旧白滝完全不同。对于乘坐大城市的电车,华奈有些憧憬,又有些担忧:“那么多条轨道,让人心里慌慌的,能不能记得住啊。”
在停下不到10分钟后,列车缓缓启动,离开了旧白滝站。这次,列车上没有华奈的身影。这个曾在月台等待出发的女孩正要去往更大的世界,而见证岁月沧桑和聚散故事的小站却像即将告别世界的老人。也是在4月后,积雪融化之时,候车室和站台将被拆除。
它给年轻的华奈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感谢这个车站,一直保留到我高中毕业。非常感谢!”
去年9月,日本铁路公司宣布了一项制度,为居民提交请愿书订立了条件:如果可以认定一天内有不少于两个人在使用车站,或者车站周边有至少4个中小学生,或者有高中生有通勤需求,就可请愿保留乘客稀少的小站。
有人预测,新制度下,“一个女孩的小站”也许不会是一个“美丽的例外”。
(午 夜摘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