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生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养

来源 :当代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zsr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一度徘徊不前,有一种不知何去何从的感觉。困惑之间,我们捧起了《语文课程标准》,细细研读,一个个关键词渐渐深入到了我们的脑海,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素养”二字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基本上定位于“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核心概念是“语言能力”。这种定位是有价值的,并对小学语文教学发展产生了良好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这种定位日益表现出它的保守性、单一性。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从“素养”这一角度对语文课程目的进行了新的规定。有关素养的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语文素养”等等,其中“语文素养”一词前后出现十多次。在中国语文教学发展史上,首次把语文课程目的规定为“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对这一规定,可作4点引申说明:
   (1)“致力于”不同于以往的“培养”。“致力于”要求加大力度。重点关注。
   (2)“语文”不同于以往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套负载信息的符号系统,其功能是单一的。而“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多元的。
   (3)“语文素养”不同于“语言能力”。“能力”指的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项工作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重在“功用性”。而“素养”指的是人通过长期学习逐渐养成的涵养达到的某一高度,它既有“功用性”,又有“非功用性”。从内容上看,“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素养”包括的内容要丰富得多,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还包括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品位、人文精神等等。可见。语文素养的概念比语文能力的概念更为宽泛。这能进一步开发语文教学在“功用”之外的功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整体修养水平。
   (4)“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形成”强调的是过程的动态性和基础性,“发展”强调的是语文素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可以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语文课程的价值和功能,调整当前和今后语文教学的观念和策略。
   由此可观,语文素养对于学生的发展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可以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入手,寻找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些方法和方向。
  一、更新观念,重新整合
   语文作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如何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创造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呢?只有更新观念,立足现实,打破封闭单一的语文教学系统。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处处是语文,时时皆为我用”的语文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学习完《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后,我让学生画一画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他们都准确地画出了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阅读中的收获是不一样的。同样的一个故事,在孩子们心目中留下的印象却不一样,有的画出了几种动物的特征;有的对青蛙的生长过程画得特别好,还有的不仅画出了青蛙生长的过程,还画出了他们的动作,较好地区分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学生不仅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既扩大了教学容量,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充分说明了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将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综合效应,它使教育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提高整体素质的任务。
  二 、丰富积累,聚沙成塔
   语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积累。因为积累是人的文化底蕴的积淀,是语文素养的基石,积累的多少,既是衡量语文素养的高低的标准,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所以要重视积累和诵读背诵。要让学生养成反复诵读,潜心揣摩的习惯。要在充分读的过程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熏陶情感。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地朗读课文后,由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这样才能与文本更为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的心间了。
   作家秦牧说:“青年人的学习像把字刻在石头上一样,记忆十分牢固,而老年人的学习像把字刻在沙地上,往往转眼即忘。”少年儿童正处于记忆旺盛时期,及时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美古诗,会在他幼小心的脑海中积累许多妙词佳句,“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将来写作需要时可信手拈来。因此,我每天早晨抽十分钟让学生背诵古诗,一月比赛一次,看谁背得最多,最好,还让学生分类背诵。
   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语言积累有文化的积累,但文化的积累外延远比语言积累要大得多,如在识记成语的同时也感性的积累成语的文化,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收听收看广播和上网浏览,扩大了学生的文化积累,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学生在阅读中接受了真善美的熏陶,这样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厚积才能薄发。
  三 、从学习中来,到学习中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就是学习中提高素养,进而能够活学活用。不过,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然后利用所学所感,促进再学习,帮助学生继续学习,学习提高的过程,就正是素养培养的过程。学得好。素养培养就更上一层楼;反之,语文素养就又要回归课堂,为学习服务。如此才能授予学生终生学习的“渔”,既能促进学习,又能为语文素养的提高“锦上添花”。
  四 、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关键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 。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时必须清楚整洁,有速度。每周一次评比,做得好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月一次总结,全部优秀的换成一个大大的黄色的五角星。这样,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就稳步提高了。
  五 、启蒙人生价值观
   将来学生要适应社会而存在,不仅要学好固有的书本文化,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涉猎多方面的知识,培养“知识,品德,能力”等多元文化素养,做一个社会的文化人。平时教学中,既要在语言积累中丰富文化积累,又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而扩大文化积累。学生每天都能通过班级的“大千世界”竞赛角了解千奇百怪的世界;每周还要组织学生读读自己感兴趣的综合类书刊,比如《兴趣语文》《兴趣数学》《我爱科学》《探索地理》《发现号•趣味百科》等等。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收看《新闻联播》,了解时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美国著名学者,原芝加哥大学校长罗伯特•哈钦斯在其《学习社会》一书中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每一个人的自我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使个人的人格臻于完美。如果不把人性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他说“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职业获得及人才的养成中解脱出来,而向人生的真正价值的实现这一目标转换。”显然,要想适应社会,必须从小培养多方面的语文素养,树立积极的正面人生价值观,在不断进取的终生学习中,做一个综合素养多元发展,适应多元社会的文化人。
   面对语文新课程改革,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均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语文素养,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文字精妙传神。语文肩负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深入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潜心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旁征博引、给学生以语文的享受,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引路指航。
  
其他文献
五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唱响劳动歌曲的季节,借着“五一”劳动节这一契机,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周围的人,以此引导孩子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在体验中感受劳动的意义与快乐。   在此次主题活动中,我们致力于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劳动,我们开展了“我是爱劳动的好宝宝”幼儿自理能力比赛,小小志愿者活动,其中包括袖章的设计与早晨监督管理幼儿来园洗手,珍惜生活老师的劳动,学会感谢生活老师,还有“我爱劳动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
期刊
“海底世界”是大班主题“奇妙的动物世界”中的一次美术活动, 根据活动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反思与调整。下面是我从中得到的一些小启示:  一、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   从这次美术活动的名字“海底世界”我想大家对幼儿作品想像就是,一张纸上画着各种各样五彩斑斓的海洋生物。我和大家一样想当然的认为海底世界就应该是如此的,所以在最初设计这次活动的时我的范例就是根据我的想像绘画的。当然由于没有充分
期刊
当我们站在知识经济的社会背景下审视当代中学语文教学时就不难发现,在整个社会大力弘扬知识创新,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大量知识信息的大氛围中,中学语文教学却依旧沿袭着近百年来的的老路子艰难跋涉,踽踽不前,致使语文教学与语言基础知识的疏离的现象愈来愈重。对此情况,语文教学界质疑语言学的无助,呼吁“淡化语法教学”,这种状况,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深思。   一、为什么说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期刊
前几天,在教究网上看了薛法根老师的一节课《猴子种树》,深受启发。薛老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教学片断一:词串导入整体感知   薛老师先后出现了四组词语:   第一组:梨树 桃树 杏树 樱桃树   第二组:梨五杏四 杏四桃三 桃三樱二    第三组:乌鸦 喜鹊 杜鹃   第四组:哇哇 喳喳 咕咕   第一组果树名称,学生读完后,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果树?--指
期刊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问题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中要突出知识的内化 ,另-方面,对学生能够看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生活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会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社会、思考人生。   一、 生活实例诱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生活是一本活教材,一部“百家讲坛”,思想政治课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窗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一直强调教学的严谨性,过分渲染逻辑推理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动活泼的合情推理,使人们误认为数学就是一门纯粹的演绎科学. 事实上,数学发展史中的每一个重要的发现,除演绎推理外,合情推理也起重要作用,如哥德巴赫猜想、费尔马大定理、四色问题等的发现. 其他学科的一些重大发现也是科学家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假说和假设,再经过演绎推理或实验得到的. 如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而产生灵感,经过合情
期刊
【摘要】高三英语课的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其复习课堂模式大多还是以学生做、教师讲为主。为使学生有较好的基本功和自觉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我们应重新审视学生的学习方式及课堂模式,进行高三英语复习课型的有效性尝试。   【关键词】高三英语复习 ; 有效性尝试一、前言   《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三年级英语教学的要求是:“要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已学语言基础知识,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期刊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身心迅速成长,新陈代谢加快。但思想还不成熟,容易偏激,情绪波动大。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手段,对学生能起到“助跑”和“催化”作用。  一、榜样激励   榜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俗话说:“前头有样子,后头有比子。”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树立自身的榜样作用,一个德高望重、才华横溢、兴趣广泛、幽默诙谐的班主任本身就是学生学习
期刊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鲜明而深刻的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同样体现了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有的教师上课,生动活泼,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上课,死气呆板,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