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秀比如 服饰的传承人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uw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萨仓”以缝纫在娜秀比如而闻名。父亲是“东萨仓”缝纫的最后一位继承人。“东萨”是家族的姓氏,娜秀比如的缝纫技能,一直是以家族式继承传承了下来。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服装风格。娜秀比如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
  “东萨仓”以缝纫娜秀比如而聞名。父亲索朗平措是“东萨仓”缝纫的最后一位继承人。“东萨”是家族的姓氏,娜秀比如的缝纫技能,一直是以家族式继承传承下来的。
  “每一针每一线都是艺术”
  七年前我高中毕业,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提着沉重的行李箱回家了。一进家门就看到爷爷躺在床上,脸色憔悴,面容枯槁,他对我微微笑了笑,然后用一种低沉的声音跟我说话,虽然我没有听清他说什么,但我知道爷爷一定是像往常一样说:“阿爸的哗嘚回来了,回来了就好。” “哗嘚”(比如当地语,“白白胖胖”的意思)是爷爷给我起的小名。
  喝青稞酒是爷爷的嗜好,他三天两头就要酿一次青稞酒,平日里,爷爷会跟我们讲酿酒的技巧。记得有一次,我和妹妹偷喝了爷爷的青稞酒,味道有点酸,实在算不上好喝,但是很来劲儿。后来,这件事被爷爷发现了,他既没有责骂我们,也没有拆穿我们,而是不停地跟我和妹妹说一些有关青稞酒的事,我和妹妹心里顿时慌了神,马上主动认错。

  妹妹边哭边说:“青稞酒一点都不好喝”。爷爷摸了摸胡子,哈哈大笑说:“不好喝还偷?要是以后再敢这样,就让你们天天喝酸酸的青稞酒。”爷爷喜欢坐在院子里,在身旁的小木桌上放着一壶青稞酒,一边裁剪一边小口喝酒。有时他会铺开垫子缝鞋子、藏袍和帽子,嘴里哼着小曲儿,一待就是一天。
  爷爷常跟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爷爷说他儿时很调皮,骨折过两次,幸好没有留下后遗症,否则就不能做针线活了。爷爷说缝衣要心稳手灵,每一针每一线都是艺术。爷爷有一整套专门制作藏鞋的工具,在我的记忆里,使用这些工具之前要在水里泡一两天左右。
  有一次,我模仿爷爷拿线穿针,把线放在嘴里沾了沾口水,重复很多遍,却怎么也穿不进去,爷爷笑着说:“裁缝时不擅长穿线的人,你一碰针线就知道没有当裁缝的天赋,不像你父亲,他天生就擅长缝纫。”
  父亲从小就跟爷爷学习缝纫。父亲常说,爷爷无论是缝纫还是做木工都是一把好手,贡萨寺修建时,爷爷就是一位不可或缺的木匠。我以前去寺庙时都会看到爷爷做的木制柜子、柱子等,在家里也能看到爷爷亲自做的家具。
  爷爷是个勤劳的人,平日里不是在缝衣服,就是在做鞋子,或者去别人家帮忙。要是有人请爷爷帮忙,他二话不说,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去帮助别人。爷爷走在路上,如果看到有石头,他一定会把石头挪开,还教导我和妹妹说:为别人铺路,自己的路也会走得平坦。小时候不懂这句话的内涵,只是学着爷爷的样子简单地把路上的石头挪开,长大之后才明白这句话蕴涵着深刻的寓意。
  2014年6月,爷爷停止了呼吸。有人说,人的一生会死三次——第一次是他断气时,从生物学上他死了;第二次是他下葬时,人们来参加他的葬礼,怀念他的一生,在社会上他死了;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把他忘记了,那时候他才真正的死了。而爷爷,永远活我心中。

  “用技能和知识提升自己”
  父亲和爷爷一样,都是做事细心、重视教育的人。小时候,父亲经常让我们练字,要是字写错了或写歪了,就罚我们抄写一百遍。读课文时,要是读错了,第二天必须早起,大声朗读昨天读错的课文。
  父亲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记得我六年级时,有一天无意间听到家里大人们正在讨论,要让我辍学回家帮忙照看牦牛和牛羊,大家意见不一,为这件事起了争执,我听到父亲说:“即使是卖掉牦牛和牛羊,我也会让孩子们上学,一个都不落下。”
  当时,只有爷爷支持父亲的想法。这件事,至今我仍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按照藏族的传统,长子一般要看家,对长辈们来说,没有长子在家里帮忙打点是非常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卖掉牦牛和牛羊更是让人难以理解。当时很多人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选择让孩子辍学去挖虫草,但父亲没有为了增补家用而让他的任何一个孩子辍学。后来,父亲还卖掉了所有的牦牛和绵羊。
  小学时,除了汉语,其他科目都是藏文的教材,所以平时都是父亲监督我们学习,并亲自给我们兄妹几人补课。上初中后,一到假期,父亲就送我们去上补习班,每次上学、放学,父亲都亲自接送。
  此外,父亲还会定期找老师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他认识我们所有的任课老师。在当时,很少有家长会如此关心孩子的学习。村里人以及很多亲戚都跟父亲说:“你们家老人多,孩子上了大学还得交学杂费,还不如留一两个孩子在身边,多一份劳动力,既可以挖虫草还能帮忙照顾老人……”父亲听了只是笑笑,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着送我们上学。
  记得有一次弟弟逃课了,那天晚上我放学回家,父亲对我们说:“不管你们怎么想、怎么做,我都会坚持让你们上学!即使我拄着拐杖乞讨,我也会让你们上学!”父亲经常跟我们说爷爷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技能和知识学会了就永远是自己的。人活着一定要学会这两样,或者至少必备其中一样。
  用技能帮助别人,用知识提升自己——父亲说这句话让他终生受益。“帮助别人之前,自己要具备帮助别人的能力”,这或许就是父亲坚持让我们读书的原因吧。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以不同的姿态漂泊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人生的道路上,父亲为我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和更多的可能性,这辈子能成为父亲的女儿是我最大的幸运。
  “东萨仓”的裁缝师在路上
  爷爷走了,传承“东萨仓”裁缝技艺的责任落到了父亲的肩上,父亲是东萨仓缝纫的最后一位继承人。东萨是家族的姓氏,缝纫技能一直是以家族式继承传承下来的。东萨仓以缝纫在娜秀比如而闻名。
  经过深思熟虑后,父亲决定建立合作社,继续传承发扬以娜秀比如服装和传统手工艺为主的东萨仓裁缝技能。父亲利用所有的人脉资源四处寻找、拜访裁缝技人。当时很多人都觉得父亲的想法不切实际,他的提议也频频遭到拒绝。
  父亲能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拒绝的理由,但是他从未放弃过。苦苦寻找两年之后,四个裁缝师傅愿意与父亲合作,从而建立了现在的西藏比如县良曲乡利千民多种手工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在继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帮助更多人,这是父亲成立合作社的初衷。
  无论在技艺上,还是在布料的选择上,父亲都精益求精。记得在我读大一那年的寒假,我和父亲一起转遍了拉萨和那曲所有卖布料的商店,店铺里的布料我们都摸了一遍,可父亲都不太满意。我当时就纳闷了,对父亲说:“摸来摸去不都一样吗?这么多布料你就挑不出一匹满意的?”父亲说:“布料不在于多,好的布料用手一摸就知道它是什么材质,就知道它好不好。”后来,父亲在朋友的推荐下,终于在拉萨找到了一家满意的店铺,但生产地点在成都,对刚成立的合作社来说,运费成了很大的负担,庆幸的是,父亲在拉萨找到了供货商。父亲当时开心地说:“运气还是不错!”看到父亲如此开心,我也感到很欣慰。
  裁缝师傅们一针一线地缝制服装,就连吃饭时都在讨论裁剪的技艺。以前裁剪的服装,各村之间的做法有所不同,现在比较统一,服装的裁缝方法大都相似。藏装与制作一般衣服不同,制作一件传统工艺的藏装,需要经历量体、剪裁、制衣、镶边等复杂繁琐的工艺流程步骤,过程也是纷繁复杂。
  就量体而言,记得裁缝师们讲过,这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测量身材数据,更是裁缝与顾客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通过直接的观察,裁缝能够从细节处把握顾客的身材特点、气质类型,乃至习惯性动作,而这些细节对于一件藏装穿起来是否得体,活动起来是否称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每一位前来订做藏装的顾客,裁缝师们都会仔细地为他们测量体型尺寸,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池。量体完成后,根据顾客的尺寸进行制版和裁剪,做到一人一版,单人单裁。
  合作社创立初期,师傅们的饮食和住宿都是父亲一人承担。在合作社成员的团结协作下,经过几年的坚持和努力,如今合作社为5名贫困户和2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岗位。7年的时间里,合作社在继承传统手艺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服装的品质,还将娜秀手工艺从服装拓展到鞋子、帽子和各种农牧民族特色产品的缝制,打造出娜秀手工艺的特色品牌。像父亲这样的许许多多手工工匠者,选择沉默,坚持缝制,并非为了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为了自己的小小心愿执着坚守,不懈地追求完美。
  娜秀比如服饰地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服装风格。娜秀比如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半农半牧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地域特色。
  娜秀的男装服饰与其他藏区差异不大,女装服饰差异则更为明显。服饰美观大方,并随地方不同略有差异,穿好袍后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则将双袖横扎于腰际,裸其双臂,露出高领衬衣。
  接着再穿靴载帽,佩挂各种饰物。一般女装的话,色彩单一的藏裙上配不同颜色的衬衫。腰束彩色绸带,系法比较讲究,裙子的前后摆要求平直,两侧必须折纹,右边折三层、左边折两层,并系“帮典”(色彩绚丽的围裙)。裙子的前后平直是为了方便配戴首饰,侧边的折纹是方便走路和活动。
  头饰扎彩色丝线或编若干细辫散披背后,细辫上穿珠吊玉。手戴戒指玉镯圈,颈挂珊瑚或绿玉晶莹的项链。镶有珠宝的腰佩系在腰带上垂在臀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尾饰。各种精美的藏刀、银盒子都系在腰带上。牧区还会在腰上佩戴“吾尔多”(牦牛毛编织的牧民放牛羊的工具)。腰上还会系金银做的腰带。
  男装外罩圆领宽袖长袍,并以长带束于腰际,前摆要求平直,后摆讲究折纹。藏装衣边多加装饰,缀以氆氇、豹皮、水獭皮等。腰佩制工精巧的短刀。腰带上佩戴子弹盒、藏刀、火燎盒,垂落在两侧。随季节的变化,头戴氆氇帽,狐皮帽,白毡帽等。款式可分为高筒类、宽沿类、勺型类、簸箕类等。男女冬天的帽子除了大小和颜色外基本相同。娜秀服饰的袖子款式缝制方法和袍子的镶边与其他藏区不同。
  藏靴是藏区最具古老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男女老少的精神风貌。藏靴,以氆氇、纯羊毛、皮革为原材料,藏元素的手工制作加以纹饰,用印度绸缎修饰。藏靴对于性别区分的要求在近几年表现的较为明显,以前男女款式的藏靴皆以黑色和红色相接的氆氇古靴与藏袍搭配。
  在父亲看来,娜秀藏靴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它的靴头是凹进去的,因此在下雨时,水会留在靴子上。民間流传着“娜秀的靴子头部能留水。”其实靴头凹进去是为了靴子更为美观。
  在劳作时人们的穿着比较简单,一般不佩戴贵重的饰品。过去男女着装比较单一,一般冬天穿羊皮袄,氆氇、绸缎等,女性长袍用素色氆氇或艳丽的织锦缎馕,以宽幅毛皮边制成。
  娜秀比如以各种饰品为美。在最原始的牧民身上,更能看出人们对佩戴的贵重物品有发自内心的敬重,他们认为自己拥有这样的珠宝是被神灵赋予的财富,是一种幸运的高贵感。项链是娜秀日渐稀有的贵重财产,要作为家族资产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祖辈希望这样的财富和运气可以传承到自己子孙身上。腰饰自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男士以物件的大为主,意在展示男人的魄力和雄性;女士以物件的多为髓,重在突出女人的魅力和窈窕。
其他文献
格尔木河上游鸟瞰 图/张静察尔汗盐湖 图/颜道靖  如果从卫星影像上看格尔木,首先看到的是南部东昆仑山上的茫茫白雪,从雪山冰川融化的冰雪水向北汇流到山外,在山前平原形成荒漠绿洲,最后流向末端的盐湖。第一条通往世界屋脊的公路也就以此为起点。自然的力量造就了河流,人的力量造就了城市。  格尔木市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南部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北坡,地处我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交界
5月30日,一支西藏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的轻奢自驾车队顺利抵达拉萨。北京女孩马璐贝不顾10天来的旅途疲惫,来到八廓街想买一只木碗。她要用自己的木碗,在拉萨街头的甜茶馆喝甜茶。  今年拉萨的雨季来得早,云团在远山的山巅一路翻滚至市区。进入萨嘎达瓦月,八廓街上转经的人较往日愈发多了,马璐贝跟同伴随着人流来到八廓商城,被康巴商人卓嘎的铺子吸引。  五月,内地已经是炎夏时节,拉萨依然微寒,街头的樱树能寻到未落
麦地卡湿地是拉萨河的源头,高山冰雪融水、雨水是麦地卡湿地主要的水源补给,这里是藏北地区最典型的高原湖泊、沼泽、草甸湿地。麦地卡湿地每年有20万只以上的候鸟,其中定期栖息着2万只水禽。(刘蜀雯 / 摄)麦地卡湿地  在西藏嘉黎县麦地卡乡的麦地卡盆地中,国际重要湿地——麦地卡湿地就镶嵌其中。麦地卡湿地2004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指定为国际重要湿地,2005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目前为国家级湿地
今天的人们谈及《艽野尘梦》,更津津乐道于女主人公、神奇藏女西原,与原书作者、一代“湘西王”陈渠珍百年前的爱情故事。的确,以通俗一点的眼光来看,一个年仅十八九岁的藏族少女,与一个汉人青年相濡以沫、情贞意坚的爱情故事;其枪林弹雨中数次挽救陈渠珍性命,无人区里生死存亡、命悬一线的生死关头,俩人相依相伴、不离不弃的传奇经历;绝处逢生、渡过难关后,西原却又不幸恶病侵身、溘然而逝的爱情绝唱,的确都无不催人泪下
黄效文: 生于中国香港,探险家、摄影家、作家、自然文化保者,1999年,获美国“洛厄尔·汤玛士旅游新闻金奖”,  2002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五位“亚洲英雄”之一,  并誉為“中国成就最高的在世探险家”,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聘用的首位华人探险家,  著名非营利机构中国(香港)探险学会之创办人及会长,  代表作品:《自然在心》《文化在心》  《高原仙鹤》《从满洲到西藏》……  “大丈夫当朝碧
桑耶原野的两翼向着天际伸展  依偎着绵延不绝的雅鲁藏布江  像一只硕大的鹏鸟滑翔着空气  静悄悄,只有色彩,无有声息  在这色彩斑斓的大地上,拥有古老吉祥的桑耶寺,拥有神秘圣洁的青朴隐修地,还有雅江岸边无限浓荫的绿,青稞地里舞动丰收的金黄,更有飘扬在海不日神山之巅的五彩经幡。轻轻的,风的手指在它们身上抚过,在这丰收的季节,色彩的霓虹唱响原野缤纷的乐曲!  夏末初秋,西藏的雨季还没有结束,桑耶的原野
2013年8月16日,恰白·次旦平措因病医治无效,在拉萨逝世。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被公认为西藏新史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89年完成《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藏学研究珠峰奖”等。  9月10日,在西藏社科院科研处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我们见到年逾七旬的原社科院副院长、藏学家何宗英先生,何先生自称是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的学生:“我跟他一块学了三十年,他的为人他的学术都堪称是楷
4月8日国际濒危动物保护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向媒体披露我国十大濒危物种保护成功案例,青海省濒危野生物种藏羚羊入选。  藏羚羊是我國特有物种,也是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藏羚羊入选我国十大濒危物种保护成功案例,源于青海省不断加强对藏羚羊以及可可西里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国际执法协作,共同打击偷猎走私,藏羚羊的栖息环境越来越安全。2016年9月,世界自然
唐蕃古道,不仅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沉淀,绝美多变的自然风景和饱满的人文民俗风情的宝藏自驾线路,更是一次愉悦且难忘的味觉之旅。  “重走唐蕃古道”自驾之行,从西宁到拉萨,7天6夜,三千多里程,路途超四五千米的地方,行程紧凑且强度极大,更何况此时我身在南半球的墨尔本,从墨尔本到西宁,需要至少两次转机,飞行16小时以上。  是多大的誘惑值得我跨越南北半球,也要加入这次行程?  西宁到拉萨,这一路上的美食都
茨中西洋葡萄  嫁到茨中村之前,慈仁曲宗从来没喝过葡萄酒,也从来没想过葡萄种在地里的时候会是个什么样子。  2013年,她第一次跟随当时还是男朋友的丈夫吴平来到他的家乡,在他家那座纳西族老屋的后院见到了满园自己不认识的植物。它们有着低矮的主干,藤蔓状的枝叶却昂然向上,攀缘着绕满了水泥架上的铁丝。  正是10月,藤蔓间坠着一串串黑紫色的果实,每一颗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散发着浓郁的玫瑰香气。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