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对此,本文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形式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一、理论知识抽象化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不高,其关键问题在于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知识点的讲解枯燥乏味。想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阶段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更具有生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将抽象的教学形式变得形象化,笔者认为:第一,将信息技术中的概念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第二,情景化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融入课堂情景中,但并非是任何概念知识都适用于生活教学,还需要教师进行综合分析,有选择性地融合,让学生在情景中能够掌握概念知识;第三,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方法等多种教学途径,进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概念知识从何而来,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比如,在“修饰文稿”教学中,当学生学会简单的字号调整、颜色调整、字形更改操作后,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首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调整,调整的形态越美观得分越高,学生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而主动发散思维、设计构思,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了知识。
二、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初中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但只是处于一种“会用”的状态中。一些操作并非是科学、合理的,错误操作会对计算机本身造成伤害,甚至造成系统瘫痪;一些不规范操作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规范操作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以为然,增加了教学难度。基于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所在,并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习兴趣,学会规范操作。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计算机素养。
比如,在“信息与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信息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读报纸、看新闻、听广播,是否读取信息?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课堂。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态度表达出来,如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属于信息传播呢?这时,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将抽象的信息概念知识进行理解、细化,从而理解信息概念知识,对后续教学的开展具有推动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发展,自主學习探究
初中阶段,学生不应该只停留在计算机简单操作的学习方面,而要能够学会应用创新,自主学习。首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操作技术。在合作研究阶段,通过合作学习与其他学生探讨、研究,进而深化自身的知识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形式展开探究,实现创新发展,延伸课堂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图像处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合作教学形式展开教学,4~6人为一组,针对某一个图片进行小组探究处理,将图片中有瑕疵的位置,利用相关技术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进行小组展示、互评,交流观点,教师进行综合性总结,在有效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长此以往,学生掌握了丰富的信息,并学会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创新、自主的原则,以兴趣培养为载体,以创新应用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概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家胜.如何以精巧任务激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2]翟建越.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9).
[3]刘萍婷.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6(13).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思考
信息技术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形式早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一、理论知识抽象化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不高,其关键问题在于受传统教学形式的影响,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知识点的讲解枯燥乏味。想要打破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教师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阶段特点,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更具有生命力,通过有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将抽象的教学形式变得形象化,笔者认为:第一,将信息技术中的概念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第二,情景化教学形式,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融入课堂情景中,但并非是任何概念知识都适用于生活教学,还需要教师进行综合分析,有选择性地融合,让学生在情景中能够掌握概念知识;第三,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如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方法等多种教学途径,进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概念知识从何而来,将抽象的概念知识变得形象化,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
比如,在“修饰文稿”教学中,当学生学会简单的字号调整、颜色调整、字形更改操作后,教师可以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首先,给出一段文字,让学生进行调整,调整的形态越美观得分越高,学生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而主动发散思维、设计构思,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深化了知识。
二、激发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普及,初中生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但只是处于一种“会用”的状态中。一些操作并非是科学、合理的,错误操作会对计算机本身造成伤害,甚至造成系统瘫痪;一些不规范操作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规范操作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不以为然,增加了教学难度。基于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能够认识到错误所在,并能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升学习兴趣,学会规范操作。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计算机素养。
比如,在“信息与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信息的定义是什么?我们日常生活中读报纸、看新闻、听广播,是否读取信息?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思维,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课堂。教师抛出问题,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态度表达出来,如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属于信息传播呢?这时,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将抽象的信息概念知识进行理解、细化,从而理解信息概念知识,对后续教学的开展具有推动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发展,自主學习探究
初中阶段,学生不应该只停留在计算机简单操作的学习方面,而要能够学会应用创新,自主学习。首先,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操作技术。在合作研究阶段,通过合作学习与其他学生探讨、研究,进而深化自身的知识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形式展开探究,实现创新发展,延伸课堂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例如,在“图像处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合作教学形式展开教学,4~6人为一组,针对某一个图片进行小组探究处理,将图片中有瑕疵的位置,利用相关技术进行处理。处理结束后进行小组展示、互评,交流观点,教师进行综合性总结,在有效交流的过程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长此以往,学生掌握了丰富的信息,并学会自主学习。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承创新、自主的原则,以兴趣培养为载体,以创新应用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概念,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发展奠定基础,推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家胜.如何以精巧任务激活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2]翟建越.信息技术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9).
[3]刘萍婷.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J].亚太教育,2016(13).