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动的语句自然流淌于笔尖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la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时期聪慧过人的寇准,七岁时写下的《咏华山》流传至今。这首诗表达的内容,是我们每个人登上山顶时,都能亲身感受到的,甚至想亲口告诉大家的。当学生们朗诵着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时,心中常常羡慕地发问:为什么寇准能写出经久不衰的古诗?可偏偏我就写不这么美的文字呢?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平时语言滋养的程度不够,对词句的理解深度不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的力度不够。要想扭转学生写话时“眼看天花板,嘴咬铅笔杆”的尴尬局面,笔者以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滋养语言,习得语言,运用语言是教学应有的基本策略。
  一、在诵读童谣时滋养语言
  诗人孙友田在《月光启蒙》一文中这样深情地感谢自己的母亲,“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细细咀嚼这句看似平常的感恩语后,我们感受到孙友田不仅在感恩母亲,还在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启蒙着每一位读者。品味这句话,作为教师的我豁然开朗起来,原来帮助低年级学生打开文学宝库之门,使语言带着情感、充满灵性的秘笈之一就是让他们在低年级大量诵读童谣。经典的民间文学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摇篮,散发出语言魅力的童谣,带给学生精神滋养的同时,也帮助他们积累汉字基本词汇、接触并逐步掌握汉字汉语的句子结构,形成语感,让写话能力拔节长高,让语句更有个性。
  例如: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时,一个学生以猜谜语的形式开头,“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大家猜猜看,我要向你们介绍的小动物是谁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开头比较新颖,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的兴趣。平时背诵了不少关于秋天的儿歌,看图写话描写秋景时,学生会很自然地引用这首熟悉的儿歌, “秋风起,天气凉,梧桐叶儿渐渐黄。片片黄叶飘飘落,叶上坐着秋姑娘。”一首充满生命活力的儿歌,让读者感受到了美丽的秋姑娘身穿黄袍,乘着秋风来了!向人们报告着丰收喜讯!
  二、在落实训练时习得语言
  名师薛瑞萍认为,语文不比数学,有课外阅读做暖窝,生柿子是可以慢慢捂熟的。此话不无道理,但是仅靠积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技巧的习得。技巧是外化的形式,是准确实现表述的途径。技巧的习得就像火箭助推器一样,能助学生语言表达一臂之力,会使语句变得有理、有趣、有情。阅读课中扎扎实实地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是消除学生语言生硬、句法单调症状的有效途径,多种形式的词句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语句表达技巧。缺乏感染力、无法打动人的语句巧妙变换一下说法,定会趣味盎然,妙不可言。
  譬如:“小雨点飘落下来”一句,语句通顺,简洁明了,但缺少韵味。此时,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一下,“同样一句话,还可以通过怎样的表述,让句子变得更生动、更贴切,更能反映你表达的意思?比一比谁的改动更独特,更富有情趣。”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精彩的语句不断呈现出来。一个学生这样写道: “顽皮的小雨点将雨伞当作了舞台,尽情地跳起舞来。”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述,所描述的意境大不相同。有效的句式训练,不仅使学生表达的兴趣浓厚,还促使他们运用形象的语言文字把想象的美好画面充分地表达出来,言语表达能力也在训练中潜移默化地提升。
  三、在练习写话时运用语言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但他们有时又是懒惰的,需要老师不停地鼓励、不断地鞭策。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大多数学生嘴皮利索,笔头不利索,老师要“逼”着学生用笔来思维,这样能有效地将口语学习转化为书面思维,“逼”能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灵活地运用。“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告诉我们习得的语言在反复运用中会越用越活。习得正确的言语表达方式,儿童的言语之树才会愈发枝繁叶茂。因此,要为儿童打开一片语言的空间,必须给学生提供操练的空间。低年级想方设法点燃学生写话激情,每日变换方式让学生写一句话,既不增加负担,又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运用语言的机会。
  例如:阅读课上,笔者声情并茂地给低年级学生讲述了绘本《我爸爸》后,让他们模仿绘本中的句式写一句话,他们能够灵活地驾驭语言,写出5种不同的句式。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爸爸像骏马一样跑得快。我爸爸敢和森林之王老虎比力气。我爸爸可以扛满满一袋米一口气爬到六楼。我爸爸能烧出美味的饭菜,连高明的厨师都比不过他。我爸爸是个游泳健将,也是个修理能手。”从绘本学写话,学生通过想象、表达,不但使学到的语言得到及时巩固、运用,而且深化了对绘本的理解和感悟。在运用的过程中,丰富了语言储备,提升了文学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最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者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文本进行了重组,构建了三个教学板块:走进园子,感受生机;走近萧红,感受烂漫;再入园子,体悟情感。教者思路新颖,课堂流畅自然,气氛活泼,整节课情趣盎然。  成尚荣先生在《儿童立场:教育从这儿出发》一文中说到:“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教
期刊
作文本身既是学生自身生活积累、语言积累的产物,也是学生内心思想的独白、真情实感的倾诉。但是当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低效令人忧虑,很难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作文难”成为让学生纠结的困扰。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一、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丰富生活积累  习作的题材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观察生活。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把在生活学习中的见闻、体验和经历写成日记,作为习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期刊
2013年3月20日,我们有幸聆听了咸阳市高新一中三位教师的示范课,其中冯老师的语文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语文教学的迷茫之际嗅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气息。  这是节综合实践课,内容是《寻觅春天的足迹》。在课上冯老师利用分组学习的方式,做到了关注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让自己真正成为生动活
期刊
中国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教材为例,这册教材中第五组单设了名著欣赏单元,这个单元4篇课文《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分别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长文短教一直是教材处理中的一个难点,而这些节选通常都有着非常宏大的背景,如果不能准确地把握故事背景,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另外,一些节选部分
期刊
本文从“单元整体教学”中课前预习情况的不足分析出发,提出了“单元预习单”的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建设性地阐释了“单元预习单”的设计与实施,试图摸索出相应的单元预习策略,使“单元整体教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一、“单元预习单”设计的理论支撑  (一)语文学习中系统论的启示  系统论告诉我们,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的
期刊
由于教师资源、校园文化氛围,社会环境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山区语文朗读教学与朗读自身的魅力相比,那真是大相径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教师普通话功底甚差,声调不准是通病,更甚者,有的教师连声、韵母都把握不准,导致学生读错字音,唱读文本。  2.部分教师语文教学理念陈旧,对朗读环节重视程度不够。  3.朗读的方式单一。  4.读错字音、读破句子得不到及时纠正。  5.学
期刊
2008年6月12日,吴店中学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杨不管”事件。地理课上,杨涛和同桌陈某发生争打,正在上课的杨老师没有及时制止。事后,杨涛死亡。杨老师因失职承担10万元赔偿费用,并被停职。  2008年10月21日,丽水缙云潘老师因找丁某带她去家访,丁某将潘老师骗至山上,将其杀害。  2012年12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再曝一起幼儿园教师虐待儿童事件,女教师颜艳红面带微笑,双手捏着男童双耳,向上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高效课堂的大力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已扎根于广大师生的心灵,并逐步成为师生自觉的实践。然而,如何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高效教学,特别是如何提高三政治一轮复课效率,是广大师生多年来一直研究、探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就作者在高三一轮政治复课中获得的几点有益尝试与大家分享。  一、吃透课标和考试说明,把好“方向盘”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一般从当年9月
期刊
七年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活泼可爱,一脸稚气。习惯于对老师百依百顺,习惯于听从老师的安排。七年级的老师们常这样评价学生:“我说话,他们把我望着,却没听清我说的是什么,要放学了,还要来问我,作业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七年级学生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尽快让他们适应中学的学习方式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谈话引导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一、召开班会,正面引导学生学习怎么来管理自己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到大部分学生写作内容空洞,言不及义的现象,究其症结,是作文缺乏生活的真实感、思想的真实性。为此,本文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就如何写出充满质感的文章的问题,就如何切实提高大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叙述,质感之根  作文的质感,就是写作中反映的情感态度的真实和思维活动的真实。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教学的核心。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考场上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