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在校本选修课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着重阐述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结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了《趣味化学》这门选修课。 “趣味化学”从“基本实验(提升学生的兴趣)—系列实验(落实学科核心概念)—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3个层次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的同时,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 趣味化学 校本课程 选修课 核心素养
  “最近发展区”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维果茨基对儿童的潜能和发展研究时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实际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的差距,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让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的发展。
  各校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其意义不仅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长周期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迅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以学校教育的直接实施者(教师)和受教育者(学生) 为本位、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多层次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能力[1]。所以我们学校以“因趣分层”开设了多门拓展型选修课,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
  “我们希望最终培养出认为化学有趣且重要的未来公民,他们能够将化学学科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他们能够参与到社会范围内的与化学相关的科学对话与交流中去”(DeBoer,2011)。“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三个选修系列之一。立足于以学习者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为中心,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依托化学基础学科,结合本人、本校的实际情况,尝试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开发并实施高中化学选修类校本课程—《趣味化学》。
  一、课程的选题
  1.学生层面
  本课程开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化学等级班的学生。从知识储备来看,这时学生已经学习完相关版块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从高二学生的特点来说,此时的他们逻辑思维已经初步完成了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具备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科层面
  从化学基础课程的实际情况看,由于课时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动手实验的机会不多。
  以学生和学科为基准点[2],本课程选择“实验”为主,从“趣味”性出发,针对其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以低起点、小跨度为基础,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发展顺序,引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深度学习和思考,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二、课程主要内容的设置
  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論,脱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是无效的 [3]。本课程中,根据化学基础学科学习内容,将学生熟悉的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作为基础实验,主在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在中期,设计如表1中的几个实验,旨在落实氧化还原及化学平衡的核心概念。在课程的后期,完成三个设计实验,目的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思,培养深度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中实践活动的设计及实施
  1.课程的设计
  本课程以40分钟为一个课时,每一个实验由1~3个课时完成。在具体每一个实验实施时,依据最近发展区域理论,第一课时以有趣的现象为主;第二课时主要是原理的分析和研究;第三课时是总结提升或完成具体的设计任务。例如“自制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探究”的实验中,第一课时安排学生提取紫甘蓝汁,研究其在pH为1~13溶液中的颜色。(如图1)。第二课时,同学使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月季花等其他植物在不同pH情况下的变色情况。第三课时,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从温度和浓度的的角度,分析花青素变色的原因。完成实验报告的同时,完成一小篇小论文。
  荷兰著名的教育家弗赖登塔尔(H.Freudenthal,1905-1990)曾说过:教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4]。在本课程中,通过动手完成有趣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通过探究和分析,再去创造新的东西。例如电解的这课题,首先是要学生完成惰性电解材料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再更换铁作电极电解这两种溶液,根据这个现象分析原因(包括查资料和具体的实验检验)。最后,由于电解饱和食盐水会产生氯气,能否设计一个安全环保的电解饱和食盐水装置呢?(如图2所示)这对学生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活动开展形式
  本课程中同学们四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位组长负责所以事物的分配和管理;一位同学负责拍照录像及实验完成后视频编辑及照片整理工作;一位负责笔头记录完成实验报告填写;一位同学负责药品仪器的收发及卫生工作。
  3.活动准备
  老师需要至少提前两天列出实验药品和仪器的清单给实验老师。老师在课前需要准备一份实验报告单,内容包括实验的注意事项(安全事项的特别提醒等)、具体任务(有时候会给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反思及收获三大部分组成。实验完成后学习需要以小组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单。如图3所示。
  4.活动安全事项
  因为是实验课,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是首先必须要考虑的事情。本课程需要所有上课的同学佩戴好防护眼罩和口罩、穿好实验服,坚决不允许同学在实验室里喝水和吃东西。实验过程中要打开门窗及通风设备,实验完成后提醒学生洗手洗脸。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要特别处理。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必要条件,也是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和全意识。
  5.活动评价多样性
  在本课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记录平时小组学生课程中的表现、实验效果及实验作品,这些占了这个课程的60%。课程结束后,根据这个课程中的某个课题,完成一个小论文占课程的40%。   四、实践与探究效果
  从本课程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通常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极大的热情参与其中,认真完成各项实验操作,观察到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在小组合
  作交流讨论的情况下能够深入的分析问题。例如水果电池的研究中,同学能够提出各种不同的情况对水果电压的影响并进行试验验证,通过实验检验发现相同条件下烤熟的土豆比生土豆电压大、活泼性差距大的电极材料产生的电压大、两个电极距离越近电压大等等。
  在阶梯式的教学中,对于要求比较高的设计实验,学生也能提出比较合理的设计实验的方案。例如设计简易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的任务中,有一些小组设计了用滤纸上滴加食盐水的方式电解,减少污染;有一些小组设计出用浸有饱和食盐水的水宝宝来电解,现象明显, 产生的氯气的量很少。例如图4是实验报告中部分的学生写的收获。
  五、总结与反思
  1.探索
  《趣味化学》这门选修课把化学从有限的课堂教学延伸到无限的课外,是基础性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本课程的滿意度在96%以上,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2.反思
  “最近发展区”是一个相对动态的区域,个体不同,“最近发展区”是不一样的。“最近发展区”是指青少年学习者在外界帮助和指导下经过认真努力可以达到的[5],但是学生还不能由此轻而易举的解决某一些化学课题。所以对“最近发展区”在“化学趣味实验”选修课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希望本研究能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周琍琍.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谈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展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 2016, 100(22):281-285
  [2]万伟.论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点[J].教学与管理, 2002, (15):38-39
  [3] 王光荣.维果茨基与现代心理科学[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5):38-41
  [4]王后雄, 孙建明.中学化学教科书插图中的隐性知识研究[J].化学教育, 2013, 34(06):10-13
  [5]吴俊明,王祖浩.化学学习论 [M].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
  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童海英
其他文献
一、心怀使命与发展力  “心怀使命”是教师职业意识的重心。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关注人的“德行”,崇道尚德、关注生命存在的意义是教师的第一使命,孔子所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发展力就是用今天的行动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教师的每一项行动都站在发展学生未来的角度完成己任,使得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要有前瞻性,潜心挖掘学生的优点和潜质就是有发展力的老师。有发展力的教师还特别注重学生德
期刊
背景与导读: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第二学段两步以上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内容是“解决间的的需要用两步教师解决问题”,重在梳理并教学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教学的设计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列综合算式的经验,借助色条图分析数量关系,逐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需要用两步计算才能解决的问题,提升学生解题策略,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期刊
摘要:现今,幼儿园很重视园本课程的开发,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还存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园本课程问题策略  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发展是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但是,就在各幼儿园如火如荼地发展园本课程过程中,还存在很多误区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策略。  一、园本课程的概念  (一)园本课程内涵  1.从课
期刊
每年新小班入学,孩子们都会出现分离焦虑或各种各样的适应问题,分离性焦虑:是儿童期焦虑最常见,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形式,主要原因就是不愿意和亲人,尤其是和爸爸妈妈分离,可以是因为不愿意离开他的家庭场所,或者是自己喜欢的玩具等一些物体,产生严重的焦虑反应。专家指出,儿童分离性焦虑,往往发生三岁到十五岁的儿童,大多数是在学龄前期发病,常常表现为恐惧不安,哭闹不停,害怕独自留在家里面,对亲人的思念,怕亲人一去
期刊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掌握书本当中的知识,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起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学生应用能力的现状  目前,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很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数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的延伸和补充,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很大的益处。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呢?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下面浅谈几点浅见。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
期刊
《孤独之旅》选自曹文轩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怎样带领学生深入解读《孤独之旅》的难点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了解整本书内容,整体感知文本背景  《孤独之旅》故事发生在1962年一个叫油麻地的农村地区,小学六年级学生杜小康家原来家境富裕
期刊
《“2017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职业英语技能赛项规程》指出:“赛项旨在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英语教师创建一个展示成果、交流学习、拓展视野的平台,通过考核学生在通用职场情境下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及基本职业能力,加快推动中职英语课堂对学生创新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及职场竞争力的综合培养,服务于中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需求。”该赛项明确指出要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及职业能
期刊
摘要:幼儿园是孩子启蒙的一个阶段,许多家长为了锻炼小孩各方面综合素质学习,特意送孩子到幼儿园学习。那么幼儿园除了教学上课以外,对孩子的健康卫生生活习惯也是格外关心的。  关键词:卫生保健工作现状分析与策略探讨  一、幼儿园卫生情况分析  农村幼儿园的设备都是不够完善的,房屋设施方面,卧室没有和活动室分开,户外活动面积窄,而且还没有正规的隔离观察区域。没有保健室,也没有设置保险箱,一旦发生意外时没有
期刊
摘要:勤工俭学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活动的形式之一,它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和公益劳动一样,都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也是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优良革命传统之一。因此,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级哪类学校,都应该切实重视勤工俭学工作并务求将其落到实处和做到实处。  关键词:新形势 勤工俭学 小学生 素质教育  所谓勤工俭学就是指一边求学读书,一边工作、劳动。在上个世纪,勤工俭学曾广泛出现于大中小学校之中,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