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蒋七香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xd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姓蒋名七香,今年93岁,虽年迈体衰,步履维艰,但还能日食大米半斤、烧酒二两。母亲从未读过书,但她喜欢编唱儿歌。记得孩提时,母亲总教我唱“月光公公,挑担鸡笼,跌倒桥下,捡只蛤蟆”。稍长点,母亲又教我哼山歌,什么“斫柴要斫芦杞草,见了日头就会燥;蒸酒也要下酒饼,豆腐也要下石膏”。母亲就这样用歌声激发我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后来我上私塾了,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母亲那时一再叮嘱我:读书,不要只管摇头摆尾死读死背,有不懂的地方要向老师提问。又说:“吃饭要细嚼慢咽,读书要深钻细研。”这句话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在求学的道路上我始终勤学苦练,不敢有丝毫懈怠。
  母亲性格开朗,又意志坚强,面对困难不低头。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里,因为米少,常常用青菜、红薯煮稀饭吃,母亲就编上顺口溜“青菜红薯就是好,吃饱肚子就能跑”,激励我们生活要乐观向上。
  1958年我因错划为右派被送东乡钢铁厂劳动教养。母亲得知后,怕我精神上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便多次邀了我弟弟、妹妹,从新余坐火车来厂里开导我“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几年后我被解除劳动教养和摘了“右派分子”帽子,母亲又特意到厂里来住些日子,为我缝补旧衣烂衫。当我穿上那些缝补一新的衣裳时,就不禁吟唱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那时,母亲还教导我:“好好劳动,也好好学习。做人要做个正直的人。”母亲的教诲,鼓励我在炼铁高炉的熊熊火焰旁,坚持战斗了七八个春秋。
  1965年冬,社教运动结束后我回到了家乡,积极参加了农业劳动。在十年“文革”中,我再一次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林彪、“四人帮”垮台后,我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春天。1979年,当时的江西师范学院为我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让我走上了教育岗位,任教于马洪中学。母亲这时笑逐颜开地说:“我说呗,你就是有出息。”母亲鼓励我将平生所学贡献给教育事业。在马洪中学我一直工作到1997年4月退休。这期间,我没有为工作调动和职称评审而请客送礼拉关系。我感谢母亲,她不仅给了我强健的身体,而且也教会我如何做人。
  母亲一生十分劳累,在生产队里劳动到56岁。她生育了11胎,抚养大了我们4男3女,并都成了家。1980年父亲去世,母亲并没有过分悲伤。她能化悲痛为力量,帮助我们兄弟带孙子、孙女。我们这个大家庭有113人,其中大学生15人,留美博士研究生1人。
  退休后,我移居新余,曾多次把母亲从马洪接来一道吃住。但每次来,母亲都闲不住,不是织毛衣就是缝补衣服、袜子,她说:“现在有钱了,也要节约。”妻子炒菜放多了油,母亲会在一旁唠叨:“钱不是河里的沙,油不是河里的水,要节省着用。”
  晚上,我用电脑打文章,母亲坐在一旁边看边说:“如今的人真聪明,写字不用笔。”我把打出来的文章念给母亲听,母亲听了,高兴得张开了只有几颗牙齿的嘴。
  母亲的鼓励对我是无穷的力量。退休七年多,我没有虚掷光阴。敲电脑,写文章,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至今,我在报刊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和十几个演唱材料,写有六十多万字的日记,并且加入了“新余市作家协会”和“渝水诗社”。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母亲对我的教诲和鼓励分不开。
  去年7月,我给母亲过92岁生日时,笑着对母亲说:“明天您老就是93岁了吧!”母亲听了,会心地笑着说:“现在日子过得顺心,我还要活到100岁哩。”
其他文献
76岁的我,老眼昏花,平日读书看报,越来越费劲,只能“读书读封皮,看报看标题”。然而,最近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却是例外。我借助放大镜,读了一遍又一遍,越读越心明眼亮,越读越看到希望,越读越高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心情油然而生。   体现民意,集中民智,关注民生,是五中全会文件的突出特征。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
期刊
我一不喝酒,二不抽烟,惟好读书。退休后,生活有了保障,自己成了时间的主人,于是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真正领略到“至乐无如读书”的最佳境界。我的读书之乐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曰藏书之乐。古人认为藏书为人生第一要事。藏书是通读之资,学问之本。大凡喜欢读书的人,无一不爱买书和藏书。为了读到好书,我几乎每星期都要去泡书店、遛书摊、逛书市,去发现和购买我所需要的书籍。一本好书,令我爱不释手,几
期刊
今年“两会”民主求实、团结奋进。5000多名代表、委员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人们从春天的盛会,获取改革发展的信息,感受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在这里凝聚。  这次“两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全国人大的各项职责,取得了重要成果。近3000名人大代表认真听取和审议了《
期刊
1961年9月17日,周恩来参加了党中央在庐山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后,在杨尚奎同志陪同下,下山途经星子县到达南昌,住江西宾馆。晚上省委设便宴招待他和罗瑞卿、柯庆施等领导人。他举杯高兴地说:“从南昌起义到现在已经整整34年了,早就想到南昌看看,就是腾不出时间。这次给了我旧地重游的机会,我要住几天,好好看看这座城市的变化。”   当天晚上,周恩来同罗瑞卿、柯庆施等领导人,在江西省委杨
期刊
2005年第3期《老友》杂志刊载组通字[1985]44号《中共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部关于工资改革后离休的部分老干部待遇的通知》后,一些老干部来电来函询问离休后提高待遇的问题,现答复如下: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老干部局《行政十四级、十八级离休后提高待遇的电话答复》(老干办字[1993]第106号)规定:提高待遇后,享受副司级或副县处级待遇。   省委老干部局二处      2005年3月21日
期刊
04年4月24日凌晨,我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先生与世长辞。恶噩传来,我们即陷入了无比悲痛之中,往事历历在目,二十年来岱年先生对我省编辑出版工作的关心支持顿时涌上心头。    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一百个哲学家》一书是江西人民出版社的重点图书,选题提出后,受到了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同志的关注。蒋佩明为责任编辑,为了把这本书编好,我们专程赶到北京,到中关
期刊
各设区市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市人事局、民政局、财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  经省政府同意,现对老红军配偶和机关事业单位遗属生活补助标准作如下调整:     一、部分老红军配偶生活补助标准的调整     1、调整范围:建国前参加革命,因照顾老红军身体及家庭困难等,经组织决定于1952年至1955年间复员、退伍,现仍享受定期生活困难补助的老红军配偶。  2、调整标准:抗战时期(1937年
期刊
前年2月17日,我家添了个小孙女,小名妞妞。刚出生时,小家伙体重只有4斤4两,又是个女孩,全家人虽嘴上不说,心里却有点不高兴。可是小孙女似乎看透了我们的心思,好像非要争口气让我们高兴似的。  在她奶奶的精心调养下,仅仅过了几个月,小妞妞身体状况一天一个样,那天真活泼的样子越来越逗人喜爱。十个月她就会叫妈妈,不到一岁就会叫爸爸、奶奶、爷爷、哥哥、姑姑等。甜甜的嘴叫得我们心花怒放。更有趣的是,一岁两三
期刊
我们这辈人大概都还记得“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口号。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干部,亲历过那段农业大放“卫星”的岁月,那是历史留下的警示,让我永志不忘。   1958年,我由江西省农科院下放到清江县农业局,跟随当时管农业的陈祉川书记搞水稻丰产试验田。试验基地设在经楼公社(现经楼乡)郭坊大队东里村,工作组由5名干部组成。根据陈书记的指派,我写了个水稻丰产试验计划供全组同志讨论,大家一致同
期刊
45年旧历六月下旬的一天,我师(八路军山东第一师)奉命攻打山东黄海边日伪顽。当时我在三团二营通讯班。  战区在我山东五连县东北部和诸城县的东南部东西宽10里,南北长30里的地区内,其中有日伪军据点14座,驻有日伪军9千余人。  我团刘团长在战前动员大会上讲话说:“我们来到此地的任务就是要攻开这14座据点,全部消灭日伪军。”  我团任务是攻打14座据点中最南边的陈家庄。这个据点,南北长1200米,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